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艳春
(沈阳工程学院 外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从2012 年开始,全球高等教育界掀起了“慕课”(即MOOCs)的热潮。我国教育部于2015 年4月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着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大学慕课的建设与应用。
我国由政府和大学主导的慕课平台主要包括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华文慕课、好大学在线等。随着慕课平台的兴起,中国大学外语类慕课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以2020 年春季学期为例,仅中国大学MOOC 平台上的外语类课程就多达近350 门。其中,以培养语言知识和技能、传播社会文化为目的的通用类课程相对较多。这为外语学习者的选课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各高校利用在线外语课程,结合课堂教学开展融合式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育部倡导开发中国大学慕课的初衷是建好课、用好课。慕课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超越时空限制、满足多种学习需要、教学内容丰富、交流方式多样、评价方式科学客观等。这是在线外语课程吸引学习者、对外语学习有积极促进作用的一面,但“慕课在线课程具有注册率高、低通过率的特征,其教学有效性有待提高。”[2]
关于在线课程的应用广度与效率,还是要回到慕课建设的初衷,即“建以致用”。如何使所建慕课得以更广泛、更高效地应用,是教育部、慕课平台和建课与用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慕课所面临的用课群体主要是在校大学生。重点大学和普通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差很大,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慕课资源。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未来发展需要等自行选取慕课资源;而对于普通高校来说,教师引导学生选用与所用教材配套的慕课资源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因为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在每单元教学活动开始前,需要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将教材内容和慕课内容打散再组合串联,提取出难点要点,设计出合理的、能检测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效果的翻转课堂活动任务,在此基础上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前需要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以便能理清脉络,知晓单元所涵盖的内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证明,与教材配套的慕课资源使用起来更方便。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恰当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3]可见,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服务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众所周知,学习动机对学习成效是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的,即便是工具型动机,也会促使学生“被主动”学习。大学生在慕课平台上选课,也许是出于个人兴趣,也许是为了学分或平时成绩。对于大学生,尤其是普通高校学生来说,单靠个人兴趣,能坚持学完一门外语慕课的相对较少。因此,高校应考虑将慕课外语学习成绩纳入通识类选修学分,或者将其纳入外语课程形成性评价中,在过程考核中加入网络自学元素,使学生主动或“被主动”学习,保证选课人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注册多,坚持难”的现象。建立“高校联盟”机制或者实施“跨校修读”,互认学分,也是保证所建的在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手段之一。
慕课的研发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使更广泛的学习群体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为了吸引更多的学习者,扩大影响力,使慕课得到有效的利用,后期的管理和建设尤为重要。
首先,慕课平台的设计还需要更加完善。慕课离不开功能完善的在线平台,在线平台的功能应能满足不同课程的需求。现有的平台,比如中国大学慕课,支持全方位的在线交互教学,可以实现同伴互评等,但对于外语课程的需求,比如在阅读试题的批量导入、用课教师在学习进程中的实时监控等方面还不能实现。慕课平台的设计需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针对不同学科的需求,设计者们还需下些功夫。
其次,加强建课教学团队建设。慕课建成上线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时代、应用的需要不断进行更新、补充和完善。在课程的维护、讨论话题的设置、网络答疑与互动、讨论区的管理、课程的宣传等方面,都需要持续不断的更新。慕课建设之初,在录制和剪辑等方面,外语教师主要依赖专业的技术团队,但在慕课建设后期,当老师需要将自己教学中的想法、需要补充或更新的内容进行再制作时,若教师掌握了一些制作技术,比如屏幕录制、微视频的制作与剪辑,操作起来就能更加得心应手。2020 和2021 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与《中国外语》共同开展的高等学校外语微课大赛活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微课作品,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只要对外语教师加以培训,使教师掌握了微视频的制作技术,教师就可以随时将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就会立即体现在课程的再制作中,不断完善慕课。
慕课多是由知名大学、知名教授所研发的优质教学资源,研发过程中不仅耗费了他们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制作过程也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可以说,慕课是教授们智慧的结晶。好的资源就应该使其物尽其用,无论是重点大学还是普通高校,都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尽可能发挥在线资源的作用,提高外语教学效果。本研究团队基于“慕课”和“翻转课堂”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经过6 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针对开始容易、坚持较难的普遍现象,结合研究对象英语基础普遍较弱、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从选取合适的慕课资源入手,帮助、督促学生坚持在线自主学习。实验所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通用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与该教材配套的中国大学慕课《通用英语》(一)至(四),“以全面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为目标,通过高交互的学习情境的创设,使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操练,培养面向21世纪所必需的合作、创新、批判性思维和交流等技能。”教材及与之配套的慕课资源,为大学英语课程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沈阳工程学院2016~2021 级本科部分班级学生,通过在6 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制定出了适合学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总体上采用了课前(线上)—课上(线下)—课后(线上)的设计思路,同时配以形成性评价体系作为保障。其中课前线上部分除使用与学生教材相配套开发的慕课资源外,还有微信随行课堂、雨课堂等手段作为补充,学生根据慕课开放的时间节点和任课教师发布的导学任务,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线上慕课内容,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初步理解与掌握,教师在课程的管理端随时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自主学习慕课的时长、参与在线讨论情况、作业及互评和单元测验及期末测试的结果等均包含在课程形成性评价中。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完成教师课前发布的任务清单,通过个人展示、演讲、角色扮演、讨论、辩论等活动展现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则根据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情况,对相关内容进行查缺补漏,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和技能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完成高阶性学习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继续纳入形成性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同时包含教师与学生。课后在线上实现深入拓展,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完成教材之外的拓展内容,并为开展下一个学习循环奠定基础。教师在网上实现个性化辅导和答疑,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仍旧纳入形成性评价。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在连续6 年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实施翻转课堂,实现了线上优质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恰当融合,解决了如下问题。
