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书故》“实一字”的分析与评价*

2023-11-07 02:52王国珍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六书同源字典

王国珍

(湖州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字”向来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概念,“传统所说的‘字’不仅仅是书写单位,也是语言单位(音义结合的单位)”[1]28。宋元之际学者戴侗《六书故》辨析了44组“实一字”,并在该书卷首《六书通释》中以方言音转词为例解释了“实一字”,他认为:“凡方言往往以声相禅,虽转为数音,实一字也,不当为之别立文。”从中可以看出,所谓“实一字”就是原本应该为同一个字,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分化成不同的字。本文拟从现代语言文字学的角度对《六书故》中的“实一字”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一、《六书故》“实一字”的分析

从现代语言文字学的角度来看,由“实一字”分化而来的字,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异体字

例1:洼……(又作漥、溛。《说文》曰:“清水也。一曰窊也。”按:“窐、窊、洼”实一字。窊,窊下也,故为洼池之“窊”,通作洿、污。)(1)括号外的文字是释义正文,括号内的文字为作者自注。下各例皆同。(卷六《地理三》)

例2:鬥,当豆切。(《说文》曰:“两士相对,兵仗在后,象鬥之形。”)鬬(《说文》曰:“遇也。”孙氏亦音都豆切。按:今争斗之“鬥”皆作鬬,如孙氏之音,则“鬥”“鬬”二字实一字。)(卷十四《人七》)

例3:副,芳逼切,判析也。《诗》云“不拆不副”,《记》曰“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又作疈,《周礼》曰“以疈辜祭四方百物”。又作劈。(《说文》曰:“破也。”按:劈、副、疈实一字。)(卷二十九《工事五》)

在例1中,《集韵·佳韵》:“洼,《说文》:‘深池也。’一曰曲也。或作、窐。”《同源字典》亦将“洼、、窐”处理为异体字[2]119。

在例2中,《古文字诂林(三)》“鬬”条引杨树达《文字形义学》:“鬥为复体象形字,鬬则加声旁字也。鬥、斲二字同在古音侯部。许误分为二耳。”[3]370

在例3中,据《说文》,“疈”是“副”的籀文,两字为异体。

(二)古今字

例6:濒,蒲宾切,水厓也,通作“频”……“滨”“频”声义相类,或曰实一字也。(卷六《地理三》)

《说文》无“滨”。《说文·频部》:“濒,水厓。人所宾附,颦蹙不前而止。”段玉裁注:“今字作滨。……今字用‘频’训数……此从附近之义引申之,本无二字二音,而今字妄为分别,积习生常矣。”[6]567

(三)联绵词的一个音节

例7:《诗》云:“谁侜予美,心焉忉忉。”(毛氏曰:侜,张诳也。)与“诪”同。(……又作倜,亦作侏。诪张、侜张、倜倡、侏张实一字也。)(卷八《人一》)

吕叔湘《汉语里“词”的问题概述》曾指出:“古代中国学者研究的对象是‘字’──用一个汉字来代表的、有一定意义的单音节,它在现代汉语里,从语言学上看,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只是一个词的一部分。”[7]359本例虽说“诪张、侜张、倜倡、侏张实一字”,但戴侗引入这些联绵词的目的是分析这些单字意义(7)“诪”“侜”“倜”“侏”是联绵词的一个音节,没有独立的意义,其意义依附于整个联绵词。,其重点仍是“诪”“侜”“倜”“侏”诸字,它们是“一个词的一部分”。

(四)同源词

例8—例10凡方言往往以声相禅,虽转为数音,实一字也,不当为之别立文。姑举其略:

那,“如何”之急言也,温人呼奴谐切,台人合作那,二字为则皆切,括人奴弟切。吴人、越人呼人为奴红切,今俗书作侬,台人鱼邻切,温人奴登切。母,古音莫古切,又莫比切,今俗通呼莫下切,吴人莫回切,又上声,蜀人即瓦切,《淮南》呼社,别立“妈”“姐”“毑”文,皆非也。《博雅》:“奶、妳,乳母也。”女蟹切,今俗谓乳母为奶,汉人谓母媪、姥。凡此皆一音之转也。(8)“台人合作那二字为则皆切”一句,各本同,意思费解,疑“二”为重文符号。本条的温人是温州人,台人是台州人,括人是处州人(今浙江丽水),吴人是苏州一带人,越人是绍兴一带人。(卷首《六书通释》)

