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黄”的形成及被皇家垄断千年之久,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孔子编录的《诗经》中一首对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江山社稷描述的诗。同期产生的“五行学说”在阐述物质基本规律时,不仅把“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形成“万物循环、生生不息”之理论,更把土地视为宇宙中承载万物的基础和蕴含、产生财富之根本纳为江山社稷。土可载物,亦能生金。土为黄色,金为黄色,土、金皆黄皆重要,成为古代帝王意识中不可替代的首要资源。
黄色被看作君权的象征,还源于古代哲学的“敬土”思想。《孔子家语》载:“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故其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是以太皞(音hào读‘号)配木,以木德王于天下,色尚青。炎帝配火,以火德王于天下,色配赤。黄帝配土,以土德王于天下,色尚黄。少皞配金,以金德王于天下,色尚白。顓顼(音zhuān xū读‘专须)配水,以水德王于天下,色尚黑。”其中“黄帝配土,色尚黄”,应为古代帝王尊崇黄色之根源。
黄与土、黄与地、黄与中央的相互关系,经过祭祀仪式神化和祭祀建筑强化,形成了中央天子与四方神祇的理论体系,并以此阐述中央帝王统领四方藩国的神圣性与合理性。
(摘自《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