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鱼

2023-11-08 21:13:01陶青
莽原 2023年6期
关键词:鲥鱼河豚长江

陶青

沿江寻找河豚的那些年,还没有智能手机,郑金良买了张大号的中国地图,又配套买了长江流域的分地图,每到过长江边的一个地方,回家以后,他都会在地图上找到那个去处,画上一面红旗,作为自己寻觅河豚征途上的标记。20世纪末,为找寻河豚养殖所需的亲鱼,金良走遍了长江下游绝大部分城镇的农贸市场,他的地图上,也画满了大大小小的红旗。红旗从崇明一路逶迤,过启东、海门、扬中,直到丹阳、江浦、六合,仿佛一条猎猎作响的红色飘带,飘扬在长江下游。然而,直到新世纪来临,他还是没找到河豚离世前最后的踪影。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到了,这天,金良正在自己的养殖场里忙碌着,腰间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崇明岛上的渔民打来的,说是网到了两条野生河豚,问金良要不要。

到底有消息了,金良心头一阵狂喜。这些年里,金良在沿江渔民中发展了许多“线人”,让他们一有河豚的消息,即刻通知。搁下电话,金良往包里塞了些干粮,雇了一辆车,直奔崇明岛。

时令已近春分,依然有些凛冽的寒意。终于又能看到野生河豚了,金良的心里涌动起春的暖流。然而,这河豚与从前的一样吗?跟它们的祖先一样健壮吧?车子离崇明越近,金良心里越是忐忑。

亲鱼买回来了,一公一母。金良把这对“新夫妻”请进了特制的养殖池,他要观察一段时间,等“小夫妻”适应了这里的模拟环境后,再放入标准化塘内,繁衍生息。河豚灰背白腹,圆滚滚的,每日在水中摇头摆尾,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看得金良满心欢喜。妻子也很高兴,问金良买河豚花了多少钱,金良笑笑,说不多。实际上,买下这两条壮硕的河豚亲鱼,他花了4.5万元,这价钱,当时能在江阴城里买套几十平方米的房子。

金良是江阴申港人。申港在江阴的西面,距城约20公里。金良的老家叫西伍村,古时候,他们村的东边有座伍相庙,祀的是大名鼎鼎的伍子胥,传说子胥奔吴时曾路过那里。但金良说,他小时候对伍子胥并没有太深感受,感受深切的,还是村北浩浩荡荡的长江——金良熟悉江边的一花一草、江上的一船一帆,还有江里的一鱼一虾;金良依偎在长江的怀抱里,头枕着长江的波涛,在朝晖夕阳中摸爬滚打。

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在长江边的申港,金良开过饭店、办过公司、还搞过企业。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长江给了金良慷慨无私的馈赠。不料到了20世纪90年代,长江忽然变了,从前肩挑手提的时令江鲜,如今有市无货,成了日渐紧缺的稀罕物。1993年,长江里的鲥鱼已经卖到了500元一斤,而且不久就灭绝了踪迹;紧接着,野生河豚的售价一路飙升,1995年突破了每斤2000元大关。金良见状,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再不主动采取措施,要不了多久,河豚必将重蹈鲥鱼的覆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1997年,金良弃商从渔,一头扎进了河豚的养殖中。

困难自然是有的,毕竟对养殖河豚不熟悉,但金良也有自己的优势。20世纪70年代,江苏省水产研究所有个水产专家,叫门摩西,下放到了金良老家西伍村,搞淡水珍珠蚌养殖。专家看金良人机灵、脑子活络,干活又肯下力气,便把他带在身边当助手,教他水产养殖。金良曾在门专家的指导下繁殖出了三角帆蚌——那时金良才19岁。后来,金良当了生产队长,他见西伍村河网密布、港汊纵横,便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滨江优势,在珍珠蚌养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养起了青、草、鲢、鳙等家鱼。说起来,水产养殖之于金良,倒是地地道道的童子功呢。

