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新世纪初期湖南版画发展综述(2000—2012)

2023-11-09 14:08任慧慧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3期
关键词:常宁版画家版画

任慧慧

(湘南学院,湖南 郴州 423099)

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湖南版画的主要力量是群众版画。世纪之交,随着一批美术学院毕业的青年版画人才进入湖南高校,高校版画教育开始发展,创作力量也逐步强大,青年人才带来了系统的版画技法、新颖的表现方法、独特的创作思想,在湖南本土民族文化、革命文化等滋养下,形成了独特的湖南版画创作文化。青年版画家们怀抱版画艺术理想,很快投入了创作和教学,与湖南本土群众版画、民间版画很快地交融在一起,成为了一个整体,构建了新世纪初期湖南版画多元发展的雏形。此时期随着版画人才在高校的汇集,湖南版画创作的主要力量逐步由社会群众版画转向高校学院版画。

一、版画教育发展和工作室建设

湖南高校专业版画教育,发端于湘潭师范学院(湖南科技大学)。随着王奎永、文牧江、管强、肖力等人相继进入湘潭师范学院,在几位青年版画家的努力下,2001 年始,设置了美术学版画专业方向,在大学三年级、四年级系统学习版画,包括黑白木刻、套色木刻、综合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课程。由12 名学生组成了新的班级,开始接受专业的版画教育,班主任为王奎永,由此开启了湖南高校版画专业教育帷幕;2003年以刘胜文为代表的12 名专业版画学生毕业,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湖南版画创作队伍。之后,湖南科技大学每年有10 余名版画专业学生毕业,他们多数走向中学教师岗位,在基础教育中发挥作用。2010 年文牧江、王奎永晋升为硕士生导师,湖南开启版画研究生教育,2013 年起,每年有3—6 名版画研究生毕业。另外,中南大学在综合绘画方向,每年招收1—2 名版画研究生,开展综合版画研究。

版画基础普及教育始于青年版画家在高校的汇集。随着青年版画人才加入高校,版画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湖南科技大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邵阳学院、湖南理工学院、湘南学院、长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多个高校开始开设以黑白木刻为主的版画选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版画在高校的普及教育。一部分青年教师,怀着版画艺术情怀和理想,在课余时间热心辅导学生进行版画创作,一部分学生因此走向了专业版画之路。此时期,群众版画教育方面多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偶尔也开展集中培训。常宁群众版画教育,在吴国威的引导下,依托文化馆等长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版画教育,版画教育活动在中小学也得到开展,种下了群众版画的种子;常宁群众版画群体还邀请国内版画名家开展集中指导,这对常宁群众版画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株洲工业版画群体,以洪涛、周东怀、李锐等人为主要力量,依托株洲丰富的工业文化,带动了一批青年在业余时间创作版画,为湖南工业版画积蓄了力量。

伴随版画教育的发展,高校版画工作室建设也得到同步建设。2000 年,湘潭师范学院建设了第一个专业版画工作室,面积约100 余平方米,购置了铜版机1 台、石版机1 台,以及部分简易的丝网设备;2006 年,该工作室扩建为300 余平方米,购置了进口的铜版机、金属裁板机、木版机,以及相对先进的曝光机、半自动丝网印刷机等设备,分类建设了铜版画工作室、丝网版画工作室、木版画工作室、综合版画工作室,成为湖南省最完备、最现代的版画工作室。2008 年,卢雨工作室在中南大学成立,购置了铜版机1 台、激光雕刻机1 台,探索以木版画出发的综合艺术创作。此时期,李月秋在邵阳学院,李军、王平在湖南理工学院,郑适、黄海波在湖南科技学院建设了木版画工作室;刘京在长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易鸽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建设了丝网版画工作室。社会版画工作室方面:进入新世纪,李沅把“移虹丝印”公司改为“艺虹丝印”工坊,地址设在长沙树木岭工业园内,是湖南最早的一家专业版画印制工坊,主要辅助艺术家进行丝网版画创作,之后该工作室迁至长沙理工大学新校区。2008 年,洪涛购置了木版机1 台,在株洲建设了个人版画工作室。另外,肖健、刘娟等购买了木版机,在常宁建设了版画工作室。至2012 年,湖南省内共有14 个专业版画工作室,促进了湖南版画创作数量和质量提升,同时有更多的人参与版画创作,在人才培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湖南版画快速发展。

