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何夫
虽然人们对于水果的具体喜好往往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水果之所以能引来人们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特殊的甜味和香气,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味觉或者嗅觉。如果一种水果的滋味不那么诱人,那么它就不会被列入“水果”的行列。
那么,只要是水果,就一定好吃吗?它们的美味又从何而来呢?
水果啊,都是水?
水——当然,构成水果的大多数物质的确都是水,其中尤其以西瓜最为典型。这玩意儿之所以有“watermelon”这么个名字,正是因为它最开始是被作为提供安全饮用水源的功能性植物,而被带出西非、开始栽培的,绝大多数水果的细胞中都有着充满水分的膨大液泡,确保了它们的鲜美多汁。
糖——水果中最主要的风味物质是各种糖类,其中尤其以蔗糖、果糖及其同分异构体葡萄糖为主。这些糖类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被大量生产,并存储在被子植物的果皮、果肉之中,提供了水果的甜味口感。而光照越是充足、光合作用越是旺盛,果糖和葡萄糖的产生和积累就越容易——正因如此,在纬度较低、光照充足的热带地区,天然水果资源往往最为丰富,而夏季常见的喜热水果也大多源自南方。
淀粉—— 一部分水果也含有较多的淀粉,典型例子就是香蕉。事实上,正是这一特征,使得香蕉在许多地区也被作为主粮种植食用。而淀粉在遇到唾液后也会产生甜味,各种果酸(酒石酸、苹果酸等)则提供了水果中的酸味。
有机化合物——在不同的水果中,还含有各种挥发性香气物质约2000 种,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涵盖了酯类、醛类、内酯类、萜(t iē)类、醇类等,还有羰基化合物和一些含硫化合物,其中一些原本就包含于水果之中,另一些则是水果发酵后产生的,比如果糖发酵产生的乙醇。许多水果虽然尝起来味道一般,但却有着特殊的香气,在过去被作为室内增香用的“看盘”使用,比如中国本土生产的“柰”( nài,绵苹果),以及柠檬的亲戚香橼等,就擁有较多的挥发性香气物质。
水果的“心机”
绝大多数水果都与被子植物的繁殖活动有关,因此,水果中的这些风味物质自然也是为了这一目的而产生的。通常而言,它们的“基础用途”有以下几类:首先,是为种子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比如椰子中含有的大量椰清和椰肉,就是为漂洋过海的椰子胚胎储存的“起步资源”,各种野生蕉类果实中的淀粉也一样;其次,则是为了诱惑动物将种子整个吃下,以便散播——在这点上,各色各样以果皮为主要可食用部位的水果都是典型;最后,则是为了保护种子。
一部分构成了水果风味物质的醛类、内酯类、萜类挥发性化合物,其实也具有驱虫的作用。而许多水果在尚未成熟之际,会含有大量果酸,乃至单宁,导致果实中充满酸涩滋味,这样可以避免还无法萌发的未成熟种子被过早地吃掉。
当然,作为自然演化的产物,水果的出现并不是为动物们“做慈善”的,因此,自然状态下的野果大多适口性差,食用价值不高。
许多野生水果的体型很小,比如中亚地区的野苹果,其大小仅仅比樱桃稍大一些,而原始的香蕉(小果野蕉)更像是一个密密麻麻塞满了硕大种子的“弹匣”,只有少数特例,比如需要储存大量资源以支持后代远洋旅行的椰子,或者需要确保后代在热带雨林激烈竞争中存活的榴莲,才会“慷慨”地准备大量糖和脂肪——但它们也同样准备了非常棘手的硬壳,以确保大多数动物没本事轻松取走自己的宝贵储备。大量的野生水果则直到成熟之后才迅速变甜,导致其可食用的时间窗口相对较短。
随着人类农业技术的发展,水果家族变得越来越优秀:经过不断的杂交和挑选有利遗传性状,被人类所驯化的水果逐渐变得个大味甜,种子变小甚至像香蕉那样几乎消失。当然,这些变化并不会影响到水果的繁衍。毕竟,有了人类这个最大的保障对象在,它们只需要足够美味,就可以让自己的种群和基因稳妥地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