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旭亚 中国新兴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09
近年来,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推动下,对各项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基于实际所采用施工技术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从而控制所采用施工技术的质量及安全性。高支模施工技术属于当前房屋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技术之一,但由于高支模结构具有搭设高度高、跨度大等特点,使得其在实际施工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风险,进而对房屋建筑施工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当前有必要加强实际工程项目高支模施工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严格控制高支模施工的工艺流程,科学管理其中各个施工环节,从而切实保障房屋建筑整体施工质量[1]。
某房屋建筑工程属于高层住宅工程项目,建筑整体高度为31.5m,首层高度设计为7.5m,2 层以上层高为4.1m,房屋建筑的总面积为13200 平方米,建筑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形式。建筑首层的面积相对较大,整体面积达到670 m2,建筑模板支撑结构的整体高度为10.6m,支撑结构之间的跨度最大达到10m。由于支撑结构高度较高、跨度较大,使得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支撑系统属于高支模形式,需要充分掌握高支模施工的技术难点、重点,采取科学的支模施工工艺,从而有效控制支模施工质量。
受建筑支撑结构高度高、跨度大影响,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中需要采用高支模施工工艺来保障支撑系统的稳定,进而保证建筑结构施工质量,结合工程项目实际展开分析,其在施工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施工技术要点:
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高支模支撑结构需要承受的荷载相对较大,对支撑材料设计及选型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结构特点、地基基础情况、施工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展开综合性考虑,然后挑选出合适的模板支撑材料,并制定对应的施工工艺,以此保证所构建模板支撑体系在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方面都达到要求[2]。
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进行高支模支撑结构安装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关的规范要求,对支撑结构的平整度、垂直度等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支撑结构的安装精度,提升支撑结构稳定性,同时,在完成支撑结构安装之后应基于工艺技术要点,对各项安装参数指标进行检查,保证安装完成后的支撑结构满足设计要求[3]。对于模板安装,应做好模板加固处理,重点控制主次龙骨排布及固定,相邻模板之间拼缝应严密,保证安装完成后的模板具备较高的密封性,避免混凝土浇筑环节出现漏浆现象。
工程项目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会增加高支模支撑结构的施工荷载,如果浇筑速度、浇筑顺序不按照施工方案实施,可能导致支撑结构整体失稳,进而出现施工事故,同时如果浇筑方案存在问题、混凝土养护工作不到位等,也可能造成混凝土结构开裂、局部冷缝、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等质量缺陷[4]。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结合结构情况科学规划浇筑工艺,控制结构先后浇筑顺序,并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后,应在浇筑混凝土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拆模施工,在拆模时需要注意安全和环保问题,严格遵循施工规范的相关要求,避免在拆模过程中对房屋建筑和人员造成损害。对于拆除后的模板、支撑件等应分类进行堆放,及时清理表面残存混凝土砂浆,便于后续重复性使用。
为更好地保证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质量及安全性,在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在前期采取一系列准备工作,落实材料质量验收,校准施工机具及测量仪器,然后明确高支模施工安装各环节技术要点,包括:模板定位、柱模板安装、满堂脚手架搭设等环节,最后针对高支模模板拆除进行规范操作,保证了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高支模施工高质量完成,施工期间未出现安全事故。
考虑到高支模施工的复杂性、重要性,在实际开展施工前应注意落实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应准备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对于进场的各类材料必须进行专门的验收,要求材料质量达到要求。如:进场钢管应检查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并应用游标卡尺抽检部分钢管厚度,检查钢管的外观,应平直无明显压扁、锈蚀等现象;又如:施工用扣件必须有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且经外观检查无明显变形、裂缝、锈蚀等问题[5]。对于进入现场的高支模施工材料应安排位置妥善保存,避免现场存储期间出现质量问题;其次,应准备施工机具及测量仪器。在高支模施工中需要应用到较多的施工机具以及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手提电锯、扭矩扳手等,应注意对施工机具进行维护管理,同时校核测量仪器,保证现场施工测量准确性;再次,应准备施工作业条件。在施工前应研讨所制定高支模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完善高支模施工作业标准,如:要求高支模施工中支架立柱搭设时根据高度要求设置水平撑、剪刀撑,当立柱高度≤5m 时,需设置最少两道水平撑;当立柱高度>5m 时,设置的水平撑间距应≤2m,并要求在水平撑之间增加水平夹角为45°的斜撑。最后,应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准备。以高支模施工方案、施工图纸为基础,对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着重交底其中关键施工要点,以此保障高支模施工质量及安全。
