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弟|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袁汉邦|广东省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将主题语境视为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之首,并强调英语课堂教学应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以实现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1]。在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善于根据主题意义设计和实施教学,未协调统一教学目标、主题、内容和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2],或是在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学文本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存在浅表化、单一化、碎片化、随意化等问题[3],致使学生无法深入理解阅读语篇的深层含义,影响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部分教师尝试增加课外同主题整本书阅读,以实现对主题意义探究的有效补充。但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出现选材随意化、文本难度不符合学生实际学情、有效教学设计缺失等问题,致使整本书阅读成为师生负担,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尝试开展课内语篇阅读与课外整本书阅读融合教学,即在教学设计层面,围绕语篇主题的逻辑关系整体化安排课内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内外阅读语篇,多角度、深层次探究主题意义,实现深度学习。
《高中课标》指出,主题为英语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并强调探究主题意义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语篇理解程度、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4]。主题意义指主题所呈现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5],准确的主题意义探究是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主题式教学,围绕教学主题的内在逻辑设计主题意义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课外整本书阅读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情境性和完整性,有利于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6]。教师可以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通过深入研读文本,提炼主题,围绕文本主题设置具有开放性和具有思维含量的系列核心问题[7],引导学生在理解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探究主题所承载的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提升思维品质,深入理解主题意义。
基于主题意义建构的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指教师聚焦具体阅读主题,基于课内教材阅读语篇,补充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符合学生英语水平及认知发展规律的课外阅读文本,并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语言学习和思维活动,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课内外阅读文本的主题意义,帮助学生在获取较为全面整体的阅读输入的基础上,实现对主题的深度学习。
基于主题意义建构的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指向课内语篇阅读与课外整本书阅读的融合共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符合《高中课标》要求。《高中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应选择多模态语篇,将教材语篇和课外语篇相结合,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小说等整本类语篇,帮助学生发展阅读能力,学习语言和人文、科学知识,拓展思维和提高审美、鉴赏与评价的能力[8]。第二,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能有效解决阅读教学中知识零散化、训练机械化等问题。教师依托教材阅读语篇,积极补充课外同主题阅读篇章,通过设计阅读融合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复现与夯实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探索和升华文本主题。第三,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学生在探索主题意义的过程中,既能体验更丰富的语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素养,又能多角度、全面且理性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实现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性思维的提升。第四,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有利于解决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过程中阅读语篇碎片化、文本意义孤立化、意义探究表层化等问题。教师通过整合性设计和关联性教学,推动结构化学习,旨在促进适切性主题的提炼,助力深度学习的发生,最终实现育人目标。
以下结合教师实践详细阐释基于主题意义建构的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
教师在开展主题意义探究活动时,应认真分析和研读语篇,注重引导学生挖掘语篇中的主题意义[9]。在开展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前,教师应以主题为中轴,选择兼具趣味性和思辨性的课内阅读语篇,并积极补充主题相同、主题层级递进的课外整本书阅读素材,实现课内外阅读语篇在主题上形成相互衔接与促进的协同关联。接着,教师应分析所选语篇的核心内容,依据各语篇主题的逻辑关联,形成语篇序列,生成目标主题链,引导学生整体化、深层次探究课内外阅读语篇的主题意义。
笔者选用外研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一Unit 3 Family Matters 中的语篇“Like Father Like Son”和“Just a Brother”为课内阅读文本,选用短篇小说Jam作为课外整本书阅读素材,并依据三篇语篇在主题意义上的逻辑关联,整体化生成主题目标链(如表1所示)。
开展多元文本意义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度理解文本意义[10]。笔者选取三篇类型各异的课内外阅读素材,通过深入研读语篇内容,梳理语篇间的主题关联,提炼出需要学生逐层构建的学习维度,即“促进家庭沟通、深化爱与支持、成为更好的自己”,引发学生对“家庭生活与个人角色、家人关系与血脉亲情、亲人互助与自我成长”的思考,最终形成“珍视亲情、珍爱家庭、珍重选择”的良好品格,逐步拓宽对主题意义探究的广度和深度。
