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整合教学策略探究

2023-11-07 13:55:55王茹徐州市桃园路小学江苏省徐州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4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语文

■ 王茹(徐州市桃园路小学/江苏省徐州市)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该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要高度重视起来,并且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语文和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形成学习意识,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进程,培养善学乐学、勤于反思的学生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由此,主题环境下的单元整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然而现阶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能有效地将单元整合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中呢?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整体感知,把握整个单元主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的感知能力是在阅读中形成的。语文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开始,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开展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学情,在开始学习之前,让学生了解一下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主题,接下来开始进行整合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本单元的课文阅读,整体感知一下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在阅读时,要注意提高阅读速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笔者将《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人类的“教师”》整合在一起,这三篇文章都是在讲创造力,其中《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中明确指出:什么是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三篇文章都比较简单,学生一读就会明白文章在讲什么,三篇文章放在一起教学,节省了时间,也能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阅读这三篇文章,他们都有新发现,来源于谁的启发?开展小组内交流。《苹果里的五角星》是小男孩来我家给我显示的新本领,《最佳路径》来自葡萄园老太太的启发,《人类的“教师”》来自生物界对人类的启示。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是“心中有祖国”。本单元安排了:《天安门广场》《我给江主席献花》《虎门销烟》和《徐悲鸿励志学画》。通过快速阅读,学生对这四课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五课紧紧围绕“献花”的这一主题进行叙述,记叙了“我”随着欢迎队伍等待并献花的场面,最后自己激动不已。第六课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壮观的建筑和辉煌的景观,加深了人们对天安门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要想全面把握住整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就要先快速略读文章,并且快速提取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更宏观的、全面地把握文本。让学生对本单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强化阅读,了解整个单元课文

强化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个体的认知需要在不断获得感知的基础上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在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深刻的印象。在单元主题教学中,学生们大致了解了整篇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的课文进行细细品读。精读课文就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只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应该对文章进行全面解读和分析。以此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解析来深入了解课文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以及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和让学生学会什么,受到什么启发。

例如,《我给江主席献花》的主题是什么,为了说明什么?学生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课文主要围绕“献花”来写,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献花前、献花时、鲜花后三个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叙述“我”在随着欢迎的人群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并且要给江主席献花的整个过程,表现了他们想见到江主席的急切心情和热烈的欢迎场面。这篇课文给了教师两个启示:第一,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我们应该时时刻刻记着香港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第二,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热爱祖国,爱戴国家领袖,热爱我们中国这个大家庭,以及引导学生体会香港经历过百年的分离之后,最终回到祖国母亲怀抱时,香港人民的激动心情和无比喜悦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借助“我”的心情来表达了全国上下的高兴、欣喜之情。

例如,在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时,笔者提出问题: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与通常做法有什么不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教学时应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对两篇文章产生了解。

带着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循规蹈矩”,引出“鲜为人知”,苹果拦腰切发现了隐藏着的五角星,葡萄园老太太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方式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细读课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内涵,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身的主动学习,体会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整合单元,突出开展主题分析

李怀源校长在介绍单元整体教学思想发展过程时说,他的这一思想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以主题为单位,如父爱母爱之类;第二阶段是以读写为整合点,从关注情感到关注语言形式;第三阶段是以语用点为整合点。学生要学会从文章里面提取重要的、可以使用的知识进行整合、重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分析整理能力,最后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开展单元式整体教学,可以将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众所周知,教材上的内容是众多教育名家通过层层选拔的方式确定下来的,每一部分都具有特别强的代表意义。教科书在单元设计方面科学合理,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同一个单元内的所有课文都符合此主题。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三篇文章,《普罗米修斯盗火》《开天辟地》和寓言《一路花香》,这三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交给学生一个道理——学会奉献。但是他们也有不同的地方。《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文章是一篇古希腊神话,主要介绍的是普罗米修斯如何盗火的过程,以及他不畏强暴、为人类谋福利、勇于献身、甘愿受罚、舍己为人的精神。而《开天辟地》这篇文章是中国神话传说,讲的是混沌未开之时,盘古顶天立地,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牺牲自己、不怕困难、终于用一万八千年开辟了天地,他这种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歌颂。《一路花香》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一个挑水工用了一个奇妙的办法去浇灌路边花草的事,通过这则寓言让我们明白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整合和感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可以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在以后遇到问题时也可以自己去分析文章,解决问题。

