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历程与演化规律

2023-11-06 07:22:10陈雪钧张玉凤
开发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旅游业数字化数字

陈雪钧,张玉凤,李 莉

(1.重庆交通大学 旅游与传媒学院,重庆 400074;2.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旅游与服务管理学院,重庆 400065)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这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伴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我国正在迈入数字经济时代。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对旅游产业的市场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数字技术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产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既是市场消费需求拉动的结果,也是旅游供给侧创新升级的结果。从旅游市场需求端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市场需求也逐渐多元化、个性化。数字技术能够打破时空约束进行价值创造,改变传统的生产决定消费的价值创造模式,推动形成需求侧与供给侧协同创造价值。旅游消费者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工具能够迅速、全面地掌握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并且在旅游交易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进而“倒逼”旅游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旅游供给侧来看,新一代数字技术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实现供给侧的转型升级。在微观层面,旅游企业通过树立数字化思维,革新经营管理理念,加快新一代数字技术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应用,开发出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实现旅游产品的创新升级。在中观层面,旅游产业借助数字技术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推动信息共享,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旅游服务的创新升级。在宏观层面,以新一代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加深区域旅游经济之间的联系,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实现旅游管理的创新升级。

2000年发表的《数字化旅游》是我国关于数字旅游最早的文献,陈娜在该文中对数字旅游进行了大胆设想,提出全球正在面临数字化浪潮,并将迎来一场继工业革命之后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技术革命,它将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1]。2006年,汪升华等在《数字化与企业持续成长的战略性选择:以温州旅游企业为例》一文中将数字旅游发展落地企业,提出了数字化是企业持续成长的战略性选择[2]。胡丽琴在《数字旅游体系框架研究》中构建了数字旅游体系的总体框架,提出了旅游应用信息系统的实现思路[3]。2012年,姚远、欧新菊在《河北环首都经济圈景区旅游形象塑造及数字化传播》一文中提出数字化技术将逐步成为新时期旅游形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4]。刘全力在《提高城市数字化水平助力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关于“数字承德”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中将数字旅游与数字城市、城市旅游相结合,提出数字旅游对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宋子千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角度,研究了科技对旅游业带来的全方位变革问题,提出要将科技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6]。杨宏浩提出,要加强数字旅游平台建设向数字旅游空间拓展,让数字技术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7]。张广海、董跃蕾提出,要重点将数字技术贯穿到旅游的全过程,建立动态扩充的指标体系,更精确地从各个维度推动数字旅游经济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8]。综上所述,已有研究大多着眼于数字技术在企业、城市、旅游业等具体领域的应用,以及数字技术给旅游产业带来的深刻影响等,缺乏对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历程和演化规律的系统分析和归纳。因此,本文根植于中国情境研究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历程及其演化规律,总结和提炼中国特色的经验借鉴与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数字经济下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历程

在借鉴罗文斌等[9]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数字经济下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包括萌芽期、成长期、扩张期和升级期。

(一)旅游产业数字化萌芽期——企业管理信息化时代

第三次产业革命的爆发推动了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方便了旅游者的信息查询和旅游企业的信息管理。20世纪70年代初,航空业电脑预订系统(CRS)的出现标志着信息技术正式进入旅游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发展掀起了全球范围内产业变革的浪潮。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是我国旅游产业数字化的萌芽阶段,主要以企业管理信息化为主。随着外国旅游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计算机技术最早应用于外资旅游企业和合资旅游企业。在这一时期,我国旅游业由外交接待事业转向经济属性事业,旅游管理由行政管理转向行业管理,由直接管理企业转向间接管理企业。初创时期的旅游业设施较为短缺,旅游产品类型也比较单一,接待方式以团体游客为主,旅游接待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资源丰富的古都或行政中心。1981年,美国PRIME550超小型计算机系统被中国国际旅行社引进,主要用于旅游团数据处理、财务管理等工作;1982年,利用外资建成的建国饭店正式开业,开创了饭店业学习外国先进经营管理经验的先河;1983年,美国Conic公司的电脑管理系统被上海锦江宾馆引进,此后适用于旅游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如旅游企业办公室自动化系统等得到了逐步推广;1992年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通过与澳大利亚JETSET联网运营加入了全球预订系统(GDS)[10]。企业通过内特网使业务流程信息化,内特网中包含了企业的生产、财务、销售、人事、产品研发等职能部门的信息,企业成员可以在网上共享企业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经营决策等信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快速发展,1991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3 334.98万人次,全国旅游外汇收入为196.09亿元[11],截至1991年年底,我国旅游企事业单位共4 980家,营业收入为271.45亿元[12]。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政府在经济社会各层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旅游管理基本上是政企合一,该阶段我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受政府直接投资方式的主导[13]。

