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2023-11-06 12:24杨宗琛胡巧云王昌建唐小明王卫国彭志谢怡灵张坤黎满香刘武函唐亚新范仲鑫
湖南畜牧兽医 2023年5期
关键词:杀性荚膜革兰氏

杨宗琛,胡巧云,王昌建,唐小明,王卫国,彭志,谢怡灵,张坤,黎满香,刘武函,唐亚新,范仲鑫※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7)

前言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在世界各个地区都有分布,是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的主要代表菌之一。Pm 是一种可以感染多种动物的细菌性病原体,可感染禽类动物包括鸡、鸭、鹅、火鸡等,致使产蛋率下降;可感染一些常见的家畜,例如猪、牛等,对这些动物的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在18 世纪中后叶,法国学者Chabert 和Mailer 在对该疾病进行研究后,将其命名为“禽霍乱”[1]。禽霍乱的研究历史已有100 多年,其传播力、致病力严重阻碍了养禽业经济的发展[2]。

Pm 为革兰氏阴性菌,需氧和兼性厌氧。形态多为短杆状或球杆状,芽孢和菌毛均不存在,菌体表面有荚膜。Pm 生长所需要的适宜酸碱度在7.2~7.6,温度为37℃,可以在血平板、TSA 或者TSB 培养。多杀性巴氏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可存在于健康家禽的呼吸道中,当环境或者其他原因引起家禽发生应激反应而导致其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引起禽霍乱的发生。急性型的禽霍乱发病非常迅速,明显症状出现后在短时间内就会死亡并且死亡率极高。慢性型的禽霍乱也会引起鸡发病,并且使母鸡的产蛋率大大下降。

目前对于Pm 主要是通过荚膜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来进行分型,荚膜型可分为A、B、D、E、F 五种,脂多糖型可分为L1、L2、L3、L4、L5、L6、L7、L8 八种[3]。禽霍乱、家兔巴氏杆菌病和牛呼吸系统病等疾病多为荚膜A 型引起;荚膜B型和E 型通常引发的疾病是牛出血性败血症;荚膜D 型和A 型会感染猪发生猪萎缩性鼻炎[4]。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外膜重要的组成成分,也是其主要的毒力因子,在感染宿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试验对湖南省某养鸡场疑似禽霍乱的鸡只进行了解剖、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通过16S rDNA 序列分析、荚膜和脂多糖PCR 分型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以确定其致病病原。

1 材料

1.1 发病情况

湖南省某养鸡场林下养鸡500 余只,2023 年2月鸡群开始陆续发病2 个月余,死亡200 多只。送检发病鸡3 只、病死鸡3 只。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病毒DNA/RNA 提取试剂盒购自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革兰氏染色液购自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CR 反应所用HiFi PCR Super Mix、6× DNA loading Buffer、2 × Trans Taq High Fidelity(HiFi)PCR SuperMix I(-dye)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接种培养液、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BD PhoenixTM M50)均购自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细菌的分离培养

在无菌的条件下取肝脏、肺脏和脾脏组织,用接种环接种在TSA 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37℃条件下培养16 h;待长出单个菌落后,在无菌的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菌落接种于新的TSA 中进行纯化培养12 h。重新长出菌落后,对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学特征。

2.2 细菌分离株的生化鉴定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仪鉴定了48 项生化指标。

2.3 细菌分离株16S rDNA 扩增测序

无菌条件下,将TSA 中单个菌落用接种环接种到TSB 中,并放入37℃、220 r/min 恒温培养振荡器中培养12 h,收集菌体,提取基因组核酸,将其作为模板,使用通用引物16S rDNA PCR 引物扩增,引物序列见表1,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扩增后取PCR 产物用1%的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试验,得到目的片段后送北京擎科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序。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 中用BLAST 进行序列比对并利用MEGA 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

表1 16S rDNA 引物序列信息

PCR 扩增体系:2 × Trans Taq High Fidelity(HiFi)PCR SuperMix 12.5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模板5 μL,ddH2O 5.5 μL。

PCR 扩增程序:95 ℃预变性3 min;95 ℃变性15 s,54 ℃退火15 s,72 ℃延伸90 s,共30 个循环;72 ℃再延伸5 min。

2.4 荚膜与脂多糖分型

参考设计的荚膜分型引物(见表2)和脂多糖分型引物(见表3)进行PCR 扩增,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表2 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分型引物

