凉山美术教育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3-11-11 09:11:15蒋新南
活力 2023年15期
关键词:西昌凉山彝族

蒋新南

(西昌学院,西昌 615000)

引 言

凉山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高等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需以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为指导,通过国家教育部门、地方政府提供的教育扶持政策,融合当地彝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开展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高校美术教育人才培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导向、美学原理、美术绘画技巧的综合性教育。通过美术教育人才留在当地任教,来实现凉山地区产业经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高质量发展。

一、凉山地区彝族美学及文化符号、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

(一)凉山地区彝族的民族文化符号、美术及美学观念

彝族作为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漆器、根雕、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技艺,以及尚色文化、自然纹样、毕摩绘画、披毡舞等的民族文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可表现出彝族的祭祀礼仪、民风民俗和节日活动。

彝族的漆器、刺绣等装饰纹样图案,既是古代社会农耕文化、祭祀文化中常用的物品,也作为一种独特的美术、美学文化符号现象得以留存,包括自然纹样、动植物纹样、工具纹样等,反映出彝族民众的祭祀、农耕与日常生活场面。虎、火把、山川等是彝族的重要图腾,太阳纹、火焰纹、火镰纹、水纹、虎纹、羊角纹等纹饰符号,常常出现在彝族的刺绣、服饰等纹样图案之中,不同纹样呈现层叠状、环绕状,不断向外延伸。

从美术及美学的角度来看,凉山地区彝族的民族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对火的崇拜演变出火纹、火把节,创作出太阳纹饰的放射图案;由对巫蛊祭祀文化的崇拜演变出毕摩绘画、毕摩剪纸,创造出融合祭祀占卜、日月星辰、山川鸟兽等的抽象图解符号。这些呈规律排布、对称排布的彝族文化符号、纹样图案,可用于高等院校专业美术课程教育、中小学美术课程的介绍与指导。

(二)凉山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及特征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川滇交界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少数民族成分、人口最多的地区,下辖2 个县级市、1 个自治县、14 个县。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311.85 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57.94%;彝族人口为293.65 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54.56%。但从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经济及产业结构单一、教育水平落后的问题。

2013 年以来,党和政府从“精准扶贫”的角度出发,对“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脱贫做出部署,在农村水电、公路、产业、教育等方面全面发力,以四川省政府、凉山州政府为主导,推动各项扶贫项目与工作的落实。2016年以来,四川省对凉山地区共投入扶贫资金1157 亿元,累计改建省干线公路2113.5 公里、农村公路2.06 万公里,村村通公路通畅率达到100%;改造农村危房5.2 万户,35.32 万人从高寒山区搬入新家;改造农村电网12.8 万户,改建集中供水工程5047 处,实现了户户有电有水、通光纤网络。

从凉山地区的社会经济、教育工作的实施来看,其更加注重“1+X”生态林业、“果薯蔬草药”业、“农牧业+电商产业”的建设,传统畜牧业、果蔬产业占比较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引入与发展严重不足。而在中小学美术教育、高等院校专业美术教育的发展方面,虽然全州已与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重点高校签订了对口教育支援协议书,在“十四五”期间持续为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西昌民族幼专”)等院校提供美术学科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对口支援,但凉山本土学院、中小学校的教育“造血”能力不足,使得美术教育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支撑力不足。

二、凉山地区美术及文化教育活动、教育援助政策的实施现状

凉山地区各中小学校、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在地域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传承、传播作用。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对学生了解、学习与传承彝族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启蒙和指导作用。

现如今,凉山地区美术教育的开展,仍面临着专业师资队伍匮乏、软硬件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根据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凉山地区乡镇、农村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队伍配备严重不足,一般每个年级只有一两名专职美术教师,每名美术教师所要教授的班级数为7 ~10 个,甚至更多。例如:西昌市白马乡中心小学配备3 名美术教师,负责11 个班级的课程教学;美姑县中学配备4 名美术教师,负责27 个班级的课程教学;盐源县民族中学配备3 名美术教师,负责32 个班级的课程教学。还有部分中小学校未配备专职美术教师,或者仅仅指派兼职美术教师教课。另外,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开设,没有达到既定的课时标准要求,小学1 ~4 年级学生要求每周上两节美术课,但部分学校实际只开设1 节。小学5 ~6 年级学生、初中学生每周仅有1 节或没有美术课,更多是以语文、数学及英语等课程为主。

三、凉山美术教育对地区人才培养、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凉山美术教育带动地区教育体制改革、师资结构完善

凉山彝族自治州义务教育、高等院校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教育体制和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以县级为主导的教育经费投入束缚,存在着政府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同时,中小学校的教育自主权会受到教育体制、发展观念的影响而难以得到保障。

在过于固化、程式化的学科及专业教育发展背景下,教育部、地方政府、重点高校等共同参与,指派具有丰富经验的师资团队,展开对凉山地区美术专业的全方位教育指导、人才培养,可转变现有教育体制和管理机制落后的问题。例如,中国美术学院在“十三五”“十四五”期间,积极发挥高校的教育优势及管理优势,在党建引领、美育教育、民族文化传播等方面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为西昌民族幼专提供教学经验,加强师资培训,大大转变了原有僵化的教育体制,改革了美术师资的人才结构,对基础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起到了正面的影响作用。

