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蔗区放蜂治螟效果调查

2023-11-05 15:48周雯丽陈明陈富启庞万敢马德发沈小英杨忠伟
广西糖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螟虫甘蔗

周雯丽 陈明 陈富启 庞万敢 马德发 沈小英 杨忠伟

摘 要:为进一步推广放蜂治螟技术,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科学有效控制甘蔗螟害,文章调查在合浦县蔗区释放螟黄赤眼蜂治螟控害增产效果。经调查,苗期宿根蔗和新植蔗的枯心率在放蜂区较化防对照区分别低4.95%和0.045%,防治效果分别为68.09%和34.62%。甘蔗生长后期,平均螟害节率、螟害株率和蔗株断尾率放蜂区较化防对照区分别低8.12%、46.50%和0.81%,防治效果分别为85.65%、68.89%和43.78%。平均公顷有效茎数和平均茎高放蜂区较化防对照区分别增2.92%和1.61%;平均茎径放蜂区与化防对照区无差异。放蜂区较化防对照区平均公顷产量增加4.77%,糖分增加5.05%。因此,螟黄赤眼蜂对螟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放蜂区防治效果更好,甘蔗长势更优,具有增产增糖效果。

关键词:甘蔗;螟黄赤眼蜂;螟虫;控害增产

中图分类号:S4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20X(2023)01-0007-04

0 引言

合浦属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区,日照强烈,热量充足,夏热冬暖,无霜期长,气候受季风环流控制,雨热同季,冬干夏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甘蔗是合浦县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常年种植面积达1.6万hm2以上。合浦县甘蔗主要病虫有甘蔗螟虫、蔗根天牛、蔗叶蓟马、蔗龟、甘蔗黑穗病、甘蔗绵蚜、甘蔗梢腐病、甘蔗凤梨病等。其中,甘蔗螟虫危害猖獗,甘蔗整个生长期均会受其为害[1],影响产量和质量。在合浦县,甘蔗螟虫以条螟和黄螟为主,其次为二点螟。甘蔗螟虫一年发生4~7代[1]。条螟初孵幼虫为害心叶,苗期造成枯心,拔节后造成螟害茎、风折茎、死尾蔗等;黄螟初孵幼虫为害茎部,苗期造成枯心,拔节后造成螟害茎;二点螟在苗期造成枯心,拔节后为害茎部[1]。螟害控制不到位将严重影响蔗糖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做好病虫防治是甘蔗丰收的关键之一。

广西蔗区寄生甘蔗螟虫的卵寄生蜂主要有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其中螟黄赤眼蜂在广西蔗区均有分布,是蔗螟的优势天敌[1]。寄生蜂通过寄生螟虫的卵,将害虫杀死在卵期,有效阻止害虫继续危害[1],是行之有效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合浦县的地理特点、生态条件、气候条件和种植结构等进行分析,甘蔗病虫害的发生仍处于上升趋势,是今后植保工作中监测与防控的重点。本文通过甘蔗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发挥农业防控、生物天敌、物理诱捕、生物制剂等非化学防治的作用,重点示范推广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螟虫的技术,将甘蔗有害生物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尽可能地减少农药使用,有利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螟黄赤眼蜂购自广西南宁合一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

1.2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时间为2021年3—12月。试验地点在北海市合浦县西场镇裴屋和老温蔗区糖料蔗“双高”基地,按照整建制连片推进的原则,甘蔗面积连片种植733 hm2。放蜂治螟区位于北海市合浦县西场镇湘桂糖业公司糖料蔗区。放蜂治螟示范区在合浦县西场镇谢屋村和老温村;化学防治对照区在合浦縣西场镇横冲村。

1.3 试验方法

根据预测预报确定的螟虫发生周期,从田间成蛾始见期开始放蜂。每公顷每个生长季共放蜂5次,每公顷共设定75个放蜂点,每点释放1张蜂卡,每张蜂卡含螟黄赤眼蜂1000头,即每次每公顷释放螟黄赤眼蜂75000头,5次放蜂共释放蜂卡375张,含螟黄赤眼蜂375000头。其中前3次放蜂为接力式的密集性释放,每次放蜂间隔7 d;第4和第5次放蜂每次间隔1个月。

化学防治对照区为农民自防田,施用针对甘蔗螟虫的农药2~3次,放蜂区与化学防治对照区所调查田块的甘蔗品种均为柳城05136号。

1.4 调查项目及方法

1.4.1 苗期枯心率调查

2021年4月27日,对甘蔗枯心苗率进行调查。在放蜂治螟蔗区抽查老温村、谢屋村、大文屋村和裴屋村共4个村,在化防对照区抽查西坡村,每个调查地点随机选取新植蔗类型田和宿根蔗类型田各3块,每块田按五点取样法随机取样,每个样点连续调查100株,毎块田共调查500株,计算出枯心苗率,进而计算防治效果。枯心防治效果(%)=(对照区枯心苗率-处理区枯心苗率)/对照区枯心苗率×100。