(二)旅游产业数字化成长期——基于web1.0和web2.0的国际互联网时代

20世纪90年代初,以万维网为代表的国际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使得消费者更容易获取音频、视频、图片等信息。万维网搭建了一个产品和创意交换的便捷、高效的平台,改变了旅游产业的传统结构,并催生了电子旅游。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是我国旅游产业数字化的成长期,开启了基于web1.0和web2.0的国际互联网时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开始蓬勃发展,我国政府通过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潮流。伴随着第一次互联网发展浪潮的来临,旅游电子商务出现了,我国旅游信息化由此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经济社会发展逐渐与世界接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市场日益成熟,基本形成了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三分鼎足”的市场格局[14]。同年,“金旅工程”启动,揭开了旅游电子政务建设的序幕。2004年,提姆·奥莱理提出了web2.0概念。在web2.0时代,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各种社会化媒体蓬勃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15]。此外,用户关注的内容逐渐被受到重视,旅游者借助网站创造和共享旅游信息,由此催生了旅游虚拟社区。2006年,数字化建设试点单位扩大到24家。2009年,我国进入3G时代。随着各种国家政策和法令法规的出台,旅游产业市场经济的框架体系已具雏形,实现了从初期旅游产品的开发到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转变,从承担经济功能为主向承担经济、社会功能并重转变[16]。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形态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我国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变革促进了旅游信息化的发展。随着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企业为了实现自身更规范、更长远的发展,渐渐将龙头企业上市融资作为重要战略选择。在这一阶段,大量民营资本流入旅游产业改变了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17]。此时,资本市场对我国旅游数字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旅游产业数字化扩张期——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进入21世纪,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给信息技术带来了挑战,单一的国际互联网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旅游产业对信息的要求,也无法满足旅游者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的要求。21世纪初至21世纪10年代中期是我国旅游产业数字化的扩张期,3G网络技术的出现使我国真正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兴起和普及加快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大互联网公司和电信运营商陆续加入移动互联网的建设。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开启了以休闲体验旅游为主体的“新旅游时代”,旅游服务更网络化无线化,旅游者的消费习惯逐步转换成通过手机进行信息的预订和费用支付[18]。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游客将产生更多定制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旅游消费模式在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转变,进而导致旅游产业的创新升级和管理变革,催生更多新的商业形态的形成和完善[19]。据易观国际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了2.88亿户,同比增长40.5%,国内手机用户于2011年5月底达到了9.1亿户,海量的手机用户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互联网用户和在线交易人数的增加,不仅会推动旅游业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同时也会提升“旅游+互联网”的资源整合能力。2015年9月16日发布的《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互联网与旅游的结合使传统旅游业发生了颠覆性变革,二者的深度融合成为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20]。在互联网旅游蓬勃发展的引领下,各大旅游省份积极出台互联网旅游发展规划。如2015年12月发布的《黑龙江省“旅游+互联网”发展规划》提出,充分利用以大数据为代表的多种信息技术,高效整合美团、携程、小红书、抖音等互联网企业资源,为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环节提供智慧化服务,发挥互联网在营销上的低成本优势。2009年,旅游业被定义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6年旅游业被确定为幸福产业,旅游业的定位逐渐向民生服务功能转变,对需求侧或民生的关注与响应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四)旅游产业数字化升级期——以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时代

