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光
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动员、信息动员和政治动员等。其中,武装力量动员是国防动员的核心。智能化国防动员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防动员领域里被大量应用,从而使国防动员不断向智能国防动员演进的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既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能力需求,也是新时代国防动员建设发展的关键。随着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战略行动全面实施,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深入推进,国防动员进入加强智能化建设的快车道。适应国防动员智能化趋势,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成果,加强智能化国防动员建设,构建国防动员新格局,是推动我国国防动员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研究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信息化、智能化是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仗怎么打,动员就怎么准备。战争形态的转变对国防动员提出了新需求,需要我们前瞻思考、积极探索、守正创新,为打赢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局部战争助力。
一是数据驱动加速国防动员活动的“血液循环”。数据是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血液”,亦是实现国防动员智能化的首要环节。依托数据可掌握需求,了解需征集资源的位置、数量和质量。首先,需求提报智能甄选。采取军用网络与民用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油料、粮秣、药品等公共需求可通过民用网络提报需求,对于弹药、情报等需求可通过军用保密网络提报需求。其次,资源征集精准整合。智能化国防动员资源征集,既要解决不同主体之间受数据标准和安全等因素影响,以及同一主体内各部门利益、权限等不同而不能有效融合的问题;又要搭建好平台,主动收集、增补各类数据,运用区块链、零知识证明技术实现监控与隐私共存,实现对动员资源数据的智能监管和动态掌握。此外,供需对接动态优化。正如“打车”对接派单一样,智能化国防动员的供需对接也是如此,构建“需求提报—任务部署—任务落实”的闭环回路。
二是智能感知激活国防动员预置预测的“神经末梢”。平时预置的作战资源,在战时由于作战对象、作战地域、作战形式和进程等变化,不一定能很好地满足作战需求,这就需要通过激活末端,有效整合、盘活各类资源,提高动员潜力预置和需求预测的针对性与精准度。首先,态势感知常态化。国防动员活动的态势感知数据要通过立体多维的传感器网络、高速稳定的通信网络融入智能化系统,做到“常备常用”,平时能够常态化掌握潜力情况,战时可即用即取;平时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数据运用,战时可通过数据溯源精确定位最小潜力单元。其次,潜力预置分布化。运用各类分散的动员平台,发挥举国体制和人民战争优势,实现“马赛克式”潜力资源预置,既可按需迅速集中,也可提高资源利用率。此外,需求预测即时化。动员潜力在需求提出前就展开部署,潜力物资的定位、集结、输送方案等提前准备就绪,一旦作战需要就能“触发即响应”。
三是“云端”聚优匹配国防动员需求的“营养供应”。基础算法、离散数学和矩阵论等学科在作战和动员领域的广泛应用,能够逐步推动“云端”聚合作战指挥系统和各作战单元、动员指挥系统以及各潜力单元实现诸多信息系统的组合优化。首先,供需匹配“云端”统筹。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运筹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与学科构建复杂系统,包含态势感知、认知决策和目标行为三个动员层级。其次,需求任务“云端”分解。各作战力量单元通过战场空间广域分布的各类传感器,将保障需求通过高速通信网络上传“云端”进行需求分解。再次,供给分配“云端”组合。潜力资源依据任务需求自适应调配,制定优化征集、改装、调配、运输等方案,实现跨军种、跨方向全域聚优。此外,依托态势“云端”优化。依据实时战场态势掌握特定性、突发性需求和潜力资源偶发性的变化,在“云端”对一般性动员任务进行有机补充。
四是一体直达统一国防动员与作战的“行动步伐”。集中指挥是实现动员和作战一体直达的前提。“统一”是动员与作战指挥决策、任务目标的统一,通过发挥指挥系统“耦合器”和“调度台”的作用,实现动员筹划、控制、协调和保障的过程与作战指挥精准匹配,动员任务通过系统直达各个模块单元。首先,作战与动员感知末端延伸。态势变化的主要数据来源于情报搜集处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传感器大量普及,系统能够定位和描述各类微小单元数据,智能感知手段得以向末端延伸。其次,作战与动员任务同步部署。在态势共享的前提下,基于数据驱动的任务部署和区分更加合理,通过“域间通信网关技术”将各军种情报在线连接成“联合安全合作网”,实现不同军种部门间的同步任务部署,确保任务分配直达末端。此外,作战与动员保障联动实施。主要体现在“四个联动”,即在时间上联动、在空间上联动、在力量上联动、在数据上联动。
