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琼
(铁道党校 经济学和企业管理教研部,北京 100088)
为满足旅客在高铁站的接驳及疏散需求,增强高铁站作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高铁快巴应运而生。高铁快巴是以高铁站为接驳站点,在常规公共交通运力不足的早晚出行高峰期和夜间运营,服务于选择高铁出行的人群的快速反应式公交[1]。
高铁快巴是定制公交的一种模式,对高铁快巴的系统设计规划可借鉴定制公交的研究成果。在定制公交的站点选址研究中,温东等[2]通过渔网与核密度分析实现热点区域聚类分析及合乘站点分类;Kim 等[3]以乘客总出行距离最短为目标建立定制班车的站点选址模型,并兼顾每位乘客出行距离;Shaffiei 等[4]在常规的定制班车路径规划方法中引入时间成本的概念,灵活调整和增加站点。在定制公交线路规划方法研究中,MUELAS 等[5]设计变领域搜索算法求解大规模定制出行的线路方案;ZHENG 等[6]为满足高峰时段短时大规模客流,设计1 种接驳线路与主干线路衔接的多层次定制公交线路规划方法;彭理群等[7]基于非势能场的非参数强化学习算法进行跨区域定制公交路径规划;陈汐等[8]构建了多区域运营模式的通勤定制公交线路规划模型。在站点选址研究中,近邻传播(Affinity Propagation,AP)算法不易受到离群节点的干扰,AP 算法有较好的鲁棒性。现有AP 算法在研究站点选址时,仅考虑节点地址位置及相互关系,较少考虑节点需求强度对聚类的影响,该文使用考虑节点需求强度的改进AP 聚类算法进行站点选址研究。在此基础上,以运营成本、乘客在途时间成本和乘客到达时间惩罚成本最小为目标,利用遗传算法求解高铁快巴的动态运营服务模式下的最优线路。以北京南站至天通苑居住区域的高铁快巴线路为案例,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按照不同的线路类型和服务模式,高铁快巴分为固定和动态两类运营线路。固定线路是参照常规公交的运营方式;动态线路依托系统支持按照乘客需求动态响应乘客需求,自动规划生成车辆行驶路径,将具有相同出行方向的一部分高铁旅客快速送达其目的地[9]。该文研究的对象为高铁快巴动态运营线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线路在高铁站与一定范围内的客流集中区域之间运行;②线路在非高铁站一端的服务区域内设置多个停靠站,中途不设站,快速直达;③根据乘客预约的地点和时间窗动态规划车辆行驶路径和时刻表。以夜间运行、从高铁站发至居住区的高铁快巴动态线路为例,其线路布局如图1 所示。
图1 高铁快巴线路图
该文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定制公交的系统设计规划的框架与方法,在对高铁快巴进行系统设计时采用2 阶段方法:①站点选址阶段;②线路规划阶段。
AP 聚类算法的一般步骤如下[10]。
步骤2 吸引度和归属度计算见公式(3)~(4),初始状态时 、取值为0。
该文改进的AP 聚类算法的步骤与经典AP 聚类算法相同,不同之处仅在相似度矩阵计算过程中加入需求强度调节因子,即用公式(7)替换公式(2),则表示节点与其他节点的相似度计算公式[11]如下:
该文以夜间运行、从高铁站发至居住区域的高铁快巴动态线路为研究对象,作出如下假设。
(1)高铁快巴从高铁站出发,到达居住区域各合乘站点,最后到达居住区域内的调度站;车辆匀速行驶,在每个站点停留时间相等。
(2)乘客预约的上车地点为高铁站,下车地点为合乘站点。
(3)由于乘客期望尽早到达目的地,若车辆实际到达时间早于乘客期望达到时间,惩罚成本为0;否则,产生惩罚成本。
(4)提供一人一座的服务,不允许超载;有最大单程行驶距离限制。
(1)目标函数。以运营成本、乘客在途时间成本和乘客到达时间惩罚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高铁快巴动态线路规划模型。运营成本如下:
式中,N——合乘站点集合;V——调度站集合;H——高铁站集合;M—— 车辆集合;—— 车辆启动成本(元/辆);——车辆单位距离运输成本(元/km);dij——站点i和j间的行驶距离(km);车辆m从站点i到站点j时,为1,否则为0。
乘客在途时间成本如下:
乘客到达时间惩罚成本如下:
