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矜
2023年8月1日,在网友和评委的评选下,79岁老人李舒尤获得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奖,引发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其实,李老的事迹早就有新华社等权威媒体报道,他曾被评为“湖南好人”,号称用民乐奏响中国版《放牛班春天》(2004年上映的一部法国电影,讲述的是音乐教师马修通过音乐,改变一群被大人放弃管教孩子以及他自己命运的故事)的音乐教师。年过古稀的李舒尤,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回到曾经生活的乡村,开办“舒尤乐坊”公益音乐课堂,从零开始,教会200余名不识乐谱、不懂民乐的乡村孩子琵琶、二胡、三弦等传统民族乐器。村民们评价他是最美的音乐教师,他用一双苍老的手,指导孩子们演奏出最美的旋律。
李舒尤是湖南省醴陵人,他的家乡有着浓厚的民乐氛围。李舒尤小时候,逢年过节村里戏班子都要搭台唱戏。每当这时,他便喜欢跟在唱戏的师傅身后到处玩,耳濡目染中逐渐学会了演奏竹笛、二胡等民族乐器。
李舒尤18岁那年报名参军,因为热爱文艺,又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被部队文工团选中,成为一名文艺兵。在部队期间,他有机会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先后掌握了笙、阮、三弦、古筝等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还学会了唱戏、作词、作曲,成为多才多艺的“兵哥”。
退伍后,李舒尤进入醴陵市花鼓戏剧团,负责戏曲音乐创作和乐队指挥。工作之余,好学上进的李舒尤仍然继续学习乐器知识,技艺不断精进,又学会了演奏柳琴、琵琶、唢呐等十多种乐器。
在音乐的天地里,李舒尤一干就是近40年。转眼间到了退休的年纪,但他仍然放不下老本行。他说:“我虽然退休了,但还能发挥余热,可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民乐,让更多人爱上民乐。”
为此,他继续投身钟爱的音乐事业,十多年里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参加民族乐器的考级和各类比赛,有的孩子在他的帮助下走上专业道路,考上国内知名音乐艺术院校。
像大多数老人一样,随着年纪渐长,李舒尤萌生了叶落归根的想法。2015年,71岁的他毅然放弃城市舒适的生活条件,回到老家枧头洲村。枧头洲村依水而建,风景宜人。阔别几十年,老家的一切还是那么熟悉、亲切,每天的午后或者黄昏,李舒尤漫步在绿水环绕、青山掩映的小道上,心情格外舒畅,顿时感到似乎年轻了许多。
不过,这种喜悦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深深的忧虑就漫上了李舒尤的心头。回到村里后,他发现很多家庭中年轻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留下孩子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老人没有精力管理和教育,这些孩子整天手机不离手。加上亲情的缺失,一些孩子变得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流。
孩子们的现状让李舒尤感到心疼和担忧。“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李舒尤问自己。他想到了自己的老本行——音乐,遂萌生了在村里开设音乐课堂的念头。
李舒尤明白,学习音乐需要花钱,为了不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他决定不收取任何费用。
打定主意后,李舒尤立即找来人手,将自家的老房子进行整修,当作教学场所使用。然而就在这时,他的两个女儿了解情况后,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坚决不同意他给孩子们上课。她们认为李舒尤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既然回到乡村,就应该过清闲的日子,安享晚年。
不得已,李舒尤跟两个女儿多次沟通,但她们仍然不同意。眼见无法说服女儿,李舒尤只得一意孤行,找来工人将老房子进行整修:一楼作为教学场所,挂上了“舒尤乐坊”牌子;二楼则拿来当卧室,他吃住都在那里。他还自掏腰包采购教学器材和音乐教材。
一切准备就绪,李舒尤开始向村民们介绍他的公益课堂,希望家长们送孩子来跟他学习音乐。起初,一些家长聽说不收钱,都在怀疑李舒尤的动机:一个70多岁的老人,放着清闲的日子不过,不图钱图什么?
村民们的议论传到李舒尤耳里,他并没有生气,这是他事先已经预料到的。为了让人们看到自己的诚意,他一家一户上门动员,耐心与家长沟通。后来,终于有一些家长愿意把孩子送来了。当然,他们并不奢望孩子学什么音乐,而是把“舒尤乐坊”当成托儿所。他们认为,既然有人帮忙管孩子,又不收费,这等好事去哪里找?
