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 何乐乐
收稿日期:2023-06-10
作者简介:申鹏(1978—),男,陕西大荔人,大专,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果业产业发展研究。E-mail:377026381@qq.com。
申 鹏,何乐乐.大荔县冬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3,17(16):-210.
摘 要 陜西省大荔县是全国鲜食枣的最佳优生区和中国特色农产品(大荔冬枣)优势区。为促进大荔县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分析大荔县冬枣产业发展现状,揭示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包括调整优化“三大结构”,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农技农机技术融合,降低人力成本;保护提升“大荔冬枣”区域公用品牌,增强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大荔冬枣;产业发展;陕西省大荔县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6.064
陕西省大荔县位于关中平原东部,自然环境优越、土壤平坦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区位优势明显,农产品种类丰富,所产冬枣皮薄、肉脆、核小、汁多、味甜、营养丰富,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大荔县是全国鲜食枣的最佳优生区和中国特色农产品(大荔冬枣)优势区,冬枣种植面积2.8万hm2,年产量55万t,产值65亿元,冬枣已成为当地首位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金蛋蛋”。近年来,大荔县先后获批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冬枣)、大荔冬枣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被省政府命名为高质量发展“农业强县”。为全面掌握冬枣产业发展情况和短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保护提升“大荔冬枣”区域公用品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
1 现状
1.1 栽培模式多样,经济效益显著
大荔县年降水量514 mm,无霜期212 d,年平均气温13.4 ℃,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大荔冬枣较周边县市早成熟7~10 d,比山东省、河北省冬枣早成熟15~30 d,成熟早的优势明显[1]。但是,大荔冬枣成熟季常遭遇秋淋天气,造成冬枣大量裂果,产量品质急剧下降。2006年,枣农尝试用薄膜和竹竿搭建避雨设施并取得成功,由此从最初的避雨栽培逐步演变成目前的日光温室、钢架棉被棚、春暖棚、遮雨棚4种棚型栽培模式并存的格局,冬枣成熟期分别提前到5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上旬,压茬接续上市,供应期也由露地栽培的40 d延长到
6个月(5月到10月下旬),从根本上解决了大荔冬枣成熟期遇雨裂果和市场供应期短的难题,显著提高了冬枣生产效益和果实品质,填补了市场空白,延长了市场供应期。
据调查,大荔县冬枣设施栽培面积2.68万hm2,占到全县冬枣种植总面积的95%,设施规模全国第一。其中,日光温室0.49万hm2、钢架棉被棚0.54万hm2、春暖棚1.66万hm2、遮雨棚0.11万hm2,日光温室、钢架棉被棚、春暖棚、遮雨棚4种棚型栽培模式的棚体建造成本、单季生产投资、成熟上市期、667 m2产量、销售价格、667 m2经济效益见表1。
1.2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产业链标准体系健全
大荔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科学院等院校深度合作,共建大荔冬枣试验示范站等创新平台,组建了20余名专家教授的冬枣科研团队,赋能冬枣优系筛选、设施改进、技术提升、绿色防控、土壤健康等环节,让大荔冬枣成为绿色的枣、健康的枣、有品位的枣[2]。2021年,本土选育的大荔冬枣2号通过省林业局林木良种审定。制(修)订了《冬枣》国家标准和《冬枣绿色生产标准综合体》《设施冬枣节水灌溉技术规程》等3项地方技术标准,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设施建造、栽培管理、储运保鲜、分级包装等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采用“1名试验站科研人员+2名县级技术骨干+3名乡土专家”的“1+2+3”技术推广模式,培养乡土专家60名,轮训果农5万多人次。在雷北、雷南、井庄、小坡、平罗及八鱼等村,建设高质高效示范园,示范引领产业发展。
1.3 加强质量安全管控,产品绿色优质
1.3.1 强化安全监测
冬枣上市旺季,县镇两级监管部门对上市冬枣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年均检测冬枣样品2 800余个,严把冬枣质量安全关口。
1.3.2 开展质量追溯
依托大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实施全程数字化管理,对纳入平台的115家龙头企业实行追溯二维码管理,并为其配备农残检测设备;对客商,实行“一车一证”管理;对小农户,实行“卡片式”合格证管理,目前已累计发放110余万张合格证,不同类型的合格证实现所有生产经营主体追溯全覆盖。
1.3.3 推进产品分级
为企业引进冬枣光电智能分拣线,按照《地理标志产品 大荔冬枣》地方标准,从色泽、重量、含糖量等维度对冬枣进行精细化、智能化分选分级,全面提高冬枣“卖相”。