2008年,美国IBM提出“智慧星球”战略,而后又衍生了“智慧城市”“智慧国”和“智慧旅游”等概念。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从而保证信息的及时获取和处理。21世纪10年代末至今是我国旅游产业数字化的升级期。新一代信息技术阶段以集成应用为主,是数字技术加速与经济社会全方位深度融合的阶段。2016年,我国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成功举办了G20杭州峰会,并发布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这是多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全球首个数字经济文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这为释放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为核心内容的数字经济所内蕴的强大社会生产力新动能带来了历史契机[21]。2018年“智慧旅游”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3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服务智能化”[22]。2020年印发的《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旅游产业和数字技术的健康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23]。智慧旅游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旅游资源、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通过为游客提供高质量、高满意度服务,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系统化、集约化管理变革[24]。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产业数字化的代表,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供给,而且基于智慧旅游系统,通过智慧游览、互动共享等方式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使传统的旅游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云计算、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势不可挡,旅游的行业边界和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旅游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也势不可挡。

三、数字化创新背景下旅游产业演化规律

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旅游产业结构指旅游产业内部各部门间及其与相关产业部门间的相互联系。基于该理论研究数字化创新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在产业定位、产业动力、产业组织、产业范围等方面发生的规律性变化,对推动旅游产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业定位演化规律:外交事业—经济产业—综合性产业

根据产业结构理论,只有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和生产力的变化,产业间的各种资源才能得到合理配置,从而保证产业的持续发展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在数字化创新背景下,旅游产业定位呈现出由外交事业—经济产业—综合性产业演化的规律。在以企业管理信息化为主的萌芽期,中国的旅游业在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称为“行业”,主要完成旅游接待的政治任务,承担外交功能,着力“扩大对外政治影响”和“为国家吸取自由外汇”,形成了以入境接待为特色的外交事业发展格局。截至1991年年底,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了1978年的19.4倍,旅游创汇收入达到了1978年的11.8倍[25]。进入国际互联网时代,旅游业逐渐由外交事业向经济产业转变。直到1998年被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业才真正实现了由外交事业向经济产业定位的转变[26]。由于互联网具有与生俱来的“长尾”优势,消费者的个性化选择有可能形成需求端的规模经济[27]。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旅游业逐渐向综合性产业转变,向承担经济功能、社会责任和服务民生并重转变。从经济功能来看,2019年,我国旅游业收入占GDP总量的11.05%;2021年,我国旅游业收入受疫情影响只占GDP总量的2.55%。由于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所以必然会对其他产业产生一定的带动作用。比如一个地区要发展旅游,首先要发展交通,建造机场、高铁等设施,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从社会责任来看,旅游业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旅游从业人员达到483.43万人。与此同时,旅游也成为许多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方式,为贫困地区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帮助贫困地区逐步实现脱贫。从服务民生来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使游客出游更加便利。人工智能、虚拟技术、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赋能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产品的创新升级,提升消费者的旅游体验。体育旅游、智慧旅游、研学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有利于满足国民的医疗健康、放松身心、寓教于乐等高品质生活需求,从而增强国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产业动力演化规律:政策驱动—市场驱动—技术驱动

