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在教学中的使用策略研究

2023-11-07 13:55:55王颖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广东省梅州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4期
关键词:翠鸟课文内容重难点

■ 王颖(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广东省梅州市)

新《课标》指出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所以,教师在备教材时要充分发挥课后习题的作用,好好利用课后习题,根据课后习题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提高课堂质量,提升教学效率。

一、课后习题的类型

1.联系课文内容型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大都是与课文内容直接相关的内容,首先编写者以“读”入手,借助“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熟悉课文,走进课文。同时语文需要不断去积累,尤其是优美的句子和段落,课后习题中往往会有背诵或默写的要求。其次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如何学以致用是教学的关键,所以教材编写者也在课后习题中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出现仿写仿说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编写者在编撰的过程中也秉承着由浅入深的原则,在理解、分析类的题目中就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对词语、句子或者整篇文章进行重点理解和把握,因此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全面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拓展性题型

课后习题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这类题目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教师在备课时,也需要把这类题目作为重难点来准备,才能使学生意识到语文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对生活进一步探究和反思。同时还有一些习题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这时候就需要学生突破课本的限制,遨游在想象的海洋,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体验,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发言,并且在不断练习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课后习题的价值

1.帮助学生增强预习效果,巩固知识

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而课后习题中的问题,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主要思想。在预习中,学生带着课后习题的问题去阅读课文,会对课文的重难点有一定的了解,再经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活动也可以得以顺利进行。课后习题中的题是经典的,也是对课文的总结和归纳,学生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完成课后习题可以加深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帮助教师把握整体教学

课后习题是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对习题加以分析,可以更快地抓住课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将习题融入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习题的检查,了解学生是否对课文内容已经掌握,自己的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三、课后习题的利用现状

1.教师未能深入解读课后习题

现阶段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传统,将教学和课后习题分裂开,认为课后习题不重要,只需要把课文讲完即可,没有意识到习题对学生的重要性。有的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习题答案,没有充分利用习题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有的教师是看自己教学剩余课时来选择是否讲解习题,这种对课后习题随意的态度既会让学生养成习题不重要的错误认知,也无法体现课后习题的价值。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讲解习题时没有针对性,每道习题都花大量的时间来讲解,没有侧重点,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不高,还降低了教师的讲课效率。长期如此,课后习题就成了教材中被忽视的一部分,完全体现不出课后习题的价值。

2.学生对习题的认知不够清晰

大部分学生对课后习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认为对课文只需要会读、会背诵和会默写即可,不用去管朗读时情感和语气是否需要变化。对于理解性的题目只想等着教师讲解给答案,不愿意自己先去理解和分析课文,对于拓展性的题目更是直接选择忽视,不愿意拓展自己的思维,知识层面还停留在课本,没有将知识联系生活,这种被动的思想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自身的学习发展。

四、课后习题的使用策略

1.利用课后习题,明确教学思路

课后习题是教材组成的重要部分,课后习题的类型比较丰富,教师在备教材时便需要根据不同题目的作用来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制定高效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重难点,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以《搭船的鸟》为例,课后习题中要求读课文,并思考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针对这道习题,结合课文,教师可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为: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对翠鸟外形和动作进行了细致观察。首先教师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接着通过图文对照,展示翠鸟的图片,自然过渡到第2自然段对翠鸟外形描写的学习,随后提问学生:“作者写了翠鸟的哪些部位?这些部位的颜色特点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只有对翠鸟的外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才会有如此详细的描写。然后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感受翠鸟的动作,学习第4段,圈画动作词,感受作者对翠鸟捕鱼时动作的细致观察,一节课下来,教师便利用习题把握了课文的核心内容,层层落实,确保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由此可见,这些课后习题和课堂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紧扣这些课后习题展开课堂教学,简练明晰,大大提高了备课效率。