高支模施工安装环节属于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的关键环节,应严格控制安装施工工艺,明确各安装步骤的技术要点,从而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及安全。因此,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应加强施工现场巡视,监察现场施工作业情况,及时发现施工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施工质量、安全的有效管理控制。
3.2.1 模板定位
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依照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在现场进行模板定位,在定位过程中先确定施工的具体位置,然后确定控制线,并应用经纬仪对确定的控制线进行复核校验。其中中间轴线与其它轴线定位存在不同,需要进行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测,通过全站仪或水准仪检测中间轴线的位置和标高,保证中间轴线的准确性[6]。在完成模板控制线检查修正之后,基于高支模施工流程,引出柱、大梁的施工控制线,为下一环节施工做好准备。
3.2.2 高支模安装
高支模安装对精度要求相对较高,在对之进行安装之前应再次核对控制线及量线的精度情况,保证其存在误差处于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该工程要求各项控制线误差精度达到表1 中的要求[7]。在实际安装施工过程中,严格依照正常施工流程展开,严禁在安装中改变其中的点位、线位,同时依照特定的顺序进行。此外,在安装施工中以设计图纸为依据审查现场安装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整改措施,避免影响安装质量与施工成本。
表1 各项控制线误差精度要求
3.2.3 搭设满堂脚手架
为保证所搭设脚手架安全、稳定、牢靠,要求搭设满堂脚手架时,严格控制其中的技术要点。首先,应保证搭设脚手架位置地面平整、坚实,及时清理地面存在的杂物和积水;其次,在设置立杆之前,需要根据施工方案进行立杆定位与排布。通常来说,立杆间距不宜大于1.5m,立杆安装应上下层对齐,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板,应根据不同的脚手架类型选用符合要求的连接方式。在确定立杆的位置后,开始布设立杆。立杆应该垂直于地面,并且相邻两根立杆应交叉设置,以确保稳定性,然后以立杆为基础设置纵、横向水平杆,在四周及转角处位置应设置剪刀撑,且要求所设置剪刀撑与地面之间保持45°-60°夹角,对于相邻两根立杆应交叉设置剪刀撑[8]。最后,在脚手架周围设置斜爬梯与安全网,所设置安全网要求牢固且没有破损,针对连接点应绑扎牢固。
3.2.4 柱模板安装
在安装柱模板之前,必须先将柱体内部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将提前准备好的模板吊起安装,并拧紧柱箍,柱箍间距根据柱子断面和混凝土浇筑高度确定,一般应在400mm 以内,以此逐步完成所有模板安装,相邻模板之间应用扣件固定。在柱模板安装过程中,要求安装完成后的模板之间无明显缝隙,如果存在缝隙必须进行处理,保障模板之间的严密性。在完成所有柱模板安装之后,还需仔细检查模板对角线、垂直差等,要求各项参数达到标准,从而有效控制安装质量。
3.2.5 墙模板安装
在安装墙模板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清理施工墙面,并依照设计图纸弹出墙面边线,并应用砂浆找平底面;其次定位门窗、预埋件所在的位置,完成门窗模板、预埋件的固定安装。在整个安装过程中,采用由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墙模板的安装垂直度,使得墙模板安装的各项参数满足要求[9]。再次,在完成一侧墙模板安装施工之后,需要应用对拉螺栓固定相邻另一侧模板,如果存在连接缝隙需要进行填补处理。最后,需要全面检查墙模板参数,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隐患或缺陷,避免在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漏浆,且需要接受隐蔽工程验收,待验收通过后才能进行浇筑施工。
3.2.6 混凝土浇筑施工
混凝土浇筑是高支模施工中十分重要的施工环节,在实际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前,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及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标准要求,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编制科学的混凝土浇筑方案,确定各部位混凝土浇筑量、浇筑时间等,然后严格依照制定的方案展开施工。为有效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及安全,在实际浇筑施工前应全面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等情况,保证所应用材料质量以及所在位置等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在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分层浇筑法,将每层浇筑混凝土的厚度控制为35cm,浇筑过程中落实振捣施工操作要求,控制混凝土振捣的振距,以快插慢拔的方式振捣,避免在振捣过程中出现沁水、泛浆等情况,同时有效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在浇筑施工中,为避免出现塑性裂缝对结构整体性能造成影响,要求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后的1-6h内再对混凝土进行一次压光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模板、支撑架以及绑扎钢筋结构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现明显性位移或形变,应及时采取应对处理措施,避免影响到最终施工质量,或产生重大安全隐患。待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后,需落实混凝土养护工作,控制混凝土表面湿度以及内外温差,如:在混凝土终凝前(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8~12小时),需要根据混凝土实际情况对其浇水、覆盖处理,对于其中个别重点部位还需要进一步增加养护的天数,以此减少混凝土裂缝[10]。