1.4.2 甘蔗收获前调查

2021年11月2日,在收获甘蔗前,调查甘蔗螟害节率、螟害株率、断尾率和公顷有效茎数,测量株高和茎径。分别在放蜂治螟蔗区谢屋村和老温村随机选取8块蔗田(2个放蜂点,每个放蜂点抽查新植蔗和宿根蔗各2块),化防对照区随机选取4块蔗田(新植蔗和宿根蔗各2块);每块田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100株,每点计数垅长16 m内的有效茎数(株高1.3 m以上)和断尾株数,记录每点的螟害株数、每株节数及螟害节数,连续测量20株有效茎的蔗茎高和茎径。

螟害株率、螟害节率、断尾率和公顷有效茎数计算公式如下:

螟害株率(%)=被害株数/调查株数×100

螟害株防治效果(%)=(对照区螟害株率-处理区螟害株率)/对照区螟害株率×100

螟害节率(%)=被害节数/调查节数×100

螟害节防治效果(%)=(对照区螟害节率-处理区螟害节率)/对照区螟害节率×100

断尾率(%)=断尾数/调查株数×100

断尾防治效果(%)=(对照区断尾率-处理区断尾率)/对照区断尾率×100

甘蔗产量和糖分计算公式如下:

有效茎数(株/hm2)=(每米平均有效茎数×10000 m2)/平均行距(m)

产量=0.7854×茎径2×(茎高-30)×公顷有效茎数/1000

糖分=0.0006×螟害节率2-0.1001×螟害节率+15.959

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放蜂区每公顷防治成本=蜂卡+人工+药防

化防对照区使用无人机喷施化学农药。

2 结果与分析

2.1 苗期枯心率调查结果

由表1可知,放蜂区宿根蔗平均枯心率为2.32%,化防对照区为7.27%,放蜂区较化防对照区低4.95%,防治效果为68.09%;新植蔗平均枯心率为0.085%,化防对照区为0.130%,放蜂区较化防对照区低0.045%,防治效果为34.62%。宿根区甘蔗连作多年,螟虫虫口基数大,在一定程度上为螟黄赤眼蜂提供了有利的生态环境[2],可能是宿根区与新植区防治效果差异较大的原因。总体上看,在甘蔗苗期,释放赤眼蜂对控制螟虫为害有一定的作用,宿根区防治效果较新植区更优。

2.2 生长后期控螟害效果调查

由表2可知,放蜂区平均螟害节率为1.36%,化防对照区为9.48%,放蜂区较化防对照区低8.12%,防治效果为85.65%;放蜂区平均螟害株率为21.00%,化防对照区为67.50%,放蜂区较化防对照区低46.50%,防治效果为68.89%;放蜂区平均蔗株断尾率为1.04%,化防对照区为1.85%,放蜂区较化防对照区低0.81%,防治效果为43.78%。总体上看,放蜂区防治效果有明显提高,因螟虫为害造成的螟害节率、螟害株率及断尾率均有所降低。

2.3 对甘蔗长势的影响调查

由表3可知,放蜂区平均有效茎数66000条/hm2,化防对照区64125条/hm2,放蜂区较化防对照区增加2.92%;放蜂区平均茎高315 cm,化防对照区310 cm,放蜂区较化防对照区增加1.61%;放蜂区平均茎径2.56 cm,化防对照区与放蜂区相同,二者无差异。由此可见,放蜂区甘蔗生长形势更优。

2.4 增产增糖效果调查

由表4可知,放蜂区平均产量为96825 kg/hm2,化防對照区为92415 kg/hm2,放蜂区较化防对照区增产4.77%。按甘蔗收购价500元/t计算,放蜂区每公顷实现增收2205元。

放蜂区平均糖分15.82%,化防对照区平均糖分15.06%,放蜂区较化防对照区平均公顷蔗糖增1399.95 kg,糖分增幅为5.05%,按蔗糖市场价7元/kg计算,每公顷实现增收9799.65元。

2.5 成本计算

放蜂区甘蔗螟虫防治成本:蜂卡1275元/hm2+人工75元/hm2+药防1296.75元/hm2=2646.75元/hm2;化学防治对照区作为农民自防区,平均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甘蔗害虫2.73次,蔗区使用无人机喷施化学农药,每次防治成本为975元/hm2,防治成本:2.73次×975元/hm2=2661.75元/hm2。二者防治成本相近,放蜂区防治成本略低于化防对照区。

3 小结

3.1 赤眼蜂对螟害控制效果

以甘蔗苗期枯心率,以及收获前调查的螟害节率、螟害株率和蔗株断尾率为指标,比较放蜂区和化防对照区的甘蔗螟虫防治效果。经放蜂处理,放蜂区苗期枯心率较化防对照区有所降低。宿根普遍较新植的虫口基数大,枯心率高,防治效果对比更明显。甘蔗收获前经调查,放蜂区的螟害节率、螟害株率和蔗株断尾率均较化防对照区低。由此可见,放蜂治螟技术具有一定的控螟成效。