例11:又作烊,冶、镕、烊同声,实一字。古但谓之冶。(卷四《地理一》)

例12:洪,户工切,水张盛也。……别作“洚”。(《孟子》曰:“《书》云:洚水警予。”洚水者,洪水也。按:洚、洪实一字,孟子时已误读为二字矣。)(卷六《地理三》)

例14:《说文》曰:“廷,朝中也。”“庭,宫中也。”按:古者廷不屋,故诸侯相朝,雨沾衣失容则废,后世始屋之,故加广焉,其实一字也。(卷十六《人九》“廷”条)

例15:邾,陟输切;邹,侧鸠切。邹、邾同声,实一字也。春秋时邾莒用夷,故邾谓之邾娄。娄亦两音,力俱切者,合“邾娄”之音为邾;力沟切者,合“邾娄”之音为邹也。(卷二十六《工事二》)

例16:饷……《说文》曰:“周人谓饷曰饟。”孙氏人漾切、陆氏式亮切。按:饷、饟实一字。

例17:饇,依据切,厌满也。《诗》云“如食宜饇”。亦作饫,《诗》云“饮酒之饫”。(按:饇、饫实一字。)(卷二十八《工事四》)

例18:臾,期贵切,土笼也。又作蒉,语曰:“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又作篑,从竹。《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按臾、蒉、篑实一字,其畚类,所以负土也,故其形类屦。)

例8—例10分析了三组音转词:“那{奈何}”在温州方言、台州方言中的方言音转词;“人”的台州方言、温州方言音转词,写作“侬”;“母”在吴语、蜀语、《淮南子》中的音转词,写作“妈、姐、毑、社”;“母”在通语中的音转词“奶/妳{乳母},妈、媪、姥{母亲}”。“那、人、母”的方言音转词基本上可以看作同源词,“母”的通语音转词较复杂。《同源字典》谓“母—妈/姥”之鱼旁转,三词是同源词;“乳—奶”日泥准双声,鱼之旁转,两词同源。[2]104,157“媪”和“妪”的上古音分别是影母幽部和影母侯部,同纽邻韵,“媪”是“妪”的音转词,用于方言[8]173。据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考辨》,“语源上,‘妪’的‘以体使温暖’一义当为原始词,‘妇人’一义当为滋生词。古文献的用例中,也是前一义在前,后一例在后。‘妪’的原始词可能跟‘煦’同源。”[9]415因此,“奶/妳”“媪”的词源与“母”不同,不在“母”的音转词系列之中。

例11—例18的各组字语音相同或相近:“冶(余母鱼部)—镕(余母东部)”“洪(匣母东部)—洚(匣母冬部)”“鬀(透母锡部)—鬄(定母锡部)”“廷(定母耕部)—庭(定母耕部)”“邹(庄母侯部)—邾(端母侯部)”“饷(审母阳部)—饟(审母阳部)”“饇(影母侯部)—饫(影母宵部)”“蒉(群母微部)—篑(群母物部)”,学术界认为它们同源(9)本文同源词的判定主要依据《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同源字典》、刘钧杰《同源字典补》《同源字典再补》、殷寄明《汉语同源词大典》。。《同源字典》谓“‘庭、廷’实同一词,后来从字形歧为二义”[2]326;“‘饷’与‘饟’实同一词。大徐说文‘饟’读人漾切,小徐读庶枨反,与‘饷’不同音。但经典释文读式亮反,广韵读式亮切,皆与‘饷’同音”[2]366。《王力古汉语字典》:“‘饇’、‘醧’古韵侯部,‘饫’古韵宵部,后转入侯部……‘饇’、‘醧’、‘饫’实同一词。”[10]1671殷寄明《汉语同源词大典》谓“‘篑’‘蒉’非异体,乃分别文。前者箕属,以竹制之;后者筐属,以艹为之”[11]1897,“蒉、篑”同源。

(五)其他类型

例20:依,于希切,阿徬也。(今俗有“偎”字,乌回切。按:依、偎同声,实一字。)(卷八《人一》)

例21:秉……(“秉”“把”同声,实一字。古无“把”字。)(卷二十二《植物二》)

例22:蕝……(蕞、蕝实一字,虽读有三音,特一声之转也。)(卷二十四《植物四》)