(二)凉山美术教育推动美育软硬件环境、人才培养的建设

2001 年以来,四川省开始实施针对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十年教育规划,包括2001—2010 年和2011—2020 年的教育行动计划。由中央财政、省市级财政共同投入资金,开展新学校扩建、旧学校修缮、硬件设施添置、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活动。

根据统计数据,2016—2020 年,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扶贫工作共投入省级财政资金90.74 亿元,办学条件改善资金20.51 亿元。其中改造教学辅助用房440.58 万平方米,学生宿舍133.44 万平方米,运动场地870.28 万平方米。具体到美术教育方面,新增与美术教学相关的辅助用房约150万平方米,中小学校、高等院校的美术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此外,凉山彝族自治州每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投入5600 余万元,补充中小学教师600 名以上,美术教师约占50 名。其中,西昌民族幼专“对口支援”的教育投入,五年共投入教育资金1900 多万元,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主导,为西昌民族幼专开设硕博学历提升通道、定向委培通道,培养可用于本地学校教育的人才2949 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占比达到20%~30%,基本实现了凉山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凉山美术教育推动地区产业经济、彝族民族文化发展

近年来,由教育部、重点高校等主体牵头,对凉山彝族自治州美术教育的援助力度不断加大。2019 年7 月,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四川省教育厅为主导,协调包括中国美术学院在内的13 所重点高校,与西昌民族幼专签订“对口支援”合作书,开展“美育·协同·共生”“美美与共·凝心聚力”的专业师资培训培养教育。“十四五”教育帮扶期间,中国美术学院、西昌民族幼专共同合作,在2022 年成立用于“对口支援”教育的凉山乡土学院,并规划美术馆、非遗博物馆等场馆的援建,在凉山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研究和创新方面持续赋能,有效推动凉山地区经济与文化的振兴发展。

四、凉山美术教育环境与基地搭建、人力资源开发、经济文化建设的创新实施策略

(一)依托政府政策与资金,搭建凉山美术美育环境、教育基地

2016 年以来,四川省政府累计投入资金14.7 亿元,用于凉山高等教育学科环境、中小学美术美育环境的建设,合理设置专业美术教育、中小学美术启蒙与指导教育的资金分配,最大限度地保证现代美术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以及彝族民族文化的传播性教育。

根据西昌民族幼专公布的教育数据表明,2022 年由省政府、地方政府拨款的公共预算收入为9593.04 万元,其中用于教学环境、教育基地搭建的公共预算为3250.75 万元。具体到中小学美术教育基地、软硬件环境的建设方面,按照布拖县民族小学公布的标准,每年会投入约5 万元的艺术发展经费,用于美术及艺术教学设施采购、教育基地建设的投入,搭建起泥塑室、舞美室、美术专用教室。其他中小学校与之基本类似,可充分满足地方美术教育、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

(二)借助重点高校“对口支援”,大力实施美术人力资源开发

凉山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于大力开展中小学校、高等院校的学科教学活动,包括美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教育活动。当前对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美术人才的培养,已在2019 年7 月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省教育厅负责启动,且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实质性的人才培养教育效果。

依据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 年)》文件内容,加强国内重点高校、西昌民族幼专等地方院校的联合,开展“组团式”“一校一策”的对口支援美术教育工作,援建了美术馆、非遗博物馆等教学基地。在美术人才培养上精准对接、帮扶、施策与出效,加快了对口援建、美术教育的深入融合发展。每年为凉山地区培育、输送优秀美术人才毕业生500名以上,能够有效推进和达成美术教育的工作任务与目的。

(三)融合凉山地区彝族文化,加强地区产业经济、文化传播建设

凉山地区社会经济、民族文化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小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而融合彝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美学观念的美术教育,在不同学段的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凉山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文化传播角度出发,根据地区中小学校、高等院校美术教育的目标,由西昌民族幼专等院校提供师资人才,在凉山各地小学、初中美术课程中进行美术理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教育。例如,西昌民族幼专的优秀毕业生吉力色沙,就扎根布拖县民族小学,通过民族文化宣传画绘制、浮雕制作,将彝族文化引入美术课程教学之中,促进了地区美术产业经济建设和民族文化传播的良性发展。

结 语

地区社会产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决定性要素,在于充足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支持,而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可有效促进地区人口质量、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因此,通过坚持“六个精准”“七个一批”的全面经济社会建设理念,开展专业美术人才培养的“对口援助”,以及彝族自然、原始的美学观念和内容的教育,可带动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社会经济与民族文化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西昌凉山彝族
西昌近6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彝族海菜腔
心声歌刊(2021年5期)2021-12-21 06:33:36
“你这块凉山的石头”——倮伍拉且访谈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9:00
西昌月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25 02:30:30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 19:08:44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四川蚕业(2020年3期)2020-07-16 08:09:42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民族学刊(2019年2期)2019-05-15 10:39:02
To what extent might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 influence group dynamics and team working in a 21st century organisation?
丝路艺术(2018年7期)2018-04-01 22: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