河豚亲鱼看来已适应了新环境。说来也巧,自打崇明河豚入住新居后,陆续又有七条亲鱼进了金良的养殖场,他为此又花掉了十多万元的积蓄。

九条亲鱼就这样融进了金良的生活。河豚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海洋溯游内河,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河豚是凭借湍急的水流完成性腺发育的,如今在人造江水中游弋,虽说金良在水中加入了有益的菌种,养殖场里的江水因此充满活力,但人造江水波澜不驚,既无流速、也无漩涡,亲鱼失去了江流的刺激,一副老僧入定的样子,性腺发育迟缓,必须借助药物催产、人工授精,才能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但啥时候打催产素,雄鱼打多少剂量、雌鱼需多少剂量,这里面是大有讲究的。为尽快掌握其中诀窍,金良将接送孙女上幼儿园的任务交给了妻子,自己则搬进了养殖场,场里吃,场里住,时刻观察着河豚亲鱼的动静。河豚繁殖一般都在夏天,密密麻麻的蚊子嗡嗡作响,四处肆虐。金良头戴自制的防蚊罩、左手一把扇子、右手一只手电筒,没日没夜地猫在养殖场里,身上到处都是又肿又痒的疙瘩。一天下来,他感觉浑身的骨头像散了架一样。

这天,金良照例蹲在水里察看鱼情。他捞起一条亲鱼,用手一摸,肝脏缩小、卵巢膨大,知道是条雌鱼,再一看,右腹部颜色比昨天又加深了些;又捞起另一条,摸到肚子有点儿硬意,晓得是雄的,从肚皮色泽看,性腺已发育完美。接下来三天,金良先是隔天给雌鱼打了两针催产素,中间又给雄鱼也打了一针,剂量控制在雌鱼的一半。

鱼卵受精了,金良将受精卵放进孵化桶孵化,谁知并不理想。金良反复观察、仔细琢磨,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于是,他打破传统分流的束缚,采用水泥池低密度静水孵化的方法,将受精卵转移到水泥池内,成功解决了孵化难题。

七万多尾河豚幼苗陆续破膜而出,挤挤挨挨的,在水中灵活地蠕动。金良望着水中密密的小黑点,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他捞来轮虫作为开口料,投喂给这些“小不点”,又和员工一起去河道沟渠里捞取枝角类小虫。附近的河浜里捞没了,他们就去常州等地打捞,“小不点”们在金良的精心饲养下,一天一个模样。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眼看小河豚快有半斤重了,一场小瓜虫病从天而降,短短几天,小河豚几乎全军覆没。

面对巨额经济损失,合伙人含泪退股,金良心如刀绞,但他选择了咬牙坚持。那段日子,金良上北京、下广州,甚至求助日本同行,四处寻找克治小瓜虫病的良方,最后终于在上海发现了一个偏方,治好了小瓜虫病,保住了近万尾小河豚的性命。不料一波甫平、一波又起,在一次迁塘时,由于水温过高、加上养殖空间稍显密集,小河豚竟互相撕咬,染上了严重的疾病,上万尾河豚所剩无几,金良再次遭遇“滑铁卢”。好在老婆、儿子理解,兄弟无私援助,不然,他的河豚养殖事业,有可能折戟沉沙、永无翻身之日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广袤的原野上,油菜花照例露出了灿烂的笑脸,然而,金良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进入新世纪,尽管他每年坚持沿江追寻,却还是见不到河豚的踪影,无情的现实终于击碎了金良的幻想——野生河豚到底还是灭绝了。好在他的养殖场躲过了两次灾难,幸存的小河豚健壮成长,可以为金良的养殖事业作出贡献了。2002年,金良从自己的“籽一代”河豚中挑选出一些性腺发育优异的种子选手,繁殖出了数十万尾健康的河豚鱼苗,由此,金良的河豚养殖迈上了稳步发展的康庄大道。

