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主题单元教学策略探析

2023-11-10 09:45葛华娣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刘伯承方志敏沃克

葛华娣

统编教材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以“家国情怀”为人文主题,集中安排了《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等三篇革命文化主题的课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统整的要求出发,重视革命文化与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整合,把语言文字的学习同革命文化熏陶有机融合,达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学习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革命文化主题的课文,表达的往往都是革命历史中真实的事件与人物,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利用相关的图片、视频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引发情感共鸣。

如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写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牺牲在前线后,毛泽东得知噩耗后的悲痛心情和对毛岸英安葬朝鲜的抉择过程。教师可以剪辑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中的相关片段和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资料组成一个小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抗美援朝戰争的背景。借助这样的情境,学生进入文本学习,就能够更好地走进毛泽东的情感世界,并与之产生共鸣,理解“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内涵。

二、开展多样朗读,感悟人物内心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有效方法。在革命文化主题课文中,人物有鲜明的语言、独特的行动,还有丰富的内心活动;学生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朗读方式,读懂人物从语言、动作体现出来的内心活动。

如教学《军神》,课文描写青年刘伯承在治疗眼伤时拒绝使用麻药忍受剧痛的故事。课后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要求学生在朗读对话训练中,能够感悟人物的内心与性格;这样的对话主要发生在手术前与手术后。手术前,刘伯承说的话多数是简短且不带提示语的,这样的语言体现了刘伯承对手术的心态是镇定、平和的;沃克医生要求刘伯承做手术时必须听从医生的安排,刘伯承解释的语言“……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虽然多了一些,但坚定的态度丝毫没有改变。手术后,刘伯承尽管很虚弱,仍然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的话,特别是“七十二刀”这样简单且无提示语的话,令沃克医生感到震惊,他“惊呆”了,然后“嚷道”,这个嚷字不是仅仅把声音读大一些就能表达出人物的感情,而需要读出沃克医生的震撼与惊讶,以及对刘伯承产生的无比敬佩之情,更从侧面表达了刘伯承身上有着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可见,在《军神》学习中,学生读的是沃克医生的言行,感悟的还是刘伯承的清晰的思维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三、品读关键词句,感知人物形象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解读文本和品析人物时,习惯于以现成的结论呈现,往往会带来概念化、标签化的结果,学生不能真正感知人物形象。对此,教师要抓住文本中描写人物的细节内容,品读关键词句,从中感知革命人物精神世界的崇高与伟大。

如教学《军神》,学生对刘伯承形象的感知,可以抓住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药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时的描写进行理解。一是直接描写刘伯承忍受剧痛的词语,如一声不吭、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等,这些词语指向刘伯承忍受剧痛的动作、神态,体现手术带来的巨大痛苦,刘伯承忍受这一切体现出他具有超人般的毅力;二是间接描写刘伯承的词语,即直接描写主刀医生沃克的词语,沃克医生“一向从容镇定”,可是在给刘伯承做这场无麻醉手术的过程中,竟然出现了“有些颤抖、汗珠滚滚”等神态和情绪上的变化,与刘伯承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从侧面表现了刘伯承具有的非凡毅力与勇气。

四、整合背景资料,拉近生本距离

革命文化主题的课文,表达的人物与事件,不仅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而且远离当下学生的生活,这些都是学生学习革命文化主题课文的障碍。对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引导学生搜集、阅读相关资料,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如教学《清贫》一课,课文是方志敏烈士的一篇自述性质的文章,讲述的是敌人捕获方志敏并猜出他的身份后,想从他身上发洋财,结果却一无所获的“趣事”。对这样的“趣事”发生的背景,学生如果不了解的话,就无法理解方志敏说的“趣事”。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方志敏”和“抗日先遣队”等关键词搜集资料。这样学生搜集、梳理、分析资料,发现方志敏等率领红军抗日先遣队在江西、安徽一带活动,生活极其艰苦,方志敏身为抗日先遣队的主要领导,敌人从他身上也没有搜出一个铜板。学生把资料与课文题目“清贫”结合起来理解,就能感受到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

五、活用资源链接,拓展阅读视野

革命文化主题的课文,往往表达的只是革命者生活的片段或者革命事件的一部分内容,学生阅读单篇课文,对相关革命文化蕴含的教育内容难以有全面的认识。对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革命教育内容。在统编教材中,有些革命文化课文中安排了“阅读链接”,为这种拓展阅读提供了范例。

如《军神》一课中,课后链接的是《丰碑》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拓展阅读《丰碑》。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够发现《军神》与《丰碑》一样,都是采用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来体现革命人物的精神品质,尤其是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从将军的角度来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对革命无限忠诚的伟大精神。两篇课文中的人物,一个用超人的忍耐化成了医生眼中“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一个用自己冻僵的躯体化成了红军将士眼中永远屹立的“丰碑”。通过比较,这样的革命者形象显得更加鲜明、独特,也能够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面对困难时产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总之,在革命文化主题课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从统整的观点出发,积极探寻有机渗透革命文化的多种教学策略,让革命文化深深根植在学生心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猜你喜欢
刘伯承方志敏沃克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方志敏建造的奇绩和奇功
未来科幻城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快递爱情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世上最美丽的吻
世上最美丽的吻
刘伯承治校三法
刘伯承带兵思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