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中的现实困境与路径

2023-11-08 21:46胡厚翠
学理论·下 2023年5期
关键词:现实困境合肥市

摘 要: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优化营商大环境的重要途径;是主动把握新机遇的重要平台。合肥市现有重点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的主要成效:产业特色日趋鲜明;区域集聚效应凸显;政策保障资金有力;惠企服务体系完备。现实困境有:园区认识不到位;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充分;品牌效应不突出。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路径有:正确认识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招大引强梯队错位有序发展;招才引智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多方发力打造园区品牌效应等。

关键词: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合肥市;现实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5-0084-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首次成为独立篇章。同年12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通知,这些纲要、规划的出台,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和更大责任。当下如何高质量地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成为各地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数字经济产业园一般都具有相对明确的范围和空间布局。空间布局可以针对企业的发展阶段状况推进企业集聚的提档升级,可以有序地盘活园区现有的生态、空间、文化等资源集聚优势,形成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高地、数字化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实现资源资产价值最大化。数字经济产业园有助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变革,借助数字经济技术新优势,可以推动园区的动能变革、产业变革、创新变革,助力企业快速成长,全面赋能数字经济企业创新发展,打造该地区产业新标杆[1]。

(二)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是优化营商大环境的重要途径

一般认为,城市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其营商环境的优劣。当下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可以很好地实现产业与城市企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产城融合是在我国城市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它强调产业与城市要融合发展,不能产业与城市分离发展,要实现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产城融合的好坏,关系着园区内多元主体生产生活的便捷度和舒适度,直接关系着营商环境的优劣。在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内可以规划布局好住宅、商业、道路、市政、教育、医疗等基本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界定清晰政府、市场主体、运营主体等多元主体的职责权限。当下如何规划好、布局好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成为影响营商环境优劣的重大课题。

(三)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是主动把握新机遇的重要平台

数字经济是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赢的重大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世界经济结构进入深刻调整期,许多国家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经济被认为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在不断显现,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高质量打造,可以为我们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新引擎提供重要契机[2]。

二、合肥市现有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的实践成效

近年来,合肥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和安徽省委省政府“数字江淮”工作部署,加快“数字合肥”建设,大力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创新为主要引领、以融合为重要特征的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力打造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2019年,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出台《合肥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认定办法》,本办法所称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是指以产业集聚为主要特征,以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重点培育数字经济产业,区域边界清晰、管理科学规范、配套服务完善,集聚度达到一定水平的区域。据初步统计,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超20个,集聚入驻企业多家,年营业收入预计超1 70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加速形成。

(一)产业特色日趋鲜明

一是金融产业领域。打造的合肥市首座金融主体产业园合肥光谷金融港,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门户位置,产业定位为“全国性新金融特色聚集区和滨湖国际总部基地”,依托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以及滨湖中央商务区的地域优势,着力引进金融领域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打造滨湖金融产业生态圈。打造的合肥云谷金融城,位于滨湖新区国际金融基地核心区,确立“产业园投资、产业园建设、产业园运营”三位一体的核心战略,对标世界顶尖创新产业园区,以产城融合先行者的姿态,引入金融+科技产业,不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圈。二是跨境电商和数字环保产业领域。打造的中国(合肥)跨境电商综试区紧抓自贸试验区建设特殊机遇,成功运行“跨境电商9610出口+中欧班列”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跨境电商9710、9810业务。同步打造安徽省跨境电商创新服务中心,以“一站式”企业服务和全方位融合开放的保障赋能“数字+电商”发展。打造的蜀山区大数据微型产业集聚区(大数据小镇),围绕“中国环境谷数字新园区”总体定位,推进“环境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打造数字环保产业链完整生态体系。三是物联网产业领域。打造的“中国网谷”产业园,实施“一谷三基地”产业布局,将“中国网谷”作为合肥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重要产业支撑,加快构建区域物联网产业生态圈,打造国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人才实训基地、场景应用高地及产业集聚区。四是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产业领域。打造的“中国声谷”产业园,推动语音技术研发、语音技术推广应用、语音产业园建设,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的新路子。

(二)区域集聚效应凸显

一是包河区域集聚情况。2022年,包河区合肥金融港入驻企业700多家,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滨湖卓越城文华园入驻企业250多家,年营业收入超9亿元。滨湖金融小镇入驻企业150多家,年营业收入超1亿元。包河互联网產业园入驻企业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近2亿元。二是蜀山区域集聚情况。2022年,“中国环境谷”入驻企业250多家,年营业收入超350亿元。中国(合肥)跨境电商综试区集聚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及上下游企业100多家,完成跨境电商贸易总额70多亿元。三是庐阳区域集聚情况。2022年,庐阳区大数据产业园入驻企业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超20亿元。IE果园入驻企业140多家,年营业收入超30亿元。四是高新区域集聚情况。2022年,高新区中国声谷(核心园区)入驻企业500多家,年营业收入超180亿元。创新产业园入驻企业3 000多家,年营业收入超800亿元。中安创谷科技园入驻企业300多家,年营业收入超120亿元。

