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赓
萧楚女(1893-1927)
萧楚女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理论家、中国青年的良师益友、《中国青年》杂志的创始人之一。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牺牲后,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高度赞扬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称赞他是“在青年界最有信仰的良师益友”。
一
萧楚女,1893 年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鹦鹉洲一个小商家庭,10 岁那年,父亲去世,家庭成了赤贫户。12 岁时,为生活所迫,到一家木材行做学徒,后到茶馆跑堂,到长江轮船上当伙夫,辗转于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干过酱园徒工、街头报童、排字工人等。1911 年,辛亥武昌起义时,萧楚女投身革命,参加阳夏保卫战,因协助炮兵开炮,一只耳朵给震聋了。辛亥革命后,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考入武昌实业学校学习蚕桑专业,毕业后,在《大汉报》和《崇德报》任编辑。
萧楚女自小酷爱读书,他常常白天工作,晚上坚持看书自学,长年如此。他知识渊博,又广泛接触社会底层,看问题深入,经常用“楚女”的笔名在《大汉报》上发表文章。他的文章针砭时弊,观点鲜明,文笔俊逸,才华出众,矛头所向,不是抨击袁世凯政府,揭露帝国主义罪行,就是痛骂贪官污吏,倾诉其对国家前途的忧愤。
萧楚女的文章颇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很多青年读者,一看叫“楚女”的作者,便想入非非,以为是个“楚楚动人的女子”,求爱信如雪片一般飞寄到报社。萧楚女无奈,只好在报上发表启事:“本报有楚女者,并非楚楚动人之女子,而是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并略有麻子之大汉也。”
之所以取“楚女”为笔名,是因为萧楚女十分敬重屈原的爱国情怀,特别欣赏《离骚》中“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这两句,朱熹《楚辞集注》对此释义:“女,神女,盖以比贤君也。”他出生于湖北,因湖北在古代属于楚国之地,他曾取“楚汝”为学名,后便去“汝”字之旁,留下一“女”字,以“楚女”为笔名。这里的“楚女”,指的是革命意志坚定,能够力挽狂澜的神女,以表示自己以笔为枪,立志要为救国救民做出一番事业。以后,他以“楚女”之名,主笔多份报刊,连毛泽东也称赞萧楚女的文章富有鼓动性、战斗性。久而久之,世人只知大名鼎鼎的青年革命家萧楚女,而很少有人知道他原名萧树烈,学名萧楚汝。
二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萧楚女产生了重大影响。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萧楚女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思想发生很大变化。用他的话说,马克思主义把他“从一种极其苦恼、矛盾的生活中救了出来”。从此,他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义无反顾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但他因撰文揭露北洋政府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罪行,被迫辞去《大汉报》工作。
1920 年初,萧楚女参加恽代英在武汉创办的“利群书社”,开始走上有组织的斗争道路。同年9月,他到襄阳师范学校任国文、物理、哲学教员。教学中,他鼓励学生学习新文学,特别是鲁迅作品,组织“乡俗改良会”,并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这一切为守旧的襄阳师范学校校长冯开浚所不容,继而解聘了萧楚女。
1921 年秋,萧楚女到安徽省宣城第四师范学校任教,与恽代英一起开展青年运动,提出了“到民间去”和“改革社会”的口号。
1922 年5 月,他因发动各界群众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遭反动学监唐石亭告密,被军阀政府盯上,被迫离开宣城。这年夏天,29 岁的萧楚女,由恽代英、林育南介绍,在武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而成为一名誓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战士。
1923 年4 月间,萧楚女由鄂赴川。四川军阀杨森仰慕其才华,聘他任秘书,萧楚女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开展革命工作。
担任了杨森秘书的萧楚女,替杨森写了一篇《杨森对川人的宣言》,提出了治川施政方针。这篇宣言发表后,社会舆论称赞它“胜过百万甲兵”。但是,杨森在夺取四川政权后,将对人民许下的诺言,抛到九霄云外。萧楚女愤而辞职,到重庆的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当国文教员。后经友人介绍,兼任《新蜀报》主笔。
萧楚女到《新蜀报》后,即对报纸进行了改革,使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色彩。他辟有“社会黑幕专栏”,将社会上的魑魅魍魉和见不得人的丑事,淋漓尽致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报纸还辟有“社会青年问答栏”,以通讯的方式向广大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教育,把他们引导到革命道路上来。
《新蜀报》每天刊出的社论和政论,绝大多数出自萧楚女的手笔。他的文章,尖锐泼辣,秉笔直书,揭露丑闻,批判陋习,议论新颖。连反动军阀所控制的报刊也不得不赞叹萧楚女的文章是“字夹风雷,声成金石”。
萧楚女在四川的革命活动,日益引起四川军阀的不安。他们对萧楚女使出了各种阴谋诡计,准备对萧楚女下毒手。党组织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指示萧楚女暂时离开四川。其时,萧楚女的母亲在汉逝世,萧楚女便借着奔丧的机会,告别了嘉陵江畔的山城重庆,回到了他的故乡汉阳。
