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社会时事 点亮思政课堂

2023-11-08 08:43许健坤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20期
关键词:思政课堂道德与法治

许健坤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根据教学主题适时选用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社会时事,在有效开阔学生视野的教学中真正提升教学品质。关注当下社会的发展动态,引导学生把准正确的价值取向,链接学生的真实生活,让课堂教学更接地气更有童气,引入重大的时事热点,启迪学生直面社会现实深入思考。

[关键词] 社会时事;道德与法治;思政课堂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实现入脑入心;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新时代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善用社会大课堂,让思政课堂绽放别样的生命活力。

一、关注时代发展,凸显政治认同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内容、各学段学习主题的内容要求,教师可以适时将近期发生的社会动态引入课堂,弥补教材相对滞后的不足,彰显思政课堂的时代感。社会资源的有效补充,既是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又能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充实且生动。

1.把准导向,坚定理想信念

《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属于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在“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话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解读教材的基础上,遴选与教材关联度高的内容,将历史与现实有效链接起来,让历史变得清晰可见,让现实的赓续折射出历史的厚重,启迪学生感悟红色精神,并将之贯穿教学始终。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然而,这段历史在时间和空间上离学生的现实生活都非常遥远,拉近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尤为关键。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出示了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的会议时间、参会代表、全国党员总数等一系列数据。通过数据的鲜明对比,引领学生真切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风雨的伟大历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从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發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强盛中国。随后,笔者播放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的视频片段。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由衷热爱,对伟大祖国的深情祝福,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坚定信念在课堂上油然而生。在与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学生汲取了这段历史中的精神力量,激发起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的情感认同。

2.融入实践,培育家国情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总纲领,这在课程标准中是首次提出。在相关的主题学习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引导他们走向社会,通过符合儿童认知和年龄特点的课外实践活动,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一家亲》一课属于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课前,笔者有意识地将学生分成若干调查小组,深入移居当地的少数民族家庭之中,并走访乡镇、街道、社区等涉及民族工作的部门,了解新时期我国的民族政策。课堂教学中,笔者创设时事情境,以一次会议为着眼点,播放“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于2021年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的视频片段,进而引导学生结合课前实践了解到的相关信息进行畅谈(见表1)。

学生在了解时事的过程中内化了学习主题,这样的学习过程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学生也就能将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每个时代都有其自身的社会特点,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学生充满未知和好奇。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平时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关注社会发展,将“大思政课”教学融入当下的大时代、大社会,这样的教学更能凸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聚焦典型事例,链接学生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带来的变化作为他们最直接的现实需要,在逐步扩大生活和交往范围的过程中,用童眼审视,以童心领悟。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有效激活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挖掘教材事例背后的故事,了解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将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机融入教学流程之中。

五年级上册第9课《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围绕中国古代的科技展开,其中我国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学从古至今一直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本课教学的意义重要而深远。那么,教师应如何以学生生活为原点,挖掘典型性、新颖性的时事素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注入时代活力呢?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

1.教材拓展,丰盈认识

教材在75页的“阅读角”介绍了中国医药学的杰出成就之青蒿素,为引领学生聚焦典型事例,本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自选微项目进行探究性学习(如表2所示)。教师围绕教材内容,立足教学遴选与微项目主题相符的时政素材,组成相关内容的资源包。学生则在探究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合作学习,在持续互动中汇总活动成果。这样的设计旨在融通教材内容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学生带着各自的研究成果参与汇报,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学有所获,在分享的过程中习有所得。屠呦呦及其团队的钻研精神,也正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的体现。中医药在历史传承中发挥出了新的活力,当代科技与古代中医成果实现了完美对接,这一基于时政素材的整合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地了解社会大环境,还能增强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2.生活延伸,深层领悟

疫情防控期间,我国中医药广泛用于全球疫情防控与救治,在预防、治疗及康复的各个阶段发挥了“中国方案”的独特优势与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入这样的鲜活事例,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学生汇报:课前搜集到的利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具体案例。

實物探究:学生拿出从家里带来的中药包装盒,找一找药物成分,看一看药物功能,说一说药物疗效。

视频补充:国医大师张伯礼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出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学生在深入具体案例的过程中挖掘关键人物背后的故事,感受人物精神之所在,深化对传承民族科学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教师通过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的事件引入,启迪学生点亮生活经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在课堂上得到了全面升华。

三、引入热点议题,塑造时代新人

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种及时且影响力大的时政资源,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教师需要对时事热点进行遴选,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合,与学生认知规律相契合的社会时事,并将其渗透于课堂教学环节,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六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爱和平》中的“中国为和平作贡献”这一话题包含“中国维护和平的主张”“中国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和平的重要保障”三个层面,旨在引导学生全面感悟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为国家的和平安宁和我们的幸福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教材中的阅读角以“云中哨所”为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边防战士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其实,关于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的故事还有很多,教师如果能将鲜活且富有时代感的素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在本环节的教学中,笔者分层推进,让环环相扣的学习流程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而展开。

大部分学生对某边防团的五位卫国戍边英雄的名字已有所耳闻。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英雄的感人故事,在此基础上聚焦核心话题启发思考,在交流的过程中再次重温战士誓言,最后生成属于自己的内心感悟(如表3所示)。课堂环节层层深入,学生的习得也水到渠成。在问题导向的深度互动中,学生深入故事细节,感受卫国戍边英雄的壮举。课堂上响起边防战士的铮铮誓言,有效升华了学生对解放军叔叔的敬佩和爱戴之情。

学生感悟1:边防战士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放在首位,对祖国爱得那么深沉,他们的高贵品格和家国情怀深深激励着我们努力学本领。

学生感悟2:戍边英烈舍生取义,他们用身体抵挡外敌的侵犯。他们站的地方是中国,祖国的山河一寸不让!戍边英烈对祖国的爱流淌在每位中国人的心中。

学生感悟3:人民子弟兵总是坚守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出现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当今和平时期,他们一直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对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与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识社会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师补充当下发生的时事热点,引领学生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感悟关键事件的重大影响,在世界变革的大趋势中进行体验和感悟,进而生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落实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习得并内化,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播撒下素养的种子,进而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思政课堂道德与法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高校思政课堂的思考
大学生红色文化认知状况分析
基于信息权利视域的思政课堂慕课教学模式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现代慈善公益理念引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现状及完善对策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