从空中俯瞰江阴,恰似一条肥嘟嘟的河豚,头东尾西,正快活地游往东面的大海。金良的老家申港镇,恰好就在河豚的尾部。

金良清晰地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情景,那时到了春夏时节,江滩和水底简直就是鱼虾们的快乐王国。那时候的河豚、鲥鱼和刀鱼,是普通人家餐桌上的寻常之物,只需几毛钱一斤,远不像今天这样金贵和稀罕。就拿河豚来说吧,过去每年长江江阴段的捕捞量,起码都在120吨以上。江边的渔民捕到了河豚等江鲜,总会拎到金良他们村上,换点青菜萝卜。金良妈有个要好的小姐妹,一家老小靠打鱼为生,金良经常拎上新鲜的蔬菜,去交换船上同样新鲜的鲥鱼、刀鱼或河豚。然而斗转星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熟悉的江滩上再也摸不到蚬子、再也捉不到螃蟹了;江滩上要么是已经建成的工厂,要不就是正在建设中的码头。一丛丛芦苇倒下了,鸟儿们失去了家园,水泥沥青蛮横地霸占了小鱼小虾的栖身之所,滩涂之上,一片沉寂的景象。

金良知道,鲥鱼、河豚等江鲜的离去,主要因长江过度开发,但也与饕餮之徒有很大的关系,正是他们的口腹之欲,诱惑渔民们狂捕滥捞,长江三鲜经不起如此惨烈的折腾,终至气息奄奄、最后离开了我们。他甚至觉得自己也脱不了干系,记得最后一次品尝河豚是在20世纪末,要是那次不吃的话,没准这条河豚就留下了后代。每每想起这件事情,金良总感觉自己亏欠了长江。如今自己养殖河豚获得了成功,金良心里便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放流。选取部分人工繁殖的河豚鱼苗,放其重归长江的怀抱;只要条件允许,每年投放,持之以恒,尽力恢复野生河豚种群,再现长江昔日鱼跃人欢的胜景。

金良的设想刚一提出,便遭到亲友们的反对——当时每条河豚鱼苗可卖5元钱,还供不应求,放着赚钱的生意不做,偏要搞什么河豚苗放流,你金良不是傻子是什么?金良笑着开导大家,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把眼光放远,不要只顾经济效益,忘了社会效益。今天的放流,就是为了明天的长江,难道我们忍心下一代只能从图片上认识河豚吗?说这话时,金良想起了自己可爱的小孙女,那一年,她刚刚六岁。

2002年6月,正值江南的梅雨季节,天上飘着淅淅沥沥的细雨,空气中弥漫着湿漉漉的味道。说来也怪,前一夜还阴雨绵绵,翌日天就晴了。金良起了个大早,将准备放流的40万尾河豚苗和300多尾一斤左右的河豚一一装上车,牵上自己的宝贝孙女,一起驱车赶往江边。江堤上,站着许多闻讯前来的当地民众,金良牵着孙女,和专家、领导一起,说说笑笑,登上了放流船。

放流船缓缓驶离江岸,200多米后,船停了下来。金良他们合力将鱼盆抬上船舷,将盆一倾斜,河豚苗像是听到了长江的呼唤,不约而同地滑进了江里。金良的眼睛里闪烁起莹莹的泪光。

“灵灵,今天和爷爷一起来干什么啊?”金良问小孙女。

“看鱼宝宝啊。”小孙女回答。

“鱼宝宝去哪里了呢?”

“去它妈妈那儿啦。”

“去妈妈那儿干什么啊?”

“去妈妈那儿吃奶啊。”

现场响起欢快的笑声。

此后,每年放流,金良都会带上孙女一起参加,他要从小培养孙女对长江的感情,对大自然的爱。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初的垂髫孩童,如今早已出落成姿容出众的青春少女。

灵灵是金良孙女的小名,她的大名叫郑冰清,一个名字中水汽氤氲的江南美女。冰清一出生,就与水和鱼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爷爷经常带着她到养殖场玩。小河豚出生了,爷爷会捞几条放进水盆,小冰清看着小小的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别提有多高兴了。一次,冰清与幼儿园小伙伴怄气,回家后噘着个嘴、很不开心。金良见状,从池中捞起一条河豚,用手轻轻触摸几下,河豚立即鼓气胀腹,将肚子膨成了一个圆圆的皮球。小冰清一见,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伸出小手抚摸河豚,心中的不快随即烟消云散。