受应试导向影响,高中英语课内外阅读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在学习内容和任务要求上缺乏实质性关联,无法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11]。因此,教师应认真分析课内外阅读语篇内容,根据学生实际学情和学习需求,整体安排课内外阅读活动,并根据主题探究的逻辑进程和课内外阅读的不同特点,整体化设计层层递进、前后关联的课时目标,促成结构化的意义建构,以丰富、深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笔者基于所选课内外阅读语篇的语篇类型和主题目标关联设置课时目标(如表2所示)。
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基于主题设计教学目标[12]。笔者依据课内外阅读语篇主题间的逻辑关系,将主题目标细化至课时目标中,建立课时目标间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聚焦主题意义进行理解和思考,逐步探索课内外阅读主题。
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13]。在确定课时目标后,教师应依据语篇间的主题关系设计前后衔接的课堂教学活动,做到前面的阅读教学是后续阅读教学的起点和铺垫,后续阅读教学是前面阅读教学的巩固和延伸,实现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的密切联系。笔者依据三篇课内外阅读材料主题意义间的逻辑关系,从不同维度设计系列阅读课,包括读说技能课、读写结合课和整本书阅读展示课,并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实现三节课的浑然一体。下面简要介绍三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并阐释需要学生探索的主题意义。
“Like Father Like Son”的课堂教学整体由5E(Engage、Explore、Extend、Experience、Evaluate)串联:通过体裁介绍(Engage)与文本初探(Explore)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戏剧五要素及本戏剧中的主要剧情——父子矛盾;通过文本升华(Extend)活动,帮助学生探寻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的根源——对彼此的爱与关心;通过戏剧创作(Experience)与互评(Evaluate)活动,为学生设置贴近生活的“手机风暴”场景,引导学生在运用戏剧五要素的同时,自主探索亲人之间关于手机使用矛盾的化解方法;通过布置作业“完善剧本五要素并录制‘手机风暴’场景戏剧微视频”,加深学生对“加强家庭沟通”主题的理解。学生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如下主题意义:关爱与在乎是家庭矛盾产生的根源,因为在意家人,所以家人间容易产生矛盾,同样也是因为在意家人,所以家人间可通过有效沟通实现矛盾的顺利解决。
“Just a Brother”的课堂教学包括阅读和活动两个环节。阅读环节,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观看兄弟二人比赛视频中“哥哥推弟弟先过线”的慢动作片段,结合阅读文本中的动作描写,分析动作背后突显的主人公品质。接着,笔者带领学生快速掌握feature story的基本结构。活动环节,笔者改变文章人称视角,以弟弟为主人公改写课文,并对动作描写、要点及引语进行挖空,帮助学生应用所学。随后,笔者要求学生展示习作并开展同伴互评。最后,笔者通过对family的释义点题:家庭高于一切,要尊重并支持家人的选择。课后作业为“完成一篇以妈妈视角为主的文章”,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探索文章的情感主旨。学生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如下主题意义:太多或者太少关爱都会导致矛盾的发生;然而,家庭是根植于我们人性深处的充满爱的第一选择,对家庭成员最好的爱就是支持他们所作出的选择。
Jam的课堂教学首先从语言入手,笔者带领学生从对话中“somebody.said”的多种表达方式中体会人物个性。接着,笔者通过评价不同情境下的人物选择,即基于不同family matters(家庭问题),引出所有选择的共性原因:家庭很重要。随后,学生通过戏剧创作和表演,实现深度思考,进一步探索和深化家庭的核心价值观。最后,笔者以“Family is about making the right choice at different times.”进行主题升华,探索家庭的真谛:因为爱而团结一致,共渡难关;因为爱而相互扶持,成就彼此。学生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如下主题意义:人生充满各种选择——父子面对矛盾选择沟通,赛场上兄弟选择支持,Anne 一家人选择互相成就;家庭并不意味着一直奉献和牺牲,艰难时,家人互相支持,共渡难关后,家人互相成就。
在课时内部,笔者通过设置问题链(如表3所示)承上启下,勾连课时目标,实现课内外阅读与教学的融合,助力结构化主题意义建构的发生。
笔者整体化设计系列课堂教学活动,遵循主题意义间的逻辑关系将三节阅读课有效串联,实现对主题的逐步探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问题链设置,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内外阅读语篇,深度思考主题意义,探索家庭的真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
评价是完整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多种评价活动,以检测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14]。基于主题意义建构的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要求教师将评价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融入主题探究活动中,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提供及时指导和反馈,实现教中有评、评学相随[15]。下面以Jam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活动为例,展示教师应如何开展针对主题意义的评价活动,以检测主题意义探究的达成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展示自我评价表(如表4 所示),引导学生自评课堂表现和课堂收获,以使学生通过自省强化课堂学习效果。
评价活动融入课堂教学有助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课堂参与态度、投入程度和目标达成的效度,帮助学生准确、有效地建构主题意义[16]。笔者引导学生采用自评的方式检测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情况,发挥通过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探究主题意义的最大效益,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学习。
基于主题意义建构的高中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能够实现课内语篇阅读和课外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融合,帮助学生在自主建构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时,应充分发挥问题链的脚手架作用,要有理解性问题,更要有启发式问题。另外,教师也应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即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共情,并在教学设计中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在迁移创新环节巧妙设计,从而引领学生深度思考,自主构建主题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