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供图|吕敬娟 李璐 赵玉杰
▲ 寿光市国有机械林场鸟瞰
近年来,潍坊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创新思路举措,挖掘资源潜力,强力推动全市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林业产业发展相关规划部署以及促进木本粮油、林下经济、花卉高质量发展等有关意见要求,潍坊市坚持“保生态、促发展、惠民生”原则,强化政策引导、产业管理和服务支撑,全力推动资源保护和绿色经济发展双赢。2022年,全市林业产业实现总产值511.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56.8亿元、第二产业242.4亿元、第三产业12.5亿元,各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按种植分类来看,全市经济林面积约7.4万公顷,年产量120万吨,年产值70亿元,从业人员约52万人;花卉种植面积1.3万公顷,从业人员约16万人,年销售额128亿元;林下经济产业面积约1万公顷,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年产值10.8亿元。
(一)高位推动,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完善。2018年,潍坊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绿满城乡·美丽潍坊”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意见》,对全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任务进行明确安排;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市政府要求,认真编制了全市苗木、花卉、经济林3个产业5年振兴规划,为全市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021年,将林业产业发展纳入《潍坊市林长制暨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统一部署、同步推进。2022年,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转发〈关于完善山东省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政策的通知〉的通知》,组织各县(市、区)开展森林保险工作,并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及时做好灾害预防,不断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落实市、县级特色林草保险财政补贴71.4万元,理赔金额达132万元。2022年5月,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1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全市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充分挖掘林地资源潜力,加快发展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助力全市粮油安全和乡村产业振兴。2023年1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国农业种业硅谷建设行动方案》,规划重点建设园林花卉苗木种业聚集区、省花卉种苗工程实验室、花卉林木繁育基地,助推全市种苗花卉产业提质增效。
(二)立足优势,花卉支柱产业持续壮大。潍坊市委、市政府将苗木花卉产业作为全市的特色、优势产业,坚持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产业发展根基不断壮大。全市花卉产业规模、企业数量、从业人员、产销值等均居全省首位,初步建成了以青州为中心的全国重要的花卉产销集散地。目前,全市种植盆栽花卉5734公顷,观赏苗木7400公顷,其中设施栽培面积3667公顷;有大型花卉专业交易市场8个,花卉生产专业村136个,规模化生产企业400余家,花卉电商640家;主要生产经营种类有盆花、鲜切花、盆景、根雕、奇石、资材等7大类3000多个品种,远销国外和国内28个省区;涵盖花卉生产、电商物流、温室建设、物资材料产销等12个领域,其中温室建设营业额占全国市场的62.3%,已输出56个国家和地区。青州市草本花卉产量、多肉植物存养量居全国第一,杜鹃花产量居全国第二,蝴蝶兰产销量占国内市场1/3,大花蕙兰、凤梨、红掌等产销量居国内前列;投资1.38亿元打造花卉电商直播产业园和花卉云仓建设项目,合作推进花卉电商数据平台建设,花卉电商年交易额突破30亿元;全市有物流企业100余家,运输车辆2000多辆,其中恒温车200多辆,从业人员2.8万人,已面向全国28个省区开通直供物流线路14条,物流周转年营业额超100亿元。安丘市文冠果、造型菊,昌邑市海棠、观赏桃,青州市、临朐县盆景、根雕、奇石以及寿光市高山杜鹃、诸城市樱花、潍城区铁皮石斛等在国内均有较高知名度。
湿地鸟类
(三)龙头带动,林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全市积极培育新型林业产业经营主体,目前已创建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44家、市级53家,国家级林业合作示范社5家、省级36家、市级51家。山东华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开发利用荒山丘陵等资源,建成榛子种植基地1334余公顷,拥有育苗、示范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和销售全产业链,研发出“魏榛”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榛子产品深加工空白,产品已上线“京东”“淘宝”等多家线上商城,并出口到国外,年产值达5亿元。山东贝隆杜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发展杜仲334余公顷,已研发杜仲雄花茶、叶茶、杜仲油、杜仲粉剂等50多款产品,均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并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昌邑市鼎立薄壳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鸢林核桃被授予绿色食品标志,出口多个国家;该市大陆梨枣被授予绿色食品标志,大陆村成为潍坊市最大的梨枣交易地。临朐县创建的“寺头红香椿”“青杨峪板栗”“九杰寨核桃”“五井山柿”“栗沟花椒”“三山峪山楂”“相亮山楂”等7个品牌,均获“三品一标”认证,覆盖面积达6667公顷。“青杨峪板栗”“九杰寨核桃”“三山峪山楂”获“齐鲁放心果品”称号。
