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善治的“幸福密码”

2023-11-09 07:29郭金云
先锋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共同体生活

郭金云

幸福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高和最终目的。城市的核心是人,说到底就是以人的幸福为本。伴随现代性变迁,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作为一个多要素高度聚集的复杂社会系统,如何在追寻美好生活的基础上重建价值共同体,成为超大城市有效治理的共性问题,也是大城善治的“幸福密码”。

人是城市的目的与尺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人是城市的主体,认识城市就要从物的法则回到人的法则。启蒙运动以来,人类社会开启了與传统社会相断裂式的现代化发展方式,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人们纷纷迁徙至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品质和机会。然而,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活不仅塑造了人们新型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也遭遇了现代性的挑战和危机。长期以来,城市生活转换的快速性和瞬息万变的多样性,给身处其中的人们带来更多的选择性和发展机会,同时也带来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伴随城市化进程加速,也带来一些附加影响,比如,资源和环境的问题,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关系疏离等现象。当“理性驱动的利益关联”成为城市社会关系的基础时,人们彼此依赖和依恋的情感共同体也日渐式微。这当然是一种物的法则,或称之为理性法则、工业法则,以利益为基础,以个人主义、契约自由等非情感的原则来运作,在此基础上,幸福便只是由个人的物质财富所带来的效用回报。然而,城市的核心是人,生活在城市中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人的法则就是以人为目的与尺度。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丰裕社会的反思推动了人们对“唯物质主义”“唯GDP主义”的批判以及对“幸福”和“生活质量”的倡导。让城市回归生活属性,将城市作为社会生活共同体,在情感、依恋等自然感情一致的基础上形成联系密切的有机系统,重新培育一种环境优化、文化多元、休戚与共的社区关系,成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理念。纽约以慢行优先“走”出活力共享的社区空间,哥本哈根以人性化打造宜居之城和绿色之都,温哥华以多元文化培育城市氛围,墨尔本以开放包容塑造“最友好”城市,都是将以人为本作为城市发展的最高价值,遵从人的内心感受,唯有如此,城市才能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于是,幸福成为我们必须追求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其目标是个人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快乐。

“让生活更美好”是现代城市的基本功能

早在2000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人们为了生活,聚居于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道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正如费尔巴哈所论证的,“幸福必须是生活的, 生活必须是幸福的”。但是,在前工业社会,城市的功能主要偏重于非经济方面。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上升为主导地位,城市成为工业生产、商业贸易、交通运输等经济活动的中心。现代社会,城市作为生态、信息、文化中心的功能呈现上升趋势,随着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拥堵、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生产功能逐步让位于生活功能,“让生活更美好”成为现代城市基本功能的全新诠释。

当然,因要素流动、产业兴旺、经济增长、财富聚集形成的城市活力是市民栖身于此的基础,是现代人的生存之基。幸福不能抽象地、脱离环境、超越发展阶段空谈, 城市作为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聚居形态和生产、生活环境,必须持续满足人的多层次需求,但归结到底,都是为了过上适宜的生活。城市公共服务和品质生活元素是满足城市基本功能的主要载体。其中,安全、居住、交通是城市基本功能的基础性要素,建构了市民生产生活的基础平台,为城市的变迁扩张提供了基本保障;生态、智慧、文化是城市基本功能的形态性要素,是城市功能的有机形态及转化特质,具有典型的催化、叠加、增值效应;教育、医疗、养老则是城市基本功能的发展性要素,是影响个体生命质量的关键,也是人类满足更高层次需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所有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城市生活系统,才共同造就一个自由而完整的人。在个体需求满足基础上形成的对于生活满意的实在体验,便是一种幸福。

幸福城市的源泉更在于建构价值共同体

当然,幸福远不止于此,幸福还是一个人自我价值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喜悦,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认为,幸福就是贡献感,就是共同体感觉。当你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在一个共同体里面的价值,能为他人做贡献,就能获得幸福和勇气。显然这是一种伦理共同体,在古希腊城邦,“幸福就是灵魂的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真正的幸福决不在逸乐之中, 而是“最高的善”。它并非是一种神性,而是在作为共同体的城邦中,个人通过先赋的社会身份与地位,将这种与城市的依附关联明确为一种当然的义务或责任,幸福指的正是人们能够在现实活动中完成自身的社会角色任务。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现代城市,促进个人生存与发展,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一群善良的人能在城市生活在一起,守望相助、彼此温暖。正如当代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所言,个体正通过他们交互编织成的相互依存之网中,采取合理、可行的策略,用他们的生活行动造就社会。在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看来,这就是一种有机的生命结合和持久的共同生活。于是,幸福成为“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幸福城市便是市民追求一种用更好的方式探究意义的社会场域,个体与社会在城市生活中能够彼此成就为一个新的价值共同体。在此,“每个人的价值实现不是孤立自我的‘私人性活动,而是依赖于人们‘共在的社会关系以及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生存条件”。当然,我们不要怀着纯粹“精神”的希望来恢复原初的共同体,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需要在新的条件下更新共同体的形式,对既有城市社会形态进行改造,赋予其共同体因素。

大城善治是构建价值共同体的必然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良好治理与市民幸福在城市发展史上一直是一对密切联系的范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但是,现代性驱动下的工业资本主义、市民社会与理性国家,迫使传统城市管理往往简单僵化地维持管理规范、公共秩序和城市安全。20世纪90年代以来,善治成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大城善治就是遵循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为本位,探索政府与市民对城市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使城市多元主体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

从价值共同体的视角来看,大城善治是在重新建构人的主体性,期望在文化价值观基础上回归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在探索生活在城市里的意义中找到一种新的公共价值。由此,它就不局限于民生保障、精细治理、应急管理、智慧驱动等治理内容或方式,更为关键的是要进一步辩证思考幸福城市的核心要素。一是要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统筹协调。城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创新发展的活力源泉,也是缓冲经济社会震荡、承载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从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城市治理痛点堵点难点,在不断解决发展问题、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中深化城市治理创新。二是处理好维稳与维权的双线融合。“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单纯维稳,不解决具体的利益问题,那是治标不治本。要同步筑牢平安底线和民生高线,把市民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保障好,精细服务,源头治理。三是要处理好秩序与活力的有机统一。社会发展需要充满活力,但这种活力又必须是有序规范的,“死水一潭不行,暗流涌动也不行”。要在城市治理中突出法理相融、刚柔相济、宽严适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特别是要发挥群众的创造性作用,推动城市社会自组织、自服务、自发展。四是要处理好常态化管理与应急管理的动态衔接。城市是社会风险的来源,且风险的不确定性、叠加性、复合性甚或突变性尤為突出,城市安全问题已经内化为城市社会正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要推动韧性治理建设,正视城市外部的冲击影响、城市内部的脆弱性,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使城市真正成为市民安身立命之所。五是要处理好法治与德治的相互促进。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和德治是构建现代社会秩序的两个根本路径。和谐既是社会形态的相对有序稳定,需要物质生活的充裕丰富和社会关系的规范有序;和谐更是社会群体内心的安定幸福,城市的美好还要仰赖市民精神生活的高尚、文明。从这个意义上上讲,幸福城市实质是一种文明气质,文明形态。

(作者系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乡社区治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共同体生活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