在外部需求环境和技术环境的驱动下,旅游产业主体结构不断完善,产业动力呈现出由政策驱动—市场驱动—技术驱动演化的规律。在以企业管理信息化为主的萌芽期和国际互联网时代,旅游产业在政府主导下成长和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旅游业的发展受到旅游基础设施短缺和服务配套供给不足等问题的严重制约,由此,我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见表1)。1985年发布的《关于当前旅游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报告》提出,将旅游业发展只抓国际旅游转变为国际、国内旅游一起抓。1987年颁布了《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这是我国旅游业首部国家标准,1995年成立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99年施行《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28]。2009年《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13年《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旅游业实现了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变。伴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游客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由此推动了旅游产业向多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从旅游产品的内容来看,原来观赏性的景观正在向增加知识性、趣味性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从旅游产品的形式来看,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层出不穷。从旅游产品的范围来看,原来零散的单个景点正在向空间全景化的全域旅游转变。进入新信息技术时代,数字技术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从资源要素角度来看,数字技术具有覆盖面广、渗透性强、辐射效应大等特点,对传统的旅游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形成了冲击,有利于打破经营者的固有思维,促进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从产业规模角度来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提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使旅游业呈现规模经济增长成为可能[29]。从市场供求角度来看,数字化技术的使用突破时空限制进行价值创造,使以往生产决定消费的单方面价值向需求侧与供给侧协同创造价值演化[30]。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赋能旅游业,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效率以及旅游的体验感和幸福感,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表1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主要文件/事件及其内容

(三)产业组织演化规律:产业集团—产业链—产业生态系统

在数字化创新背景下,旅游企业由分散化、竞争性经营向网络化、协同化、竞合性经营转变,旅游产业结构基于社会分工和技术进步不断向高附加值产出转变。旅游产业组织呈现出由产业集团—产业链—产业生态系统演化的规律。初创时期的旅游基础设施短缺,旅游产品单一,旅游产业经营相对分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特点的旅游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产业集群的出现打破了我国旅游产业长期以来的分散经营单一旅游产品的经营组织模式,这是我国旅游产业的一次革命[31]。进入国际互联网时代,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包含四种趋势:其一是以旅游资源为中心形成的企业集群;其二是以大型旅行社为中心形成的旅游产业集群;其三是以交通区位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其四是基于政府政策下形成的产业集群。随着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市场范围不断扩大,交易环节逐渐增加,进而导致交易费用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协调专业化分工带来的经济增长与其导致的交易费用的增加,旅游产业链便由此演化而来。在移动互联时代,旅游产业链之间借助移动互联网可以高效、便捷地实现旅游信息的传递、共享以及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实现旅游的虚拟一体化,即游客可以在一个网页上完成“吃住行游购娱”[32]。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基于技术平台的数字产业生态系统衍生了新的商业逻辑。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要素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旅游产业数字化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完善。在旅游产业数字化生态系统内多元主体依托信息技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资源共享,以协同开展旅游产业的价值共创,最终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和满足多元主体的利益需求。

(四)产业范围演化规律:产业内部延伸发展—产业外部延伸发展—多产业融合发展

在数字化创新背景下,旅游业态由传统业态层向关联业态层及融合业态层不断拓展,推动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旅游产业范围呈现出内部延伸发展—外部延伸发展—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演化规律。旅游产业内部延伸发展包括横向一体化延伸和纵向一体化延伸。横向一体化延伸表现为旅游企业之间横向“对接”,即实现旅游产业链中六部门(吃、住、行、游、购、娱)的连接以及产业链中企业之间的联合和重组,还包括同一类型旅游资源的对接,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横向分散风险[33]。纵向一体化表现为旅游企业向其上游供应链企业或下游分销渠道企业延伸。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延伸有助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旅游产业多元化延伸发展趋势日益明显。2015年“旅游+”战略的提出推动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交通、教育、医药、农业、数字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旅游新业态。进入21世纪以后,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旅游业的突出特征(见表2)。

表2 旅游产业融合类型、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具体案例

一种是旅游业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即第三产业内部融合。其中最典型的是由多行业融合而成的在线旅行社,包括银行业、信息服务商、航空公司、旅行社等[38]。另一种是旅游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融合,即第三产业外部融合,如旅游业与农业、水利、林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对优化水网和路网的有机衔接,借助数字技术平台,联动周边的旅游资源和景点,推动形成全域旅游,利用美丽乡村,发展创意农业,推进旅游产业与农林水利的深度融合。基于数字分工形成的虚拟企业可以推动旅游产业向虚拟化、智能化、模块化方向创新发展,从而突破其传统的价值链边界[39]。数字技术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能够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催生新的旅游商业模式形成,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四、借鉴与启示: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的中国特色经验