1.3.4 开展质量认证
全县共有冬枣绿色食品获证企业7家,认证产品7个;有机认证1个;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企业1家、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主要生产经营单位3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企业14家。
1.4 延链补链强链,产业融合发展
2020年以来,大荔县积极争取中央农产品仓储物流基础设施项目,3年累计新增冷库库容近8万t,全县冷藏库库容达到20万t。大荔县安友果品专业合作社、百果王冬枣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成处理能力2~4 t·h-1的冬枣智能分拣线5条,根据冬枣重量、糖度、果面进行差异化、精细化分拣销售,实现优果优价销售。陕西大荔沙苑黄花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真空微波干制脆冬枣技术,建成脆冬枣、冬枣罐头生产线各1条,年生产能力在1 000 t以上。
近几年,大荔县兴起“断园”购销模式,即客商在冬枣即将上市时,以协议价格买断枣园当年的所有权,其后的管理、采摘、销售都由买断客商决定,枣农成为负责看管、采摘等事宜的雇工。这种断园模式,对枣农而言,规避了各种风险,保证了种植收益,减轻了负担,利大于弊。对客商而言,能通过断园取得理想的优质货源,但易受到产量估算失误、市场行情下滑、天气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购销模式。对埝桥镇北黄村、安仁镇小坡村等的调查显示,2022年的“断园”购销模式约占全县冬枣销售总量的10%,较2021年减少15%。定向购销模式更受客商的欢迎,即客商不与枣农签订断园协议,而是在实地看园后与果农签订销售意向合同,枣农交货时收购价较其他户高出10%左右;全县有约30%的果农与客商签订了销售意向合同。
上网入市销全国,订单出口创外汇。全县有400多家电商企业、1 300多家网店、3万多家微商,通过电商等新型流通方式和京东、天猫、快手、抖音等新媒体,拓宽冬枣线上销售渠道,2021年冬枣电商交易额
12.8亿元,占冬枣年销售额的1/5。陕西大元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大荔县农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大荔县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3家企业(合作社)已取得冬枣出口资质,产品远销迪拜、加拿大、俄罗斯等10多个海外市场,年出口产值6 000余万元。
1.5 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市场美誉度
2021年,“大荔冬枣”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认定为省级农业品牌、“陕西好商标”,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2021消费者喜爱果品品牌(区域公用品牌类),连续7年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15强”,品牌价值53.68亿元,鲜食枣类全国排名第一。2022年4月22日,“大荔冬枣”入驻迪拜世博会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象馆云平台,面向全球发布。同年6月,大荔县举办了2022年中国·大荔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产销对接会,召开了“大荔冬枣”品牌集中授权暨全县冬枣质量安全巡查活动启动仪式,县果业发展中心授权77家有规模、讲诚信的冬枣经营主体宣传和使用“大荔冬枣”公用品牌标识;7月,申报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2 存在的问题
大荔冬枣资源禀赋独特、产业基础坚实、市场前景广阔。但从产业发展的深层次和现代枣业的要求看,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
2.1 区域布局、品种品系、栽培模式“三大结构”亟待优化
大荔县大部分农户仅种植冬枣,导致当地品种结构较为单一,不能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目前日光温室、钢架棉被棚、春暖棚栽培模式占比为17∶19∶59,春暖棚占比过大,集中上市,销售压力大。
2.2 机械化程度亟待提高
省力化、轻简化、宜机化技术推广缓慢,多数枣园人力成本大幅上升,冬枣产业依然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2.3 大荔冬枣品牌管理保护工作力度还需加大
个别枣农存在摘青上市、违规使用膨大剂催熟催红、违法使用禁限用农药等行为;周边县市有打“大荔冬枣”旗号冒牌套牌销售冬枣的行为。
2.4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弱
全县冬枣合作社数量很多,但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导致小农户难以与现代农业衔接,“单打独斗”闯市场,冬枣销售严重依赖客商,走的是“大路货”,缺乏定价权和话语权[3]。冬枣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小、种类单一,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力小。
3 对策建议
紧扣冬枣产业高质量、高效益目标,调结构、优布局、提质量、增效益、创名牌,实施产业提升工程,提高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水平,全力打造以冬枣为龙头的百亿级特色高附加值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4]。
