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观明 张小明 毛强健 (.江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现代社会中,神志病发病率逐年增长,已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近年来神志病加权终生患病率已达16.6%[1-2]。中医讲究“形神合一”,历来都重视对神志病的研究[3]。针灸治疗神志病源远流长、理论丰富、优势明显[4]。足太阳膀胱经作为人体经脉中循行路线最长的一条经脉,“起于目内眦……交巅……从巅入络脑……夹脊抵腰中……入循膂,下夹脊”,具有“上行于头,下达于足,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联系左右”的特点,与心、脑、督脉等联系密切,对心神、脑神、督脉的调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神是宇宙万物生命活动的主宰,《说文解字》记载:“神,天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5]昼夜交替、四季更替等自然现象的背后均离不开神的作用。人顺于天地而长,法于自然而成,故应与天地自然之规律相应。神具有广义、狭义两种。所谓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狭义之神,是特指精神、意识、情感等思维活动[6]。本文所论述神志病之神是指狭义之神。
心与神志病联系密切。心为君主之官,统摄五脏六腑,具有主司神明的功能[7]。正如《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记载:“心为火脏,烛照事物,故司神明。”人体的一切活动,都需要在心神的调控下才能顺利完成。心血能濡养心神并藏其于内,使神有所依附,进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还具有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相应神志活动的功能。如果外界给予的不良刺激过大或者心神行使功能的物质基础不足,均可导致心神不定,神无所主,进而产生神志病,故治神应先安心神。
《灵枢·经别》言:“手少阴之正……属于心……上走喉咙……合目内眦。”指出手少阴经别到达目内眦。同时《灵枢·经脉》原文记载:“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指出膀胱经从目内眦开始循行全身并在目内眦与手少阴心经联络。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正如《灵枢·本藏》记载:“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邪从外受,首犯太阳,扰乱心神,使心神不定,进而导致神志病的发生。治疗上通常从膀胱经着手,使腠理复固,邪无可乘之机,心神安则神志宁。同时,调控膀胱经可以使心血充盛,心血足则神志安[8]。
脑与神志病联络紧密。在明代以前,脑的功能归属于心[9],但随着后世医家对中医体系的不断深化和完善,逐渐发展出了“脑主神明”的理论,如清代王清任指出:“气之出入,由心所过,心乃出入气之道路,何能生灵机、贮记性?”故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结论[10]。随着时代的发展,后世医家已经认识到了脑在调节人体神志病方面的重要作用。《灵枢·海论》记载:“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提示,脑又名髓海,居于人体之上,内藏元神,主司思考、感受、运动,与人体精神情志、思维活动密切相关。
足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内眦……交巅……从巅入络脑”,足太阳经别“直者,从膂上入于项”,足太阳经筋“其支者……上结于完骨”。足太阳膀胱经联络大脑,脑是神明的最高指挥中枢,脑神影响神志病的转归,所以膀胱经与神志病关系密切。此外,在国际标准的头针分区中,顶旁一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枕下旁线、枕上旁线与膀胱经循行路线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叠,且其主治均与脑系疾病相关[11]。说明膀胱经与脑沟通密切,可以通过调控膀胱经来调节脑神,从而达到治疗神志病的目的。
督脉阳气盛衰与神志病关联密切。督脉主神志病,正如《难经·二十九难》曰:“督之为病,脊强而厥。”《脉经·平奇经八脉病》记载:“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儿风痫疾。”《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若机体阳气不足,则易发生痴呆等相关疾病;若阳气亢奋,则易发生癫狂等相关疾病[12]。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统率诸阳经、统领全身阳气的作用,调督脉可使阴阳平衡进而达到治疗神志病之效。
膀胱经与督脉交会于巅顶、项、背等部位,《黄帝内经》中记载:“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至少阴,与巨阳(即是太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可见,膀胱经与督脉联系密切,取膀胱经腧穴,可调膀通督,阳气汇聚充盛,则神志复常。
膀胱经治疗神志病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如《灵枢·杂病》言:“厥,挟脊而痛至顶,头沉沉然,目目巟目巟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聚英》载:“洁古曰:痫病昼发,灸申脉。”可见,古代医家早已重视选用膀胱经治疗神志病,且临床应用疗效确切。
背俞穴归属膀胱经,是脏腑气血输注于背部的腧穴,五脏所藏之精微化生五脏神,五脏神从属于心神,而心神的失常与神志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取背俞穴可安五脏神以调心神,进而治疗神志病。苏慧芳[13]采用背俞穴针刺加艾灸治疗老年性痴呆,试验结束后评估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杨栋栋等[14]采用背俞穴埋线治疗老年性痴呆,与对照组相比,取得了明显的疗效(P<0.05)。提示背俞穴在调控心神、干预神志病的病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头部为神志病主要的病位,膀胱经在头部腧穴较多,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理论,取膀胱经头部的腧穴可以有效治疗神志病。如玉枕、天柱、攒竹穴等,皆可主治痫病、癫狂等病症。同时,神志病常伴有头晕头痛、头目昏沉等症状,取头部腧穴针灸可调脑神以安神志。
足太阳膀胱经是十二经脉中阳气最为充盛的经脉,督脉是阳脉之海,二者共司全身阳气的输布。《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说明阳气对维持神志的正常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通常选用膀胱经上的腧穴朝督脉方向斜刺,将膀胱经的经气汇聚于督脉,促使阳气通达于全身而有效防治神志病[15]。
神志病与心神、脑神、督脉联系紧密,足太阳膀胱经在生理和经络上与心、脑、督脉沟通密切,故从膀胱经调心神、调脑神、调督脉可有效治疗神志病。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从膀胱经调心神、调脑神、调督脉治疗神志病的机制虽然有中医学和针灸学的理论基础,但相关动物实验的作用机制较匮乏,需进一步加强研究;(2)单纯针刺、艾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作用于膀胱经治疗神志病的疗效观察,每种疗法干预的时机、施术的部位等临床数据不够丰富,设计单项疗法对比研究很有必要;(3)从膀胱经着手治疗神志病临床研究中样本量较少,迫切需要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