表3 多杀性巴氏杆菌脂多糖分型引物

3 结果与分析

3.1 临床表现及剖检症状

送检的3 只发病鸡表现不愿走动、被毛蓬乱、头颈下垂、鸡冠绵软、肛门处有黄白色稀粪的症状。剖检后,肝脏和肺脏发现明显病变,胸腔中存在泡沫样积液(见图1)。

图1 剖检病理变化

3.2 细菌的分离纯化及镜检

分离纯化后的细菌在TSA 培养基培养12h 后生长出边缘圆润,表面光滑的乳白色半透明状菌落(见图2),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镜下(×100)呈红色短杆状(见图3)。

图2 TSA 培养基培养12h

图3 革兰氏染色镜检(×100)

3.3 生化鉴定培养结果

细菌鉴定仪鉴定:L -亮氨酸-AMC、多粘菌素E、多粘菌素B、P_BPHOBIS(PNP)磷酸盐、DEDX-TROSE、蔗糖、ALPHA -酮戊二酸为阳性,其余指标均为阴性(见表4),鉴定结果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可信值:99%。

表4 巴氏杆菌生化鉴定结果

3.4 16S rDNA 的鉴定

分离菌用16S 引物进行PCR 扩增后得到约1450 bp 的目的片段(见图4),符合预期的结果。经测序后得到16S rDNA 序列的长度为1443 bp。在NCBI 参考CCUG 17978、CCUG 17976 和英国株NCTC 10322、NCTC 10204 的16S rDNA 序列进行比对并进行同源性分析(见图5)经比对与巴氏杆菌美国株CCUG17978 的同源性最高,同源性为100%。因此,分离株为巴氏杆菌属。

图4 巴氏杆菌16S rDNA 基因扩增

图5 巴氏杆菌16S rDNA 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

3.5 巴氏杆菌荚膜分型

用荚膜分型的引物对模板进行扩增后,仅的到荚膜A 型的目的片段,大小约1044 bp,符合预期的片段长度(见图6),其他泳道均无条带,证明HN-A-1 菌株为荚膜A 型,引用中所参考的国内外A、B、D、E、F 荚膜型菌株进行同源性比对进行同源性分析(图7)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图8),结果HNA-1 与A 型荚膜参考株的同源性在99%以上,证明该分离株荚膜型为A 型。

图6 巴氏杆菌荚膜分型扩增

图7 巴氏杆菌荚膜分型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的比较

图8 巴氏杆菌荚膜分型进化树

3.6 脂多糖分型

用L1、L2、L3、L4、L5、L6、L7、L8 八种脂多糖分型引物扩增后,仅L1 型引物扩增出约1307 bp 的目的片段(图9),测序结果与GenBank 中L1 型巴氏杆菌VP161 的同源性为100%。证明HN-A-1 菌株为脂多糖L1 型。

图9 脂多糖分型扩增

4 治疗措施

该养殖场给鸡用磺胺类药物配合小苏打混用,治疗3~5 天后,症状明显好转。

5 讨论与结论

禽霍乱传播速度非常快,发病率较高[8],特别是急性病症,会造成大量禽类死亡,母鸡产蛋率下降,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从发病鸡场得到的菌株经分离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且为致病力较强荚膜A 型、脂多糖L1 型。这与王林柏[8]等、Li[9]等报道国内部分地区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结果一致,主要为A:L1 型,也与Peng 等报道全球不同地区的流行情况相同。

该鸡场养殖三年有余,饲养过程中对于卫生环境等因素的把控存在一定的疏漏,这也是诱发禽霍乱的关键因素之一。鸡场养殖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天气突变、禽舍通风不良、生活环境过于潮湿、脏乱以及营养缺乏等让鸡群产生应激,都可能会导致其免疫力下降而感染禽霍乱[10]。保持禽舍的卫生、通风、温度、湿度和合理饲喂,才能更大可能减少禽霍乱的发生。

由于禽霍乱是细菌性疾病,所以抗生素例如磺胺类药物、氟苯尼考等都可以对禽霍乱进行有效的防治。本试验所得样本的鸡场饲养方式为林下养鸡,平时用药较少,所以在给鸡用磺胺类药物配合小苏打进行治疗后鸡群逐渐恢复正常。近年来,由于市场上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许多畜禽动物对与抗生素都有了一定的耐药性[11],导致药物原有的有效剂量失效。所以在饲养过程中还要避免为预防各种疾病滥用抗生素,使其保持一个自然良好的生长状态[12]。

猜你喜欢
杀性荚膜革兰氏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肉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羊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
草莓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鉴定
一株猪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及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陕西省部分地区鸡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的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