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艳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0712)
在我国传统的儿童教育过程中,人们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对四川汉族民歌等传统的历史文化内容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应用。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了儿童对四川汉族民歌等传统历史文化的了解,还导致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获得有效传承。所以,负责儿童教育的教育人员必须明确四川汉族民歌在儿童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将其合理地融入儿童教学工作中,进而提高儿童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四川汉族民歌的传承效果。
通过对四川汉族民歌进行全面分析和调查可以发现,四川汉族民歌具有非常显著的艺术特色,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歌词内容较为通俗易懂。在四川汉族民歌的创作过程中,人们不仅使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法,还融入了很多方言元素,因此,四川汉族民歌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五字句或者七字句的呈现方式使整个句式具有更强的押韵感。同时,通过对汉族民歌的创作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大部分内容来源于生活,并且体现了生动活泼的四川人民形象,部分内容还夹杂了一些四川劳动者的方言,既具有诙谐幽默的特征,又朗朗上口。通过对四川汉族民歌歌词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将四川汉族民歌应用于幼儿的教学过程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歌词内容通俗易懂,有利于提高幼儿对民歌内容的掌握程度。与其他较为复杂的歌词相比,四川汉族民歌中的歌词更加通俗易懂,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更加容易接受,可以更快地掌握四川汉族民歌中的代表性曲目。例如,在四川汉族民歌《回娘家》的歌词中,各句之间的押韵程度相对较高,记忆过程相对简单,同时,歌词中还加入了很多尾音,体现了较为鲜明的四川方言特色。
第二,曲式结构多元化。通过对儿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和接受、认知能力,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四川汉族民歌内容的教学,能够使幼儿的相关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并且可以使幼儿掌握更多的四川汉族民歌知识。通过对四川汉族民歌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其民歌中的大部分作品的曲式结构都较为简单,并且体现出较强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特色,因此,幼儿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既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尽快掌握四川汉族民歌的创作特点。我国其他种类的民歌在体裁上较为固定,而四川汉族民歌无论是在歌词长度还是句式以及情感表达都体现出了更强的随意性,所以,与其他种类的民歌相比,幼儿更易于接受四川汉族民歌。四川汉族民歌包含较多种类的劳动民歌,对劳动民歌的总体结构进行分析会发现其具有非方整型结构的特点。曲式结构的多元化代表了四川汉族民歌的多样性,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儿童具有较强的学习热情。
第三,调式节奏较为鲜明。四川汉族民歌的节奏和调式非常鲜明,其调式以徵调式和羽调式为主,整体调式较为简单,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不同的调式,不仅能够使儿童具有更强的创造力及想象力,还能让儿童在学习完四川汉族民歌以后具备独自创作的能力,创作的过程既可以体现儿童的创作情感,又能够充分激发儿童的创作热情。对学习四川汉族民歌的幼儿园和没有学习四川汉族民歌的幼儿园毕业的儿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学习四川汉族民歌的儿童具有更强的创作能力,并且也具有更多的创作灵感,这表明四川汉族民歌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具备重要价值。四川汉族民歌具有非常明显的节奏感,儿童在对四川汉族民歌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快速理解其创作动机,又能够准确掌握四川汉族民歌的内容主题,进而通过节奏的模仿形成更强烈的节拍意识,一般6 岁左右的儿童即可以明确四川汉族民歌中的具体节奏和音符构成。总而言之,四川汉族民歌结构相对简单,节奏明快,有利于促进儿童音乐素养的提升。
通过对目前四川汉族民歌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在儿童教育过程中,四川汉族民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把四川汉族民歌引入到儿童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后,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明显提高。对于儿童来说,在步入幼儿园进行学习之前,各方面能力均相对较弱,为了有效提升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必须引入更多的民歌。四川汉族民歌的应用能有效满足这一要求,通过四川汉族民歌,不仅能使幼儿园的儿童具备更强的审美意识,还能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由于四川汉族民歌中大部分内容曲调优美、节奏明快,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儿童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快速掌握四川汉族民歌的风格节奏以及旋律等。通过这一学习过程,能够提升儿童的音乐鉴赏能力,并且使儿童对四川汉族民歌有更加深入的认知。一般民歌均具有非常显著的旋律特色,在播放相关旋律的过程中,可以使儿童更加喜爱民歌,进而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使自己的审美情绪得到显著的改善。同时,四川汉族民歌也有较多的地方特色文化内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能够使儿童对当地的传统特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增加儿童的感知能力。通过充分感受四川汉族民歌的魅力,培养儿童的艺术美感,能使儿童具有更强烈的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
