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交通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

2023-11-06 05:46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年20期
关键词:数据安全交通智慧

张 东

(湖北警官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5)

0 引言

20 世纪90 年代初,美国首次提出智能交通的概念,以缓解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和环境污染等普遍存在的问题。2009 年IBM 在智能交通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智慧交通的概念,将物联网、卫星导航、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于交通管理系统,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进行实时性、交互性的监控、分析、预测与管理。我国在智慧交通领域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发展迅猛,已成为国内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需要及时总结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积极不断地调整、完善发展策略,以便在未来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推动我国智慧交通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 我国智慧交通发展概述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持高位增长态势,截至2023 年3 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 亿辆,每年新登记机动车3 400多万辆,总量和增量均居世界首位,交通拥挤问题随之而来。为疏通城市经济发展血脉,国务院将智慧交通提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鼓励企业与行业积极参与智慧交通建设。

2012 年,我国发布的《国家智慧城市(区、镇)十点指标体系(试行)》首次在国内提出智慧交通的概念。2017 年9 月,交通运输部发布我国第一个智慧交通的专项政策《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2017—2020年)》。此后,陆续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等文件,将我国智慧交通建设列为国家重点行业,不断加大扶持力度。

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我国各地区积极响应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打造良好的智慧交通发展环境,鼓励大批优质企业共同参与建设,智慧交通行业市场保持强势增长态势,如图1 所示。同时带动交通感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研发,相关领域专利申请量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如图2 所示。

图1 我国2016—2022 年智慧交通行业市场规模

图2 我国2012—2021 年智慧交通相关专利申请量

在政策、市场和技术的三重加持下,我国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实时交通流量监控、智能公交系统、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等智慧交通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例如北京亦庄已建成智能路口332 个,路口信控智能优化效果实现单点自适应路口车均延误率28.48%,车辆排队长度下降30.3%,绿灯浪费时间下降18.33%,绿波道路车均延误减少16%以上[1]。上海的智慧公交系统、南京的智慧停车系统也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建设成果[2]。同时,交通事故率也在持续下降,如图3 所示。截至2022 年11 月底,全国较大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7.6%,重特大交通事故同比下降75%,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下降10%以上[3]。

图3 我国2016—2021 年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

2 目前我国智慧交通建设问题分析

我国智慧交通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投入回报率不确定等问题,其中亟待解决以下两方面问题。

2.1 技术标准与规范的一致性问题

目前国家级智慧交通建设标准文件包括《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规范》和《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体系 第五部分:交通》。这些文件还不足以覆盖智慧交通涉及的所有领域,因此我国智慧交通建设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工作是相对滞后于工程建设进度的。这就造成我国智慧交通建设技术标准在三个层面上的不统一。

第一个层面体现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在统一标准不完善的情况下,各地在智慧交通建设过程中纷纷提出自己的地方标准,比如北京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第一部分:通用技术要求》、河北省2023 年5月发布的《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等。各地建设的智慧交通系统自成一派,相互之间不能实现无缝对接,阻碍了全国性的交通管理、服务平台的打造。

第二个层面体现在不同功能的系统之间。智慧交通是一个大概念,包括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智慧停车、智慧公交、智慧高速公路等诸多独立系统[4],其分别由公安、交通、路政等多个部门各自负责建设,在建设技术标准与规范不一致且缺少统一调度的情况下,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性必然受到影响。

第三个层面体现在不同技术领域之间。智慧交通涉及多个高新技术领域以及相关的产业,不同行业厂商设计、生产的设备在数据格式、接口技术等标准上未形成统一,影响了各设备之间的兼容性,进而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维护性。

2.2 数据采集、处理和共享的问题

首先就是数据安全问题。遍布城市的摄像头、车载传感器、智能手机等设备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大量的交通数据,其中既包括个人的姓名、电话等隐私信息,也含有企业运营和国家机关的政务数据。大量数据的采集应用加剧了数据泄露的风险。近年来,由于数据处理程序不规范、网络安全技术漏洞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因素,国内外交通数据泄露事件频发,不仅严重影响到民众个人隐私安全,还有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

政府部门和企业对数据安全的担忧还会进一步引发了数据孤岛问题。在我国智慧交通体系中,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都采集并存储了大量的交通数据资源。但由于数据安全与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在责任不明和数据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由于担心数据开放造成数据的泄露与失控,或失去对数据的控制权而失去行业竞争优势,政府部门和企业大多都对数据持分享不愿、不敢的消极态度,导致信息的孤立和割裂,数据开放程度不高,被局限在各自的系统中,难以进行跨系统的整合与共享。