孩子们虽然来了,但事情远没那么容易。对这些毫无音乐基础又好动爱玩的孩子来说,光是让他们安静地坐下来就已经很难,更何况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乐谱。
李舒尤没有气馁,他先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给他们选择适合学习的乐器,诸如哪些孩子适合弹三弦、哪些适合弹小阮、哪些适合吹唢呐等,然后因材施教,耐心指导。
为了让孩子们对乐曲产生兴趣,李舒尤琢磨出一套质朴却又活泼有趣的教法:用生活中孩子们熟悉的例子讲解乐曲。当讲到旋律中如何表现出激昂的情绪时,他就让孩子们想象,奶奶要带他们出去玩,自己是怎样的心情。而在教一些与自然相关的曲目时,李舒尤则会跟孩子们讲解,哪些旋律代表水流、鸟鸣,哪些代表轻风吹拂、狂风呼啸。这种将传统乐曲与大自然的声音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对于在乡间长大的孩子们来说非常容易理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有一次,一位爷爷送来一个小男孩,恳求李舒尤帮忙管教。原来,男孩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他从小跟着外婆长大,因为溺爱,平日里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家人为此头疼不已却又毫无管教办法。
李舒尤根据男孩的情况,让他学习吹唢呐,却发现男孩好动、坐不住,上了几节课后就不肯再来了。李舒尤没有放弃,多次上门做男孩的思想工作,终于使男孩重新走进课堂。在学习中,男孩只要有一点小进步,李舒尤就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他继续学习乐器。
经过李舒尤的鼓励和耐心教导,男孩逐渐对唢呐萌生了兴趣,学习也变得主动起来。现在,男孩不仅唢呐学得不错,学习成绩也慢慢有了起色,人也变得更懂礼貌了。
一段时间过后,村里的人们发现:李舒尤不仅不收费,而且还非常耐心地教孩子们学音乐,最重要的是,自家的孩子不仅学会了使用乐器,还变得开朗、懂礼貌了。于是,“舒尤乐坊”的名声不胫而走,不仅附近村的家长,甚至县城里的一些家长都慕名把孩子送进“舒尤乐坊”学习。
随着“舒尤乐坊”名气越来越大,前来学习的孩子日益增多,原来的教学场所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李舒尤又将对面邻居家的老房子买下来,重新进行装修,用作孩子们学习的教室。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好的学习场所,李舒尤可以说是倾尽所有,毫不吝啬。他自己过着简朴的生活,他的卧室陈设十分简单:一张床、一个衣柜、一张小桌子、一台电风扇、一台挂式电视机。如果要说值钱的东西,恐怕就是那占满窗台的音乐教材,以及一排乐器架上摆放着的十多种民族乐器。这些是李舒尤的“老伙伴”,他分外珍惜。
或许是孩子们的热情好学、天真活泼感染了李舒尤,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他不仅连续写出了《乡村校园传喜讯》《音乐枧头洲》等明快的曲子,用于孩子们演出时演奏。他还别出心裁地把课堂搬到渌水(醴陵市的母亲河)边,让孩子们伴着淙淙的水流声演奏。
课堂上,女孩刁雅懿弹奏完《火把节之夜》,小伙伴们都为她竖起大拇指。12岁的刁雅懿,跟李舒尤学阮已有6年时间,指法越来越娴熟,已经可以挑战高难度的曲子。
说起女儿现在取得的成绩,刁雅懿的妈妈感触颇深。她回忆说:“当初女儿是一边哭一边练的。如果没有李老师的鼓励和耐心指导,女儿肯定不会坚持到今天。”现在的刁雅懿,梦想是当一名演奏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她每天坚持练习2个多小时,每次家人将她的演奏视频传给李舒尤,不管多晚,李舒尤都会耐心指点,从来没有耽误过一次。
在“舒尤乐坊”,像刁雅懿这样的孩子还有不少,孩子们因热爱而坚持,因梦想而努力。更重要的是,音乐成为照亮孩子们内心的一束光,装点着孩子们童年的一方天地,温暖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他们不再孤独,不再沉溺于电子游戏,变得更加自信、活泼、快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舒尤播下的音乐种子,已经开花结果。8年来,前来“舒尤乐坊”学习的孩子已有200多个。第一批孩子中,已经有5人考上大学或高職院校,走上属于自己的音乐道路。
让李舒尤感到欣慰的是,看到孩子们在音乐的熏陶下快乐地成长,曾经强烈反对他的大女儿终于理解了他的付出。为了照顾和支持父亲,她毅然辞掉在深圳的工作,回到父亲的身边成为公益课堂的教师。她还专门在父亲家中设立了一间书屋,用来摆放少儿音乐读物,希望通过阅读拓展孩子们的眼界。
再过几个月,李舒尤将迎来80岁生日,他表示会将教育事业坚持下去,直到教不动为止。“我不要求所有参加公益课堂的孩子都成为音乐家或演奏家,这不现实。但只要孩子们因为音乐找到了兴趣所在,拥有美好的童年回忆,变得更加活泼开朗,就是对我最好的回馈,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编辑|郭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