(1)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学情来看,参与实验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以2016 级5 个实验班为例:学生总人数154 人,其中高考英语(满分150 分)分数100 分以上的67人,所占比例为43.5%,平均分为87.23 分,连及格线90 分都没有达到。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在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过程中,学生课下自学慕课上的指定课程内容;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系列翻转课堂活动的评价,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自律性也有所增强。参与实验的学生反馈,有了英语慕课的学习经验后,他们自发地到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搜寻考研时需要的高数等课程进行自学。可见,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也培养了学生终身自主学习能力。6 年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基于“慕课”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英语语言思维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为检验实验成果,课题组统计了信息学院2016级5 个实验班与2015 级5 个非实验班学生的第一次四级考试成绩,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的第一次四级考试成绩
使用独立样本T 检验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进行分析,发现16 级的四级考试平均得分显著高于15级(p<0.01)。
还统计了2018 级5 个实验班和5 个对照班的学生第一次四级考试成绩,结果见表2。
使用独立样本T 检验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班的四级考试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班(p<0.01)[4]。
(2)提高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在英语听、说、读、写、译这几项能力中,总体来看,实验班学生的听说能力相对更加薄弱一些。在大学英语课时普遍减少的背景下,单纯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英语基础普遍不高的大学英语教学,难以同时达到输入与输出的教学效果。这势必会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或者教师多讲授,即多输入,而学生的输出活动减少;或者教师少讲授,即少输入,而学生的输出活动增加,这样的语言输出活动很难做到质量上的保证。针对实际学情,选用与教材配套的慕课资源,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更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每一单元课程的教学之前,都会发布“导学”内容,给学生下达个人和小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学习慕课上的内容。在参与慕课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业余碎片时间完成观看授课视频、参与话题讨论、在线提问、网络作业和测验、作业互评等任务。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自主安排慕课学习的内容和进度。教材中的所有音频和视频内容都可以使用手机直接扫码进行学习,英语听力持续输入,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听、反复看,逐渐提升了英语听力水平。课堂学习中要对慕课学习内容进行英语输出,学生在完成任务前需要准备。在小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行协商各自的角色和工作,有充足的机会去互相学习和自我锻炼。课上的讨论、展示、辩论等语言输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去敢于表达或者被动去表达,进而使其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自信心不断增强,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3)教与学更能有的放矢。通过慕课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学生课前学习了指定内容,在课堂上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进行语言输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能够准确快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线学习时所遇到的难点和困惑,再结合教材和慕课内容,确定课堂教学精讲内容,让“教”与“学”能够更好地匹配,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慕课平台和诸如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能够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全跟踪,对学生学习数据的统计分析能为教师作出科学的即时和长期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
(4)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寻常百姓通用的沟通交流、休闲娱乐的工具。人们读纸质书、看报纸杂志的习惯逐渐被电子游戏、电子书、网络、电视等资源所代替。大多数人,无论是已经毕业的成年人还是在校学生普遍存在纸质阅读困难,再加上较差的自我约束力和非常强的手机游戏吸引力,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单一的课堂模式难以保障教学效果。而在线课程的增多,其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及利用手机进行碎片式的学习,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更能吸引当今大学生,迎合他们的学习习惯,把他们从玩手机游戏中拉回来。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教学内容上,将传统的单一的以教材和教辅材料为主,变为将线上与教材配套的慕课资源与课堂上教师精选的教材重点和难点内容相结合,学生们能够见识各大知名高校教师的风采,博采众长,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同时利用合理有效的契机,结合时事和学生生活实际实施课程思政。其次,从教学方法上,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变身为课堂的主体;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互相促动、互相评比;翻转课堂任务的机动灵活性让学生可以进行各种创意发挥;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第三,从教学评价上,将传统的评价内容与网络自学任务考核相结合,逐步调整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比例,其中过程性评价由原来占总成绩的20%提高到60%;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40%。而中国大学慕课的线上自学任务在过程性评价中占三分之一,使学生主动或被主动学习,以确保学生在线自主学习的长期性和有效性。严格过程性考核,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例,评价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通过师生、生生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题组还根据学生的专业及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选取推荐中国大学慕课等网络资源中适合其专业发展需求的英文阅读文本供学生学习,使大学外语教学更好地服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慕课有其特有的优势,在研发慕课的过程中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合理利用慕课资源,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外语教学效果。不同层次的高校应该根据各自学生的外语水平,研究如何利用慕课资源,提高外语在线资源的应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