例23:劀,古活、古滑二切。又作刮,刀刮次骨也。(《说文》:“刮,掊把也。”“劀,刮去恶疮肉也。”按:此实一字)

例24:嘉,古牙切,善美也。(《说文》曰“美也”。《说文·人部》又有“佳”字,“善也”。古膎、古牙二切。按:古无“佳”字。《楚辞》始有之,实一字也。)(卷二十九《工事五》)

例20“依—偎”、例21“秉—把”、例24“嘉—佳”是声母相同的不同字词,它们的关系很松散。《王力古汉语字典》“蕞”的意义有三个:一小的样子;二草聚集的样子;三通“蕝”。古代朝会时用茅草束立于地上以表明位次。例22“蕞—蕝”可以看成通假字。例23的“刮—劀”是否同源,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周礼·天官·疡医》:“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12]668阮元《校勘记》:“按:《说文》‘劀’‘刮’异义,郑君谓为一字。”[12]673刘钧杰《同源字典再补》认为两字同源。陆宗达《说文解字同源字新证》则认为“劀即剜字”[13]336。

二、《六书故》“实一字”的评价

戴侗《六书故》中提到的“实一字”,有的确实具有孳乳关系,有的却未必不科学。

(一)确有孳乳关系的“实一字”

第一部分提到的几种分化字类型中,异体字、古今字、同源词以及同一联绵词的不同写法确实有前后孳乳关系,即例1—例7,例8—例9“那”“人”的方言音转词,例12—例17及例19共16组。除此之外,以下各例也有孳乳关系:

例29:寽,律括切,一手持物一手寽取之也。一声(12)据《说文》,“寽”字从一声。,别作捋。(《说文》曰:“寽,五指捋也。”“捋,取易也。”按:寽、捋实一字)

例30:聿,鄙密切,古所用书也……(书传未尝有“聿”字,且手之疌巧何以取义于巾?《说文》谓“聿所以书”,而“筆”继其次,释曰秦谓之笔。“筆”“聿”与“書”“畫”皆从聿,明“聿”“筆”实一字,蒙恬始朿毫为笔,故秦谓之笔耳。)(卷十五《人八》)

上述22例戴氏的判断是科学的。现就部分例子分析说解如下:

在例1、例3中,前已说明“洼—窐”“副—疈”异体。“窊(影母支部)—洼、窐(影母鱼部)”“劈(滂母锡部)—副、疈(滂母职部)”,《同源字典》认定它们同源。

在例13中,前已说明“鬀—鬄”同源。《同源字典》谓“(鬀)后来写作‘剃’”[2]418。

在例27中,字书常常将{足所履}和{疾}两个意义的字都隶定为“疌”,前者如《正字通》《字音宝鉴》,后者如《玉篇》《广韵》《集韵》《重订直音篇》《四声篇海》。《古文字诂林(二)》“疌”条引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伦按:本书无从得声之字。盖、实一字,故《玉篇》作不作。疌声当在谈类,故今字借蹑为之,疌音遂为尼辄切,字形亦传写之讹。或曰:、实一字,‘机下足所履者’是正义,‘疾也’是引申义。”(13)目前看来,{足所履}和{疾}的引申关系不明确,“、”看作同源字更好,而非同源词。[3]250

在例29中,《古文字诂林(四)》“寽”条引高田忠周:“寽、捋元同字无疑。、手同意。已从,又从手,为复矣。”[3]354引戴家祥《金文大字典(中)》:“金文‘寽’字作,或作。从从一或从,‘’为玉璧正形,‘一’为侧形。‘寽’的本义当为两手执玉相授受。《说文》四篇‘寽,五指捋也’,近是……为了保留‘取’的本义,重复添加手旁作‘捋’,《说文》十二篇‘捋,引取也。’”[3]360刘钧杰《同源字典补》亦收“寽、捋”两字。

在例30中,“聿”是“筆”的初文。《古文字诂林(三)》引高田忠周《古籀篇》:“此最古‘笔’字也……聿管以玉,或以漆木。《诗》云彤管是也。至秦蒙恬别有竹管之制,字亦变从竹作筆。‘筆’是秦以后字也。”[3]501

(二)判断有误的“实一字”

