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妇好墓的三件象牙杯是殷墟文物中仅有的可复原象牙器。其中的嵌绿松石象牙杯精工卓绝,被列为首批六十四件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险被错过的墓葬
1975年冬,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区的一片台地被划入土地平整的范围之内。在平整土地之际,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的郑振香突然叫停了平整工作,并安排考古人员对该区域进行钻探。不出她所料,考古人员很快便发现了大面积夯土层。这表明该区域可能埋藏着某类建筑遗迹。
1976年春,殷墟正式发掘,一座建筑基址中的灰坑引起了考古队的注意。考古队在清理灰坑后发现,其下方为呈方形拐角的夯土层,怀疑下方为墓葬,可试探3米后却一无所获,加长探杆后探至6.5米深的地下水层时仍为夯土,而通常情况下夯土不会超过5米。
此时,现场开始议论纷纷,不少人认为墓葬一般不会在宫殿区,加之钻探难度较大,连经验丰富的老工人都建议放弃。但是,郑振香不为所动,她力排众议,坚持要一探到底。当打到地下8米多深时,一探铲带出了满铲朱红色的漆皮和一件玉饰。漆皮多在古代棺椁的表面,考古队钻探出的这座墓葬正是迄今为止殷墟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妇好墓。
妇好墓的完整性与唯一性让仅见于甲骨文中的“妇好”变得真切了起来,也令后人对商代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座不大的墓葬共出土文物1928件,包括后母辛鼎、妇好青铜鸮尊等国家一级文物。其中的象牙杯更是弥足珍贵,为殷墟出土文物中仅有的可复原象牙器。
精工卓绝象牙杯
在妇好墓深5.6米的填土中,考古人员发现了3件被压成碎片的象牙杯。经过修复后,3件象牙杯基本恢复了原状。
3件象牙杯均以象牙根段雕刻制成,其中两件象牙杯造型一致,且通体镶嵌绿松石,最为夺目。另一件则为高42cm的虎鋬杯,周身同样满布雕刻,但不镶嵌绿松石。
两件嵌绿松石象牙杯杯身约高30.5厘米,口径10.5—11.3厘米,呈深长筒束腰状,杯口外撇,形似觚。象牙杯通体雕刻着繁复的花纹,从杯口至足可分为四层纹饰:口沿外壁一周刻夔龙兽面,角、目、鼻、足等处镶嵌有随形设计打磨的绿松石,堪称点睛之笔;以绿松石长方格作为纹饰分隔,杯身主体雕刻多组兽面,下附垂叶三角无足蝉纹,亦以松石填缀细节;胫足处两组纹饰,则雕夔龙与兽面装饰,首尾呼应;外壁一侧设夔凤形单鋬手,凤喙镂空回卷设计。整体纹饰在留白处均用阴线回纹填补,威严肃穆。
学者推测,两件嵌绿松石象牙杯应为商王武丁和妇好夫妇所共有。武丁是第22位商王,具有雄才大略,他在位期间,殷商国势达到鼎盛。妇好是武丁的妻子,她在33岁时因战伤或难产去世,死后名字仍不断出现在甲骨刻辞中。如武丁在“贞,妇好,其死”(神明啊!妇好真的死了吗)的追问中诉说着君王的儿女情长。
武丁破例在宫殿旁为妇好修建墓穴,墓上还建造了用于祭祀的“母辛宗”享堂,以便与已故爱妻日夜相伴。用于祭祀的享堂让妇好的长眠之地逃过了历代盗扰,成为已发掘商代墓葬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妇好墓嵌绿松石象牙杯整体器物造型雍容华贵,精妙絕伦,不仅艺术价值超凡,还为研究古代象牙器和绿松石制品,以及相关工艺与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象牙制品稀少
《礼记》记载:“殷人尚白。”白色象牙是商代工艺制品等级最高的材料之一,因数量稀少而倍显尊贵。商代象牙的来源有狩猎、驯养和方国贡纳等。商代甲骨中常见王室田猎于“軎”“噩”等地“获象”的记载,如帝辛时卜辞“辛未王卜,贞,田軎往来亡灾?王占曰:吉。获象十,雉十又一”。軎、噩两地即在今河南境内。《说文解字》记载:“豫,象之大者。……从象予声。”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注:“此豫之本义,故其字从象也。”近代古文字学家罗振玉在《殷虚书契考释三种》中也指出“知古者中原象,至殷世尚盛也”,说明至迟在商代河南是产象的,商王在中原即能猎象。
象牙制品工艺可追溯至河姆渡文化时期。夏、商两代,在青铜技艺发展成熟后,骨、角或牙器制作工艺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时骨器的制作大致需要经过选材、锯材、成形、打磨及雕刻等程序,与史前时期相较而言,其工艺已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青铜工具的使用是促成当时骨器制作工艺迅速进步的要因。在夏、商时期的骨器制作作坊遗址中发现有刀、锯、钻、凿等青铜工具。手工业分工的细化,也促进了制作工艺向规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在殷墟遗址中发现有专门的制骨器作坊,且制骨手工业内部还有进一步分工。至今虽尚未在殷墟发现象牙器作坊,但妇好墓嵌绿松石象牙杯无疑是由当时具备高超技能的专业工匠完成的。
绿松石文化
两件嵌绿松石象牙杯采用绿松石进行装饰也别有深意。
我国拥有丰富的绿松石矿产,是绿松石的主要产出国之一,绿松石文化渊源久远。相传女娲补天所用五彩石即是不同色彩的绿松石,可见绿松石很早便已被神化。新石器时代,绿松石被大量用于首饰制作。绿松石镶嵌技艺目前最早发现于距今5000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绿松石制品工艺较为发达,如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已具有高度的礼仪性,代表使用者的财富和地位。
殷墟作为王都所在地,等级高且规模大,令其他遗址难望其项背,其出土的绿松石制品更为规范。殷墟所见绿松石的矿源有多处,已知的矿源分布于陕西、湖北等地。与二里头文化时期绿松石矿源较单一不同,商代绿松石矿源呈现多元化特征,这与商代矿物开采技术的提高及中原对南方地区资源的开采和掌控有直接关系。
根据我国玉石考古发现可知,至迟从一万年前的小南山遗址(位于黑龙江饶河县)开始,中华先民就已经掌握了透闪石打磨与切割技艺,这意味着,在嵌绿松石象牙杯诞生之前,我国玉石制作工艺经历了长达7000年的琢玉期。嵌绿松石技术的出现是人类玉石技术史上的一个突破。
嵌绿松石技术是先将绿松石切割成马赛克式的薄片,再用有机质类的动物胶水将绿松石片镶嵌在皮、陶、骨、玉、铜等材质上。武丁时期是商代绿松石装饰的繁荣阶段,一些高等级贵族或重大场合使用绿松石量较大,其制作工艺也日趋成熟。仅就嵌绿松石象牙杯来看,绿松石嵌片的表面形状有矩形、三角形、梯形等。通过改变绿松石的形状、嵌入角度和使用黏合剂等,实现了绿松石的稳固镶嵌。象牙表面镶口平顺,与绿松石内外相拥几乎不见明显痕迹,可见技艺之高超。
嵌绿松石象牙杯是商王武丁与妇好爱情的见证与象征。它们向世人诉说着武丁中兴与巾帼英姿,召唤着后人前去探索和揭秘商代往昔。
张超越,广东省深圳市致理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