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蓉桂之旅”

2023-11-06 14:57刘铁群
南方文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警报叶圣陶桂林

刘铁群

抗战时期,叶圣陶曾有短暂旅居桂林的经历,他以日记的形式详细记载了这段历程,将之命名为《蓉桂之旅》。《蓉桂之旅》记录的时间为1942年4月16日到1942年7月13日,共89天。其中,4月16日到5月1日记录赴桂缘由和出发前的准备,5月2日至6月3日记录从成都到桂林的旅途过程,6月4日至7月10日记录旅居桂林的情况,7月11日至7月13日记录返回成都的过程。

1942年4月,傅彬然从桂林到成都,邀请叶圣陶到桂林。叶圣陶在4月21日的日记中写道:“彬然邀余往桂林一行,谓可商谈二事。一为开明之编辑方针,商定后由余主持。又一为另出一较大规模之《国文杂志》,商定后由余主编。并为文供社撰一《国文手册》。于是余可家居执笔,不必复跑茶店子(教育科学馆所在地)。此亦余所愿,然改变生活方式,一时亦未敢迳即决定。”除了傅彬然的邀请,叶圣陶当时对桂林城也是心向往之。他在1982年整理这段日记时这样回忆:“抗日战争期间,桂林因为政治情况特殊,成为‘文化人集中的地方,过去在上海差不多朝夕相见的许多老朋友都在那儿。”而他辗转汉口、重庆,把家搬到乐山,从此“落了单”。1941年又迁居成都,“离群索居的情况仍然没有改变”。因此,他也渴望到桂林看望老朋友。于是就有了这一次艰辛而又难忘的蓉桂之旅。

5月2日,叶圣陶和傅彬然从成都出发,前往桂林。在如今这个高铁普及的年代,从成都到桂林只需六个多小时。但叶圣陶转乘卡车、汽车、火车,遭受日晒、雨淋、轰炸、偷盗,用了“一个月又三天”才到达桂林。在重庆等候前往贵阳的汽车就耗费了12天,在贵阳等前往金城江的汽车又滞留了半个月。5月31日终于离开贵阳,6月1日进入广西境内,叶圣陶记录了初入广西的印象:“至一站曰六寨,则已入广西境,属南丹县。广西境之公路两旁多种树,虽未必株株完好,究为行旅之荫。树为油桐,桐实累累。广西桐油亦大宗出产。此外似为马缨花,尚有其他。将入广西,山已作广西风格,不规则,有尖顶,闻桂林、阳朔之山为此种风格之极致。彬然语余在广西几乎四季闻秋虫。停车打尖时就山脚草际听之,果闻唧唧之声四起。”6月3日,叶圣陶从金城江出发,第二天抵达桂林。对于这次艰辛的旅途,葉圣陶感慨万千:“我那一次竟走了一个月又三天,沿路阻难重重,如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搭上公路汽车先得作种种奋斗,搭上了还是前途茫茫,象坐了舢板漂洋过海似的,连能不能到达彼岸都难断定。一路上我情绪坏得无以复加,居然能坚特到目的地真不容易。”