(三)政策保障资金有力

一是出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如包河区充分借鉴长三角先发地区关于数字经济发展好的政策,修订完善《包河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推动出台包河区扶持数字经济发展专项政策。庐阳区通过修订完善高质量政策中“鼓励数字经济发展”专项政策资金,从大数据企业认定奖补、税收贡献、企业融资、业务上云和应用场景研发等方面,全方位助推轄区大数据企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已兑现数字经济扶持资金超1 000万元。二是设立数字经济专项投资基金。如蜀山区联合合肥市大数据产业基金,共同设立全市首个大数据天使基金,优先支持区内种子期初创期的大数据、环境、科技等领域企业发展,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本区创办企业给予优先扶持。瑶海区在财政中划拨专项资金成立数字经济专项投资基金,通过资本运作,围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开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并购重组等股权投资业务,培育和孵化数字经济和大数据产业的优质企业。三是出台数字经济企业发展的各项补贴。如包河区区财政按照高于1:1的比例安排资金支持,有大数据企业奖补、数字经济产业房租补贴、办公用房装修补贴等;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引进数字经济相关领域企业,给予“一事一议”政策支持。瑶海区给予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办公、生产用房补贴,给予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补贴;加大对企业资质认证、人才培育、园区和公共平台建设等业务的资金支持。

(四)惠企服务体系完备

一是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专业科创网络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与区域内产业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分享活动。如创意沙龙、座谈会、校友会、企业走访等。开展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创业项目咨询等,对创业项目商业模式、技术、团队等进行辅导和评估。二是搭建政策推送平台。建立政策数据库、企业库等,开展短信、微信等及时信息政策推送系统。及时提供包括政策咨询、政策答疑、政策分析在内,专门面向区域企业提供扶持政策的精准推送服务。为区域企业提供政策申报代理、企业服务咨询等延伸服务,及时提供企业经济运行诊断、产业方向建议等专项咨询服务。三是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园区提供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定期开展项目资本对接会,通过政府评级或担保政策支持,为入园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担保等服务。四是搭建生活综合服务平台。园区提供公租房、食堂、超市、咖啡店等生活设施,保障企业职工生活便利。园区提供专线班车,保障企业员工出行便利。园区提供公共停车场、大型电动车充电桩,保障企业职工充电便利。园区还引进专业餐饮公司,提供干净、卫生、舒适的就餐环境等。

三、合肥市现有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园区认识不到位

一是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意义认识不清晰。对何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概念模糊不清晰。认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包罗万象,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界定过于宽泛,发展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二是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认定工作缺乏可持续性。2019年,合肥市曾经认定过7个首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之后没有进一步跟进举措。三是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管理缺乏顶层指引。合肥市缺乏整体的数字经济产业政策方向引导,各县(市)区自由发展、各显神通,高质量发展政策对各县(市)区的激励作用发挥乏力。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

据现有数据初步统计,合肥高新区聚集7个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入驻企业4 000多家,年营业收入超1 000亿元。包河区聚集10个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入驻企业1 500多家,年营业收入超130亿元。庐阳区聚集2个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入驻企业300多家,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其他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入驻企业数量和年营业收入均不足。可见,合肥市各县(市)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分布极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一是有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管理规范。地方出台专门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认定办法、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对该地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未来发展有很重要的方向指引作用。二是有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管理粗放。由于缺乏工作人员的原因,对数字经济园区的建设工作无暇顾及,对于其核心的入驻企业数量、年营业收入等不太关注。三是有的地区目前仍没有成熟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由于产业基础的薄弱或工作人员缺乏深入思考等,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严重滞后。

(三)区域发展不充分

一是产业链发展不充分。有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内集聚的企业,产业链发展完备,上下游企业融合发展完备。如大数据企业,有大数据存储、大数据采集与管理、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大数据呈现和应用等领域。而有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集聚的企业很少,没有形成完备的产业链体系。二是数字产业基础发展不充分。有的区具备一定的数字产业基础,发展得相对完备一些,其招引企业相对容易一些。而有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本身基础就很薄弱,再加上缺乏这方面的深入规划思考,导致数字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空白状态,无进展。三是数字人才储备不充分。目前大多数县(市)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入驻企业数量整体不多,年营业收入或产值不多,数字经济产业园区集聚的高端数字经济人才相对不足。