前面第一部分提到的“其他类型”包括关系较松散的字词、通假字等,从来源上看它们没有孳乳关系,不能说“实一字”,例20—例24都是这种情况。除此之外,下列例子也不能看作“实一字”:

例31:淠,匹制、匹备二切,波流演漾之皃。……又作“濞”,滂濞,水盛疾皃。(《说文》曰水暴至声。)按:淠、濞实一字。

例32:潬、滩,他千切。《尔雅》曰:“沙出也。”江东呼水中沙堆为潬。今河阳县南有潬城。按:越人以川流浅急处为潬。潬、滩实一字。(卷六《地理三》)

例33:催,仓回切,趣也。(古有“趣”而无“催”。催、趣同声,实一字。)(卷八《人一》)

例36:唆,苏禾切,唆、嗾同声,实一字也,古无“唆”字。(卷十一《人四》)

例38:它鼍……(它、鼍疑实一字。《说文》以“它”为蛇,谓象蛇之宛曲。观其文,绝不类蛇,而“黾”则从它,龜、鼈、鼋、鼍类也皆从黾,故知它即为鼍)(卷二十《动物四》)

例39:柅……(《说文》曰:“柅,实如梨。”“杘,篗柄,或作柅。”“檷,络丝趺。”……檷、柅实一字,既为络柅,不得又为篗柄也。别作鑈、铌)(卷二十一《植物一》)

例40:稻……(稻、稌一声,实一字。)(卷二十二《植物二》)

例41:茝……(蕲、芹实一字,水草也。鞠穷苗叶似蕲,故亦得芹名,不可直谓之芹也。)(卷二十四《植物四》)

例42:圂,胡困、胡丱二切。圈豕为圂,亦作豢。凡畜牲食以米谷曰豢,大豕是也……郑康成曰《周官》“圂”作“豢”。圂、豢实一字也。厕以秽故亦谓之圂。(卷二十六《工事二》)

上述19例戴氏的判断不完全准确,失之较宽。现就部分例子分析说解如下:

在例43中,“甋”很少单用,一般与“瓴”组合使用,学术界多认为“瓴甋”是联绵词。据黄金贵《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考证,“甓”与“甋”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意义引申指砖的──前者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其本义是地下陶制排水管即瓦管,东汉变为砖的通称。“瓴甋”本指圆弧形屋瓦,东汉都成为“甓”的别称。(15)相关考证详见《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新一版)》第779~780页。该书同时认为“瓴甋”是同义连文,非联绵词。因此,即使“瓴甋”偶尔用为“瓴甓”,“甋、甓”也不是实一字。

(三)部分正确的“实一字”

第一部分提到的例10、例11、例18都是部分正确。此外,部分正确的还有:

例44:輀(按:輭、轜一字之讹,輴、輲、辁一声之转,其实一字也。)(卷二十七《工事三》)

在例10中,已说明“母”的方言音转词与“母”实一字,但“奶、妳、媪”与“母”没有孳乳关系。

在例11中,已说明“冶—镕”同源,然“烊”与它们相距较远,只能看作近义词。

在例18中,“蒉—篑”同源已见前。殷寄明《汉语同源大字典》考证“臾”的语源义是丰饶,“蒉、篑”的语源义是藏。“臾”和“蒉”当如《王力古汉语字典》所说,是通假,非同源。

在例43的字书中,从而、需、耎之字,多为一字之或体,《集韵·之韵》列“輀、輭、轜”三字为异体,它们确实是一字之讹(16)详细论证可参看王国珍《释名语源疏证》(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2页)。。《礼记·丧服大记》:“君葬用輴。”郑玄注:“輴,皆当为‘载以辁车’之‘辁’,声之误也。”“輴”“辁”是通假关系;据《集韵》,“輲”“辁”为异体,但看不出有明显的孳乳分化关系。

综上,《六书故》44组“实一字”中,确实有孳乳关系的22组,没有明确孳乳关系的18组,部分正确的4组。戴侗对“实一字”的判断准确率比较高,正确率高达50%,但错误率也有40.9%。

猜你喜欢
六书同源字典
开心字典
开心字典
两岸年味连根同源
清初学者王育《说文解字六书论正》六书说初探
以同源词看《诗经》的训释三则
“铤”有“直”义的词源学解释——兼说/直/义的同源词族
汉字构形系统的发展与六书“转注”
我是小字典
正版字典
虔诚书画乃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