叶圣陶6月4日上午抵达桂林,7月11日清晨坐上返回四川的飞机,在桂林居住了38天,目睹了桂林的文人汇聚、文化繁盛。抵达桂林当天,叶圣陶就见到了十多位老朋友。日记中有详细记载,上午“九时抵桂林。经检查及呈验证明书,乘人力车至环湖路开明,已十时矣。晤洗翁、锡光、士敭及开明其他同人,皆欣然握手。洗翁精神如前,为别四年,绝不见老。而不见清华。询知近方小产,因移居乡间乃妹处休养。少顷仲持来,仲华来,俱叙别后之情。仲持亦是由香港退回此间者”。午睡醒时宋云彬到来,“云彬风度依然,不减当年。吴朗西、韩祖琪来,朗西先到此多日矣。四时随云彬至其寓。寓中熟人聚居,有雁冰、仲华、联棠诸家,共占两楼两底,颇为热闹。雁冰夫妇亦仍如前,他们五年来行路最多,见闻自广。雁冰方作一长篇小说,俟其出世当为佳作。傍晚在云彬处小饮。其夫人特为余煮面,颇可感。酒罢与诸友在楼廊乘凉闲谈”。之后每天的日记都有与文化名人会面的记录,叶圣陶认为:“这一次到桂林,是经过好几年的颠沛流离,尝够了‘相思不相见的况味之后跟许多老朋友的重逢,心情之畅快真是难以言说。”在桂林期间,叶圣陶的确是经常沉浸在与新朋旧友相聚的欢喜与畅快之中。但也有例外,与高士其的相见就充满了忧伤。7月9日,忽然有人说“高君”来访,叶圣陶下楼看到让他震惊的一幕:“见一木然之人,目定,身僵,面无表情,扶一人而立。”这个“木然之人”就是高士其,搀扶他的人是同学黄某。高士其曾为《中学生》撰稿,后来所撰写的稿子编辑成《菌儿自传》《细菌与人》。高士其“毕业于清华,继留学美国,研究细菌。有某种细菌自其耳际入于脑,神经系统遂受损伤,司言语与动作之官能皆木强不灵。得病已十五年,近乃加剧。曾在各地治疗,今日自曲江到此(因曲江疏散人口)。扶之坐,则垂头而坐,手脚皆抖动不已。与之语,发言甚慢,且不相连贯,久之乃曰‘我说不出来。为科学研究而牺牲至此,深可悲悯”。叶圣陶看到为科学研究付出健康的高士其重病缠身、生活困难,心生无限悲悯。当天高士其刚到桂林,到医院就医,找不到空病床;到旅馆住宿,找不到空余房间。还是开明同人相助,帮他找到了住处。

除了与朋友相聚,叶圣陶在桂林期间推进了大量重要的文化工作。与开明同人商谈了《中学生》的编辑工作,完成了桂林版《国文杂志》的创刊筹备工作,促成了开明书店编译所成都办事处的创立。6月9日,宋云彬、傅彬然等人与叶圣陶谈编辑《国文杂志》的事情。告知叶圣陶,《国文杂志》出版登记证的限期就要到了,若当月不完成第一期的编辑,就没有机会出版,要前功尽弃了。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余被派作文三篇,须于一星期内赶出。然诸君又言星期五往游阳朔,星期日方回来,真没法安排矣。”朋友们既给叶圣陶施加了沉重的工作任务,又邀请他游阳朔,着实让叶圣陶为难,为了《国文杂志》的按时出版,他放弃了阳朔旅游的计划。在叶圣陶的努力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6月10日,“傍晚与洗翁、彬然、锡光三人小饮。洗翁言开明拟设编辑委员会,而以余在成都主持其事。委员职务之分配,联络之方式,尚待细商”。6月13日,“傍晚,洗翁邀仲华、彬然、云彬、锡光、联棠在店中小饮,谈设立编译机构事。议定设于成都,由余主之,定名曰‘开明编译所成都办事处。仲华、彬然、云彬皆为编译委员,相助编稿约稿。每月以印书三十万字,出版两册或三册为定则。收稿费用年以十万元为度。其他事务费用亦有规定”。6月20日,“上午拟编译所办事处办事规程数条。看《中学生》之投稿一篇”。6月24日,“洗翁谓今日云彬、彬然在此,可续谈开明事,遂招仲华来,楼头共酌。先谈《中学生》各门类作稿约稿事。次谈编译所事,委员除云彬、彬然、仲华外,加请子恺、祖璋二人。以墨为办事处职员。关于各人之薪水与费用亦有

