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语文”落到实处

2023-11-10 09:45朱雨婕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自然段课文语言

朱雨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然而,在教学中,语用学习低效甚或无效的情形并不鲜见。对此,教师需要从教课文的传统套路中走出来,在关注语用学习中落实教语文的目标。

一、在挖掘语言形式中落实

不少教师都认可“课文只是一个例子”的观点,却不清楚这个例子是用来做什么的,教学就有可能误入歧途。实际上,这个例子就是用来学语文的!因此,教师在使用课文例子时,需要抓住文本中的语言形式,重视其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多重功能,引导学生挖掘语言形式中蕴含的适合开展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并以此为抓手落实教语文的目标。

如教学《猫》,教师出示人教版教材课文开始部分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在统编教材中,《猫》的第1自然段“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是把人教版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独立出来的。这显然是一个很独特的语言形式,可以作为开展语用学习的有效抓手,适合教师引导学生从学习课文走向学习语言表达方法与经验。首先,这一句话独立成第1自然段后,成了课文中的总起句,在整篇课文中能够发挥关键句的作用,这与原来作为一个自然段中的关键句相比,就大不一样了。其次,这一句话成为课文的总起句,使整篇文章的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各个自然段之间是并列关系,现在变成了总分关系。有了上述理解和把握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句子能够独立出来成为全文的总起句?在这个问题指引下,学生对文本段落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研读,尤其要探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表面看是写小猫的可爱,实际上是猫的性格古怪的分述,作者描写小猫的可爱是通过写小猫淘气的种种表现体现出来的,而淘气中就潜藏着古怪的因素。

二、在把握学习方法中落实

学习课文需要方法,学习语文的方法来自具体课文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满足于课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而要重视指导学生将课文中学习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同类文本的学习中。

如教学《燕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是课文所在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落实的重点内容。对此,教师让学生初读时逐段朗读课文,说说自己从中读出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说的画面有“燕子外形图”“燕子春归图”“燕子飞行图”“燕子休憩图”等,教师相机引导概括:这就是在初读中感知画面的方法。当学生读不懂课文中的“聚拢”“生趣”等词语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成片的花儿开放的样子,就像花儿往一块儿堆积,再想象它们堆积时的欢快景象,自然觉得趣味十足;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总结:这是想象画面来理解词句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在其他文本阅读中举一反三。

三、在语言积累运用中落实

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外延相同,似乎能够包罗万象。实际上,语文教学有着独担的任务,通俗地说就是运用语文工具在开展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这种能力本身需要学生一点点地积累,也是在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因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体现在从语言到方法的积累上,如果学生积累的语言与方法很有限,那么无论是理解还是表达都会显得词不达意,捉襟见肘。在具体课文教学中,教师注重指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和方法也是落实教语文的重要目标。

如教学《爬山虎的脚》,课文所在单元语文要素學习目标有“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课文中仅看“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这一个句子,既能找到准确生动的表达,如“反面”“枝状”“蜗牛的触角”,又能找到细致的观察,如“长叶柄的地方”“六七根”“细丝”。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不仅从语言表达上如何积累,还要指导学生有效运用观察方法。

总之,在关注语用中开展语文教学,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落实教语文这个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自然段课文语言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语言是刀
秋天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背课文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美丽的秋天
我有我语言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