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廷华
从1930年底到1937年初,王子云在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雕塑、绘画并自费考察欧洲各国美术遗存。回国之初,王子云没有到他出国前工作过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而是在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旅行近半年。他本来有回国筹集美术作品和文物资料,再往法国举办展览的打算,也有在法国长期生活的准备。在法国生活的几年,欧洲社会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推崇,也影响到王子云;特别是恩克尔曼田野考古学派的风靡,竟使得本来以油画与雕塑创作为业的王子云,对艺术文物的考察兴趣日增。这时,他当年在徐州读师范学校的老同学刘季洪正在做河南大学校长,介绍他参观了洛阳等地的出土文物。这应该是王子云留心于艺术文物的开始①。
1937年7月7日夜间,王子云与老友乌叔养一起坐火车从济南前往青岛,在火车上听到广播:因为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抵抗日本侵略军进攻,本列火车将执行军运任务,立即折返济南。王子云回到济南,立即给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去信,表示愿意回到学校,与同人一起为国家的抗战文化事业工作。不久后,王子云收到林风眠回函,欢迎其返校并聘其为学校一级教授,并请他立即到杭州。当年中国美术界中人,最讲究的就是“留法”。王子云在“西湖”,自以为艺不逊人,就是因为没有“留法”的金字招牌,当不上教授。如今,八年留洋,谈起欧洲美术的历史和现实,他都不逊于任何人。至于艺术实践方面的真正造诣,这时候的王子云,也几乎是一个全能人物。他的油画,在日本和法国都是上了大雅之堂的;在法国跟随朗多维斯基学习雕塑专业,已然是专家;更为不同之处在于,留学欧洲近八年,还使王子云从一个单纯的美术家进入了学术状态。这在当时的杭州艺专,也是凤毛麟角②。
就在王子云准备为学校努力服务的时候,战火烧近了杭州。学校搬迁,先往金华,又到湖南沅陵,在这里,从北平迁来的北平艺专奉命与杭州艺专合并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原两校校长赵太侔与林风眠都没有当成新校长,被教育部派来的滕固掌校。从此以后,国立艺专风潮不断。滕固乃留学德国、专攻西方美术史的博士,又颇热衷政治,他来掌校,有提升艺术院校学术品位的抱负。可是,那时候美术界中人,普遍重技术而轻学术;“西湖”老人,也普遍认为滕固一政客而已,谁会把他当成一个美术教育家呢?
王子云(1897-1990)
1945年,王子云在西北大学创建文物研究室
20世纪40年代,王子云和夫人何正璜在西安考察
1940年,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立时全体团员合影。前排右起:姚继勋、邹导龙;后排右起:周思铭、雷震、王捷三、王子云、蒋鼎文、张仁钧、何正璜
两校合并,从北平来的常书鸿当了专科部主任,王子云当了中专部主任。据王子云回忆:当时在艺专学习的学生有董希文、李浴、毕晋吉、赵蕴修、姚继勋、张祖武、吴冠中、卢善群、柳维和、乌密风、周绍森、朱培均、王炳照、雷震、赵无极、朱德群等③。其中雷震、卢善群、姚继勋三人,在王子云组织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时,都前往报名参加。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王子云在欧洲学习雕塑艺术时间最久,他回来后,最适合的位置应该是艺专的雕塑系,但他一直到离开艺专,都没有在雕塑系任职。当时艺专雕塑系的主任是李金发。他也是早年从欧洲学习回来的艺术家,但他作为诗人的影响远远大过雕塑家的成绩。王子云虽然未进雕塑系,但他这时期对学习雕塑的王朝闻、朱培钧等学生都有影响。他在欧洲的见闻,成为行军路上学生们喜闻乐问的内容。
在沅陵待了没多久,学校又往贵阳、昆明撤退。这时王子云和常书鸿又被派为先遣人员,往昆明为学校寻找抗日战争期间的永久性校址。他们在昆明一起求见龙云,为学校要求合适的建校地址。龙云虽为武人,但对艺术教育很热情,主动建议把昆明市区的风景名胜圆通寺拿出来做艺专的校址④。王子云在昆明待的时间不长,1939年春才到达,当年暑假之后便离开学校,前往重庆。