商定”。

在处理繁忙工作的同时,叶圣陶坚持写作,无论是在住处、在开明办事处或在朋友家中,他都尽量抽时间撰写各类文稿。日记中有详细记载,6月11日“坐楼上彬然室中作文,充《国文杂志》材料。午刻吃饭后,于室中入睡一时。醒来续作,至三时而成一篇,仅二千言耳”。6月13日,“十时半返店。饭后续作昨所为文,至四时半完篇。今日得二千余言,全篇三千余言”。6月15日,“作文一千五百言,题为《作一个文艺作者》,为《中学生》之卷头言”。6月16日,“晨起至文供社,与彬然、云彬谈《国文杂志》编务。留彬然室中作文,取一诗,谈理解与鉴赏”“二时半返开明,继续作文”。6月17日,“晨起续作昨文”。办理多项事务后继续写作,“四时文完篇,两日共得二千言。又作《国志》编后记一篇,于是第一期中余所任稿已齐。将交与云彬,由渠送审付排”。6月21日,“上午作《中学生》卷头言一篇,千余字,题曰《五足年了》,为抗战五周年应时之作”。6月29日,“晨起作《国志》文稿,得数百言即停手。梁漱溟先生来访,托带一文至重庆”。6月30日,“续作前文,至于下午五时,得三千言左右。系以学生口吻谈自己学习国文之经验,思以引起一般读者之注意,俾各自抒其所见,为文投来”。7月1日,“上午续作昨文,得一千余言”。从这些散落在日记中的文字可以看出,叶圣陶在桂林期间是见缝插针地写作,每天少则一千字,多则三千字,完成了大量的文稿,真是节奏紧凑,高度

自律。

叶圣陶的日记还记录了对桂林生活的体验。6月2日到达金城江的时候,叶圣陶就品尝了桂林的三花酒,但印象并不好,感觉“味不香美,而足致头胀”。抵达桂林之后,他对桂林的饮食及环境颇多赞赏。6月5日,“应李任仁(重义)、陈劭先二先生之招宴”,与宋云彬、傅彬然、范洗人共同前往建设研究会。“建设研究会系一赞助行政之机关,聘研究员若干人,集会时就省政作究讨。其会址本旧时之藩台衙门,小有园林布置,有八株桂花树,厅因名‘八桂云。同座客有雁冰、仲华及文供社同人数人。肴馔甚精,殊酣适。广西前曾禁酒,今已开禁。宴集时有酒,便觉象个样子。”6月7日,“九时后与洗翁、锡光、彬然至榕湖对岸之功德林素菜馆,仲华、联棠继至,略谈《中学生》編辑事。功德林布置如小园庭,楼用竹瓦,树木四围,颇有雅趣”。下午“六时至天然餐馆。今日为诸友聚餐会会期,夫人小儿咸集,凡两席。该馆系广西式之菜馆,所制品近乎广东,诸品皆元汤,有真味。菜凡十色值百二十元,颇为便宜。席间雁冰谈在西北时骑马,射猎,饮马酪,吃烤羊之情景,颇动听”。叶圣陶赞赏建设研究会和功德林餐馆的就餐环境,对天然餐馆的菜品及价格也都颇为满意。给叶圣陶留下深刻印象的桂林食品是月牙山的豆腐,而吃月牙山豆腐的机缘是与梁漱溟聚会。6月25日的日记写道:“梁漱溟先生自港回国,留居桂林(梁本桂林人),近寓所中,现之、彬然导余往访之。状貌严肃,发言颇缓而沉着。坐少顷,现之邀往吃月牙山豆腐。月牙山在研究所附近,山前有素菜馆,煮豆腐尤有名,桂人所谓桂林三宝之一。三宝者,乳腐,月牙山豆腐及女伶小金凤也。余在店中计乎每餐有乳腐,豆腐则适然遇之,是已识其二宝。惟小金凤已嫁人,不复唱戏,此宝不可识矣。”寓居桂林不到一个月,叶圣陶已经明白什么是“桂林三宝”。“乳腐”即腐乳,叶圣陶几乎每餐都吃,可见腐乳在抗战时期已经是桂林人普遍的佐餐佳品。因为梁漱溟已经吃素三十年,所以唐现之选择在月牙山素菜馆宴请梁漱溟。叶圣陶对月牙山豆腐的评价是“滑嫩鲜美”。与对桂林饮食的赞美相比,叶圣陶对居住环境感到不满意,到达桂林的第一个晚上,范洗人给叶圣陶买了新蚊帐和新草席,但依然被臭虫骚扰,不得安眠:“八时后归。既而阵雨大作,而并不转凉。与洗翁谈开明近况,直至十时。洗翁特为余购蚊帐,假以新席。因新购之床铺未到,旧者恐多臭虫,令余睡士敭之床。孰知其床亦有臭虫,熄灯之后即潜出肆虐,一夜仍未得美睡。”6月21日,叶圣陶日记中再次记录臭虫肆虐之苦:“十时就睡,而臭虫大出肆扰,臂腿肿块累累。直至三时,始朦胧入睡。”6月27日和7月3日的日记也都记载了臭虫叮咬,久不成眠之苦。除了臭虫,6月份的桂林已经气温升高,叶圣陶常常因天气炎热,汗流如雨,辗转难眠。