四、有效指导,利用课文进行写作

现代教育理论重视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小学一二年级就已经有看图写话任务,三年级就已经要写作文。怎样才能写出优美的语句和严谨的作文呢?这就要充分利用我们在课本里面学习的知识,包括题材、写作顺序、写作手法、词语的重组,把它们整合在一起,成为一篇文章。

例如,在教学《走,我们去植树》时,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全诗总共六节,写了少先队员们一起去植树,经过了荒滩、沟渠、山坡和公路,写了他们为什么要去种树,植树可以带来新鲜的空气,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健康、幸福、快乐。学生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学到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里面的写作手法,在写作文时学会前后照应。教师还可以让他们根据这首诗歌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按名称、外形特征和功能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又如《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生活中的小事、小场景,表达了母亲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爱,让我们印象深刻。通过对这样的小事进行叙述让学生也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那么,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也应该学到在写作的时候,应该写一些贴合实际的事情,而不能胡编乱造,只有切合实际,我们才有话说。这样才能够打动读者的心。《三顾茅庐》中有环境、语言、动作描写,文章的环境描写比较非常精彩,短短几句话,把诸葛亮居住的环境描写得十分出彩,同时也暗喻诸葛亮是位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接下来对刘备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的求贤若渴。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写类似文章时,就能够用上细节描写。

学习完一篇课文或者一个单元后,应该进行知识梳理和整合,让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写一篇相关的作文。这样不但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而且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五、同类对比,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埃默里大学学者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策略上的差别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单元主题教学必须体现在“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的设计过程中。这样,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开展同类对比教学策略,就是把同一主题的课文放在一起进行阅读,让学生在比较与分析中体会相同主题下,不同文章的文字风格。在同类对比教学策略中,可以进行同组类比。

例如,为了体会不同作家写同一动物的写作风格。教师不妨把《白鹅》和《白公鹅》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白鹅》中白鹅的特点,感受其语言表达。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尝试概括鹅的特点,再读课文后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最后,通过细读课文感悟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有了这样的铺垫,再从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白公鹅》进行对比学习,学生能够总结归纳出两者的异同。本单元还有写动物的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顺势开展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体现自己对某种动物的喜爱之情。这种同类比较学习过程强调同中求异,也可以是异中求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过程中,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梦圆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克隆之谜》等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努力掌握各种科学知识,并插上想象思维的翅膀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感受发明创造带来的快乐。在教学《走,我们去植树》《燕子》和《古诗两首》等课文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让学生尝试着描述春天这个季节里出现的事物,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单元主题教学应该立足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开展交流讨论,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借助单元整合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主题单元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采用交流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对每个单元的主题内涵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战争”这一单元时,因为本单元内容涉及古诗、中外小说、文言文等不同的文学体裁,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针对不同的文学体裁来选择教学方式。如对于古诗,应该注重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以及背诵。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与语气去诵读边塞诗。在教学中教师不妨通过配乐诗朗诵的形式让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再利用音乐来渲染气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最后,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感悟“战争”这一主题。在学习《夜莺之歌》与《雨来没有死》等小说题材的文本时,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文本的语言特色。如要求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程中最有感触或印象最深的语句进行分析品味。学生也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插图来感受文中的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等,还可以谈谈课文中最能体现单元主题的情感等。这些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师生交流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完成。

而学习《螳螂捕蝉》时,首先要把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项工作做到位,因为小学生理解文言文毕竟存在一定的困难。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主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朗读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教师也可以把《螳螂捕蝉》这个寓言故事以白话的形式讲给学生听,再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开展一场辩论赛,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这样,通过开展交流讨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单元的主题,从而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总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语文应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单元整合,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1:13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