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的《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3-11-06 05:46黄泳霖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年20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思政课程

黄泳霖

(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2)

0 引言

2020 年5 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课程思政引领贯穿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将思政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1 课程思政实施存在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有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专业性强等几个特点,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大,课程思政更容易被忽略。课程思政实施存在的问题如下:

1.1 专业课程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涵盖的内容繁多,操作性强,既有管道施工、车站设备、车辆检修、通信信号系统、牵引供电系统等工科技术,也有线路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营管理等文科内容,是一门公认的“老师难教,学生难懂”的课程。授课教师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如何教”和“教得好”的问题上,忽略了思政教育融入,不利于“育人”和“育才”相统一。

1.2 学生方面问题

该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在第一学期,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做好铺垫,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起到启蒙作用。但是学习难度大,学生容易产生“趋利避害”“拈轻怕重”的厌学心理,比如:有的学生有“老师讲课枯燥”“学不到实用东西”的错觉从而产生抵触心理;有的学生认为“学习专业的才是有用的”,没必要掌握太多条条框框的思政内容,从而疏而远之。

1.3 教学资源问题

轨道交通车辆技术日新月异,“智慧化城轨”大背景下的交通运营组织与管理方式水平要求也更迭换代,然而有的院校专业经费投入少,实训基地建设滞后,课程实施得不到实物的支撑,老师上课自然“空空如也”;学生实训缺乏工作场景也就“无所适从”,大大地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2 课程思政改革路径和实践内容

2.1 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由企业技术专家、专业课程教师、思政课教师多方面搭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团队主要任务有三个“共同”:共同分析和挖掘课程任务中蕴含的整体思政元素;共同开展教学设计,确定融入的课程思政内容节点;共同承担分模块课堂教学任务。比如首先开展岗位思政元素调研,通过文献调查、企业访谈和毕业生座谈、乘客问卷调查等途径,以城市轨道客运专业岗位职业特性为依据,充分挖掘行业前沿技术特点、形成该课程特有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

2.2 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及时反映地铁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重视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为此,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工作岗位要求,巧妙地把企业工作任务转化为学生学习任务,结合学生学习需求、成长规律和价值取向,开发出该课程总体思政目标:“敬畏生命、遵循规章、规范操作、精益求精”。围绕这一思政主线,从教书育人角度解析为“道”“德”“技”“业”四个维度和16 个具体内容,如表1 所示:

表1 课程思政四个维度和具体内容

2.3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

该课程充分利用“智慧职教”“学习通”等线上学习平台,支持校企合作特色电子教学资源库、工学结合实训硬件设备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着力打造“数字赋能+现场实训+线上线下混合”三级联动教学资源。

第一,教学理念方面: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需求,内化知识应用,培养劳动习惯。

第二,教学思路方面: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范),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采用“三阶段五环节”的教学模式,即课前导学-课中督学-课后促学三个阶段;采取“自研自探-答疑探究-实训提升-多元评价-总结拓展”五个环节,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通过深化“三教改革”,促进学生“三阶成长,全面推进“三全育人”[1]。

第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灵活采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测试法、教授法、问答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模拟操作法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包括学习通平台、教学资源包、交互式一体机、教学教具、电脑虚拟仿真系统、平板、交通安全设施等等。

第四,实训基地方面:使用教学场地主要有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室、车站场景实训室、一体化智慧教室、售检票实训室等模拟工作环境。

比如,在讲授第二章节《线路规划设计与施工》时,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教师通过案例讲解,教具演示、虚拟仿真模拟操作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引导,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制定线路规划和车站站点布置方案,最后轮流扮演工作岗位角色,互评互纠,完成线路规划提出、谈论、初稿、评估、定稿全过程任务式的制定过程。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列出《市区线路走向清单表》,填写《线路车站站命名记录表》,最终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提升“就业竞争力”。课程每个章节设计的思政元素如表2。

表2 每个章节设计的思政元素、目标

2.4 设计“个体增值”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采用“立体多元化全过程”评价体系,突出学生个体增值。具体操作如下:第一,考勤评价课前和课后进行,侧重考察学习积极性和纪律性。第二,作业评价采用《课堂考核表》对完成状况和学习效果评价,侧重考查知识点掌握情况。第三,教师评价,在《工作手册》和《学生考核表》上打分,主要评价学习参与度和完成度。第四,小组互评,各小组实训任务成果展示后互评,出发点是互评互助,共同提高。第五,自我评价,如抢答、自我展示、分享心得等,侧重点在自我反思与团队分享。第六,课后测试,分析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贯穿了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的“立体多元化全过程”评价体系,整合了来自师生、生生和自我评价数据,既满足优等生的“登高望远”的求知欲,又激发中等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习热情,更能树立差等生“后来居上”的信心,使不同层次的同学在“个体增值”评价体系中有不同的收获。

3 思政案例教学应用举例

3.1 教学设计

以《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第六章《行车组织》教学为例,介绍内容设计中如何进行思政的融入。

3.1.1 教学内容

行车组织是指在运输生产的过程中,为了完成运送乘客的任务所进行的一系列与运输有关的工作。它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中心工作,担负着指挥列车运行、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任务。学生的学习目标有掌握行车闭塞的作用原理和闭塞设备应用、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体系及其工作内容;熟悉行车运行图的相关知识和调度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流程。