叶圣陶虽然因为工作繁忙放弃了阳朔之行,但还是有很多机会在桂林市区参观、游览。而且桂林城本身山环水绕,处处胜景,参观文化机构或用餐出行、躲警报等常常相当于游览。6月8日,叶圣陶参观文化供应社,相当于游了百雁山和“丽狮”洞,“饭后一时与洗翁同至文供社,晤彬然,参观其社之各室。彬然及其同事宾君又导至社中所设之建设印刷厂,在内地看来,此厂有大小印机六七架,已算大厂。厂之门外,开明自建之栈房在焉。其地曰百雁山,有岩洞若干个。入一洞名‘丽狮者,宽广可容三千人。洞非一口,故颇通气,天然之防空洞也。桂林一地,若此之洞甚多,最大者可容三万人云”。叶圣陶听闻“可容三万人”的岩洞即七星岩,6月13日,范洗人就邀请叶圣陶游览了龙隐寺、七星岩、独秀峰等地:“出城东定桂门,过浮桥。浮桥两旁皆泊木船,即于船中陈物求售,如店铺然。入龙隐寺,寺后有洞,建小塔及香藏。石壁上有元祐党人碑。坐少顷,转至七星后岩,未至洞数十步即感寒气。在洞口观望,石隙水下如雨,阴气迫人,不敢久留。又折至七星前岩,洞口阔大,政府机关在此建一巨屋,为庋藏档卷之所。洞有栅门,加锁。其中木凳满布,空袭时开放,可容三万人,为桂林最大之洞。亦可纳费入内游览,余则无此兴致,在岩前空地上吃茶。茶座几满,皆预备避警者。四望山容野景,颇为畅适。看报,知江西亦已放弃,赣省敌颇深入。经中正桥而入城。进皇城,望省政府背后之独秀峰。一峰孤起如柱,上生丛树。”6月25日,叶圣陶在月牙山素菜馆用餐之后,与唐现之、傅彬然同游月牙山。“登月牙山,石磴之左为石壁,其右高树拏攫,漓江直泻,远望诸山,烟雾迷濛,颇称佳景。石磴不过三四十级,上有寺,殿屋在洞中。其前临江楼阁贮藏军用品,锁闭不得入,未免憾事。伫立有顷而下。”7月4日,因躲警报,叶圣陶就近观赏了老君洞:“至老君洞旁,警报器复鸣,先归者皆返身而来,遂上磴道,观老君后洞。洞不止一个,高下不一,各有其名。入之,皆凉气袭人,于方出汗之身体非宜,因立于洞外。又传紧急,姑入洞小坐。待半时许,不见动静,乃自后山履岩石翻至前山,入老君洞一观。洞中有老君象,高大而颇拙劣。”

