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秧歌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

2023-11-11 03:34:52
戏剧之家 2023年27期
关键词:金湖秧歌表现形式

温 震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中国民族声乐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韵味,发展到今天,与我们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如何在教学中挖掘、运用传统声乐元素,对于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创新以及推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现代化、长久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金湖秧歌是流行于江苏金湖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兼具歌舞特色,具有综合性特征。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充分认识其价值并以积极的态度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无论是对于金湖秧歌的传承还是民族声乐发展,都具有双向性的推动意义。本文结合笔者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总结了金湖秧歌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以及应用的路径。

一、金湖秧歌的艺术特征

(一)浓郁的人文性

金湖秧歌作为金湖人民用以表述生活、表达情感的民间艺术形式,集中地反映和概括出了在农耕文明视域下人们的生活愿景、心理追求以及审美经验。在以创作和演唱为主题的实践方式下,表达出了金湖人民的自然生态观、社会历史观和现实生活观。就歌词表现而言,在其中既有着地域方言的运用,蕴含着金湖人民特有的语言幽默,同时又以浅层的话语符号传达出了深刻的哲理意蕴。

(二)音乐的地域性

金湖位于苏中偏西地区,与安徽省接壤,自古以来因水系发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金湖秧歌在整体风格上表露出了含蓄委婉、清新流畅的特征。随着耕作生产的发展,又在音乐上赋予了明显的质朴、平直的特征。首先,从旋法看,整体上以三度及以内的级进为主,在情绪的转折处常出现四度音程的上行或下行,跳进幅度不大;其次,从演唱上看,金湖秧歌兼具了号子、山歌、小调的特征,以委婉的抒情化表达为主,但也不乏明亮、高亢特点的高腔式表达。金湖秧歌集歌词、曲调和器乐伴奏为一体,既具实用性又有很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三)多元的实践性

金湖秧歌的演唱形式具有多元性特点,这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以独唱为主的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就歌曲的体裁看,既有着长篇叙事歌,也有着比较短小的乡间田歌。在表现形式上也是丰富多样,有独唱、齐唱、领唱、对唱和说唱等,以长歌的演唱为例,演唱时由两位锣鼓师傅进行表演,其中持鼓者为主唱、持锣者为帮唱,歌曲的前奏、过门以及演唱中的伴奏加入锣鼓点,具有“自打自唱”的特点,而两者的声部有时衔接、有时配合,在声部层次上赋予变化。从锣鼓点的表现看,多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气息,配合演唱中的不同情绪而采用不同的锣鼓点,可谓惟妙惟肖、充满趣味,增强了歌唱的表现性和艺术性。

二、金湖秧歌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价值

(一)实现对传统音乐的传承

民族声乐教学不仅承担着培养歌唱人才的重任,同时也起到传承民间音乐作用。金湖秧歌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音乐文化,承载着金湖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气质。在多元音乐文化共存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对传统音乐进行传承是赋予当代民族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融入金湖秧歌,可以对其起到有效传承的作用,也体现出了民族声乐教学的当代意义。尤其是在以美声唱法作为技术训练的前提下,对金湖秧歌中的唱法技术进行融入,对于民族声乐的地域性表现、审美性表达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也是实现民族声乐能够长久发展、深度发展的条件与保障。从地方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看,在其中融入本土民间音乐文化的元素,有助于体现高校在地方音乐文化发展中所担当的角色和任务,为本土音乐文化人才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体现声乐表现的民族性

从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看,在民间唱法和美声唱法的融合运用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声乐唱法的科学发展,但是与民间音乐审美相比,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性,也是造成民族声乐演唱“千人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何破解这一问题和探索问题解决的路径是当代民族声乐教学研究的一个关键点。之所以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归根结底就是民族性的表现问题。笔者认为,要破解这一问题,就需要向民间学习和取经,并在一定程度上向民间回归,将民间音乐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性内容(如方言、唱法、表演等)以及民族性审美(如生活向往、生命追求、精神表达)中融入于声乐的教学中。从金湖秧歌自身所包含的文化、艺术特质看,可以说满足了当代民族声乐教学的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取其精华元素并进行运用,有助于在声乐实践中达到民族性表现的本质要求。

(三)丰富民族声乐教学内容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和设计应体现出循序渐进和丰富多样的原则。其中循序渐进原则指的是在不同年级的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技术并结合具体的曲目进行训练;丰富多样的原则指的是在民族声乐教学曲目、表现形式等方面要体现出风格性。就当前民族声乐教学曲目看,包括地方民歌和创作声乐曲目等等,在风格上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以及时代性的特征。就地方民歌教学而言,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主要是以唱法教学和技术处理为主,以独唱作为呈现形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延续了数十年,从当前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视角看,这种具有单一性特点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应当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而进行优化,尤其是要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思考。金湖秧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演唱形式,同时在不同的演唱形式中由于具有戏剧情节性的特点,又造就了金湖秧歌有着丰富的表现性特征。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借鉴金湖秧歌的元素融入于教学内容上,有助于实现民族声乐艺术表现的多元化发展。

(四)提高学生本土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9月22日《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不仅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演唱技术,还需要培养学生承担起传承、传播民间音乐文化的责任,在推广民间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在心理上要有文化自信,尤其是对于所处地域的本土音乐文化,更是谱系传承的根脉所在。金湖秧歌作为一种优秀的本土音乐文化,将其融入到民族声乐教学中,可以增强声乐专业学生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在向民间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渐进培养本土文化认同感,从而在行动上自觉地传承本文音乐文化。

