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超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追求外在的形象美。这不,常年担任班主任的我,也经常为班里许多女生(还有个别男生)在上课时间照小镜子的坏习惯感到发愁。我也曾和其他班主任一样没收违规物品,让犯错误的学生写个检查了事,简单粗暴、立马见效。可三五天过后,一些孩子又偷偷买来镜子放进桌斗里,这些镜子从外观上看还变成了长方形的笔记本,或者是圆形小盒子。但当你一打开,里面又是明晃晃的小镜子。
真的拿它没辙吗?我默默思考这个问题。随后,我在班里进行了简单的匿名问卷调查,发现很多孩子认为注意个人的外在美是正当需求,应该给予满足,只不过需要改掉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坏习惯。我一直信奉班级管理在“疏”不在“堵”的理念,于是决定用班费购买一面公用镜子,并将其固定在教室前面的饮水机旁,孩子们在排队打水时可以欣赏自己青春靓丽的形象。同时,我要求个人不得在教室使用小镜子。
很快,班干部买来一面5毫米厚的标准正容镜,并安放到相应位置。班里的学生很是兴奋,我内心也不免泛起一点小得意——看吧,多年班级管理的难题解决了。
一周后,我无意发现一名女生在数学自习课上埋头做小动作。我悄悄走过去,站在这名学生身边。在她惊慌中收拾的时候,桌斗里掉下来一面镜子,破碎为几片。我没有公开批评她,只是示意她出来。在教室外面,她小声说:“老师,我这两天脸上出痘痘了,朋友们见面老笑话我。”听了她的这番话,我没有训斥她,只是给她讲了一些有关青春痘的常识,避免因护理不当出现不良后果。回到办公室后,我沏杯茶,慢慢品味着、思索着。看来,单单在教室安放一面镜子,并不能真正解决孩子们上课照镜子、做小动作的老问题。这时,我想到了原来读到的一则故事。周恩来总理少年时代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学校公用的镜子上边写有一段话:“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静、宜庄。”我能否也在班级镜子旁张贴提示性的文字呢?
说干就干,我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整理出以下几句话:“衣宜净,容宜和,气宜正。好心情,从每一天对自己笑一笑开始。若重视个人形象,就要提升自身内涵。”将文字底稿彩色打印好后,我把它张贴在班级正容镜旁边,并附上自己整理的《优秀中学生的成功秘诀》,讲述了青少年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细节,供孩子们在照镜子和打水时阅读参考。为达到预期教育目的,我以“新生代的外表美与内在美”为主题,让学生在班会课上展开辩论,使其明白一个人的外在形象气质与他的内在修养密不可分,只有具备内在美,他才能够真正拥有外在美。我还举了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说明:社会女青年与同龄女大学生相比,有可能在外在梳妆打扮方面胜过对方,但是大学生往往更有气质和涵养,在老年阶段这一现象可能更加明显。经过这次讨论,我发现班级里的学生变化很明显:注意学习的孩子多起来了,男生做发型、女生涂口红抹指甲的现象少了,朗朗的读书声、阳光开朗的笑声增多了。近一个月来,我再没有发现班级里有偷偷照镜子的孩子了。
一面正容镜,两张温馨的提示文字,真正解决了我作为“老班”的一个老难题。
(本文系2021年河南省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课题“基于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美育实施策略之研究”的成果。立项编号:GZYR2021126)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