葉圣陶在桂林多次体验警报急鸣、敌机轰炸的经历。6月9日至12日,连续四天听到警报。6月9日,在茅盾家中,“午后一时许传警报”,“旋飞机声起,隐隐闻投弹声,继见高射炮之烟两朵,复次见敌机四架,飞行甚高”。因为茅盾夫妇不躲警报,叶圣陶也留下来,听茅盾谈新疆经历。6月10日,叶圣陶正准备与范洗人游七星岩,“甫出门而警报作,遂改道至联棠家,即吃粥。不久,敌机一架飞于空中,盘旋有顷而去。逾四五十分钟又来十架,而余仅见三架。在机场投弹数十枚而去”。6月11日,凌晨五点警报就拉响了,“独至文供社,访彬然,洗面。旋传紧急,偕至社址后面之岩洞旁。晤仲华、云彬、欧阳予倩诸君。向予倩请教桂剧大概。谓桂剧本系湘剧,其唱句为二二三、三三四两种,与平剧同,惟调子不同。音乐有牌子,而歌唱无牌子云。继知敌机已到,群皆入洞,余亦入焉。其洞亦宽广,而石隙漏水,地面潮湿。旋闻投弹声,较前昨两日为重,地点仍为飞机场”。6月12日,凌晨四点半警报已鸣,“仍至文供社后面之山洞。闻机声,即入洞。云彬家携有一长凳,拉余共坐。洞中人几满,颇感闷热。约略闻投弹声。既而人稍稍走出,及闻机声,又一哄而入;如是者数次。至七时半解除”。7月3日、4日、6日的日记也都有警报的记录。叶圣陶躲警报的地点通常为文化供应社后面的山洞。虽然当时的桂林警报频繁,但叶圣陶并没有特别紧张,他已经像桂林人一样,把警报当作日常功课,有时借躲避轰炸的机会游览岩洞,有时在岩洞中与文化界朋友畅谈,也偶尔不躲警报。

叶圣陶旅居桂林的一个多月,内心一直伴随着一种焦虑。因为对来桂林的艰难旅程心有余悸,他托人买欧亚公司的机票,但关于飞机的信息变幻莫测,致使归期难定。7月11日,叶圣陶终于可以乘坐飞机前往重庆。凌晨两点离开开明书店办事处,“洗翁、士敭、彬然、瑞清送行”。抗战时期条件简陋,叶圣陶乘车到达的“安检处”和“候机厅”是一个草棚,他在日记中对飞机做了详细描述:“见场外一机,机身大如两间房间,两翼横广,约相当于屋七间。发动机凡三个——开动,试验推进机之旋转有无障碍。旋公司主任令上机,诸客自机左侧之小门入。座位凡两行,每行七座,余坐左边之第四座,正居中。自窗外望,即见左翼之顶部,如在楼上望平屋之屋面。”叶圣陶所乘坐的飞机只有14个座位,当时航班数量很少,座位又如此有限,这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一票难求了。飞机起飞,叶圣陶还想俯瞰桂林景色,但飞机“在漓江上空北行,未能详观桂林市廛”。不到三个小时,叶圣陶所乘的飞机“降落于重庆江中之珊瑚坝”。叶圣陶的体验是:“自桂至渝不足三小时,痛快极矣。若陆行乘木炭汽车,即一路无耽搁亦须半个月。”7月12日,叶圣陶搭上了中国银行运钞票的福特卡车,13日回到成都,结束了短暂而充实的“蓉桂之旅”。

(编辑 吴翠)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著有《现代都市未成型时期的市民文学》《桂林文化城散文研究》《广西现当代散文史》《广西现当代文学研究》等专著。

猜你喜欢
警报叶圣陶桂林
桂林,美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桂林行
霜的工作
假期终结者
是谁的责任?
拉响夏日警报定格无痕迹美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