准确把握未来战争对国防动员建设提出的新需求、新要求,激发国防动员建设新动能,进一步提升平战结合、全局遂行、精确高效的智能化国防动员能力,构建智能化国防动员新格局,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做出更大贡献。
一是坚持科技赋能,提高新质战斗力的动员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国防动员作为联合作战的“助推器”,必须更加注重科技赋能、创新驱动,通过聚集和释放科技优势,为慑战打赢提供新域新质战力支持。要把握高新科技推动战争形态演化的规律,前瞻智能作战、认知作战等新型军事需求,依托战略新兴产业及发展中的高新技术,深挖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高端动员资源。此外,借力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成果,拓宽高新技术行业参与路径,探索国防动员力量资源的自适应跨域聚优、弹性编组,广域泛在、机动敏捷布势,形成有利于科技赋能的组织形态。
二是聚焦智能化战争,提升智能化国防动员能力。大国博弈背景下,智能化战争是一场在多维空间展开的,以全纵深、高强度、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高端战争。要深入研究智能化战争的本质特征、制胜机理,准确把握高端战争对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提出的新需求、新要求。要加快高新产业发展步伐,加大高新技术领域军地协作力度,进一步厚植支撑打赢高端战争的国防潜力。要加大动员信息网络体系和信息化、智能化指挥手段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实案化准备、实战化训练,进一步提升平战结合、全局遂行、精确高效的智能化国防动员能力。
三是突出新兴领域,进一步拓宽动员范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的迅猛发展,太空、极地、深海、网络、无人等新域新质力量发展步伐加快、效能日益显现,已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制胜未来的关键点和军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要深刻把握未来战争发展大势,积极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向新兴领域拓展、向新质力量聚焦,通过功能融合、智能改造、战法创新,充分挖掘新域新质潜力资源,综合集成高新尖端技术,培塑转化优质动员能力,把先进的科技力转化为支持保障打赢的战斗力,有效提升非对称制衡效果,助力夺取战略博弈主动权。
四是面向未来战争,推动国防动员训练转型。军事训练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以战领建、以建备战的关键手段。从军事强国建设发展实践来看,国防动员领域训练模式需要适应战争形态演变规律,与作战方式相匹配。面向未来战争,遵循联合作战的制胜机理,建设国防动员必须以联为纲创新实用管用的战法训法,全面优化国防动员系统各层级各领域训练模式,大力加强军地联演联训、实案实景联训和专业要素联训,突出抓好新域新质动员力量融入联战联训体系。此外,还要依托军地院校、科研院所构设国防动员作战实验室,完善重点领域、潜力资源统筹机制,畅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加快国防动员援战力生成周期。
五是依托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国防动员潜力大数据。大数据被誉为“未来世界的新石油”,每一个领域都能从中获益。动员潜力数据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既有巨大存量,又有无限增量;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动员潜力信息的采集、汇总、分析、运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实现潜力数据价值的最大化,既是大势所趋,又是当务之急。当前,影响和制约国防动员潜力大数据建设的最大障碍是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系统的信息壁垒,核心是体制机制问题。应将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建设纳入国家大数据战略,依托政府各级网络数据中心,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国防动员大数据平台,接入国防动员指挥系统,打通军地数据融合通道。
国防动员系统作为连接军地的桥梁和纽带,智能化国防动员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智能化国防建设,其地位重要、优势独特、潜力巨大,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区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为国防动员建设嵌入智慧“芯片”,在新的起点上加强国防动员智能化建设,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