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华
(湖北省京剧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京剧武丑,顾名思义,即京剧中擅长武艺的丑角,其念白语言轻快风趣、清楚有力,身手轻快、干净利索,开打火爆,在京剧中大多扮演英雄豪杰或绿林好汉,多体现人物俊俏、机警、幽默、敏捷的特点,性格精明干练,《三盗九龙杯》就是一出武丑大戏。
武丑中鬃帽武丑又称“开口跳”,其重点在于“开口”二字,顾名思义,既要跳踔惊人,又要“开口”响堂,要有爆炒豆儿般的念白与流星赶月式的翻跌。《三盗九龙杯》是一出以“开口跳”为主的戏,故事发生在清末,皇家丢失九龙御杯,传旨黄三太缉拿盗杯之人找回御杯,黄依计全之计,邀各路英雄聚会,明是为己祝寿,实则暗访御杯下落。席间杨香武自叙盗杯复失杯经过,神偷王伯燕告知御杯现在在周应龙之手。杨至周府索还,周不肯,杨乃与王伯燕设计,将御杯重又盗回。
“丑角”的肢体表现特征。丑角作为京剧剧目的重要行当角色,既具有京剧舞台的基础性表演特征,又需要将武术、舞蹈、音乐等舞台形式进行融合。虽然丑角在整个京剧舞台上通常只处于配合演出的位置,但作用重大,能够推动整台演出走向高潮。丑角演员需要具备综合全面的行业技能,才能与其他演员进行唱、念、做、打的精妙配合。由于丑角扮演的人物大都具有幽默生动的特征,经常需要应用独特的方言,摆出夸张的架势来增添演出效果,所以,丑角演员要像全能选手一样具有极其综合立体的表演技能,才能塑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以《三盗九龙杯》中的“盗杯”为例,两张半桌子的高度,上面一把椅子,在乐队起“急三枪”,周应龙与王伯燕饮宴之时,要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椅子背上起“三角顶”,要在台底下观众眨眼的工夫中就上去了,动作要轻、溜、帅,一跃两跃便窜上椅子倒立起“三角顶”,然后“单腿挂钩”头冲下拿九龙杯,九龙杯得手以后,当念道:“姓周的!杯子武大爷我盗走了”时,“走”字还没说完就早已翻下来了。整个上高下高过程要迅捷、漂亮、麻利,一气呵成,这才符合杨香武这个人物有飞檐走壁的绝技的特点。末场《三盗九龙杯》里的开打和“荡子”要求快速、火爆、迅猛。节奏明快、跳跃,讲究干净、麻利、脆。比如,上来“一绕两绕削头”,要看着狠,“单刀削头”不是一般的扁刀掠过,而是立刀直劈,要让观众看着惊险刺激,给人以“碰着死,撞着亡”的视觉冲击,这才是武丑,这才是属于杨香武的开打,翻扑依旧遵从轻、快、巧、俏的特点,既要让观众觉着过瘾,又要符合人物特点。随着计全的大段叙述,推动故事的发展,而杨香武针对计全的几大段念白非常注重层次,由“气愤”转为“愤怒”,循序渐进,当念道:“哎呀计全呐!……我说你这是要干什么呀?我的孩儿啊!”只是这愤怒是对于计全所说的话的不满,是长辈对晚辈的训斥。而计全与黄三太定下的计谋,就为激怒在座的众位英雄提供了线索。计全的句句紧逼、炫耀,使杨香武最开始的心中愤愤不平转化为受到轻视的愤怒。杨香武念道:“你可知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可有能人呀!”计全念道:“未必有能人!”随着这句“未必有能人”,杨香武彻底被激怒,情绪已到高潮!他念道:“你可知前者当今万岁夜饮畅春园,失去了乌梅玉环九龙玉杯!”“杯”字使用了一个“炸”音来体现杨香武此时愤怒和激昂的心情,同时也要显出自己的“自傲”。“炸”音表现了人物此时情绪高亢、激越的状态,非常提神,在情绪达到高潮时,念白要抓住一个“爆”字,突出江湖人的江湖气,嘴里要爽脆锋利,要符合当时人物的心情!随后,当杨香武和王伯燕定计向周应龙要杯之后,随后一段“贯口”念白叙述要杯的整个计划,同时也是给黄三太希望,也体现了杨香武行侠仗义、雷厉风行、敢作敢当的豪爽性格。临下场时,他明白自己中了别人的圈套而念道:“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这句词里其实有懊悔,自己头一次到皇宫盗杯就是为了赌口气,而这次又是为自己强出头而付出了代价。这也正是杨香武这个草莽英雄人物的个性特点。这场戏其实是武戏当中的文戏,表现花甲之年的杨香武,语音应苍劲浑厚,要与朱光祖、时迁区分开,体现出年龄特点,在念白时要铿锵有力,一字一句要清楚送达观众耳朵,再加上紧、慢、疏、密、强、弱、缓、急的节奏把控,将人物情绪变化展现出来,将其内心波动生动呈现出来,这样才能更充分地体现杨香武这个人物的特点,使观众体会到这种艺术的感染力,并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产生共鸣。