数据孤岛问题导致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信息传递出现滞后,使得智慧交通系统无法及时作出相应的调度和决策,也限制了应用开发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数据孤岛问题还造成智慧交通建设过程中的重复投入,造成浪费。如路口电线杆上密集的摄像头,它们分别为城市交通管理、公交车辆监控、道路监控等不同的部门提供信息,如果能够实现数据共享,消除数据孤岛,就可以大幅消减摄像头数量,节约建设投入。

3 对我国智慧交通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尽快制定顶层设计规划

智慧交通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具有多元化、层次化、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以及很强的广泛性和综合性。因此,应该尽快形成科学、全面的顶层设计规划,使众多的政府和企业在统一的统筹规划下开展建设,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整体作用和效益,确保我国智慧交通建设的快速、稳定发展。

首先,应由政府主导建立智慧交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在不同部门之间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共同主导研究智慧交通发展政策、规划、标准以及具有前瞻性的重大议题,构建顶层框架。尽快形成分工合作机制,确保智慧交通建设各项任务得以落实。

其次,要充分发挥行业内专业人士的积极作用,鼓励和组织智慧交通相关领域的专家、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等专业人才参与智慧交通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协议,保证顶层设计的可行性、科学性、前瞻性和权威性。

3.2 健全智慧交通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首先要建立健全智慧交通数据安全方面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我国第一部有关数据安全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自2021 年9 月1 日开始正式施行,同日开始施行的还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这表明我国对数据安全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智慧交通相关的部门和企业应以此为基础,将法律法规细化落实,对行业内现有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的实施细则进行完善和调整,对参与智慧交通建设与运营的各方责任、义务和权力进行清晰界定。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加强网络与数据安全知识和法律的宣传,树立全民数据安全意识。

其次,要加快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技术的研发与改造,严格检查各类软硬件的安全防护能力,确保符合智慧交通网络安全技术的适用要求;同时,加强对交通网络通信的应急指挥体系,一旦出现入侵等异常行为,要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3.3 加强监督和管理

智慧交通的发展建设由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交通运输部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多个部门协同管理。为避免管理松散,应统筹协调各部门,设立智慧交通建设独立监管机构或联合监管体系。

智慧交通建设监管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监管:智慧交通建设涉及车辆定位、感知识别等多种技术,监管机构应对技术设备进行测试和认证,对技术运行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这些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数据安全监管:智慧交通系统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与应用,监管机构应对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加密、访问等环节进行监管,保证全流程符合数据安全标准,确保这些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运营监管:智慧交通系统的运营涉及多个参与方,监管机构应对各方的运营资质、行为规范等环节进行监督,确保各方良性合作、公平竞争,维护智慧交通市场环境的稳定。

用户权益保护:智慧交通系统的用户包括驾驶员、乘客和行人等。监管机构应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落实服务质量监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确保用户的权益得到保护。

此外,智慧交通监管机构还应承担参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对智慧交通建设发展进行评估与预测,面向公众信息公开等职责。

3.4 推动政企交流合作

智慧交通建设需要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合作,涉及复杂的利益与关系问题[5],要将各方主体整合在一起,尤其是要推动政企合作,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可行的合作机制。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与导航地图厂商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政企合作案例。泉州交警部门积极与百度地图展开合作,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导航软件开放信号灯的数据接口,实现了城市信号控制系统灯态数据与百度地图收集应用程序的实时共享,驾驶员可在导航地图中看到路口的红绿灯倒计时的精准读秒[6]。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也有类似案例。

除了共享数据资源的方式,政企之间还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支持、建立合作项目、共建研发基地、设立技术创新奖励、加强人才交流与培养等方式来实现交流与合作。政企合作是推动智慧交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优势互补,可以合力推动智慧交通领域的行业规范、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开发,提升我国交通运输的效率与安全性。

4 结语

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预计到2035 年我国将基本建成交通强国,2050 年全面建成交通强国。“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智慧交通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阶段。通过多年来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智慧交通建设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现阶段,我国智慧交通建设仍存在技术标准与规范不统一、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但通过科学合理地顶层规划、健全交通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现存问题的影响,实现我国智慧交通快速、全面地可持续发展,为民众提供更好的交通引导服务、更多样化的出行选择,达成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愿景。

猜你喜欢
数据安全交通智慧
繁忙的交通
云计算中基于用户隐私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法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小小交通劝导员
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
大数据安全搜索与共享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