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嘉一
备考清单
备考指南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从考查角度看,主要集中于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探究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及其主要的劳作方式的变革;运用唯物史观明确劳动工具的变化与主要劳动方式之间的关系,分析探究现代工厂制度的特点、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现代工厂制度在中西方的异同;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重视科技发展对国家和人类的重要意义。
时空隧道
重点难点
一、农业工具的改进
1.传统农业工具的演进及评价
(1)演进:在古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具的质料、形制和使用的动力不断进步,经历了刀耕、锄耕和犁耕三个不同阶段。
(2)评价:传统农业工具是从事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手段,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传统农业工具不断适应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要求,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2.翻车和筒车
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力或风转驱动。翻车的工作原理是转动上轴,带动龙骨叶板循环运转,将水自下而上带出。筒车是一种以水流为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筒车是靠水流冲击水轮,竹筒临流取水并随水轮转至轮顶时,将水自动倒入木槽,再流入田间。
二、劳作方式的发展
1.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己家庭的需要和缴纳赋税,市场交换少。
(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
(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2.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
原始社会从事专业生产的氏族,后来从事官营手工业生产。商周时期推行“工商食官”政策,工商业基本上由官府占有。秦汉之后,官营手工业部门由专职官员进行管理,元代起对手工业全面垄断,由于缺乏竞争,各种弊端充分暴露,规模逐渐萎缩。明代规模更为缩减,明代中期以后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春秋中后期,由于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立经营的民间工商业者大量涌现,民间手工业逐渐得到发展,明代中期之后超过官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三、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1.工场制度与工厂制度
2.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3)促使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4)促使社会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四、现代科技的特点
1.智能化。随着自动化和大数据等的发展,人工智能迎来发展的新高潮。从智能终端到智能网络,從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到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新科技革命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分散化。与以往工业革命集中化、批量化、规模化的特点有所不同,新科技革命带来了一股分散化的新趋势。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制造、个性化定制、共享经济等日益模糊着生产者与消费者、创造者与应用者的界限,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个人体验。
3.高速化。科技革命的重点在于交通手段的重大变革。电力和无线电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能量和信息传输实现了光速化,但现阶段物质的移动速度仍然不高。为实现更广泛的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将带来更高速度的新交通、新物流。
4.生态化。绿色生态可持续将是新科技革命的重要主题。这不仅是因为地球环境不容继续恶化,更是因为新兴大国正在努力开辟新的工业化道路与新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在和平环境中形成新的更公平的世界权力结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