3.1.2 设计思路

案例思政教学结合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内容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两方面,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将理论概念等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分析中,嵌入相应思政元素,学生在获取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熏陶情感态度。

3.1.3 设计理念

案例思政教学总体理念设计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主,结合思政嵌入,有以下几点设计理念:

第一,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关键岗位职能基础、技能体系及职业素养,以多元化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人才队伍。

第二,基于工作岗位的行车安全责任意识和敬业奉献精神,对轨道交通安全案例讨论分析,树立“安全第一,创新奉献”精神,为交通强国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接班人。

第三,基于培养学生劳模和工匠精神,鼓励创新思维,全面注重温故知新和课程反思,通过技能大赛思政元素的引入,提升职业认同感与使命感及爱岗敬业精神。

3.2 教学实践

3.2.1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剖析

教学内容方面:一是基础专业知识,主要为轨道交通系统架构及组织模式等调度指挥基本概念;二是专业实践知识,主要包括调度员日常工作内容及要求、行车调度员故障(事故)应急处理要求、车辆基地调度指挥方法、故障(事故)应急处理要求,在此处嵌入专业技能大赛的讲解;三是案例分析讲解,在特殊情况下的调度指挥、大客流下的调度指挥方法。四是回顾反思,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回顾,专业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反思两个层面。

教学重难点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践与应用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夯实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工作操作技能,锻炼“一岗多能”和“一人多岗”的责任担当,焕发建设交通强国的使命感。

3.2.2 教学方法设计

灵活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操作法进行教学。找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通过系统性的课程设计,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的方式,建立生成性的内在契合关系,做到“基因式”融合。

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法和案例研讨法,结合实践分析法及视听教学法,融入思政元素要以学生关注的、鲜活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以课堂为出发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个人或团队做延伸性学习或研究。

3.3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课前(准备)、课中(教学)、课后(巩固)三个环节,预计采用2 讲(4 学时,每学时50 min)完成。主要环节如表3 所示。

表3 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

3.3.1 课前预习

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课前引出思考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完成预习作业、绘制思维导图、制作汇报的PPT等多种形式提前自学。采取化整为零、“重点”突出的策略,在“深”字上下功夫,做到深度融合。如:嵌入最新的时事政治,了解学生交通相关专业知识基础、课前作业掌握情况和学生自学相关章节内容,对学习重难点有初步把握。

3.3.2 课中学习

课中的课堂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课前导学-课中督学-课后促学”教学流程,用小组研讨、头脑风暴等形式,讨论为主,讲述为辅,充分提高师生互动程度,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如:线上学习与交流,团队头脑风暴,制作思维导图、汇报成果PPT、视听制作分享等。

第一,知识讲授:通过有趣的视听案例教学,以启发式教学方式为主,引入该节课案例分析的主要专业内容及专业实践知识,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如火灾、列车相撞等的调度指挥方案调整,在事故案例学习中明白职责的重要性。

第二,成果展示: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与学生进行该次教学观点的探讨,嵌入最新有关政策及上述对应的思政元素进行探讨学习,过渡到大客流情况下的调度指挥方法,简单分析调度工作与运营分析。如地铁瞬间大客流的应对,突发状况的处置(停电、洪水、乘客晕倒)等。

第三,师生、生生互评: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成果的展示与自主学习后的交流,引入不同岗位的职能素质要求和行业标准,以情景假设为主的日常工作、符合故障应急处理的素质要求,对基础概念及内容进行纠正补充及梳理。

第四,交流总结:通过引导的方式师生互动总结案例教学中的专业知识,并分享自己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层面的收获[2]。该章总结与反思,巩固基础知识,总结学习过程与分析方法,交流职业认知与自我感悟。如插入热点新闻的分享,探讨学习前后情感的转变,从榜样人物身上学习到的精神品质。

3.3.3 课后延伸

第一,布置课后习题,完善绘制课程思维导图。

第二,课后实践:鼓励学生课后到企业参观学习或者寒暑假实习,对于该专业可参与竞赛(如导游服务大赛、安检工作比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进行宣传指导,提升学生创新精神。

第三,课后反思:学生对自身知识掌握及课程上完后自己相应专业情感态度的转变总结反思,理解践行人才队伍精良专业、创新奉献的内涵。

4 初步取得的成效

4.1 增加了课程的吸引力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有了较深刻的理解,相较单一课程教学有明显改进[3]。在部分任务中增设“思政课堂”栏目,增加“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服务城市交通”“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等课程思政案例,丰富课程思政素材,方便教师课程思政教学。

4.2 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情况:在不同教学环节嵌入相关思政教学,加强了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时政关注度,专业与思政相辅相成的教学方式取得良好效果。为了适应轨道交通站车一体化的智慧运营发展趋势,弱化了乘客日常服务的部分内容,创新性地增加了轮椅乘客服务、视障乘客服务、聋哑乘客服务,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增加了非正常投诉处理内容,对接工作岗位,体现人文精神。

4.3 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

教师做好引领者,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交给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通用能力、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交通行业用人单位反馈,学生在工作中态度认真、责任心强、吃苦耐劳,有专业技能的钻研精神,树立了校企合作口碑。

5 结语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的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紧紧围绕“敬畏生命、敬畏规章、规范操作、精益求精”思政主线,在组建教学团队,挖掘思政元素、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策略和设计“个性增值”评价体系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引导学生走一条“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修炼之路,为城市轨道专业的其他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思政课程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