三
1923 年8 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举行,萧楚女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
《新蜀报》
萧楚女与重庆女子第二师范学生合影
1924 年初,萧楚女被团中央从湖北襄阳调到上海。到达上海后,他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致力于“为革命的青年做革命的指导”,遂被誉为青年人的指路明灯。他主笔《中国青年》期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出版了《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和《显微镜下之醒狮派》等专著,批驳戴季陶主义和国家主义派,捍卫马克思主义。
戴季陶主义的中心思想是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宣扬阶级调和及阶级斗争熄灭论。对此,萧楚女在《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指出:“阶级斗争是历史进化必然的事实”,中国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接着,萧楚女用大量事实说明在中国既存在着压迫阶级,也存在着被压迫阶级,“压迫阶级,掠夺阶级是国际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工具——国内的军阀、买办。被压迫被掠夺的阶级,便是一般的国民”。这是“铁案的现实”。萧楚女还对戴季陶打着国家民族的幌子来反对阶级斗争,妄图用超阶级的国家民族观和“仁爱”论去欺骗和麻痹工农进行了揭露。指出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是阶级关系,人的思想感情都是由所处的阶级地位决定的。要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爱中国人民,爱工农大众,这是不可能的。反之,也是如此,中国人民决不会爱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萧楚女认为,在爱的问题上应该首先分清敌友。
萧楚女还驳斥了戴季陶对中国共产党的诬蔑,愤怒地质问道:谁说“C.P(即中国共产党——笔者)不爱自己的民族?”“C.P 若不爱自己的民族,则C.P 又何必去反抗帝国主义呢?”
在萧楚女与戴季陶主义鏖战方酣的时候,也正是反动的国家主义派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发动猖狂进攻的时候。萧楚女在批判戴季陶主义的同时,又去迎击另一个凶恶的敌人——国家主义派。
萧楚女针对国家主义派否认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的谬论,从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入手,指出中国是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半殖民地国家,不过表面上维持独立的形式……“中国已亡国多时”。对中国人民来说,当务之急不是去爱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的国家,而是要“把国家从国际帝国主义底代表者武人手中取回”。针对国家主义宣扬超阶级的国家观,对封建地主阶级所掌握的国家机器大唱赞歌,欺骗人民去爱这样的国家,不要去摧毁它的论调,萧楚女指出:“你要爱国,须是先有一个被你所爱之国存在。”而这个存在的国家“须得一个你自己的真正的国”,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去爱压迫人民奴役人民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倘若你误爱了你的仇敌,你便会比在你不爱国时更受虐待。”
四
1925 年底,萧楚女随同恽代英等人前往广州,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6 年1 月初,萧楚女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干事兼阅览室主任,协助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政治周报》宗旨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政治周报》发行量不断增大,达到4 万多份。萧楚女负责组织《政治周报》稿件。稿件经毛泽东审定后,他又负责校对、排版和发行工作。
为了工作方便,萧楚女和宣传部秘书沈雁冰(茅盾)先后搬到广州东山庙前西街38 号毛泽东寓所居住。萧楚女和毛泽东、沈雁冰朝夕相处,共同研究工作。
1926 年2 月5 日,国民党农民部公布了“农民运动委员会组织大纲”和由毛泽东、林祖涵、阮啸仙、萧楚女等9 人组成的“农民运动委员会”。3 月16 日,农民运动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决议请毛泽东担任即将开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聘请萧楚女、彭湃、恽代英、周恩来等人担任教员。
农讲所开学后,萧楚女任专职教员兼代教务主任。在教务工作上,他按照所长毛泽东的意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原则,制订了教学计划,设置了25 门课程。萧楚女亲自讲授《帝国主义》《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和《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三门课。这三门课程都是新设的课程,没有现成的讲义,更不能用一些资产阶级的和反动的东西作为教材。于是萧楚女便自己动手编写教材。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详细地研究世界的经济政治状况,特别注意深入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边教学边编写,先后编出了《帝国主义讲授大纲》《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讲授大纲》《社会主义概要讲授大纲》等三本教材,发给学员使用。
