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和水彩画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2023-11-05 14:08彭思雨
艺术大观 2023年29期
关键词:借鉴水彩中国画

摘 要:水彩、中国画均是以水为媒介的传统绘画技法,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有着不同的绘画技法,使之呈现不同的画面效果,但两者也有着相同的特性。近代以来,以东学西渐的势头,西方的水彩绘画也渐渐被大众所熟知,画家学习两者,并对此加以改进,与本土文化相结合,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画;水彩;借鉴;发展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9-00-03

水彩和中国画是两种流行于世界各地的传统艺术形式,都具有自身独特艺术风格的绘画形式。水彩是一种具有色彩鲜艳、透明感强等特点的绘画,而中国画则更注重线的韵律和墨与不同比例水相融合下产生的变化。但两者之间也有着一些共性使之有了融合的可能性,如都注重表现意境和气氛,都具有较高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越发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水彩与中国画的融合与发展成了势不可当的必然趋势。本文旨在探讨水彩和中国画之间的异同,通过对水彩和中国画的融合、发展的研究与运用,为绘画界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对推动两种传统艺术形式的发展和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水彩与中国画之间的异同点

受东西方民族文化与环境的影响水彩与中国画之间存在着差异。中国画的技法是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独属于东方的绘画风格,中国画与西方水彩分别代表着不同体系下的绘画风格,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异同。

(一)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不同

中国画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老庄与禅宗的思想,具有本民族文化的风格,注重画面中意境的表现与绘画理论的融合,注重对主观情感的表现,追求水与色碰撞中产生的随机性,塑造物象,追求写神、抒情和画面的表现性。而水彩画更注重画笔中水分的多少,颜色的浓淡、明暗,与着色时纸张的干湿程度、笔法的多变等绘画技法的表现塑造出客观的物体,追求美的再现。

(二)中国画和水彩画在表现意境上也具有异同

意境主要指人的心境,是画家通过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的历练后得出的对人生感悟;是一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朦胧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味。中国画的意境美有是空非空,似是而非的朦胧美;中国艺术领域里的空不是现实意义上的真正的空无、虚无,而是由此来获得的生命的充实。中国画讲求的是“传神”,水彩画则是以光色取胜。中国画追求的是画中形象不仅要形象更要神似,能够描绘出所画物体给人带来的感受,注重“神”的表现;而西方水彩画讲求的是“形”,以形写形,求得是画面与眼中所见物体的外在形象的相似性[1]。

(三)绘画材料工具的不同

中国画和水彩在材料的选择上存在着许多不同,如在画纸的选用上,水彩画使用具有一定硬度的白纸,要求白纸具备吸水性强、吸水后不会有褶皱、质地坚硬等特点,且有粗细纹理之分。而中国画以宣纸、绢为载体,有生熟之分,但都是柔软的质地。在运用绢与宣纸作画时能够发挥出笔墨的功能与情趣。但画笔上两者又具有一定的相同性,虽呈现出的效果不同,但两者使用的画笔都是毛笔,毛笔常以羊毛、狼毫、猪鬃等毛为材料,常是几种毛通过工艺组合成一支笔头,兼具几种毛不同特点,不同的毛有着不同的特性,运用在不同题材的绘制中。水彩画笔常以松鼠毛为原料,现也有尼龙毛制作的画笔。虽然在外形与笔毛的选择上略有差异,但是功能上都是具备一定的弹性与吸水性,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借用。

(四)水在两种绘画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画与水彩画的绘制都讲求水与色的晕染,追求水、色在碰撞中产生的偶然性,水在绘画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可以调和颜色、打湿纸面和晕化色墨,使颜色与墨色变化更加丰富。在水彩画的绘画过程中,大面积的背景绘制需要打湿纸张,一次次地打湿干透再打湿再干透,在不同时间段所呈现出不同含水量的畫纸上进行描绘,在潮湿的纸张上进行上色,也使色与色之间产生融合与碰撞,细节的深入也需要水的加入,以水为名也能体现出水在水彩画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国画中,工笔画法讲求“三矾九染”,画面具有层次,需要画家进行分层染色。在写意画中,以水来调色、调墨,水的多少使画面产生了干湿浓淡变化更加丰富。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墨分五色”的观点,是指“浓、淡、润、焦、清”。近代黄宾虹创造性地提出了七墨理论,指“浓、淡、焦、破墨、泼墨、渍墨、宿墨”。墨的变化万千,古今众多画家也对此提出了众多的理论,但墨色变化的实现,主要在于水在中间的参与,水使得墨发生了如此丰富的变化[2]。