王子云到重庆不久,便通过“投标”方式接受了重庆市政府为抗日无名英雄纪念碑创作雕塑的任务,并在半年时间里拿出了图稿和模型,获得当局通过,已经备料兴工,却因为日军的狂轰滥炸,使得计划搁浅。纪念碑是当时最高建筑,又在市中心的广场上,当然是日军轰炸的显要目标。因此,这一计划不得不取消。这一时期,王子云也在思考:在如今这样诸事难为的环境下,怎样做一点可以投注较长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在国外的时候,他就想一旦回国,要有重点地寻访古典美术遗存,把考察收获带到国外,可以办展览,写文章,向国外介绍中国美术。现在既已决定留在国内,为什么不更加系统和细致地进行这项工作?他渐渐理出一个头绪,并且很快向教育部提出自己的计划:组织一个以艺术文物为主要考察内容的队伍,前往祖国西北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了解,并且以现在可行的科学手段进行记录。这样的工作,不仅史无前例,尤在抗日战争艰难进行时期,对中华民族伟大文化之认识及感知,对国人坚持抗战之信心必有极大鼓舞。从发挥现有美术专业人才作用,减少失业之具体而言,也是事半功倍之举措。他对教育部的有关人员谈起组织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的想法,立即引起重视,很快便通过所有程序,到1940年秋天,考察团便组织成立⑤。
王子云 唐太祖景皇帝永康陵 28×35cm 纸本设色 1932年
遗憾的是,王子云本人对考察团组建时期的记录已经难以寻见,还是当年一位当事人的“交代”材料所叙甚详。这个人是徐朗秋。他写于1955年8月7日的材料说:
1940年(大概在暑假前后),王子云到了重庆,还有画家林风眠一同住在旅馆里。
王子云那时候就谈到西北艺术文物的丰富,特别是汉唐文物,都需要考察整理,他就向伪教育部提出了考察建议书。这个建议书是托我转给社会教育司长陈礼江的。
关于王子云是怎样当上考察团团长的,徐朗秋的材料说:
这个建议书得到了伪教育部的采纳,决定成立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规定考察洛阳龙门石窟、陕西汉唐文物及甘肃敦煌石窟等。并指定由王子云负责筹备,登记并选用合格人员。我那时是社会教育司主管科(二科)的科员,就由我拟稿,以社教司名义签报核准的。我是不是有这样大的力量举荐比较地位高的团长取得陈立夫的信任呢?在实力上,我是没有的。我想,那是陈礼江口袋里没有这路人才,王子云本身有这种工作条件。科长相菊潭是陈立夫的人,他也和王子云谈过,这件事要做,或者以王子云为合适。王子云是个纯技术观点的艺术工作者(我那时的看法),不见得有什么政治企图。至于他是否另借其他方面的力量如滕固、林风眠等向陈立夫处推荐,我就不知道了。⑥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的成员是公开招聘的。当时教育部在重庆郊区之青木关,考察团的筹备处即临时设在部属之民众教育馆内,应聘者均须往青木关接受考试,内容主要是对美术学历的资格审查和绘画基本知识的考试。当时前来应试者多是美术院校的毕业学生。作为当年考察团成员,1949年后在江西省文化部门工作的雷震言及考察团的编制一共是十人,除团长王子云外,其余人员是:
周思铭,浙江人。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是和王子云同时到团进行筹备的“元老”,任总务组长。1941年便离团回重庆。
戚承先,浙江人。据说是陈立夫的远房外甥,在考察团担任社会风俗调查工作。1941年与周思铭一起回重庆。
何正璜,女,湖北人。毕业于武昌艺专,后往日本东京高等美术学校留学,在考察团担任文字工作。
张仁均,江西人。曾在南昌做中学美术教师,在考察团担任绘画工作,1941年因精神疾病离团,以后在四川璧山的社会教育学院工作,1949年以后,还在四川省政府研究室工作过。
姚继勋,浙江人。国立艺专毕业,担任雕刻摄影,1942年离团,回重庆后协助刘开渠搞雕塑,1949年后曾在上海中山公园文化馆当馆长。
陈典尧,四川人。武昌艺专毕业,在考察团担任翻制雕刻模型工作,1942年因病离团。
雷震,江西人。杭州国立艺专毕业,在考察团担任图案绘图和文字工作,并临时担任过总务组长和采集组长,1949年后在江西省文化厅工作。
梁启杰,广东人。中山大学建筑系毕业,在考察团担任古建装饰和测绘工作,1942年离团。
李炳章,四川人。为考察团工友,以后成为技工。
这是雷震参加考察团工作期间,他所知道的成员情况。王子云的回忆则说考察团成员是十一人。在长达四年多的存在期内,成员有进有出,但似乎最多时没有超过十人。还有几位成员,雷震也提到,他们是:
卢善群,江西人。1949年后,卢在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邹道龙,江苏人;马基光,河南人,他们都是杭州国立艺专毕业,都在考察团工作过,其中邹道龙参加了对敦煌的考察。
李松如,西安有名的拓制碑帖的艺人,也参加了考察团的部分工作。
郑祖良,在重庆50兵工厂做建筑设计工作,临出发退团,由梁启杰补。郑祖良与梁启杰以后都在广州市的建筑设计院做技术工作。⑦