综上,动态线路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如下:
(2)约束条件。车辆均从高铁站出发,最终到达调度站,满足以下约束:
乘车乘客不超过车辆座位数,满足约束:
车辆的单程行驶距离不能超过最大行驶距离,满足约束:
每组乘客由同一辆车提供服务,车辆停靠站点满足乘客预约的合乘站点需求,车辆发车时间在乘客最早可接受服务时间之后,满足以下约束:
该问题可转化为旅行商(TSP)问题,即所有需求点仅被经过一次且需求均被满足的车辆路径问题。在该文问题中同1 个站点存在不同组需求,因此将目的地为同1个站点的不同组需求进行拆分,生成相应的虚拟站点。采用经典遗传算法求解,通过初始化、适应度函数计算、遗传操作等步骤求解最大进化代数内的最优结果。
现计划开通北京南站至天通苑居住区域的高铁快巴,该线路在研究区域内的起点和调度站位置如图2 所示。研究区域被快速路立汤路隔开,有机动车通行路径,并且有天桥和地下通道,由于乘客可能携带大件行李,所以不考虑乘客步行跨越立汤路的可能。将研究区域分为西部区域和东部区域,在2 个区域内分别进行合乘站点聚类。
图2 研究区域示意图
模拟研究区域内乘客请求位置数为40,累计请求人数为218,请求站点分布的平面坐标图下的散点图如图3所示。使用R2014a 版本的MATLAB 软件编程求解。AP聚类算法参数设置如下:最大迭代次数为500,迭代不变次数为50,阻尼系数为0.5。
图3 笛卡尔坐标系下需求位置散点图
使用经典AP 聚类方法对研究区域的请求站点进行聚类,运行10 次。结果表明每次运算的聚类结果均相同,得到7 个合乘站点,所有乘客平均步行距离为318.6 m,算法平均运算时间为0.60 s。
使用考虑节点需求强度的AP 聚类方法对研究区域的请求站点进行聚类,运行10 次。结果表明每次运算的聚类结果均相同,得到7 个合乘站点,聚类结果如表1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聚类图如图4 所示。模拟试验中所有乘客平均步行距离为313.1 m,较经典AP 聚类方法减小1.7%,聚类结果得到优化。算法平均运算时间为0.61 s,较经典AP 聚类算法的平均运算时间0.60 s 差别不大,求解速度快。
表1 合乘站点信息
图4 聚类结果图
参考北京南站列车时刻表,模拟夜间时段16 组共22 个乘客的实时预约需求,需求信息见表2,高铁快巴在北京南站的发车时间候选集为{22:40,22:50,23:00,23:10,23:20}。
表2 实时预约需求信息
模型参数取值如下:该文采用载客量为9 位的小型公交车,车辆座位数U=9 人/辆,经估算车辆启动成本c0=50 元/辆,车辆单位距离行驶成本c1=3 元/km;在天通苑区域内车辆平均行驶速度为20 km/h,在城市快速路上车辆平均行驶速度为45 km/h;车辆单程在天通苑区域内的最大行驶距离为5 km,则单程最大行驶距离D=35 km;车辆在每个站点停留时间为30 s;乘客单位时间成本f1=12 元/h,乘客到达时间惩罚单位时间成本f2=20 元/h。
遗传算法参数取值如下:种群数100、最大进化代数200、交叉概率0.9、变异概率0.2。经过算法运行,得到高铁快巴线路3 条。算法在136 代完成收敛,算法求解时间为58.7 s,求解速度较快。高铁快巴系统运营成本为454.7 元,人均运营成本为20.7 元;乘客在途时间成本为218.5 元,人均在途时间成本为9.9 元,人均在途时间为49.5 min;乘客到达时间惩罚成本为42.5 元,人均到达时间惩罚成本为1.9 元,人均到达时间晚于期望5.7 min。优化结果较为合理。
3 条线路在研究区域内的停靠站点数分别为4、3、4,线路信息如表3 所示。所有线路在研究区域内的非直线系数平均为1.38、全程非直线系数平均为1.03、全程时间均在1 h 之内,所有高铁快巴车辆的平均满载率为81.5%。
表3 高铁快巴线路信息
案例结果表明:改进的AP 聚类算法运算产生的合乘站点选址结果科学合理,乘客平均步行距离为313.1 m,较经典AP 聚类方法减小1.7%;优化得到的高铁快巴线路的全程非直线系数平均为1.03、全程时间均在1 h 之内,所有高铁快巴车辆的平均满载率为81.5%,人均到达时间晚于期望5.7 min。该文的动态线路规划模型和遗传算法可生成覆盖合乘站点、降低成本和提高乘客时间窗满意度的高铁快巴动态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