(五)水彩画与中国画的彩是不同的

在颜料的选择上,水彩颜料与中国画颜料都是以天然矿物质颜料为主的,但在颜料的制作中,国画颜料以明胶为调和剂,水彩颜料用的则是阿拉伯树胶。绘画材料的相似性也造成了在水彩刚传入我国期间,常常会被人们与中国画混淆。中国画颜料分为以植物为材料的水色和以矿石为材料的石色,但在中国画中,除工笔画表现出的色彩外,其他画种多呈现一种不透明或半透明的效果。水彩颜料则具有极强的透明感,画面效果通透感更强,更加轻薄。墨是中国画画材中所特有的绘画材料,文人画常以墨色描绘画面或简单点缀少许色彩,或工笔画也常用墨色勾勒外形等,若把墨运用到水彩画中,或两种颜料相互运用是否会呈现不同的效果。

(六)中国画画家与水彩画家之间又有较多相似的地方

水彩画的创作过程一般是构思、构图、起稿、上色、深入,中国画的创作常是观察事物,使之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并进行构思创作,郑板桥对此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三竹说: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虽说法不同,但创作的思路是相似的,且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的出现,对于艺术家的要求都是相同的,都需要艺术家具备丰富的社会生活阅历、深厚的文化素养、敏锐的艺术思维能力、卓越的艺术表现才能、崇高的审美理想这五点作为前提。

在艺术形式的追求上,中国画的审美在于人与自然的共生,所推崇的是早期道家中庄子所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小天地,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相互和谐。在西方艺术史论中,苏格拉底所提倡的:模仿自然应该注重对美的形象和性格的模仿。说明了在西方艺术理论中“模仿自然”的最终思想就是以人为本。“模仿自然”与“天人合一”都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体现了在艺术形式上中国画与水彩画的共性[3]。

二、水彩与中国画的借鉴与融合

水彩和中国画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对于促进我国绘画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有力的作用,更有利于促进我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在绘画的艺术领域中,中西方的相互融合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话题,且通过融合可以实现更多更加丰富的表现效果,为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随着大众审美观念发生变化、中西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将中国画与西方的水彩画相互融合是势在必行的事情。水彩画家与中国画画家也可以在互相的借鉴与欣赏中,从对方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优秀的艺术作品。中国画与水彩画都是描述事物的美。中国画中的笔道即为水的挥洒,蕴含民族的曲线美和笔墨的意境美,通过线条的美,展现出清逸的主题色调;水彩画的特点在水和彩的上面,通过对两者的调和,展现在纸张上表现意境美,两者都是对水的巧妙运用。

(一)颜色的运用

水彩颜料相对来说更加鲜艳,水彩颜料所表现出的透明感与传统中国画颜料、宣纸相结合,为中国画的创作提供更多的表现手段,为画家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相对的,水彩画家也可运用中国画颜料与墨,增加画面的层次,使画面呈现出更厚重的质感,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

(二)线条的运用

水彩与中国画两者都非常注重对于线的表现,通过线的巧妙运用表现画面的内涵,并实现绘画手法的融合。可以运用水彩的线表现出中国画的画面构图,也可用中国画中的线的形式表现出水彩中的主题内容。中国画的笔触极具表现力,艺术家也更多地借用线来抒发自身的情感,且在中国画的理论中讲究“书画同源”,在对国画的学习中也注重对书法的深入理解,把书法用笔用到国画中,使画面中的线条更能表现出事物所带给我们的感受。近代画家李苦禅在国画的学习中非常注重对隶书、石碑的临摹与学习,在临摹时始终保持初心。在观摩其所绘制的作品时,对其画面大受震撼,线条苍劲有力,用笔苍稳,且在表现不同物体时线也是不同的,像其画中的鹰爪力量感十足,荷花的线却浑厚中有着轻灵之感。再如山水画中的皴,如表现自然中的细节和纹理所用的皴法,牛毛皴中那多如牛毛的线条带给画面的厚重感,大斧劈皴体现的气势,水彩画家都可以学习并应用把这些技巧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水彩画中的线则更注重对形体的描绘,中国画画家也可把两者融合,既注重对物体的刻画又注重对线的体会[4]。

