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湘媛 卜秋方 陆杰
收稿日期:2023-07-16
基金项目: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下田野,知乡情,悟今昔,出成果’,将党史融入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2021SZ043);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实践探索——以文旅产业为例”(2022ZJY2854)
作者简介:农湘媛(1979—),女,广西崇左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广告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E-mail:258843042@qq.com。
农湘媛,卜秋方,陆 杰.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州县毛竹山村农文旅规划整合策略[J].南方农业,2023,17(16):-194.
摘 要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毛竹山村重点培育产业发展、生态休闲、科普研学、户外体验等特色功能,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资源、毛竹资源,将毛竹山村打造成为广西红色文化旅游标杆目的地。为加快毛竹山村農文旅融合发展,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各类市场数据,介绍了毛竹山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挖掘毛竹山村红色旅游文化及葡萄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围绕“吃、住、行、游、娱、购”等配套服务,提出了开发不同的旅游线路、规划代表性景点、设计品牌标识和文创产品等农文旅整合策略,并针对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文旅规划整合;广西全州县毛竹山村
中图分类号:F327;F59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6.059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1]。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毛竹山村因有漫山遍野的毛竹而得名,毗邻“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主战场——脚山铺,到著名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车程仅10 min。毛竹山村不仅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而且葡萄产业兴旺,研究团队希望通过实地考察,对毛竹山村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策划方案,为毛竹山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1 项目背景
1.1 政策依据
2020年7月,农业农村部在《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指出:“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小众类、多样性的乡村产业,涵盖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和特色文化等,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方法和有效实践,亦是形成乡村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使某一区域内具有共性的产业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最终提高产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2]。如何整合毛竹山村现有产业优势,融入独具特点的红色资源,形成具有“毛竹山”特色且涵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体验、耕读教育等一批有特色、有市场、有口碑的精品项目是本文的研究方向,以达到把客人引进来、将产品推出去、实现乡村振兴的
目的。
1.2 毛竹山村现状
毛竹山村位于全州县城以西,西邻绍水镇,东接全州县,村庄对外交通依靠G72高速,距离全州县城约20 km,驾车约40 min即可到达,进村道路略狭窄,但村里全部实现水泥路硬化,通行很方便。毛竹山村以发展葡萄产业为主,推行“党小组+理事会+基地+农户”的葡萄园种植模式,计划通过“村居+文旅”“水果+文旅”“田园+文旅”“群演+文旅”“美食+文旅”等模式,结合当地红色资源文化,打造一条以葡萄产业为核心,集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打响乡村品牌。当前,毛竹山村葡萄种植面积21.33 hm2以上,每年为村民带来300多万元的收入。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毛竹山村调研考察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3]。
1.3 实地调研
2022年9月30日,小组成员来到桂林市全州县毛竹山村进行考察。经过实地调查发现,村庄内街道整洁宽敞,民居富有桂北特色,村内环境基础设施完善,但进村道路狭窄,大型旅游大巴会车困难。村庄地形以平原为主,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适宜葡萄生长,引进种植红地球、蓝玉、阳光玫瑰等优质葡萄品种,667 m2产量达到1.5~
2.0 t。目前葡萄的销售形式基本以批发为主,价格在6~20元·kg-1,每667 m2纯收入超过1万元,人均年收入约3万元。毛竹山村全村共46户156人,每家都有葡萄园,多的有1.0 hm2,少的也有0.2 hm2,种植葡萄成为当地的热门产业。
毛竹山村毗邻“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主战场——脚山铺,这为毛竹山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路——发展红色农文旅。《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2)》显示,2004年,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接待人数为1.4亿人次;到2019年,人数增至14.1亿人次,实现了10倍增长,说明开发红色旅游景区是一项推动发展的有效措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
2011—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由26.41亿人次增至60.06亿人次,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影响降低,居民旅游意愿逐步上升,为毛竹山村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4]。
通过考察,团队归纳总结出毛竹山村农文旅发展现状如下。1)毛竹山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但进村道路狭小。2)当地积极发展葡萄产业,适合开发“特色葡萄产业+红色文化”旅游项目。3)节假日有大规模游客涌入,已有一定的游客基础。在调查中,还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脱节。2)葡萄品种少,营销渠道单一,宣传力度不强。3)公共活动空间少,游客接待能力低,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产生效益不高。4)乡村总体风格缺乏特点,毛竹山村的文化元素没有有效转化为文旅资源。
2 农文旅规划整合思路
