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非
爷爷是个木匠。平日里除了和客人交谈或吃饭能用到嘴,其他时间里见到的只是一张沧桑而有神的古铜色的脸。简单的庭院里除了堆着些杂七杂八的木料,只剩下一块不到十平方的落脚的地方,平时用来摆放那张陈旧的做活儿的木桌。
爷爷是个打老式家具的好手,他的手艺在几个村子里是出了名的。当时在市场还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哪家哪户要添个新家具,都从自家树上砍下来一些木料,风干后送到几个手艺精细的木匠手上,木匠们自然要拿出看家本事为主家打造一套结实好用的家具。也有些有钱的主家直接买来木料,请最好的木匠到家里做活儿,爷爷是常叫人请去的一个。
爷爷做活儿很认真。爷爷还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学木匠活儿,后来也是靠这门手艺成家立业的。几把平曲面刨子,两个尖嘴平嘴凿子,三四条大小各异的锯子,再加上直角三角的量具,就成了爷爷做活儿可使的宝贝。长长短短的木料,经刨子一刮,薄薄的木花满院飘散,一块平滑光润的木料就接受完第一步的修磨。接着就是用凿子凿出不同木具的大略线条。爷爷运凿时,就像让凿子走路似的,用两个方角呈“之”字形运到准确的位置。墨斗是一个弹线工具,以一斗型盒子贮墨,线绳由一端穿过墨穴,另一侧有个木制的小钩。榫线是个技术活儿,爷爷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手中的墨线上,右手先把墨斗的定针固定在木料的一个端点,这时左手放松轮子拉出沾墨的细线,拉紧靠在木料的面儿上,右手在中间捏墨线垂直于木面向上提起,即时一丢,就弹出又明显又笔直的墨线。爷爷使锯子也有一手。将木料放在长板凳有把手的那头儿,上脚踩住以免滑落,手脚一同用力,但也不是蛮劲,而是根据墨线的走向灵活换力。参差不齐的锯齿与木料摩擦发出“刺啦刺啦”低沉的声音,木屑不断从锯缝中散落。而后,牵钻、大锛和羊角锤的登场,使死气的木具顿时活了起来。
爷爷做活儿也很慢。主家的木具送到他这里,他总会扎扎实实地完成每一个步骤,甚至不惜拖延工期。刚打好的木料是禁不起雨淋的,天气不好时,爷爷因为爱惜木料,常冒着大雨将它们扛进屋里,我亲眼见过几次,那时爷爷已年过八旬。有时候,主家懒得找木料,就完全交由木匠来采购。在一般木匠眼中,这种合作显然就是一个肥差。而爷爷每次都会按照主家的要求精心挑选木料,他总要在主家预算之内买最好最耐用的,如有剩余他也悉数报给主家,不占一分一毫的便宜。听爸爸说,爷爷从来不挣快钱。在那个有点儿手艺就可以凭本事发家致富的年代,爷爷坚守着老木匠人的底线——不挣快钱。他做活儿时经常有主家登门来催,但他手上的木具依旧稳稳当当、不慌不忙,他总会笑着送走客人,之后继续他的工程。爷爷也从不需要旁人帮忙宣传,每一个从我家抬出去的木器就是最好的广告。主顾用过这些木具也马上转怒为喜,向人说着下次还要来老倔头儿这里做。爷爷哪里是不愿意快快将工费收入囊中,给子辈、孙辈减轻压力,他是觉得每一块木料、每一根木头都有灵性,他热爱它们,不想辜负它们,他想踏踏实实地,像木头十年成树一样,打磨好每一件木器。
一件精巧的老式家具的收工,足以看出一个木匠出神入化的技艺。爷爷所做的木器,俨然是一件件艺术品;他手上的木料和器具也不只是一种营生,而是一种艺术了。在数次打磨中,他的身体早已与木头、木具融为一体,木具凿出精致的木头,也凿出了他的心性。
在我小的时候,爷爷经常做一些木器给我玩,有一件三角雀一直留到现在。爷爷说三角雀原是很不结实的物件,要做好须得用最结实的枣木,刷上几巡蜡和油,经过强烈的风吹日晒才可成材。爷爷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这么多年过去,这把三角雀仍旧散发着浓郁的木质的香,家里人一直用它按摩,未见半点损裂。
爷爷年轻时也曾给家里打過一套家具,也一直用到我们后来搬家。在爷爷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经常和我说起家里每件木制家具的来历。他说他最喜欢躺在自己打好的木质沙发上晒太阳,喜欢木头在柔和的阳光下升起阵阵清朴的香气,鼻孔里吸入一缕缕微甘,心里顿觉踏实温暖。这也是爷爷在我记忆里的印象。
我在村里上完小学后,爸爸告诉我,小学的桌椅是他跟着爷爷一起做的。我忽然觉得小学教室里那些双人木桌、凳子是那么亲切,它们在岁月轮回中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早已被各种刀具划得斑驳不清,旧得发黄发黑,却依旧透着淡淡的、古朴的木香,和爷爷身上的味道好像!
过去,木匠、铁匠等手工艺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增色。随着农耕时代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我爸爸从爷爷手中接过手艺后,继续着木匠的工作。但时代的变化早已进入乡村,家家户户都去市场上购置款式新颖的家具,老式家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木匠也早已被人遗忘。后来爸爸也偶尔做一点儿零星的木工,但只要是接到手里的活儿,他都尽心尽力加工好每一件器物,坚守着老木匠的传统。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这两代人,那应该就是“木”了。他们世代与木头打交道,木头的品性早已融入到了家族血脉之中,成为陶养后辈品格的胎水和激励后辈坚守道义的力量源泉。“木”不是木讷、笨重、不知变通,相反,我觉得是踏实、稳重、刚劲!爷爷的三个子女都如是,他们平平凡凡,但从来不卑不亢、不慌不忙,踏实做事、踏实做人。
有叔伯辈的人说,我活得真像我爷爷和父亲,我很高兴,因为他们一直是我的榜样和骄傲。父辈们的大半生都花在木工上,他们深爱着木头,就像他们深爱着这个家。他们自己,也如木一样,永远散发着令人心安的香!
(责任编辑/孙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