(三)画面的构图与形式

“留白”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是画家对这幅画面构图的精心安排。清代画家恽寿平曾在《南田论画》中说道: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这句话体现了中国艺术中的空灵精神,体现了中国画思想中所包含的老庄的哲学思想,道家思想对中国画画家的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影响。宗白华在《艺境》中指出: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这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中国画画家常常把画面中行云流水之处当作空白处理,在画面中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之感,使画面有一股气息流转,使画面更加生动呈现出生机与活力。元四家之一的倪瓒画以幽秀旷逸、笔简意远的特点称奇,画面中大面积的留白给读者带来无限的遐想,引领着读者体会画家那精美绝伦的笔墨之美和画面所呈现出的可游可居的山川之美。水彩画中也常有留白的处理,但主要是用于描绘物体的受光或者高光,较复杂的留白经常是借用留白胶来完成的。像在留白的处理中,水彩画家可学习中国画中的留白理念,使画面中的留白更具有主观性,借助留白的特性与水彩颜料通透的特点,使画面更具有韵味,更好地体现画家对所描绘自然景色的体味。

中国画也常采用极具视觉吸引力的对称形式和布局方式,更注重画面的平面感,水彩画家可以尝试着将这些绘画技巧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从而产生不同于其他画家的一种独特而吸引人的全新的画面效果[5]。

三、水彩与中国画的相互运用

水彩和中国画结合起来使用,创造出新的艺术效果,两者相互结合与运用可以使得这两种传统艺术样式在表现技法和艺术风格上实现更大的突破与创新,产生独特的表现效果和视觉体验。

(一)在表现相似主题时构图和装饰的借鉴

水彩和中国画都常以自然、人文和社会为主题,对此水彩画可以借鉴中国画的构图与装饰样式,使画面更加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可以采用中国画的构图方式,如“左靠右空”“虚实相生”,来设计画面的构图和形态。

(二)艺术手法的相互借鉴

中国画可以借鉴水彩的写意和表现力,使画面具有更强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如可以运用水彩画的流畅笔触来表现动态的草木、鸟兽和水流等元素,使画面更加生動有趣。水彩画则可以借鉴中国画的皴擦提按,使得画面更加灵动和细腻,如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意境”来表现水彩画的主题,可以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对水彩的色与透明度的借鉴

中国画可以借鉴水彩的色彩和透明度,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表现力。如在描绘山川时,可以采用水彩柔和的特性来表现远处的山川,使画面更加自然且具有层次感。

此外,在现代绘画中,水彩和中国花鸟画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两种绘画的艺术风格可以相互融合,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和表现方式,从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同时这样也有助于两种艺术形式的交流和发展。比如,将中国花鸟画的形式和构图与水彩的颜色和笔触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艺术效果形成新的视觉体验。

在现实中也有着极多的中国画画家在对水彩画的研究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也有着众多的水彩画家加入了对中国画的学习与研究中。如画家田黎明的水墨人物作品《蓝天》,将光影效果引入画面中,但又体现了传统水墨画的形式感。画家李铁夫的《四川峨眉》则是以简单概括的色彩,通过浓淡、虚实的变化表现景物,可谓是一幅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式的水彩风景画。汪钰元的《古吴风韵》水彩作品通过描绘苏州园林,把典型的中国元素运用中国画中的线条融入水彩画中。

总之,作为东西方绘画的代表,水彩画与中国画之间的借鉴与融合不仅为东西方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表现方式与创作思路,且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画与水彩画之间的相互借鉴、吸收,出现了新的气象。中国画在继承传统画的基础上不断地吸收素描、水彩画的绘画技巧,丰富了国画的表现手法,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合作。当前,国画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在材料、工具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在今后的发展中,国画与水彩画相结合,丰富国画的内容,促进国画的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也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道路选择,有利于推动东西方在绘画、音乐、歌舞等方面的创新与交流,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各国艺术文化的共同进步。但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在学习了解他国文化时不要做拿来主义,要注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收他国文化的精华,吸收其中对自己有利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曾华美.水彩与中国画的相互借鉴和运用浅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01):41,46.

[2]姜华.浅谈水彩画与中国画的相互借鉴和运用[J].艺术教育,2016(07):264-265.

[3]张紫微.黑龙江水彩画特色研究[J].美与时代(中),2022(02):23-25.

[4]臧蕾.论中国画与水彩画表现技法上的融合[J].大众文艺,2011(08):27.

[5]丁勇伟.中国画技法和西方水彩画技法的相通性[J].时代教育,2013(22):83.

作者简介:彭思雨(1998-),女,安徽淮北人,硕士研究生,中国画艺术研究专业,从事花鸟画研究。

猜你喜欢
借鉴水彩中国画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水彩的“干”与“湿”
与水彩对话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