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各方面能力均相对较弱,尤其是在音乐理解方面,儿童存在鉴赏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幼儿园教师必须明确四川汉族民歌的音乐教学目的,并且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同时,音乐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四川汉族民歌的特色,并且将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确保通过四川汉族民歌的教学提高儿童的音乐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之前,音乐教师要对四川汉族民歌中的不同曲目进行充分的解读,并且选择出最适用于儿童学习的曲目,然后针对曲目中的相关歌词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加强儿童对歌词内容的了解,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儿童对歌曲内容进行分析,明确歌曲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目前我国四川汉族民歌的数量相对较多,必须选择与儿童学习需求相适应的民歌内容,这样才能够使儿童对四川汉族民歌更有兴趣,同时,在选择民歌的过程中还应该尽量挑选具有热爱生活以及赞美大山大河的情感的内容,让儿童体会到劳动人民生活的幸福与快乐,激发幼儿园小朋友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将四川汉族民歌应用于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不仅能使儿童对四川汉族民歌具有更好的认知与理解,还能够加强人们对四川汉族民歌中相关歌词内容的想象,进而提高儿童的想象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必须善于将四川汉族民歌和其他音乐进行合理的融合,进而使其在提高儿童想象力的同时,使儿童具有更强的音乐创造能力。儿童在学习音乐内容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会到音乐内容表达出的艺术情感,还能够通过对音乐创作模式的分析与判断使自身具有更强的音乐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例如,儿童可以通过想象的方式将自己置身于四川汉族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中,然后通过不断想象,将意境中所展示的情感融入到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中,进而使音乐作品准确表达儿童的个人情感。要想提高儿童的情感体验和音乐创造能力,必须保证儿童对不同类型的音乐均具有一定的审美和想象力,教师在音乐课堂上也要做好引导工作,并且要充分尊重儿童的创作灵感,使儿童时刻保持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对四川汉族民歌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发现,四川汉族民歌极大地影响了儿童的学习过程,不仅使儿童对音乐学科具有更大的学习热情,也触动了儿童的内心情感。幼儿阶段的儿童正处于形成性格的关键阶段,通过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的人格,还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为了提高四川汉族民歌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要选择合理的音乐教学内容。需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进行内容的选择,首先要根据目前幼儿阶段小朋友的学习水平进行合理的选择,保证所选择的音乐教学内容既能够促进幼儿的个人发展,又能够使幼儿具有更强的音乐创造性。所选择的音乐教学内容应该略高于幼儿的接受水平,这样可以督促幼儿提高自身的接受能力。其次要明确幼儿阶段小朋友的具体需求,这样在使用四川汉族民歌进行教学时,能够适应幼儿的发展需求,使幼儿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只有满足了幼儿的个人需求,才能够体现四川汉族民歌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意义。再次,要根据班级里幼儿的个人兴趣爱好进行合理的选择。由于不同小朋友的个人兴趣爱好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必须尊重小朋友的兴趣爱好,在选择音乐内容时要以小朋友的兴趣爱好为基础,选择实用性更强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所选择的音乐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还应该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可以向幼儿展示不同的民歌作品,然后询问儿童在课堂上的意见,对于选择人数相对较多的民歌作品,教师要进行重点讲解。音乐的表达形式相对较多,选择合理的民歌作品不仅能够使幼儿的心灵更加愉悦,注意力更加集中,还能够改善幼儿的审美观念。对于幼儿阶段的儿童来说,要想让其更好地领悟音乐的内涵,必须使其长时间处于心情愉悦的状态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打开儿童的情感大门,使儿童具有更强的学习热情。一般四川汉族民歌的艺术性相对较强,所以,教师必须选择与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审美观念相符合的作品,进而更好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在将四川汉族民歌应用于儿童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在每节音乐课开始之前,教师均应该事先准备好教学所需要使用的活动材料,并且按照幼儿的需求以及兴趣爱好对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保证材料的充足性和适用性。其次,要在实际教学之前给幼儿创造温暖的心理环境,教师在课上要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和激励措施,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尽量不要批评幼儿,对于无法完全掌握四川汉族民歌教学内容和艺术情感的幼儿,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通过善意的微笑使儿童感觉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最后,要准备充足的音乐素材,可以在音乐资源库中寻找,事先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并且要明确音乐素材中的重点内容。在课堂上要为幼儿创造出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互相学习与交流,使幼儿具有更强的学习意识。
综上所述,在对四川汉族民歌进行分析时发现,其在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体现了较强的应用价值。因此,教育人员应对四川汉族民歌的应用路径进行分析,以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