项目团队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各类市场数据,针对毛竹山村的特点,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充分挖掘毛竹山村的资源,围绕“吃、住、行、游、娱、购”进行了一系列策划,力争把毛竹山村建设成桂北红色文化旅游标杆目的地,推动毛竹山葡萄品牌产业化发展。整合策略计划从旅游线路、场地规划、文创特产等方面展开,并提炼“红星文化”作为红色内涵具象主线,贯穿于毛竹山村的文旅整合思路中(见图1)。
2.1 开发不同的旅游线路
依据旅游市场数据,项目团队针对青年、中年、老年三大消费群体中的不同客群,开发了以“强国”“奋斗”“复兴”为主题的旅游路线。
1)青年群体(18~30岁)。在各学段都十分注重思政学习的大环境下,很多课堂教学及院校中的社团活动都有红色研学需求。基于此,项目团队打造了“强国之路”,游览路线如图2所示。在针对学生群体设计的路线中,线路涵盖农业科普、红色文化、地方特色,符合青少年群体教育教学规律。
本路线设计中把握学生群体对教育科普的需求,路线设计除了有常规红色教育基地——湘江战役纪念馆外,更多融入毛竹山村欣欣向榮的乡村振兴美景,例如造型独特的葡萄泡泡园、特色民居思源民俗博物馆,符合青少年成长教育特点。
2)中年群体(30~55岁)。中年群体中的党政机关及国企人群每年都会有工会或女工福利游,以及一些红色党政群体活动,具有红色内涵的毛竹山村能够满足这些需求。针对这一群体,项目团队制定了“奋斗之路”,游览路线如图3所示。
在针对中年群体中的党政机关及国企人群路线设计中,线路更多从党史文化进行延展,把握党性党心对干部群体的熏陶,将党群活动中心以及湘江战役纪念馆作为主要景点,方便该群体开展相关团建活动。
3)老年群体(55岁以上)。随着我国养老机制的逐渐完善及居民寿命的延长,老龄群体尤其是具有固定收入的退休职工群体也是旅游群体中重要的一部分,这类消费者有怀旧情结,时间充裕,喜欢时事新闻,依据这些特点,项目团队制定了“复兴之路”,游览路线如图4所示。
本路线设计中主要客群是具有固定收入的退休职工人群,因此以观景游览结合休闲怀旧为主线,线路中的酸枣树休闲区、桂花通道、毛竹通道、观景台这些景点之间距离都不远,符合老年群体出游习惯。
2.2 规划代表性景点
团队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产业发展、生态休闲、科普研学、户外体验等特色功能进行创新规划,充分挖掘毛竹山村的红色资源、毛竹资源,大量使用红星形状及毛竹作为设计元素突出毛竹山村的内涵意蕴。
团队围绕毛竹山村“红色文化+葡萄产业”的特点,规划设计了几个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见图5)。1)甜蜜长廊。为了突出毛竹山村葡萄特色,团队设计了甜蜜长廊,除了给游客提供休息的场所,还可在此进行葡萄相关知识的科普。2)酸枣树休闲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线路,团队在总书记驻足过的百年酸枣树旁设计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吃店,让游客在了解酸枣树历史的同时品尝当地特色小吃,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3)毛竹通道。借助现今热门的“网红景点”概念,团队依据毛竹山村的特点设置了毛竹通道,并设计成五角星造型呼应红色文化,为游客提供拍照打卡的地方,将具有内涵和特色的毛竹通道打造成网红打卡点,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4)葡萄泡泡园。团队在葡萄园中设计了很多透明泡泡的造型,供游客拍照,使游客在采摘葡萄的过程中有更好的体验感。通过设计这些独具特色而又紧跟时代审美的旅游景点,借助短视频平台和网络社区进行旅游造势,提高毛竹山村旅游项目的知名度,从而推动其快速
发展。
除了以上主要景点的塑造外,团队还将五角星元素结合到党群工作室、民宿、餐厅等多个公共配套设施中,将五角星作为红色文化的具象元素贯穿于整个毛竹山的乡村规划设计中。
2.3 设计品牌标识和文创产品
毛竹山村红色文化+葡萄产业独特定位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毛竹山村的农文旅项目带来了良好的口碑。如何抓住流量红利并进行营销转换是毛竹山村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当地村干部提出了将“毛竹山”这一村名延展使之形成品牌的概念的想法,以葡萄为主要产业,依托品牌化,改变目前毛竹山村葡萄只能由水果商采购的单一销售途径,积极探索网上销售、开设实体店等不同销售途径,提高毛竹山村葡萄的知名度,提升毛竹山村葡萄的经济价值,增加村民收入。
了解当地的需求后,项目团队从品牌概念入手,从标志到海报进行了一系列视觉设计。葡萄作为毛竹山村的主要商品,是团队设计的重点。团队将葡萄包装设计作为最重要的环节,结合“毛竹山”的名称内涵及鲜食产品需要通风的特点设置了一款竹制伴手礼包装(见图6),不仅方便游客在葡萄成熟时购买,而且别致的竹制包装也增加了品牌的设计内涵。
葡萄作为水果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非成熟期,毛竹山如何进行品牌转化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调查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农文旅品牌转化模式发现,配套文创设计是重要的经济增长渠道。毛竹山村红色文化+
葡萄产业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以青少年研学群体为重要客群,这类群体恰好也是文创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结合青少年研学群体的特点及相关的文旅产品品质,团队设计了独具特色、种类丰富的周边文创(见图7),以满足游客需求。
3 长期发展规划建议
因文旅产业涵盖环节较多、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很多地方政府都将其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力点。以“淄博烧烤”为例,淄博烧烤除了带动了当地旅游周边业态以外,还带动了当地纺织业、皮革业的发展[5]。基于此,毛竹山村长期的农文旅规划应从智力、科技、电商、文化等方面入手,制订能有效带动农业、文化、餐饮、旅游、文创及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的品牌规划,最大限度地实现全产业链的侧向延伸和扩展,提升产业链品牌价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品牌塑造,尽量做到有形的葡萄产业与无形的红色文化相结合,深化全域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一套集供、产、销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品牌体系。提高核心竞争力,拓宽生态产业链,实现生态与其他产业多元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元中.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换思路、找出路、选进路: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研习[J].传承,2022(1):31-38.
[2] 李冠源.创新创业视域下的乡村振兴策略探究[J].台湾农业探索, 2021(2):50-56.
[3] 欧如燕,吴春燕,覃永县.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戏剧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苍梧县采茶戏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2):6-10.
[4] 卢布. 基于用户浏览行为的个性化旅游产品推荐研究[D]. 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22.
[5] 宋长善.“小切口”撬动“大文旅”:淄博烧烤出圈的底层逻辑及其启示[J].商业经济,2023(9):
42-44.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