在完成高支模施工之后,需要及时拆除模板,且在拆除作业过程中,应注意做好混凝土浇筑施工成品保护,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拆除程序,避免在拆除过程中对结构造成损坏,为工程项目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在实际拆除施工作业中,首先应拆除侧模,且在拆除时主要应关注棱角部位,该位置在拆除时容易受到损伤。待完成侧模拆除之后再拆除底模,如果梁跨度达到8m 以上,在进行模板拆除时,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如果梁跨度处于8m 以内,在进行模板拆除时,则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在拆除高支模的底板时,各类型构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值如表2 所示,以悬臂构件为例,当构件跨度达到2m 以上时,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才能拆除。
表2 各类型构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值
在拆除柱模时,需要先将模板安装时应用的柱箍、拉杆拆除,然后应用撬棍将模板与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分离开开来,并将拆除后的模板及时运离现场。完成柱模拆除后,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墙模拆除,先拆除墙模固定应用的螺栓、撑杆,应用撬棍进行模板分离拆除。最后进行楼板与梁模拆除,先拆下梁模和楼板模的侧板和底板,然后拆除支撑架体。拆除后的模板、支撑架应将其统一堆放在现场空旷的位置处,且堆放的高度不能超过2m。在整个拆除作业的过程中,应落实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模板和支撑架出现掉落造成安全事故。
高支模施工本身存在着较大的工艺难度,且存在着众多的危险因素,对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该工程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第一,在施工初始阶段,由工程安全管理人员针对高支模施工方案进行全面审查,分析所设计高支模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时对其中存在问题施工环节做出调整。同时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模板材料、支撑杆、混凝土材料等进行质量验收,保证各种材料的质量达到要求。第二,提升现场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基于工程项目施工作业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安全管理机制,针对参与高支模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考核,严禁无经验人员直接进入现场参加作业,同时对于参与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使相关施工人员能够提前对危险因素产生预防意识。第三,结合既往高支模施工出现的一些安全事故,提前制定对应的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安全方面的预防工作,进一步保障现场施工作业的安全性。
在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高支模施工中,涉及到部分隐蔽工程项目,包括钢筋绑扎、预埋件、支撑系统等,要求在进行隐蔽施工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对高支模施工情况进行核查,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各项隐蔽工程均顺利通过验收,符合项目设计要求。在完成整个高支模施工之后,对各个部位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同时预埋件所在位置、浇筑混凝土结构所在位置偏差及垂直度等都满足设计要求,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高支模施工顺利通过验收。
综上所述,在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高支模施工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技术形式,通过对该项技术科学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建筑工程的结构形式。但是高支模施工具有搭设高度高、跨度大等特点,使得其施工难度、安全风险相对较高,一旦在施工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便容易在实际施工建设中出现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在实际施工中加强高支模施工管理工作,掌握施工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要点,同时增强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严格管控各个施工环节,从而最大程度控制高支模施工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