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溦
[摘 要]国有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其财务管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业财融合是当前国企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财务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它涉及财务决策、投资策略、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对于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将业财融合理念融入财务管理中,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并提高企业财务效率。本文结合业财融合理论概述,对当前实施业财融合模式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跟踪、调查,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措施,旨在推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业财融合;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对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业财融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财务管理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的业务发展和创新,同时又要保证企业运营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加强业财一体化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应更多地考虑业务的战略地位,深入了解业务模式,以更好地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同时,国有企业的财务决策也需要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效益优化,通过促进业财融合,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和有效的预警机制,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风险防范能力。
1 业财融合概述
业财融合是指将企业的经营业务与财务管理进行有机结合,使得财务管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营,并且在企业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在实施业财融合中,不仅仅是进行信息沟通、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进行对接,更重要的是要在管理层面上实现财务和业务的深度融合,通过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1]。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将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紧密结合,确保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持。
2 国有企业推进业财融合的意义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运行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业财融合对于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提升管理决策的准确性
通过业财融合,国有企业可以精准地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从而更加科学地进行管理和决策,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国有企业在运营中,加强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协作,利用系统管理平台促进业务与财务的衔接,不仅仅是信息共享与数据集成,更是优化生产和供应链、提高效率和成本控制的必要手段。借助于数字技术全面分析企业内、外信息,为决策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数据支持,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和变化,规避风险,提升管理决策的准确性。
2.2 降低国有企业的运营风险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风险无处不在。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的运营风险,如管理不善、技术落后、成本过高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下降、经济效益下滑,甚至可能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开展业财融合,对内部的各项业务模块进行重新梳理,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综合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并聚焦于市场,立足于商业布局,积极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开辟新的市场空间,能够有序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2]。
2.3 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复杂性,内部职能部门多、管理层级冗长,尤其是下属企业分散、经营范围广泛,因此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成为迫切需求。实施业财融合能够将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效地落实到各个模块上,将财务管理和业务运营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同时,业财融合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分析市场趋势和经济形势,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战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业财融合的管理理念使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精细化,渗透于各个运营流程,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2.4 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
国有企业实施业财融合,既能实现数据共享与交互,也能通过明确财务、业务目标,使各项工作相互协调,推进资源共享,从而助力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利用系统管理平台将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整合起来,并实现信息共享,大幅提升了协作效率,减少了重复劳动和沟通误差。同时,系统管理平台还能够实时监控和分析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3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业财融合的不足
3.1 业财目标不一致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目标往往不一致,业务部门注重业绩和市场份额的增长,而财务部门则更关注成本和利润的提高。这种目标不一致的情况导致了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分歧和矛盾,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部分企業业务、财务部门在运营中缺乏有效沟通,各自的目标设置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脱节,导致企业整体效率低下,甚至因此出现了一些运营上的瑕疵和问题。
3.2 员工专业水平欠缺
部分国有企业不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导致员工的专业水平欠缺,无法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需要。在推进业财融合中,员工间的沟通、协同不畅,相互不理解,进而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例如,在业务人员报销时,财务人员对发票、机票等凭证进行核对,同时确认是否符合公司报销政策,而业务人员往往对此感到不理解,甚至认为财务人员是故意刁难。部分国有企业在员工管理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导致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成长动力。长期以来,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促进业财融合、协同作业,也导致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受到很大限制。
3.3 缺乏财务监督机制
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各项经营活动时,缺乏严格的财务监督机制,导致其资金的使用存在浪费和滥用的情况。一方面,在推进业财融合中缺乏绩效考核机制,导致员工的支持力度不足,甚至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如财务人员为了完成任务而盲目地进行账目调整。另一方面,内部财务监督机制未发挥效用,导致财务管理混乱,造成大量损失。例如:在开展成本管控工作中,未进行成本耗费统计,与业务模块不匹配,导致企业资金流失;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未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导致产品推出后销售不佳等。