(一)以扶持性政策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旅游产业数字化是旅游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其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的支持与引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产业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政策文件,为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初创时期的旅游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接待能力弱,难以满足大量游客的旅游需求。由此,政府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旅游业标准化工作。在旅游投资方面,政府由最初的直接投资到间接投资,再到发挥投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资本进行旅游投资建设。近年来,随着社会投资在旅游业中所占比重的日益增加,社会力量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在优化市场环境方面,政府从入境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两个方面入手,颁布了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加大了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为旅游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标准化工作不仅提升了旅游服务的专业性、规范性、系统性,而且能引导旅游市场的良性竞争。

(二)升级旅游产业数字化基础设施

在萌芽期,旅游产业数字化主要以企业管理信息化为主。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旅游企业开始引进计算机系统,用于数据处理工作;加入全球分销系统(GDS),为游客提供交通、住宿、娱乐、支付等更全面的旅游服务。在成长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启了国际互联网时代。大批电子商务网站接连创立,掀起了一股热潮。旅游企业也纷纷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的形成。在扩张期,随着3G网络技术的出现,以及智能手机的兴起和普及,我国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用户的增加促进了旅游与互联网的融合,优化了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在升级期,以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旅游业进一步向虚拟化、智能化、集约化方向转变。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机器包揽了大部分程序化的、标准化的工作,因此培养创新型旅游人才显得格外重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将数字化思维、创新思维融入到从业人员的培养过程中,通过推动高等院校与旅游企业联合打造实训基地,培养从业人员数字化技能的实操能力。同时,充分发挥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组织在培养旅游数字人才中的作用,从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数字化素养。

(三)变革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模式

随着旅游者的日益成熟、旅游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数字技术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了旅游产业在产品、组织、资源配置、产业链等方面的创新升级。在旅游产品创新方面,虚拟现实(VR)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5G技术等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催生了虚拟现实景区、数字博物馆等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的形成。旅游产业通过VR等技术,借助可穿戴设备带领游客进入虚拟环境中,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大幅提升了旅游产品的趣味性。在旅游组织创新方面,数字技术帮助旅游业实现跨行业间的信息共享,整合优化旅游企业的业务流程,使旅游供给能更好地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提升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在旅游资源配置方面,数字经济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借助要素的跨区配置、数字技术的强渗透性,实现旅游业资源配置的优化创新。在产业链创新方面,旅游产业通过横向和纵向一体化延伸、上下游协作等方式,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各环节的高效联结,进而实现旅游产业链价值的提升。

(四)构建旅游产业数字化生态体系

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重塑了市场环境,数字化成为众多产业创新升级的必然选择。旅游产业的综合性、产业链的关联性意味着数字化不是单个旅游企业的行为,需要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来推进旅游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因此,构建旅游产业数字化生态系统是推动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自智能手机推出以来,移动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数字技术的使用逐渐变成一种社会潮流,为旅游产业数字化生态系统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旅游产业数字化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旅游产业数字化生态系统涉及旅游企业、数字技术供应商、平台组织、地方政府等多元主体,基于政策、契约和关系机制相互协调而成。在构建旅游产业数字化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中介服务机构通过为大量旅游企业服务,从中识别共性需求,提供模式化的对策,从而减少旅游业数字化发展的成本。此外,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旅游产业数字化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相应的环境支撑条件,从而更好地推动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

猜你喜欢
旅游业数字化数字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画报(2022年4期)2022-05-05 05:59:54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金色年华(2017年12期)2017-07-18 11:11:19
数字化制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0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成双成对
旅游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