近年来,广西多个地区包括合浦县、上思县、柳城县、兴宾区等大力推广放蜂治螟技术,放蜂效果明显。韦振飞等[3]在横州应用放蜂治螟技术,调查发现螟害节率、螟害株率和蔗株断尾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陈星富等[4]持续3年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处理区甘蔗枯心率较对照区3年平均降低4.74%,本研究结果与上述前人对螟害的控制效果一致。

3.2 赤眼蜂的综合效益

调查结果显示,在经济效益上,放蜂技术略优于常规化防。按甘蔗收购价和蔗糖市场价计算,放蜂区每公顷均实现增收,变化幅度在5%左右,防治成本二者相差小。

本研究的技术应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通过举办各种培训和技术跟踪服务,显著提高农民的甘蔗种植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同时,通过带动周边群众主动采取绿色防控技术,改变以往单纯依赖化学防治的观念,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取得增收节支的效果,提高种植户收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3 放蜂治螟应用推广困难

放蜂治螟需张挂赤眼蜂蜂卡,但甘蔗生长快,高秆作物张挂蜂卡较困难,费时费工。因此,在广大农户中推广还需不断的宣传培训,提高大部分农户的使用积极性。应用无人机投放赤眼蜂能提高工作效益,减轻种植户的劳动强度,但投入成本高,推广难度更大。此外,蔗农对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使用减量增效的直观效果反应不一,蔗农无法直观看到蔗糖糖分等隐形增效,很大程度打击蔗农对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积极性。因此,建议制糖企业提高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的收购价格,扶持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生产组织和蔗农,农企结合,推进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开展。

3.4 展望

由于蔗农在生产中普遍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甘蔗螟虫,部分地区存在农药滥用、不替换使用、施药方法时间不当等现象,害虫抗药性逐年增强[5]。如何科学安全有效防治甘蔗螟虫,成为甘蔗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人工释放赤眼蜂成为广西防治甘蔗螟虫可靠、可行、科学、安全、高效的最佳途径,也是广西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最具区域特色和引领作用的优质高效技术[6]。

早在1953年,我国开始了放蜂治螟的研究试验[7]。近年来,放蜂治螟已得到广泛应用,放蜂治螟成效显著。2019—2021年,广西实施“大面积放蜂治螟生物防治技术创新示范三年行动”项目,放蜂治螟在广西得到大力推广[6]。但在应用实践中发现,放蜂治螟防效易受放蜂时的气候、蜂卵寄生率、虫源基数、放蜂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5];且在甘蔗收获后,螟虫在冬天进入越冬状态,适宜天敌生存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无法为赤眼蜂提供寄生条件,使得赤眼蜂容易流失[8]。因此,及时补充天敌数量也是提高放蜂治螟效果的关键之一。北海等多地甘蔗连作时间长,虫源积累较多,要提高赤眼蜂的种群数量,形成数量上的优势,还需大面积、连片、连续多年释放赤眼蜂[4],才能实现持久性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雪红,魏吉利,商显坤,等. 甘蔗螟虫卵寄生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广西糖业,2019,39(6):14-19.

[2] 张清泉,陈丽丽,王华生,等. 大面积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初报[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317-323.

[3] 韦振飞,何燕芳,覃艳,等. 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J]. 广西糖业,2022,42(3):3-7.

[4] 陈星富,彭明戈,宋一林,等. 持续3年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效果调查[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18,31(1):34-37.

[5] 潘雪红,黄诚华. 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20-1442l.

[6]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做好甘蔗放蜂治螟三年行动(2022—2024年)2022年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桂农厅办发〔2022〕11号)[EB/OL].(2022-01-29)[2022-11-15]. http://nynct.gxzf.gov.cn/xxgk/jcxxgk/wjzl/gntbf/t11854447.shtml.

[7] 伍苏然,杨乃博,杨本鹏,等. 甘蔗螟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热带生物学报,2013,4(3):289-295.

[8] 李刚,覃保荣,陈丽丽,等. 蔗田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效果分析[J]. 广西植保,2017,30(1):14-16.

收稿日期:2022-12-21

通訊作者:杨忠伟(1976-),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糖料产业、果树栽培、病虫害防控等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bhzb2061681@163.com

第一作者:周雯丽(1995-),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病虫害防治与防控工作,E-mail:bhzb2061681@163.com

猜你喜欢
螟虫甘蔗
花式卖甘蔗
清明甘蔗“毒过蛇”
水稻螟虫为害烈多措并举防效好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桑树螟虫性诱绿色防控技术
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试验及效果评价
甘蔗的问题
爱咬甘蔗的百岁爷爷
水稻螟虫防治与思考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