3.1 调整优化“三大结构”,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3.1.1 调整区域布局结构
范家镇、两宜镇、双泉镇一带地处铁镰山南麓,依托渭北黄土高原天然屏障,形成了较温暖的自然小气候,栽植的冬枣较灌区(许庄、安仁、埝桥等镇)和黄河滩区(赵渡、朝邑等镇)成熟早,品质好,适宜发展日光温室;灌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产量高,发展钢架棉被棚栽培比较合适;黄河滩区风沙大,早春气温较低,土壤保墒能力较差,春暖棚栽培较为有利。
3.1.2 优化栽培模式结构
棚体模式的科學搭配事关冬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日光温室比钢架棉被棚占地面积大20%~30%,温室冬枣虽成熟最早,但其价格昂贵,消费人群较少,市场需求量不大,建议规模不再扩大,特别是在当前新型粮果关系政策下,更不能新建破坏土壤耕作层的下挖式温室。钢架棉被栽培棚体利用率高,冬枣成熟期稍晚,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栽植比例可适当扩大。山西省临猗县2013年、山东省沾化区2018年以来,纷纷效仿大荔县发展设施种植,目前临猗县设施冬枣6 670 hm2(主要为日光温室和春暖棚)、沾化区设施冬枣2 000 hm2(主要为春暖棚),迫使大荔冬枣成熟期只有早于山东省和山西省,才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5]。因此,应在目前日光温室栽培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加大钢架棉被棚栽培,减少春暖棚栽培,避免枣果集中上市,减少市场竞争风险,延长市场供应期。
3.1.3 优化品种品系结构
通过高接换优技术手段,发展大荔冬枣2号、沾化冬枣3代、小叶冬枣2号、蟠枣等品种品系,丰富品种品系结构,解决大荔县当家主栽品种大荔冬枣坐果严重依赖人工环剥和外源激素的问题,减少劳动力投入。
3.2 农技农机技术融合,降低人力成本
推广“三改三减”(改品种、改树型、改土壤;减密度、减化肥、减农药)技术模式,推广应用棚体结构优化、土壤有机质提升、抗逆保花定果、水肥药膜减量增效、高光效整形修剪、病虫绿色防控及农技农机融合等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控制枣园用水总量,减少化学肥料、化学农药使用量,提升冬枣产品质量。对老旧棚体进行宜机化改造提升,建造宜机化新型大跨度钢构大棚,探索应用平地起棚、宽行密植、定向栽培等宜机化栽培技术。普及推广智能小喇叭,实现冬枣大棚的远程监测和自动化操控,减少人工成本,引领大荔设施冬枣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3.3 保护提升“大荔冬枣”区域公用品牌,增强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
主打“大荔冬枣”区域公用品牌,支持企业打造企业自主品牌和产品品牌,构建“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机制。
3.3.1 提升品牌价值
力争大荔冬枣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每年递增5%以上;统一品牌标志和宣传口号(品牌宣传标语:“大荔冬枣,脆甜早知道”。品牌传播口号:“大荔冬枣,粒粒皆惊喜”)。
3.3.2 规范标识使用
对讲诚信、重质量的农业经营主体,在冬枣销售、产品包装、宣传推介时允许使用“大荔冬枣”区域公用品牌标识和文字;支持企业建设绿色有机种植基地,申请产品认证,不断提升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
3.3.3 加强品牌保护
建立农业品牌保护协作机制,加强跨区域执法合作,严厉打击冒牌套牌等侵权假冒行为。发挥大荔冬枣协会作用,强化行业自律,推动诚信体系建设。持续加大冬枣质量安全巡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摘青上市、膨大催熟、压级压价、欺行霸市等各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加强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管理和监督机制建设,推动区域公用品牌规范有序发展。
3.3.4 壮大龙头企业
出台扶持政策,以国家级冬枣产业园为载体,吸引省内外重点龙头企业入园经营,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股份改革等方式,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支持联合社、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农户采用订单、入股等形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枣农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
参考文献:
[1] 王春焕,王莹,张梦辉.大荔县冬枣产业发展建议[J].陜西林业科技,2021,49(2):97-99.
[2] 刘学寨.沾化冬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4):51-52.
[3] 董曼.“沾化冬枣”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21(1):37-39.
[4] 吴艳芳,王新军,郭树河.沾化冬枣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21(3):14-17.
[5] 杨平,张少波,王震,等.大荔设施冬枣产业发展调研[J].西北园艺(综合),2020(6):6-8.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