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勋
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于10月18日主办廉洁丝绸之路专题论坛,发布了《“一带一路”廉洁建设成效与展望》《“一带一路”廉洁建设高级原则》等重要成果。
“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廉为政本,兴替所系。中国是建设廉洁丝绸之路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在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际反腐合作,让“一带一路”成为廉洁之路。在2019年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廉洁”明确为“一带一路”建设三大理念之一,并强调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
回望历史,丝路廉韵,薪火相传。自从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为西域的开发、丝绸之路的畅通接续作出贡献的先贤们,以自己清廉自律的品行,为丝绸之路积淀了丰厚的廉洁文化。
隋代的裴矩从大业元年(605年)至大业五年(609年),多次受命前往西域。初到张掖,裴矩便约谈当地的官员,了解丝绸之路沿线与内地的贸易情况,他不顾朝廷重臣的身份,亲自接见来自西域的商旅。他在张掖开设驿站,降低关税,鼓励西域商人与政府直接交易,为来往于西域与中原的商队提供食宿与人身保护,使得屡次中断的丝绸之路重现繁忙景象。史书评价裴矩一生“格勤匪懈”“夙夜在公”,“虽处危乱之中,未亏廉谨之节”,堪称隋代杰出的外交廉吏。
明代肃州兵备道副使李端澄,被派到肅州修建嘉峪关楼,结束了嘉峪关有关无楼的历史。嘉峪关如今还流传着“一块砖”的故事。说当年嘉峪关还一片荒芜,建关城难度大。李端澄为节省国库银两,招募全国几百名能工巧匠设计方案。一名叫易开占的工匠通过绘制模型,精准推算,计算出修建关城需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李端澄如数按照易开占的预算申报工程款。有人不信邪,偷偷藏了一块砖。工程收尾时,偏偏少了一块,李端澄另寻了一块砖补上。藏砖人被感动,于是拿出了这块砖。为了纪念工匠的智慧与李端澄的勤俭节约,人们特意将这块砖放在西瓮城“会极”门楼后边的一处狭窄檐台上。李端澄一生清廉,史料记载,当时宦官刘瑾擅权,势焰熏天,公卿士夫多去贿赂拉关系,李端澄洁身自好,坚持不与刘瑾为谋而被治罪,后辞职。如今,位于河南焦作的李端澄墓碑上刻着后人对他的评价——“清廉正直”。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已经有古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国的船只来往,交换货物,也让不同的文化在此交汇交融、相生相长。五代十国时期,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治理泉州17年,专以勤俭养民为本,深得泉州百姓爱戴。
留从效平日常穿布衣,外出办公事才会穿公服。他出身疾苦,有着浓郁的民本情怀,经常对别人说:“我平素贫贱,不可忘本也。”留从效加筑泉州州城,并沿城环植刺桐树,使泉州的“刺桐城”之名蜚声海内外。他在泉州励精图治,为海上丝路在宋元时期达到鼎盛奠定了基础。
时光荏苒,时移世易。“一带一路”根植历史、指向未来,不变的是为民情怀和追求开放包容、顺应各国人民对公平正义期待的人文理念。
十年前,同样在金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在全球金融危机、地缘政治冲突和多重危机叠加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契合了各国民众对和平、稳定、繁荣的共同愿景,开启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新篇章,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东方智慧。如今,我们擦亮“一带一路”廉洁底色,护航“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必将更多地惠及共建国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