“紫霞庄见周应龙”一场,杨香武迈着“方步”上场,见着周应龙“打背躬”,因为杨香武不认识周应龙,对于杯子能不能要到心里没底,于是,脸上洋溢着恭维的假笑,抖袖施礼,夹点膀子,不可端得太大,毕竟是武丑,要小巧。要上下打量着周应龙,走着“碎步”,时刻透着一种丑行的幽默感。然后简要叙述,当周应龙爽快地将九龙杯交到杨香武手里的时候,他正急切地准备离开。周应龙请杨香武饮宴,因为杨香武这人好酒,没经住美酒的诱惑,加之九龙杯已然拿到手上,他也就放松了警惕,酒过三巡后,他更是忘记了黄三太与周应龙久有仇恨,三言两句就露馅了,这才引出后来和周应龙打赌三日之内盗他的九龙杯。这场戏首先是“求杯”,念白的语气需要温和,要有一种恳求的态度。随着剧情发展,周应龙把杯子撤回,把事情原委说清楚后,杨香武要体现的是“要杯”,大段念白叙述当年李家店比武的缘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讲大义。要念出义正词严的感觉,以自己的言语来感化周应龙交出九龙杯。可是到后来,周应龙依旧不为所动,杨香武实在无计可施,就作势道:“我劝你还是把九龙玉杯给我了便罢,你要是不给我可就要啊,哈!哈!我就要!!!”气势要大,手砸桌面,挺着胸脯,要有一种感觉要开打的气场,然后被周应龙抓着手腕子逼问道:“你要怎样?”杨香武念道:“我…我我….偷你的!!!”这也是丑行表现情绪有巨大反差和幽默感的一种表演手段。这才引出后来的打赌“盗杯”。这场戏,笔者的认识是,人物情感的层次要分清,包括“求杯”“要杯”“盗杯”过程中人物内心状态的转换和人物情绪的变化。
《三盗九龙杯》中的“黄马褂”“紫霞庄”这两场戏主要是武戏中文戏的体现,在长远的舞台艺术道路中,武戏文唱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是我们要学习的,而文戏的念白是重中之重,也是现在很多武丑演员最忽视的地方,笔者作为一名有追求的“开口跳”演员,也特别注意这方面的练习。在实践与体验中,笔者觉得,对于念白,除了要在平日刻苦训练以外,还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念白以“由人心生”为本,需要做到形神兼备。以多年从事武丑行当的经验来看,对念白的节奏掌控、语气抑扬起伏的掌握及个性化处理等,都需要在深入挖掘角色性格特征、理解角色人物命运的基础上进行,有情感共鸣才能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如果舞台念白照猫画虎、虚假造作、毫无情感和神韵,就会让观众觉得乏味无趣,就难以得到观众的欣赏和认可,更不可能赢得满堂彩了。所以,角色念白首先必须对人物形象产生理解和共鸣,有感而发、饱含感情,才能达到悦耳动听、情绪饱满、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才能将角色人物鲜活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虚拟性是戏曲舞台的重要美学写意特征,其集中体现在舞台道具的简约和美观上。许多戏曲舞台只有“一桌二椅”的背景设置,道具简单却蕴含丰富,挥动一根马鞭就是在策马奔驰,滑动一根船桨就是在水面行舟,舞台空空荡荡,却能够通过演员的动作表演呈现出宫廷大殿、街巷集市或荒郊野外等多种艺术场景。
戏曲的程式化特征集中体现在服饰、化妆和说、唱、做、打等方面,不同的角色行当在唱腔念白、服饰化妆及坐卧行走姿势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严格规定,不能随意进行。丑角在化妆时通常要在脸谱上涂抹白粉,在舞台念白上通常采用富有生活色彩的语言,以京白为主,带给观众亲切感;在出场上通常采用“小锣”打上的方式来进行;在坐姿和表演姿态上也独具特色,例如跷二郎腿坐和走“矮子步”等;在肢体特征上具有极度夸张和滑稽幽默的特点,但与其他京剧角色的幽默感呈现方式不同,这些角色的滑稽感与劳动群众的日常生活贴合非常紧密,能够带给观众熟悉感和亲切感,极大拉近了戏曲表演与观众的距离。他们经常有着极度夸张的造型,穿着毫不协调的服装,具有强烈的滑稽感,一出场便能引发观众哈哈大笑,然后通过引人发笑的夸张举动展示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将对角色的深刻认知有效传达给观众。