3.4 信息数据无法有效衔接
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呈现出复杂性,规模大、组织结构繁杂、业务模块众多,因此信息数据的来源和流动也异常复杂,导致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无法有效衔接,数据重复录入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虽然国有企业大多已建立了内部办公系统,如OA办公、财务系统、销售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等,但模块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与耦合,导致部分信息数据无法有效衔接,影响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效率和信息共享。
4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业财融合措施
4.1 统一业财部门的目标和思想
推进财务管理的优化,必须立足于国家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将其细化形成企业的具体目标,然后与财务工作相结合,确保业务和财务的目标保持一致。只有确定了统一的目标,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合力,促进各部门的协同作业,优化企业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提升整个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加强业务、财务部门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加强业务人员对财务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加强财务人员对业务流程的理解和把握,使业务和财务部门能够更加密切地合作,协同完成企业目标,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内部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3]。在统一业务、财务目标时,必须立足于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发展愿景,并以此为指引,做出有针对性的规划和决策,并制定绩效考核机制,从而调动国有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和责任心,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4.2 提高业财部门员工的专业素质
国有企业在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向业财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关注“软实力”的建设。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要加强员工专业素质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建立复合型人才梯队,并积极引入高端人才和人才团队,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一方面,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养,促进其熟练掌握财税政策、灵活操作财务软件,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与准确性。开阔财务人员的视野,聚焦于市场与行业,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研究发现市场的机会和行业的趋势,掌握投资方向,提高财务决策水平。财务人员要熟悉国有企业的业务流程,掌握会计、税务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够快速准确地制定和执行企业财务计划,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金利用效率[4]。另一方面,加强业务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服务客户、开发新市场和提高竞争力。为员工创设多元化的培训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如在职深造、线上学习、实操训练、轮岗培训、挂职锻炼等,还可以邀请优秀的行业专家举办讲座和分享,帮助员工拓宽视野和领域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也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和创造更多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搭建内部培训平台、定期举办培训活动等方式,加强财务、业务人员的沟通和学习,提高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3 创建财务信息共享平台
国有企业在推进业财融合中,必须要创建财务共享平台,并以此为依托促进各个业务模块的耦合,加强财务信息的跨部门、跨企业、跨行业流通和共享,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提高财务运营效率和决策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财务信息共享平台需要具备高度的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还要支持各种类型的财务数据的集成、分析和推送,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运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融合,强化业务与财务模块的衔接,企业能更好地实现财务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和预测,有效提升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业务效率[5]。同时,在财务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中,要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加强信息安全培训,规范信息使用流程,避免员工在使用财务信息平臺时进行不规范的操作,保障企业重要财务信息的安全性,防范商业机密被泄露的风险。
4.4 建立业财部门管理监督机制
在国有企业内部健全管理监督机制,能够有效规范业财部门的运作,确保企业的财务运作合法合规,提高业财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对业财部门的各项业务进行全面监督和审查,确保规范执行企业政策和程序,防范经济风险。其次,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其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在业务操作中更加谨慎和严谨,减少失误和疏漏。最后,要构建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权重体系,明确考核周期和评价方式,并将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对表现优异者给予适当奖励,对表现不佳者进行必要的警示和辅导,推动员工个人、团队和企业整体的绩效提升[6]。多维度地推进业财部门管理监督机制的执行与落实,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财务运营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并为企业长期稳健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同时,通过加强对业财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能够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财务管理的业财融合是国企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切实加强和完善,以适应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业财融合不仅是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的业财融合,不仅是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业财融合能够促进国有企业才能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作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应结合当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强调从统一目标、提升员工素质、构建共享平台、强化监督机制的视角着手,有序推进业财融合,优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增强国有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光艳.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问题探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2(10):42-44.
[2]金殷. 新时期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业财融合的策略探究[J]. 商业2. 0(经济管理),2021(17):1-2.
[3]黄娣.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财务管理建设的探究[J]. 商情,2021(38):4-6.
[4]朱光培.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财会学习,2022(11):15-17.
[5]晏娟. 基于业财融合的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23):75-78.
[6]张桢.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问题探究[J]. 中国经贸,2021(7):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