(四)集群发展,木材加工产业优势凸显。寿光市作为全省林产品加工业重要集聚区,木材加工产业已成为全市支柱产业之一,成功创建了“国家寿光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园区”,为全国同期认定的15家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之一,全国第三家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园区,带动了全市木材加工业快速发展。该市现有木材加工企业300余家,其中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年生产各类人造板材180万立方米,家具400万件,木材加工产业产值123亿元。寿光市鲁丽木业生态产业园位于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部,占地面积200公顷,产业主要涉及木材加工、光伏发电和绿色能源综合利用等,目前已入驻6家企业,形成了以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为主的木材加工产业集群。
有氧骑行
(五)创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幅提升。潍坊市高度重视林业特色产业培育工作,将其作为发展农村经济、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支柱产业来抓,持续推动特色产业区域布局不断完善。为支持文冠果产业发展,引进南京林业大学曹福亮院士团队,专门成立潍坊市文冠果产业研究院,并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山东沃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广泛收集全国文冠果种质资源,建成文冠果种质资源库,选育文冠果新品种7个,建设了标准化栽培示范区、现代化育苗车间和产品加工厂,辐射带动周边种植文冠果近万亩,为荒山丘陵区生态修复和农民致富探索出新路子。2023年5月,安丘市“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打造文冠果生态经济兼顾的健康蓝海产业”成功入选《2022全国“守护绿水青山、发展生态产业”典型案例》。山东柽霖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深度合作,依托“国家南红北柳”生态工程示范林,成功实施“柽柳+肉苁蓉”林下种植模式,肉苁蓉鲜品产值可达1.2万元/667m2,为推进滨海盐碱地生态治理和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六)科学谋划,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速。各地大力发展林业立体复合经营,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推广“林禽、林畜、林渔、林药”等模式,产业特色鲜明,初具规模。青州市杨集林场依托优质森林资源,成功探索出适合潍坊当地气候的人参育苗和林下栽培技术,种植长白参达17公顷。寿光市国有机械林场按照“生态、绿色、高效、立体、循环”的复合林业经营思路,因地制宜打造盐碱地生态高效农林业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循环发展新样板,形成了以“上林下藕、藕鱼(虾、蟹)套养、鸭鹅混养,林畜、林禽、林果、林蔬、林粮、林药”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年收入达2000多万元。全市林业产业经营主体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将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养老、体育休闲等新型业态与采摘、观光、度假、科普、民宿、康养等休闲项目结合,实现多产业联合经营。诸城常山永辉生态农场在发展旅游观光、休闲采摘、科普教育、农耕文化、餐饮食宿的过程中为游客提供林下养殖的藏香猪、土鸡、鹅等生态有机土特产,颇受消费者欢迎。临朐沂山、嵩山、石门坊,青州云门山、黄花溪、仰天山、天赐山,诸城润竹山,寿光林海博览园,昌邑梨花小镇,潍坊北辰湿地公园等已成为省内外闻名的旅游胜地。2022年全市生态旅游年接待能力超过1218万人次,年收入达32亿元。
“上林下藕”
林下经济——鸭藕混养
(一)受政策等制约因素增多。林业产业投资周期长,承受风险较多,资本流入积极性不高,融资渠道不畅,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加之当前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影响,林业产业发展空间受到明显制约;林业产业的管理体制尚不够健全,管理机制还不够顺畅,部门之间联动协作不够,缺乏持续有力的产业激励扶持政策等,产业发展压力加大。
(二)产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全市第一产业零散分布,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大量配套设施亟待更新升级;生产经营方式不够先进,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层次整体不高,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等推广应用不够,标准化程度不高,低产低质低效现象比较普遍。
(三)产业链条不够完善。总体上看,全市林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配套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尤其是市场化体系建设薄弱,生产经营主体拓展市场能力不强,普遍存在销售难的问题;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信息化建设滞后,缺乏高效的分工协作;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品牌化意识不强,产业影响力不高。
(一)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影响力。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北方(昌邑)绿化苗木博览会等各类展会质量,积极打造产业技术信息交流和产品宣传推介交易平台。积极筹办各类高峰论坛、专业研讨会、专业赛事、新闻发布会以及节庆活动等,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林业产业影响力。
(二)加大扶持力度,激活产业内生动力。加强政策和形势研判分析,坚持市场导向,认真组织开展产业调研,积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立足本地实际,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快研究出台土地、资金等相关扶持激励政策,不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加强业务主管部门的政策指导与技术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三)统筹发展资源,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坚持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科技支撑、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整合有利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发展产业。推动与休闲旅游、生态文化、大数据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拓展发展空间,壮大产业集群,实现林业产业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