三、金湖秧歌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对唱法技巧的应用

金湖秧歌在体裁上兼具了号子、山歌和小调的特征,所以在唱法技巧上也体现出了综合性的特点,在声乐教学中,对金湖秧歌唱法技巧的运用可以采取两种途径,一是选择秧歌中的民歌作为独立的教学曲目,分别进行曲目选择;二是在声乐技术的训练中,借鉴金湖秧歌的特点,融入到声乐教学中。

(二)对润腔技巧的应用

润腔,指的是旋律的润饰手法,基本上是对我国传统声乐韵味表现的集中概括,具体表现在旋律、节奏、力度、音色等方面。在金湖秧歌中,润腔技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滑音技巧,即在旋律的进行中,为增强旋律的连贯性、圆润性而采用的技巧,通过气息的支撑、字音的处理使相邻音能够贯穿于流畅的声音线条中,从而体现出了婉转悠扬的效果,根据旋律进行的特点可以分为上滑音、下滑音等;第二种是倚音技巧,起到修饰主要音的作用,通过倚音的加入,既能够起到协调字音的作用,达到“字正”,又能够避免旋律进行的直白感,提高圆润度。将以上两种润腔技术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润腔技术,尤其是在创作曲目的处理,如何在其中加入润腔技术以达到“字正腔圆”的表现目的,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对金湖秧歌润腔技巧的理解,对以上问题可以进行有效地解决。

(三)对表现形式的应用

金湖秧歌在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告诉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可以对多样性的表现形式进行借鉴和移植运用。从当前声乐教学模式看,主要是采用的是“师生一对一”模式,教学曲目为独唱曲。根据金湖秧歌表现形式的特点,也可以尝试采用“一对二”或者小组、集体模式,将秧歌中的领唱、对唱融入到教学中,可以采用现有的传统曲目进行教学,通过在模式上的多元化训练,有助于学生在声乐实践中适应不同体裁的要求,也是应用复合型声乐艺术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其次,在声乐教学中也可以借鉴“锣鼓唱唱”的形式,即两人作为一组,手持锣鼓为演唱进行伴奏,采用此种表现形式进行教学的前提是要培养学生对秧歌锣鼓点的掌握,对于学生“一专多能”技艺的提高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将金湖秧歌中的表现形式移植到民族声乐教学中,无论是对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都体现出了创新性改革的特点。

(四)对语言技巧的应用

声乐演唱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艺术,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对地域方言的模仿和运用。其作用是一方面能够体现出地域性的本土风格特色,具有地域文化的亲切感和表现风格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则是将方言化的表现及其演唱技巧运用到声乐教学中,既能够起到丰富教学内容、厚植学生文化基础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传统民歌演唱技能。金湖在语言风格上融合了苏南与苏北的特点,同时又与安徽接壤,处于具有复合性特点的方言片区。在方言表现上,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声母快而短促,且力度角度较大,在咬字发声上有着较强的风格性,在具体的发声方法上,要求字头要咬准、咬清,适当增加力度,将此种咬字发声方法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可以辅助训练学生对语言技巧的把握。其次,在金湖秧歌中,还有着多元化的衬词衬腔技巧。其中在衬词的运用上,不仅能够形成独立的唱段,并且在歌词内部也有着很多丰富的表现形式。如《不唱秧歌瞌睡多》一曲,就采用了“格、咚、哉、代、呢”等衬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前奏乐段,在衬词声腔的表现上,则充分地运用了上、下滑音以及倚音等润腔手法,体现出了在金湖秧歌中独有的衬腔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这种衬腔技巧移植到练声区中,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四、结语

金湖秧歌作为一种优秀的民间音乐艺术,有着自成体系的独特艺术价值,将其运用到民族声乐教学中,可以对教学实践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通过具体的应用实践分析,笔者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一是在民族声乐教学视域下,应注重在作品创作上力求体现出民间元素。从对金湖秧歌艺术特征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实际上在民间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可以用于创作的元素。二是在应用层面上需要借鉴、移植民间音乐中的技巧元素。在对民间音乐的传承上,有着多种的方式,如原样传承、改编传承、移植传承等,其中前两种传承方式主要针对于具体的曲目而言,移植传承则是针对民间音乐中的技术而言。在金湖秧歌中,有着多样性的唱法技术、润腔技术等,将这些技术移植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既是一种有效地传承方式,也体现出了金湖秧歌的教学价值。三是在表现层面上,应当建构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思考,可以说金湖秧歌的多元表现形式为民族声乐教学模式提供了诸多的灵感,有选择地、巧妙地进行应用,对于民族声乐教学的创新改革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在当代民族声乐教学中,应当坚守好向民间学习这一原则,立足民间音乐文化之根,厚实民间音乐文化之基,才能够使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走得更为长远!

猜你喜欢
金湖秧歌表现形式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国画家(2023年1期)2023-02-16 07:58:28
衣食父母(外一首)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6:00
朱光武和他的金湖宏源国际大酒店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28
富平村里唱秧歌
雨日寄友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石材(2020年2期)2020-03-16 13:12:52
昌黎地秧歌
大众文艺(2019年13期)2019-07-24 08:26:42
把咱的秧歌扭起来
荷都金湖明天更美好
安徽园林(2015年3期)2015-10-20 02: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