2.运用课后习题,引导预习和巩固

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和课堂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效率有着很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在预习时毫无目的,预习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起着关键作用,课后习题就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引导思路,教师如果能够运用课后题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学会带着问题去课文中寻找答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以《将相和》为例,所在单元的主要要求就是学会提高阅读速度,而《将相和》一文较长,学生阅读起来容易看了后文忘记前文,很难做到既保证速度又保证阅读质量。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后习题第三题:“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提示得知,可以将本课分为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面和负荆请罪,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提示把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再把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找出来,这时候就可以发现这三个故事既独立但又有着一定联系,第二个故事的结局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教师帮助学生找出这样的关系,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在复述整篇课文时,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也可以完整、快速地复述出来。因此,用好课后习题,可以有针对性的预习,学生学习起来会更自信,更重要的是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后习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每一个问题都包含了课文的知识点,所以,能否准确回答课后习题,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课文的一个标准。如《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文中,习题之一为:“从开始对演出充满期待,到最后疑惑不解,‘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那样的变化?结合课文相关语句,填写下面表格。”学生借此表格可以快速地回顾课文,并抓住课文关键词句,也能让学生了解到本课的重难点就是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语句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通过这种训练,不管是什么复习课,学生都可以根据课后习题来抓住课文的重难点,学习也会事半功倍。

3.借助课后习题,进行朗读训练

“读”一直是小学语文的重点,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又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对“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越到高年级学生在“读”的方面要求更高。一年级学生对长句的把握不是很到位,朗读全凭感受,没有感情,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停顿,但是停顿并不意味着完全停下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示范读,让学生在反复读和听中感悟长句的读法。

如《雨点儿》课后习题之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的地方。”教师在讲授时,可以先采取听录音,让学生先自行感受句子停顿的地方,然后教师再进行示范读,学生跟读,后再自读,逐层递进,一遍一遍朗读,找到朗读长句停顿的技巧。中高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方面更多的要求是情感上的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的是朗读的多种形式,感受语言语气的变化,可采取分角色朗读,男女对读等方式,让学生能融入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在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为了更好地完成课后习题第一题:“读好人物对话。”在那段简短有力的对话中,教师可采取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船长的语气是果断和镇定的,不能拖音,在这种朗读语境中,学生也能感受到当时情况的紧急,更加能够体会到哈尔威船长的沉着冷静。如果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课文的情感需求,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出语言的魅力。

4.巧用课后习题,培养综合能力

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指对文章词句的理解,对作者写作思路和思想内容的理解。如果学生漫无目的地去阅读,就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因此,在阅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后习题,明确自己阅读的目标和重难点,运用启发阅读原则,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以《落花生》一课为例,这篇课文比较简短,学生阅读起来并没有难度,但容易抓不住重难点,于是,课后习题就提出了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从对话中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便可以利用这道习题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文中的对话,并且总结通过对话可以得知落花生具有的特点,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也要注意文中是否出现和人生道理相关的语句。学生看到这道题马上就能明确本课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再带着习题的问题去阅读课文找答案,不仅可以快速明确本文的中心思想,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将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分析、语言表达和想象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过程。小学生在刚开始接触作文时,经常会出现没内容可写,不知道怎么写,写得很平淡等问题,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材编写者在课后习题中也设置了写作训练的环节,在学习完课文后及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思路,使得写作训练更有针对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忽视“小练笔”环节,应充分利用这一环节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走月亮》一文后面的小练笔就是:“读第6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着写一写。”这节课的写作重点就是运用“五感法”描写所见的月下情景,学生便可以快速地抓住目标,掌握写作思路。教师可以明确学生“五感法”是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和感受到的写下来,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没有内容可写了,再引导学生通读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能把文字写得优美的原因是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运用“五感法”再结合恰当的修辞,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通过这样不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提升。

三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对课文内容的讲解,没有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新教材中,教材编写者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在编写课后习题时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提供学生口语训练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中的习题之一:“‘现代科学……改善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首先教师要提出表达时要注意的事项:“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观点时要简洁明了,同时要尊重不同的意见,讨论时态度要平和,要以理服人。”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述自己观点,如,可以从我们的家用电器说起,带给了我们哪些便利?在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后,再用这句话进行总结,从而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这一做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总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课后习题的类型非常丰富,教材编写者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设计的题型也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同时,也让我们对课后习题在教学中的作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课后习题包含了对课文内容的总结性训练,也提示了本课的重难点。尤其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教师的课堂更高效,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教师在备教材这一环节就需要重视课后习题,让课后习题的使用得到优化。

猜你喜欢
翠鸟课文内容重难点
翠鸟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翠鸟
宝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52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翠鸟
小青蛙报(2014年12期)2014-09-22 21:13:37
家长切莫学翠鸟
中国火炬(2011年1期)2011-08-15 06: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