上学后,冰清不能成天黏在爷爷的身边了,但到了节假日,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往爷爷的养殖场跑。她爱看大头小尾的河豚在池中憨憨地追来逐去,也喜欢听爷爷说江边的芦苇、螃蟹,江里忙碌的打鱼船,更喜欢听爷爷给她讲河豚、鲥鱼和刀鱼的故事。冰清九岁那年,爷爷的养殖场变成了“河豚渔村”,门口竖着块牌子:“长江珍稀鱼类保护研究中心”。渔村是冰清百去不厌的世外桃源,她最喜欢一楼的长江珍稀鱼类馆,里面陈列着好多珍稀鱼类的标本。爷爷告诉她,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长江,长江里面的中华鲟和白鳍豚等珍稀鱼类都灭绝了,还有长江鲥鱼,也没有了。耳濡目染久了,冰清从小就对鱼啊虾啊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学开始,她的生物课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金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2010年——冰清上初二那年,金良把自己繁育的河豚等长江三鲜命名为“冰清牌”,并注册了商标,未雨绸缪,他已经为自己的养殖事业选好了接班人。

2014年,冰清如愿以偿,考取了心仪的扬州大学动物科学系;在校期间,又远渡重洋,赴美国欧文大学进修,学习国外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 2019年,又考上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主攻淡水渔业。就读研究生期间,她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在爷爷的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开展长江珍稀鱼类和濒危淡水贝类的繁育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获得了一项国家级发明专利。2021年,冰清学成毕业,追随爷爷的脚步,回到家乡,继承了爷爷的事业。冰清说,她和爷爷一样,血管里奔腾的是长江的血液。

长江日夜浩荡,奔流不息,金良的放流活动也像他身边的长江一样,充满着蓬勃的朝气和活力。金良知道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一起参与,于是发出倡议,号召有爱心的集体和个人行动起来,保护长江水生资源、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江阴的企业家和社會团体见贤思齐,纷纷投身到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之中。2007年,江阴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将每年的6月12日确定为长江放流日。这年,恰逢金良繁育成功了长江三鲜中的刀鱼,首批1.2万尾刀鱼苗长势良好,打破了长江刀鱼不能人工养殖的陋见,金良的刀鱼养殖因此获得了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的6月12日,金良把繁殖成功的上万尾珍贵的刀鱼种苗放流长江,丰富了长江珍稀鱼类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在冰清眼里,爷爷是典型的长江之子,为了长江的明天,爷爷追鱼、养鱼,又坚持不懈地向长江放鱼,是乡亲们嘴里不折不扣的“鱼公”。

冰清给爷爷算过一笔账,2002年至今,爷爷已连续21年无偿向长江放流,放流的河豚种苗达到了2000多万尾。冰清曾问过爷爷,2000多万尾河豚苗如果销往市场,可卖多少钱?爷爷对冰清说,不能光算经济账,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还要算生态账、社会账。那么,放流的成本怎么消化呢?爷爷笑着对冰清说了4个字:以豚养豚。原来,金良不但河豚养得好,还烧得一手好河豚。金良烹制河豚,既保留了河豚烹制的传统工艺、又借鉴了现代烹饪技术,他烧的河豚鲜嫩肥滑,食后唇齿留香,非常符合现代人饮食口味的变化。因了这一手绝活,金良的河豚渔村每日里宾客如云,形成了繁育、养殖、销售、加工、烹饪、休闲一条龙产业链,他的河豚放流因此有了资金上的保证。

冰清的眼光看得更远、胸襟更加开阔。她想,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恢复它的鱼类资源多样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仅凭以豚养豚还不够,必须把产业做大做强,给放流活动以更有力的支撑,这样才能更好地光大爷爷的事业、才能对得起身边这条哺育自己长大的万里大江。冰清的想法,得到了爷爷的赞赏和认同,爷孙俩合计来合计去,既然河豚和刀鱼已经繁育成功,那么,能不能在此基础上,尝试鲥鱼的繁育乃至放流呢?如果成功的话,长江三鲜可就在郑氏的麾下胜利大会师啦。