杨香武是花甲之年的草莽英雄,他绿林出身,飞檐走壁,无拘无束,江湖人称“赛毛遂”,而且成名已久。主角杨香武就是“开口跳”,庆贺黄马褂一场是杨香武初次登场,于舞台艺术而言,任何一个角色的第一次登场亮相都非常重要,是角色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是审美过程中的重要瞬间。快圆场加抓水袖,随着乐队起“撕边”加“八大仓”,亮第一个相,要快、帅、脆、俏。脚底轻盈而迅速,动作干净,不拖泥带水,干脆而轻巧,动作迅疾火炽,要亮出大气魄,决不能弓腰驼背,贼头贼脑,把英雄演成了小毛贼。归座以后,要念道:“众家英雄俱已早到,恕我香武一步来迟,这么办,先罚我三杯怎么样?”充分体现了杨香武绿林好汉的豪爽。
丑角演员在戏曲舞台上进行肢体语言展示时有程式化的具体要求,但也可以结合剧情发展需要及现场表演节奏进行创造性的即兴表演,使念白和动作变得更生动有趣,灵活跳脱,产生更好的舞台效果。丑角不像其他行当角色一样受到诸多演出限制,可以随机应变,打破剧本所设置的语言内容和动作要求,以更俏皮、更灵动的形式塑造人物形象。再就是京剧丑角在推动剧情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在每一个需要他出现的剧情段落中都可以随时出现,或穿插场景,或插科打诨,能够有效增强舞台演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推动剧情走向高潮。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能够将那些极具观赏性和表现力的演出程式加以完美融合,从而带给观众最佳的视觉享受。京剧武丑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通常都是那些性格豪爽、行侠仗义的草莽英雄或侠客义士,他们本领高强、爽快洒脱、嫉恶如仇,常常作出不凡之举,帮助老百姓排忧解难。在塑造这种人物形象时,需要凸显他们矫健的身手、敏捷的思维和与众不同的性格,展示他们疾风骤雨般的做事风格和即使说话也不让“盖口”的鲜明特征。为了让角色表演更加生动传神,我们必须对这类角色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刻剖析,发现形成其性格及行为的心理原因,才能做到“动于中而形于外”。以《三盗九龙杯》为例,杨香武“走边”一场和其他角色的“走边”有所不同,杨香武的气魄要大,即更有分量,有老英雄的感觉。但年近花甲的杨香武不要过分炫技,当念到“练就一双飞毛腿”时,“双飞燕”要求高起轻落,在空中拍手和拍腿要清脆。“走边”的突出特点是轻、快、巧、俏。快指动作快,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像“走边”中的三腿须由慢到快。慢是蓄力,快是爆发,让人感觉杨香武老而不服老;轻是动作轻,翻、扑、跌、跳等所有动作都要像空中飘动的白云那样悄无声息,快而不乱,做到稳、准、狠;“巧”和“俏”指的是所有动作都要让观众感觉到美和舒服,集中体现一个“美”字,同时还需机警、敏捷,这才是“赛毛遂”杨香武。
其实《三盗九龙杯》由来已久,早在清末已有此戏,称七本《九龙杯》,武丑前辈王长林、傅小山均擅演此戏,后传至叶盛章先生后,因故事冗长、剧情繁琐,故精简了场次,突出了主要剧情,将本戏浓缩成一出武丑大戏,成为叶(盛章)派武丑的代表作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经任子衡先生改编,由中国京剧院张春华先生精心雕琢,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三盗九龙杯》。
京剧作为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传递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现今,京剧艺术文化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青年一代有责任和义务保护京剧艺术文化,更要将京剧艺术文化传承给下一代。教师要在课堂上培养中小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京剧艺术的继承者,做京剧艺术的欣赏者和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