二、本土学术活动与学术参展

随着湖南版画群体的不断壮大,本土学术活动开始逐渐增多。2002 年11 月,由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湖南省版画作品展,在湖南科技大学开幕展出,分地区共展出了老一辈画家和青年画家的89 件作品,还包括一部分少儿版画作品,此次展览是青年版画家在新世纪组织的第一个学术活动,也是建设本土学术展览品牌的开始。2007 年9 月,邵阳学院承办了第二届湖南省版画作品展。2006 年6 月,“打开天窗——湖南首届青年版画展”,在湖南省博物馆举办,展出了湖南青年版画家群体最新创作成果,象征湖南青年版画创作走向成熟,接过了湖南版画发展大旗。2009 年8 月,第九届全国美展湖南展区作品展举办,共收到版画作品120 余件,展出70 余件。2009 年11 月,“春华秋实·新中国版画六十年精品展”在湖南省画院美术馆展出,展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代表性版画家的作品,以及一部分版画高清复制品文献,重点在于历史梳理,本次展览对湖南版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011 年7 月,“湘楚版图——湖南版画艺术展”在美仑美术馆举办,展出了湖南青年版画家作品60 余件,著名艺术家徐冰参观了展览,并逐一对作品进行了点评。

2005 年11 月,常宁群众版画群体组织的“油茶飘香·常宁版画展”在长沙举办,此次展览是常宁群众版画群体在新世纪转折的开始;2010 年9 月,该群体在深圳观澜版画村举办“经典版画·走进观澜——常宁版画作品展”,展出的部分作品被国内外藏家收藏,在常宁市委、市有关部门的引导下,与企业签订了价值500 余万元的创作合同,常宁版画开始走出湖南,向国内外展示湖南群众版画的艺术魅力;之后连续数年,常宁群众版画均到深圳观澜版画基地举办展览及作品展销会。

新世纪初期的数年内,湖南版画入选国家级及学术展览的数量是非常少的,第十六届全国版画展至第十八届全国版画展,第九届全国美展至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每届入选作品均在2—4 件;文牧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老一批版画家大多是40—50 年代出生的,现在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人了,做版画这种需要一定体力的‘活’,年纪大点的可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新一代的版画家大都是20 世纪70—80 年代出生的,刚从学院毕业,在创作上还稍显稚嫩。”[1]

2008 年“首届云南国际版画展”在昆明举办,文牧江的《世相二》获得“金奖”,这代表湖南版画转折的开始,时隔近20 年后湖南版画再次引起国内版画界关注;此后湖南版画入选全国展览的数量逐年增多,作品质量开始提升。2011 年“第十九届全国版画展”在杭州举办,湖南入选11 件,是自1991 年以来入选国家级展览数量最多的一次,基本达到了80 年代的水平;同年,“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在北京举办,文牧江的《镜像二》入选。2012 年9 月,“中华文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项目公开招标,卢雨的《秦王扫六合》入选。连续数年内,湖南青年版画家在国内重要学术展览中入选或获得大奖,预示着湖南版画的创作力量正在得到全面恢复。

三、学术出版与版画研究

湖南版画有着光辉的发展历史,但有关史料梳理和学术研究是不够的。随着高校版画教育的发展,青年版画家、理论学者开始以学术性的视角研究湖南版画。此时期,以湖南美术出版社为平台的版画学术出版是很有影响的,多部重要版画作品集在此出版。

新世纪初期,湖南版画的研究以高校教师为主力,涉及现代版画创作、民间版画审美、版画教育改革等多维度的研究内容。李月秋立足邵阳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在版画图像象征意义上进行了分析,成果散见于《文艺研究》《美术大观》等。左汉中、罗海波着力于在甲马、年画等湖南民间木刻版画研究,出版了《湖南木刻版画》。文牧江立足湖南现代版画本土立场,针对湖南版画在人才、环境、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罗湘科、罗文广针对版画艺术本体和当代性,进行了理论思辨,出版了著作《传统与当代——版画艺术研究》,部分成果发表于《文艺研究》《美术研究》《美术大观》等。另外,国内学者在研究抗战美术、版画史等方面,涉及部分湖南版画内容。