(四)品牌效应不突出

一是多数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吸附力不足。据现有数据初步统计,除包河区、庐阳区、蜀山区、高新区之外,其他县(市)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入驻企业数量、年营业收入或产值均不高。二是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对外宣传度不够。各县(市)区对其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缺乏专业的、规范的媒体宣传报道,群众知晓度不足。对其有代表性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成功做法亟待大力宣传,提升其对外影响力。三是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社会关注度不够。社会多数人甚至地区工作人员认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发展的好坏,对地区发展无关紧要,进而导致地区缺乏与省内外各大科研院所合作研究的理论深度,缺乏与省内外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应用政策对比研究等。

四、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的路径

(一)正确认识数字经济产业园区

一是继续做好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认定工作。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数字经济已经获得长足发展,已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已初步形成各具自身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今后须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给予科学规范的界定,对其核心的数据指标加以明确。对达到一定规模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结合各地高质量发展政策给予分档激励,鼓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需要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政策激励,进而使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形成良性发展模式。二是整体谋划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对已经具备明显特色的产业进行产业链的强链延链补链工作,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制定其特色产业的专项政策,各县(市)区具备条件的企业均可以享受此政策。对那些缺乏数字思维与本领,难以形成切实可行的行动举措的县(市)区,要邀请相关专家重点挖掘其自身地区特色,谋划未来发展路径方法。三是避免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宽泛化。数字经济的核心在于数字经济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等方面,所以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核心也在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数字化治理以及企业的数字产业化。园区发展的重点不在于企业的数量,而在于企业的实效。

(二)招大引强梯队错位有序发展

一是梳理产业链招商项目。确立重点产业、重点产业链,集中力量主攻重点产业和重点产业链项目招商,积极引进高质量项目。二是实施精准招商。不定期赴國内先发城市开展“双招双引”活动,并赴一些重点城市专业展会进行参展,开展招商项目交流和品牌推广。深度对接园区企业,对其上下游企业及合作伙伴进行重点分析,通过与已签约企业引荐对接,充分发挥“以商招商”“以企招企”,动员和邀请关联企业到访园区考察交流。三是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围绕各地整体特色产业链的现状,瞄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重点领域头部企业,依托现有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等载体,积极招引行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上下游生态链活力,发挥领军型企业的支撑作用。四是梯队错位有序招引。对有自身特色的唯有一个县或区有的产业,各地要集聚全市力量加大招商,集中在一个县或区重点发展。如中国声谷、中国网谷、跨境电商、中国安全谷等,特色鲜明。对那些特色不明显的数字产业园区,全市在统筹招商时,要均衡协调发展,重点支持那些薄弱县或区发展。

(三)招才引智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一是深化校企合作工作机制。建立与国内外各大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学校园区互动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培育高端人才。二是搭建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基地。采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根据园区的数字化转型阶段水平,强化数字化技能培训和数字化素养培训等。三是夯实城市要素供给保障。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发展主要在于吸引企业入驻,企业的核心在于企业人才,而人才的去留取决于一个城市的住房、环境、城市经济等保障性政策,也取决于一个城市的开放包容度以及城市的文化交流氛围等。园区可以通过搭建数字经济交流对接平台、定期组织行业供需对接会、出台吸引优秀人才的相关城市保障性政策、打造国际化的学校、国际化的医院、国际化的社区等举措,进而留住数字化人才。

(四)多方发力打造园区品牌效应

一是加大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宣传推广力度。拓宽宣传渠道,选择合适的广告媒体合作,继续运营微信公众号、官网等自媒体平台,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持续发声。积极关注各种品牌荣誉的申报工作,通过特色品牌打造,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助力产业集聚。二是加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理论研究深度。积极搭建与广大社会工作者合作机制,精选专业团队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相关深层次机理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和探寻研究,不断提升其实践水平。三是编写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的经典案例。对其成功案例,让专业团队归纳其内在发展规律,供其他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学习借鉴,加以复制推广。四是开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网上专栏信息报道。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相关信息报道,提升其整个社会关注度。

参考文献:

[1]胡厚翠.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22(4):115-119.

[2]徐康宁.数字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深刻影响及其全球治理[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83-92.

(责任编辑:许广东)

收稿日期:2023-05-06

基金项目: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合肥行政学院)2023年度重点课题成果“合肥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情况及路径研究”(HFDXKT202308);2023年度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合肥市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HFSKYY202334)

作者简介:胡厚翠,教授,从事城市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等研究。

猜你喜欢
现实困境合肥市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合肥市梦园小学
合肥市朝霞小学
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