萧楚女讲课通俗易懂,总是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很能吸引学员,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员们说:“萧楚女是一个品德高尚、修养好、努力负责、热心教育的良好教师。”
为使学员进一步掌握农民运动理论和各省农村状况,农讲所按学员籍贯省份组织了13 个农民问题研究会。萧楚女协助毛泽东指导学员研究,并将研究结果编印成《农民问题丛刊》,由毛泽东亲自写序言。为培养学员阅读能力,农讲所发给每个学员一套参考书,由萧楚女出题目,学员通过自学,找出答案。
萧楚女全身心投入到讲习所的教学工作中,白天在讲习所讲课,还要外出讲演,晚上备课,辅导学员作业,和学员谈心。繁重的工作、紧张的生活,使萧楚女日益消瘦,肺病也发作了。一次,他在农讲所讲课时,由于心情激愤,突然吐血了。学员们很焦急和难过,劝他回宿舍休息,但他为了不耽误学员上课,仍坚持继续讲课。学员们只好搬来一张藤椅请他坐下,给他递上一杯热开水。不久,他又气喘咳嗽,再次咳出了殷红的鲜血。为了不影响学员听课情绪,他悄悄地将血吐在手帕里。
萧楚女为革命事业呕心沥血,病情日益恶化,被送往东山医院就医。在病床上,他老是惦念着农讲所的工作和学员们的学习,当精神稍微好转,即提笔回答学员提出的疑问。农讲所学员在毕业前要到韶关、海丰实习,萧楚女在身体尚未痊愈的情况下,离开医院,亲自带队,使学员们得到很大收获。
毛泽东曾经谈到他和萧楚女在农民运动讲习所一起工作的情形,对萧楚女的评价很高,他说:“萧楚女不但没有上过洋学堂,私塾也没有上过。我是很喜欢他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教书主要靠他。他是武昌茶馆里跑堂的,能写得很漂亮的文章。”
五
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结束后,1926 年11 月间,萧楚女被党派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12 月24 日,在军校召开的特别党部会议上被聘为政治顾问,并发有聘书。聘书上称赞萧楚女“为党中先进,革命中坚,关于党的主义,革命工作经验颇深”。作为特聘为政治顾问,他参加指导全校的政治工作,以“解答一切党务上、政治上重要问题,指示一切党务上、政治上必须讨论之问题”。
萧楚女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时,鼓励学员在斗争中锻炼,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因为革命“是一件和敌人拼命的事,是明明白白要拼着自己底生命去争取社会和个人底幸福的事”。
萧楚女还负责主持《黄埔日报》开设的《政治问答》专栏,每天在《政治问答》栏目中,回答学员们提出各种问题。学员们提出的问题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政治、经济、哲学、宗教、历史、文学,以及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大至什么是阶级、阶级斗争,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小至名词解释,还有革命青年如何加强自身修养,无不包括在内。由于萧楚女博闻强识,这些问题都能一一予以回答。他也非常乐意以这样的方式与青年学员进行交流,前后回答了近两千个问题。他认为,世界革命的潮流激荡,使得青年无处躲避,要起来作政治斗争。但很多青年是缺乏斗争经验的,《政治问答》栏目就是指引青年走上真正的革命道路。
萧楚女还撰写了许多文章,在《黄埔日报》发表。他一方面教育学员要与工农结合,树立革命的人生观,正确对待革命与恋爱,必须“学孙中山,学列宁”;另一方面,向学员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国民党右派妄图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
萧楚女不辞劳苦的革命精神是十分令人钦佩的。加之他口才出众,是最受全校学员欢迎的教官之一,被誉为黄埔军校杰出的政治教官。
萧楚女在《中国青年》杂志发表的文章《“亏本”与革命》
六
1927 年春季,蒋介石开始在各地制造反革命惨案。蒋介石的暴行,激起了革命人民的极大愤慨。萧楚女不畏强暴,不为利诱,更加拼命地夜以继日撰文揭露反动派的罪恶。在3月16 日至24 日,短短9 天,就奋笔疾书5 篇文章,对蒋介石屠杀工农,迫害进步势力,进行了无情的挞伐。
萧楚女为革命前途忧愤交织,他原来患有多种疾病,因过度劳累发作了,尤其是肺病恶化,致使他不得不停止工作,到广州东山医院就医。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4 月15日,局势进一步恶化,广州的反动当局也步蒋介石的后尘,发动了政变,大肆搜捕、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这一天早晨,卧病在床的萧楚女忽然被枪声和杂乱的脚步声惊醒,军警和特务饿狼似的冲进病房,把他推上了囚车,投进广州南石头监狱。同时被捕的还有著名共产党人熊雄、熊锐、刘尔崧等2000 余名革命者。
国民党反动派对以笔作刀枪的萧楚女早已痛恨万分,他们在阴森的刑讯室里,对萧楚女多次动用酷刑进行审讯。在严刑拷打面前,萧楚女毫不畏惧,仍坚贞不屈,坚持斗争。
1927 年4 月22 日,南石头监狱内,一排排荷枪实弹的士兵列队站在刑场上,萧楚女、刘尔崧、熊锐、李森等40 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高唱着《国际歌》,从不同的牢房走上刑场。
行刑官走到萧楚女的面前问道:“萧教官,你这根蜡烛快要熄灭了,在这生死一瞬间,你愿意改悔吗?”
面对刽子手,萧楚女大义凛然地说:“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共产主义运动是镇压不了的。总有一天,人民会审判你们这班狗豺狼!”
壮烈牺牲时,萧楚女年仅34岁。他用短暂绚烂的一生,兑现了自己以革命为生命的诺言:“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燃尽自己,点燃了无数的革命火种。
2009 年9 月,萧楚女被评为“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