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术为引擎,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2023-11-05 18:16:14黄国华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8期
关键词:纹理美术信息技术

黄国华

素质教育向前迈进必须坚持“五育并举”,以全面育人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而美术学科是落实美育的重要载体,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审美水平和素养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审美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黄金时期,素质育人导向下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成为诸多小学美术教师追求的目标。而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与应用,不仅可以有效丰富课程资源,改变美术知识单一的呈现特征,还能够帮助教师建立多元化育人体系,衍生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此,如何正确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与美术教育的融合,开发“信息技术+美育”的多样教学模式,值得所有一线美术教师着力探索。

美术是一门以审美和创造为基础的实践性学科,属于造型视觉艺术范畴。教师若是在美术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基本能力的教学,单纯以有限的教材资源为载体实施美育,无疑很难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也难以促进学生审美、想象与创造等综合能力的长远发展。为此,在美育价值备受重视的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学必须守正创新,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无疑给这一切带来了有利契机。

提升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学任务完成的时间越短,课堂效率越高,学生收获越多。而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小学美术教育,可以极大程度地压缩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环节:第一,展示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便捷的技术特点,提前对美术鉴赏材料进行搜集、拍照或整理,形成丰富有序的数字化储存形式,只需在课堂教学时轻点鼠标,便可以完成作品展示,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第二,讲授环节。美术教学会涉及各种技法的讲解,教师若是依赖传统板书,事无巨细地对各种美术技法进行当堂演示,无疑会耗费大量时间。而借助信息技术提前制作技术演示视频,标注难点,再结合课堂口语讲述实施有序教学,则可以有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在讲授一些立体绘画技法时,信息技术手段还具有手工不可比拟的成像优势,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第三,总结环节。在演示讲授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快捷的建模特征,进行各类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以更加有层次、形象化的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夯实成果。

丰富教学资源 学生审美思维和能力的提升,需要借助大量优秀美术作品的熏陶和涵养。可以说,资源是影响美学教学效果和学生审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艺术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教师需重视对美术课程素材和教学资源的多维度开发,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信息搜集和交互优势,打造更加具有美感艺术的课堂样态,以促进学生审美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发现、寻找、整理、拓展美术教学资源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加持,摆脱了过于依赖教材的教学局限,打破了传统依参而教的教学桎梏。一方面,教师可以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上为学生寻找和展示一些与目标内容贴近的美术资源,再于课堂教学时进行展示,以拓展学生的审美认知;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开放式教学的角度,有意为学生创造独特的鉴赏情境,培养其审美情趣,或者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美术资源网站,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拓宽其美术发展途径。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感性认知为主,喜欢在有色彩、动态化、情境式的课堂氛围中汲取知识。艺术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发展,重视审美情趣激发,而单纯依靠常规化的美术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审美疲劳,逐渐丧失学习热情。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供新材料、创造新情境、打造新平台,以满足学生不断深化的感性学习需求。信息技术无疑是提高教学趣味、提升学生兴趣的有效支架,既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带领学生遨游虚拟梦幻的艺术殿堂,还能够借助音乐、图片、视频等载体塑造协调的学习情景,提升学生美术学习的体验感、沉浸感。同时,信息技术还能够在促进主体交互方面发挥相应技术优势,学生可以在课外学习美术知识,利用软件与同伴、与教师交流美术学习心得,探讨趣味美术话题,不仅实现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还促使美术学习过程变得愈加丰富多彩,对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发展美术素养大有裨益。

以信息技术为引擎打造小学美术智慧课堂,主要是基于“教”与“学”的双向视角,从课前导学、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维角度谋求智慧教学契机,综合利用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和交互优势,为教学决策和活动优化提供有力支撑,进而全面丰富美术教学体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升育人效果。

