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爱华
农历五月正值仲夏,天气闷热潮湿,细菌、病毒容易大量繁殖和传播从而导致瘟疫暴发。民间传统认为这个月是“恶月”,而五月五端午这天更被视作“恶日”,因此才有了种种祈祷消除灾殃、驱除疫病的习俗。自上古之时起,人们便会于端午节这天在门上悬挂艾草、洗艾草浴、佩戴艾虎等。艾草为什么在端午节备受欢迎呢?我们来说说它令人“艾”不释手的原因。
艾蒿家族,傻傻分不清
艾(Artemisia argyi )俗名艾蒿、白蒿、医草,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半灌木状。全草具有浓烈香气,可入药,外用可祛湿消炎、抗过敏。艾对生长环境不挑剔,分布几乎遍及全国,为它成为家喻户晓的药用植物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蒿属植物长得十分相近,分辨难度较大,导致很多地方的人对艾“脸盲”,把本种和十余个近缘种都统称为“艾蒿”,采其叶片或全株来使用。这其中包括野艾蒿(A. lavandulaefolia )、南艾蒿(A. verlotorum )、五月艾(A. indico )、红足蒿(A. rubripes )、蒙古蒿(A. mongolica )、宽叶山蒿(A. stolonif )等。中药材讲究道地产区,产自特定地域的药材与其他地区的相比质量更稳定,品质和疗效也更好。据《本草纲目》等历代医药文献记载,我国的“四大名艾”分别是浙江宁波的海艾、河南汤阴的北艾、湖北蕲(qí)春的蕲艾和河北安国的祁(qí)艾。除此之外,全國多地均有人工栽培艾草,地理环境差异或人工选育使得艾的品系多达180 余种,它们的表型特征与原种有细微差别,但尚未被正式鉴定命名为新品种。
艾的表型变异极为丰富,能达到什么程度呢?单从叶片形状上来看,野生艾和栽培艾已存在很大差别。即使是种在同一地方的同一种艾,基部叶和顶部叶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不能把叶片有几裂、锯齿有多少当作艾的主要识别特征。为了避免傻傻分不清楚,科学家们尝试借助DNA(脱氧核糖核酸)条形码来快速准确鉴定艾草,相当于每一种艾草都有一段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号码”(一段标准的、有足够变异且相对较短的DNA 片段),只要找出“身份证号”进行比对就能清楚知道这是哪种艾草,是不是很机智?
用之有效,食之味美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民间认为艾草可以驱邪,其实从卫生角度看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艾草有一种特殊的清凉草药香气,这源自植株含有的挥发性芳香油,也称精油,主要化学成分有桉油精、樟脑、龙脑等。药理分析发现,艾草精油对多种霉菌、杆菌、球菌有抑制作用,同时还可防腐蚀。此外,艾草还是天然的植物染料。属于栽培种之一的蕲艾,它的特点是植株高大,达1.5~2.5 米,叶片厚纸质,叶背有厚密的白色绒毛,揉在一起常成棉絮状,是制作艾绒的优质原材料。艾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可被用于制成艾条,还能与朱砂、蓖麻油等一起调和制成印泥。艾绒这一神秘辅料的添加,可使印泥的颜色更为均匀地附着在凹凸不平的印章上,同时也增强了印泥的防腐性,让色泽保持鲜艳, 经久不衰。
而艾的近缘种五月艾在我国南方多被用于制作青团。虽然它与艾的植株外观差异较大,但研究发现二者的成分区别不大。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艾叶有小毒,最好焯水后再少量食用。
古往今来,在荒地、路旁、山坡上的艾草与众多野草一起年复一年地肆意生长着。但集万千才华于一身的艾草并没有泯然众“草”矣,它就像一道美妙的光照射到千家万户,用阳光般温暖的爱为我们驱散黑暗和病痛,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我们的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