关于版画作品图像梳理,湖南美术出版社的出版成果是走在全国前面的。2000 年,出版了《寒凝的大地:1930—1949 国统区木刻版画集》,与1998 年出版的《晴朗的天:1937—1949 解放区木刻版画集》,组成抗战版画图像梳理的的姊妹篇,成为了“不朽的历史文献”[2],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重要影响;2009 年,出版《春花秋实:1949—2009 新中国版画集》,对新中国的版画图像进行了再次梳理,同样在业内影响较大。这时期还出版了多项版画展览作品集、版画家个人作品集等。湖南美术出版社同时在版画展览、版画收藏等方面开展工作,成为以出版为基础,辐射展览、收藏、研究的综合学术基地。

四、新世纪初期湖南版画发展分析

从版画本身学术视角来分析,新世纪初期湖南版画的发展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是以木版画为主要创作媒介的本体探索取得大发展。进入新世纪,受制于其它版种创作条件的限制,大部分青年选择了以木刻为主要创作方式,由此决定了以木刻为主要创作媒介的艺术本体探索基础。此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看木刻版画的发展,2000 年至2007 年可概括为追赶期,由于20 世纪80、90 年代高校版画教育缺失,导致艺术本体探索滞后,世纪之交随着学院版画教育的发展,青年版画家群体迅速投入探索,在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多数青年版画家也在木刻本体的探索过程中走出了稚嫩。2008 年至2012 年可概括为成熟期,这一阶段湖南青年版画家在前期积累的本体探索基础上,注重个性语言和“观念”的表达,代表性画家为文牧江,他的创作由版画“痕”的观念出发,立足本体,解放工具,以刮刷代替了刻制,创作了《世相》系列作品,呈现出了独特的美学效果,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关注。其二,多元版画媒介的实验与数字媒介的探索取得新进展;新世纪初期湖南青年版画家克服工作室、材料等种种困难,进行了有限的其他版画媒介探索,保存了湖南版画多元发展的火种,尤其是对数字媒介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其三完成了艺术本体视觉叙事到观念叙事的转变。80 年代中国版画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构建了本体叙事的中国版画发展逻辑和美学范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版画文化形态和创作范式,构建了中国版画的当代审美体系,……至今版画审美没有突破这一体系。”[2]2008 年始,湖南版画家在关注本体美学的基础上,转向“本体+观念”美学探索,试图去突破80 年代构建的审美体系,文牧江通过具有某种仪式感的肖像,洞察人和社会社会的状态;罗湘科通过重复的“仰望着的人”,引起观众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卢雨通过“斑驳”的影像化的语言,思考历史与现实问题。这些探索正体现了湖南版画群体由本体视觉叙事到观念叙事的转变,预示湖南版画在全国版画学术领域的回归。

新世纪初期湖南版画艺术之路整体上在艺术本体的探索而推进的。从中国版画宏观发展情况来看,新世纪初期湖南版画的发展成果并不突出,但十余载的发展成效是显著的,从世纪之交的默默无闻,到2008 年以后的重要转变,上升势头非常明显,这期间青年版画家得到了成长,版画教育得到发展,完成人才和学术基础积累,向未来而看,此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此时期湖南版画的主体力量逐步转向了高校,但在各创作群体、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交融中,互为促进,构建了湖南版画发展的良性生态,并形成了多元发展格局,为新时代版画的发展厚积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常宁版画家版画
张常宁和吴冠希:体坛神仙眷侣
版画作品选登
张常宁:一步一个“小目标”
常宁:弘扬工运精神,打造发展高地
常宁:弘扬工运精神,打造发展高地
挥刀向木,大爱无声——著名版画家戴政生教授抗疫作品选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工友艺苑
版画之颠——当代著名版画家张敏杰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