可说归说,要进行长江鲥鱼的繁育却并非易事。长江鲥鱼已经灭绝多年,要繁育,这头一关便是鱼苗问题。经过查询资料及征求专家意见,金良认为,“美洲鲥鱼”的习性和特点与长江鲥鱼非常相似,于是,金良亲赴美国,以不菲的代价买回了3万粒受精卵,开始了鲥鱼卵的孵化与养殖试验。

养殖的过程艰难而曲折。由于长途颠簸、加之技术不过关,初始孵化的成活率只有15%。那些日子里,金良天天蹲守在鲥鱼孵化缸旁,目不转睛地仔细观察,他发现那些还未孵出的鱼苗一个劲地在受精卵里翻滚,就是无法突破卵膜的包围,于是灵机一动,让冰清找来一根缝衣针,轻轻一挑,鱼苗得此外力相助,猛地向外一窜,活泼地跳到了水里。金良受到了启发,就试着定时敲击孵化缸,孵化缸遭遇强烈震动,成群的鱼苗便接二连三地破膜而出。这一敲,竟将鱼苗孵化的成活率提高到了70%以上。

“敲缸震动出膜法”、“青苔转塘法”、“无差异越冬法”……就这样,一个个鲥鱼养殖的技术难关被爷孙俩攻克,金良的鲥鱼养殖终于获得了成功——“冰清”牌鲥鱼通过了国家绿色产品认证,成为无锡市名牌产品,并两次荣获国家农展会金奖。这之后,爷孙俩一鼓作气,投资数百万元,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商品鲥鱼养殖基地。不仅如此,冰清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爷爷成功养殖了长江胭脂鱼、匙吻鲟、长吻鲍等珍稀鱼类,并开展了对紫黑翼蚌的人工繁育研究,目前,第一代数万只幼蚌已培育成功,接下来,冰清计划依托紫黑翼蚌,开发紫黑珍珠。在冰清筹划的蓝图里,她打算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致力于长江鱼类的繁殖研究,面向市场,创建自己的养殖王国,为爷爷的长江放流提供强大的经济后援,与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长江生态,建设美好家园。

转眼间,金良的长江放流已有21個年头了。金良说,河豚苗初夏放流后,一般会在长江里生活四个多月,大概在当年的10月15日前后入海,三年后发育成熟,洄游长江、繁育后代。前几年春天,已陆续有渔民在长江捕到了成年河豚。看到自己几十年的放流有了结果,金良非常高兴。今年的秋天来得晚,都快重阳了,气温还高达30多度,河豚入海的时间会相应地延迟。金良希望今年的河豚们都能平安入海,三年后像它们的前辈一样、重返长江故乡。

秋天终于到了,金良的抖音号也如期开张了,这是冰清送给爷爷七十大寿的生日礼物。她知道爷爷勤奋好学,是个与时俱进的“潮爷”,便教了爷爷这新的一招。抖音首次直播时,爷孙俩穿上河豚衣——爷爷扮的是大河豚、孙女演的是小河豚——俩人从苏东坡的河豚诗讲到河豚的习性、讲到历史上的长江、又讲到了长江的生态保护。虽说金良的普通话带着浓浓的申港腔,并不标准,但他结合人文谈科普,绘声绘色的讲述、饱含深情的描摹,给广大受众带去了莫大的享受和收获。不少粉丝看了直播后纷纷表示,明年长江放流的时候,一定要到现场亲眼去看看。

抖音直播的那天,恰逢霜降,金良说,今年向长江放流的河豚,应该都游进了大海。

责任编辑 刘 杨

猜你喜欢
鲥鱼河豚长江
鲥鱼之美
鲥鱼之美
有趣的小河豚
调皮的河豚
长江之头
青年歌声(2020年11期)2020-11-24 06:57:28
缅甸鲥鱼繁殖生物学调查
当代水产(2019年10期)2019-12-18 05:29:26
河豚生气了
好孩子画报(2018年7期)2018-10-11 11:26:01
最娇嫩的鱼
中外文摘(2018年12期)2018-06-01 07:11:07
长江之歌(外二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0
长江图(外二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