雷震没有提到的考察团成员还有一位赵瑞琪,抗日战争时期从山东来西安,也参加了考察团在关中地区的工作。
从考察团成员的结构来看,绝大部分是专业美术院校毕业,且多系杭州国立艺专出身。王子云本来是该校教师,又有留学巴黎多年、对西方美术考察的经验,此番组织艺术文物考察团,事业人望,师生联袂,在当时国家危亡、士心困沮之间,是难得的一派文化气象。
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的所有成员里,只有何正璜一个女性,而在以后的考察团事业里,对王子云帮助最大的也是这位女性。何正璜的学历、才华证明,她对艺术文物考察团的事业是合适的人选,她以后写作和发表的大量文字,对艺术文物考察团的实践经历和文化影响绘声绘影,是当时十分杰出的学术散文。有位读者留心剪辑保存了何正璜的大量此类文章,在几十年后寄给她,使得这些已经鲜为人知的文章得以保存。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的《艺术界》杂志曾经发表过这些文章中的一部分,其文笔之流畅练达、观察之细致开阔、情感之真切深挚,历数十年依然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
考察团是1940年12月5日从重庆出发,12月7日到成都。何正璜日记记载:“全团八人:云、璜、姚、周、雷、陈、张、戚。”⑧由何正璜日记可以证实,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立之初,从重庆首途成都并往西安的有八位成员,即王子云、何正璜、姚继勋、周思铭、雷震、陈典尧、张仁均、戚承先。到西安后,有部分团员因事离开,也有新团员陆续加入。
王子云和何正璜正式结婚的日子是1940年12月12日。这一天,雕塑家王子云为夫人何正璜在一把新购的雨伞上刻上名字和年月日以作纪念。因为旅途劳顿,天气乍寒,王子云在成都生病,何正璜悉心照料,王子云卧床十余日,考察团成员不能久等,且川陕之间汽车票极为紧张,团员陆续先期赴陕,到12月27日,王子云和何正璜始得成行。
12月30日,将离川境而入秦关,据何正璜记载:
久闻人言广元有佳妙石刻之佛像,云因此极思一睹辨其风格,然车昨日抵站时,已四点,询问其地答以约三公里,六公里之来回,今夜实不可能,只得交臂失之。今日在车窗中一瞥而过,但见累累石佛或立或坐,均装于沿公路之削壁中,高约二三尺,面目衣物不及细辨,只得待诸归途,再行过访。车沿嘉陵江上游而行,云累低问忆及嘉陵江上否,我只低笑而不答。水最浅处仅可及踝,真所谓滥觞也。水急而流乱,冲石排沙,奋力前奔。此处虽非其最上游,然睹此勇毅奔流之状,不禁念及任何事物创始之艰。大言之,总理当日带领少数先烈肇创民国,几经阻扰,仍不屈前进,终成今日吾等自由民主之中华……小而言之,本团在现代中国所负之使命,如古代文化艺术之正式统计、调查、描绘、模型、分类、保存等,允为中国艺术界之开荒工作。因各民族之文明程度,每以其文化为其标准。中国古代之艺术,即足代表民族之优秀文明,而今世战乱频仍,每为外人所窃购,为炮火所毁坏,数千年古物古艺术流传于民间,为民族精神之骨液者今将逐渐不存。痛心可惜,孰此为甚,故我们不量才力,不畏风霜,不避艰辛,而做此劳苦工作,乃国民之本分,更为艺人之光荣也。
将来中国若能因此有一国家办立之美术馆或博物馆等成立,则本团虽已不存,而在此开始无人肯注意及此之时,即已尽力奠其基础,星星火粒燃起民族光荣巨焰,本团定亦在旁为之欣慰无已。惟在此创始时期,困难诸多,时为艰辛所迫而至气馁。今观此上游急水冲入石缝又受阻而旋于砂堆,窜于乱礁而被巨岩所挡回,然其百折不挠终于冲出乱围排去困阻而畅流东下,忆嘉陵江下游之浩瀚,不禁对此浅水感慨深深。⑨
何正璜的文笔真实而充满激情地记录了考察团成立初期的活动情况。不需要任何诠释,考察团活动在抗日战争烽火遍燃形势下,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发掘传承意义,对艺术青年的心灵感召,溢于言表。以后,考察团在西北艰难工作达四年之久,当其收获在重庆举办汇报展览之时,轰动了山城。在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考察团向世人昭示的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传统,鼓舞了全民族的抗战士气,迎接着民族的新生。■
注释:
①②③④王子云《中外美术考古游记》,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⑤王子云在《中外美术考古游记》中将考察团从重庆前往成都时间记为1940年6月,根据何正璜日记,应为当年11-12月,则考察团成立则当在1940年秋。
⑥徐朗秋1955年8月7日证明材料。
⑦雷震1955年11月7日证明材料。
⑧⑨何正璜1940年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