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

2023-11-08 06:24李逸凡
教育界·A 2023年27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音乐教育思政教育

李逸凡

【摘要】近年来,跨学科协同育人的大课堂教学愈发受到重视,这一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认知程度、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显著作用。文章在分析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可行性的基础上,从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制订有效教学目标、创新多样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校园氛围等角度,探索了实现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希望可以帮助广大教师同仁达到提高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标,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实现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音乐教育;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核心素养;立德树人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许多学校愈发重视多学科协同教学的教育模式,认识到这样的模式可以高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推动教学可持续发展。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时,教师需要以“立德树人”为价值旨归,注重培养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育人这一目标来看,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是同频共振的,可以同向共行。在开展教学时,中学音乐教师可以将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和思政知识,提升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素养,同时充分领会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髓,增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要设计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育人课堂,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跨学科教学素养,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知识,实践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养,转变教育观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实现跨学科协同育人,音乐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还应当对思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

为此,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积极参与各类学科教学探讨活动,多与同行教师沟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还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利用教学之余学习跨学科教学的内容与技巧。音乐教师可以多阅读时政新闻及与思政教育内容相关的书籍,以找到教学的切入点;或者与同校的思政教师多交流、多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思政理论水平;又或者主动参与相关的研讨会、讲座,与专家或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自己的困惑,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提高自身教学素养的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认真分析音乐教材,找到适合进行协同育人的教学内容。因为不同学科本身就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向,如果教师在开展跨学科育人教学时不提炼、归纳不同学科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向的相似点,那么跨学科教学的课堂很容易变成分裂的课堂,教师既不能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也无法做到科学地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要设计兼顾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课堂,教师要找准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在育人方向上的共性,以此为突破口,补充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音乐教材中有许多民族音乐,音乐教师除了要分析这些民族音乐的寓意和表达的情感,还需要研究如何借此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了解民族音乐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民族情感。

总的来说,教师需要致力于融合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思政知识,使音乐学科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互补,然后再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当好课程的开发者与建设者,提升教学质量。

二、制订有效教學目标,增强教学的导向性

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学的方向,是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音乐教材是开展学科融合教学的重要载体,音乐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丰富的美育教学内容和德育教学内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音乐教材中有大量红色歌曲、民族音乐,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炼合适的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初中音乐教师应当明确初中学生会感兴趣的内容,积极发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教学环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民族精神,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达到协同教学的目的[1]。

比如教授红色歌曲《人民军队忠于党》时,教师可以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演唱这首歌曲,明白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和对党的无比忠诚,增强爱国情怀。《人民军队忠于党》这首歌是广州文工团成员肖民与张永枚到江西井冈山后,受到红军在艰苦的环境中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坚持战斗的事迹鼓舞创作出来的歌曲。这首歌曲叙事精练、节奏明快、曲调简单、朗朗上口,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将人民军队的军魂展现得撼人心魄。教师可以在教授这首歌曲时,引导学生结合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分析其呈现出来的英雄性和抒情性,让学生感受到人民军队的忠诚和担当。《十送红军》这首歌则展现了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教师可以在教授这首红色歌曲时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民的团结,感悟军民鱼水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感,使学生既能够认识到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特点,掌握唱红色歌曲的技巧,又能够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又如教授民族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考虑到这首歌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展现了草原上的人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也热爱这片土地的独特情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力量,教师可以设定如下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演唱这首歌,了解这首歌展现的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现今少数民族的幸福生活与民族政策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对于民族政策的认同感,让学生意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

三、创新多样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喜欢丰富多样甚至是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音乐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懂得音乐作品的内涵,领悟音乐作品背后的价值,并自觉将学到的思想政治知识内化,约束自身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品格[2]。

(一)通过讲故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是详细描述海员生活的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曲,以质朴自然的语言和舒缓流畅的旋律,如叙家常般表达了对童年、故乡、大海和祖国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教师在教学生唱这首歌时,可以顺势介绍电影的一些片段和相关的故事,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首歌表达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有兴趣学唱歌曲。

红色歌曲《游击队歌》生动地刻画出游击队员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形象。在教授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仔细欣赏这首歌的歌词,然后播放电影《铁道游击队》和舞蹈史诗《东方红》,讲述游击队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二)通过体验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授《悍牛与牧童》这首歌时,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鼓励学生分别扮演“悍牛”“壮汉”“牧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意识到人与动物、人與大自然和谐而质朴地相处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活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通过问答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授《摇篮曲》这首歌时,考虑到这首歌流传很广,学生早已听过许多遍,而且这首歌的主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在听这首歌时的感想。此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想法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

在开展协同教育时,教师应该多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和思政知识转化为可感受、可触碰的具有极强感染力的内容,让学生真切地理解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

四、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音乐教师在开展协同教学时,也应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思政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长城》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介绍长城的雄伟壮阔的视频,让学生对长城有更深层次的认识。随后,教师可以展示长城的图片,简述发生在长城的感人故事,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长城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汗水,它代表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精神。由此,学生会对长城这一意象蕴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有更深的感悟和理解,在唱这首歌曲时,学生也会有饱满的情感。

又如,在教授《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联袂呈现的版本,让学生感受管弦乐器奏出的庄严旋律,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

五、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巩固教学成果

要巩固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成果,音乐教师可以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3]。

比如教师可以在教授红色歌曲之后,组织“一代人的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设计表演展示环节,指导学生改编自己学会的红色歌曲或者编排相关的舞蹈动作,给学生展示音乐才能的平台和机会。教师也可以开展演唱红色歌曲的比赛,让学生组成小组合唱自选的红色歌曲。组织这些活动可以营造出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巩固音乐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效果。

要注意的是,这些实践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旨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内化音乐知识和思政知识。当然,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有限,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还要适时帮助学生,确保学生高效地完成实践活动。比如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好组,从书籍、互联网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做不但能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初中音乐教师可以从音乐教学内容中深挖可以用于思政教学的元素,然后开展思辨活动,充分发挥中学音乐课程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接受良好的美育的同时,内化思政知识,坚定信念,形成刻苦学习、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砥砺前行的精神,练就过硬本领、锤炼高尚品德。为了提高跨学科协同育人的质量,教师也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切实提升自身教学素养,保障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内容有效融合,使课堂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成.论学校课程整合与课程体系建构的一般逻辑[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8):55-59,82.

[2]李爽.以美育人:中学音乐课程的德育功能[J].吉林教育,2021(28):40-41.

[3]吕林.以乐育人,以美育德:浅谈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艺术评鉴,2020(3):124-125.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音乐教育思政教育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