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地理学科

2023-11-07 01:28:10刘海涛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11期
关键词:节水思政教材

刘海涛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观念、因地制宜科学发展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等,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秀教材。同时,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政素养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在课堂上融入思政教育,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丰富、拓展地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观念。

提高政治站位,在课堂中恰当融入时事热点

新时代的地理教师不能只把自己当作地理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把自己放在思政教育的实施者的身份上。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中学地理教师是保证思政教育顺利融入地理课堂的关键因素。因此,地理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密切关注时事,增强自身的课程思政意识。

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一课时,我以图片、视频的形式给学生讲述了我国“防灾减灾日”的由来,回顾了汶川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损失,以及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故事。此外,我还给学生展示了郑州“7·20”特大暴雨事件的相关图片与视频,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然灾害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认识。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而要结合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等,将资源环境教育与品德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生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全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我改编了《教师教学用书》中的一首歌谣,题目是《盼台湾》:“……云贵西四北上天,内香澳海福吉安。”其中包含了我国数个省级行政区,记起来简单、顺口,同时也表达出对台湾回归的期盼之情。

适当延伸,注重地理思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感受能力有限,对于周遭事物的变化可能感知不够敏锐,思考不够深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课时,给学生讲到了“中国是农业大国,而河南是农业大省,不论是乡村人口数量还是耕地面积都名列前茅”,并给学生播放了《航拍中国》河南篇的相关片段,学生深受触动。在这节课的尾声,学生动情朗诵了小诗《写河南》:你要写河南,就不能只写河南,你要写中原文化的辉煌,写豫剧的影响,写从未输过的民族大义。要写神州大地,写人杰地灵……

积极开发课外素材,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思政渗透

地理教师要明白教材的意义,灵活使用教材。由于各种原因,教材中的案例并非适合每一个地区的学生,教师要结合学情开发合适的课外教学素材,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思政渗透。

例如,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到来之际,我班开展了以“珍惜地下水,珍视看不见的资源”为主题的研究活动,主要活动形式有节水主题班会、节水手抄报、“家庭节水故事”画画、拍照、征文等。通过开展系列节水教育和环保实践活动,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意义,自觉培养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本文系2022年度南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和美育教育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022539)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

猜你喜欢
节水思政教材
坚持节水
品牌研究(2023年3期)2023-02-09 11:34:24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节水公益广告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节水公益广告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