設置虚拟课堂,前置知识探索 一是自主学习,课前预热。信息技术具有跨时空应用优势,这为丰富美术教学过程带来诸多可能。其一便是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和知识要点,设置美术导学资源和学习任务,在正式教学开始前,引导学生在家中提前预习,完成自主探索,并基于探索过程生成疑问,明确课堂重点学习方向,通过虚拟课堂、学习前置,达到课前预热效果。例如,执教“天然的纹理”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借助纹理作品欣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启发学生感受不同纹理带给人的不同感觉,并掌握两种不同纹理的表现方法,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的方式表现纹理美感,并最终完成一幅作品。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导学资源和学习任务:①借助互联网丰富的资源,搜集、整理各式各样的纹理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观看,并展示纹理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以艺术美、自然美和生活美多种途径,让学生更广泛地了解关于纹理的知识。②展示一幅纹理美术作品的诞生过程,以作品前后的美感对比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纹理价值,学习不同拓印方式的应用,初步掌握拓印变现纹理的思路和方法。③围绕问答和实践布置练笔任务,如展示一幅纹理作品,让学生精简描述其特征和带给人的感受;让学生尝试结合预习经验,简单完成一个作品;书写预习笔记,总结归纳学习问题。教师将导学资源和学习任务打包发送到学生终端,鼓励学生认真预习、线上互动,教师围绕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和问题,针对性设置课堂精讲、精练活动,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二是丰富导入,激趣引学。课堂导入是正式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学生初次接触新知的过程。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为高效教学奠定基础。为此,教师可以尝试改变传统的平铺直叙的导入方法,借助互联网丰富的资源载体将教学成果前置,直观地让学生明白本课要学什么、该学什么、学习后能够为自己带来怎样有益的提升等,以此达到激趣引学的目的。例如,执教“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教学伊始,教师摆脱具象课本,将提前准备的素材资料呈现给学生观看,内容主要是从网上搜集的一些“个性自行车”的图片和视频,如极简自行车、环保自行车、三轮自行车、单轮自行车、折叠迷你自行车等。在引导学生鉴赏的同时,教师以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自行车对于环境和健康有何作用?这些个性自行车分别有哪些特征?你能说一说它的设计意图吗?关于自行车的设计应用,你还可以想到哪些有趣、好玩、实用的创意?”之后为学生留足作品鉴赏和互动讨论的时间,鼓励每个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法。教师再根据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及时上网搜索相关作品,还可以展示同年龄段学生设计的个性自行车优秀作品,为学生接下来的知识学习和创造实践提供广阔思路。借助媒体资源构建的知识导入课堂,有趣、开放、活泼,较之平铺直叙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丰富实体课堂,强化课中探索 一是活用微课,有的放矢。微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的特征,成为辅助教师高效教学的有利工具。小学阶段的美术微课设计需要从内容、形式及互动方式上加以创新,要符合小学生当前的认知规律,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例如,以“团包纸工”微课设计为例,整体时长控制在5~10分钟,并融入音乐元素增加艺术美感,烘托教学氛围。微课起始导入展示各种团包纸工艺术作品,包括小老鼠、小兔子、大白菜、海星、飞机等,并引入三个问题:“之前见过这些艺术作品吗?”“你能猜到它是如何制作的吗?”“这些作品具有平面美术不具备的哪些特征?”学生讨论过后,教师展示某个作品的细致视频制作过程,并搭配轻快悦耳的音乐辅助,避免技术展示过程太过枯燥,通过迎合学生的感性认知特征来聚焦其课堂学习注意。之后,进入教学实践环节,教师实际为学生展示一遍团包纸工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讲解技术技巧、皱纸的特点和应用、刀具的安全使用等知识,并请学生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跟教师一起动手练习,初步制作属于自己的纸工作品。最后,微课结尾,对本课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清楚罗列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夯实吸收,并為学生呈现往期作品以及作品制作方法,供其拓展练习参考,在有趣、有序、有料的微课教学环境中,有的放矢地规划教学流程、呈现教学内容,以此提高效率、提升效果。

二是巧铸情境,丰富过程。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探索动力,使学生的美术学习“如鱼得水”。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帮助教师创设不同的情境样态,以达到丰富整体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执教“画家的调色板”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情境创设:其一,文化情境。主要借助多媒体资料从作品鉴赏和人物探析两个角度创设艺术文化情境,从侧面彰显美术课程的美育价值、艺术价值。如以莫奈的一生为时间轴,有序将其著名作品展示出来,配合适宜音乐辅助,打造虚拟个性的艺术画展,引导学生在对各类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探究作家的绘画调色技巧,感受色彩斑斓的艺术文化气息。然后,呈现有关作家莫奈的历史人物资料,更加深入地引领学生走进莫奈的人文世界,从精神品质层面发展学生艺术素养。其二,解析情境。在作品鉴赏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围绕某一作品进行技术解析。如展示穆特的调色板及其表现四季的作品,师生共同分析一块复色是由哪几种颜色构成的,画家是怎样用丰富的颜色表现景物特征的。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标注所呈现作品的细节和精髓,把解析权利交到学生手中,可组建学习小组,通过生生互动、思维碰撞让作品解析过程迸发更多智慧,让美术学习过程迸溅更多火花。

再构虚拟课堂,实现教学延伸 实体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止,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任务进行延伸学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再构,在课外夯实与拓展中发展美术素养。虚拟课堂建构主要依托生活化的美术作业实现,践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以生活的源头活水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具体言之:

第一,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为学生设计相适应的拓展训练任务。例如,在学习完“纹理”的相关知识后,请学生在大自然中、生活中找一找纹理的应用,并用拍摄的手段记录保存,生成自己的拓印练习素材,不断提高对纹理美感的认识,提高纹理拓印技术。又如,在学习过“家乡的桥和塔”的相关知识后,请学生观察家乡的桥和塔图片、视频资源,分析事物的情境美感、结构特点,并在广泛的艺术作品观摩学习中,思考怎样组织自己作品的画面,如何突出桥和塔的艺术特征,并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分享绘画心得。

第二,鼓励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善于运用技术手段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如川流不息的人群、美丽的自然万物、感人的生活瞬间等,并以此为主题展开自由开放的美术创作,通过互联网渠道自主搜集相关主题作品,学习他人的艺术构图思路、思想和技巧,在不断地拓展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身美术创作能力。在学生完成相应的生活化作业后,教师可将学生作业集中上传到云端素材库或进行班级群分享,并及时进行点评,给出优化意见,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当“小先生”,围绕对方作业进行线上共评、互评,各自围绕教师制定的评价标准,结合自我经验,给出适切的评价证据,以此凸显学生主体价值,丰富学习评价手段,提高美术教学成效。

总之,小学美术教育肩负着落实美育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课程载体。信息化教育是新时代育人的主旋律,以信息技术为引擎,重构美术教学体系,驱动资源整合,创新教学方法,延伸教学维度,能够为美术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可能,能够为学生美术素养发展提供更多路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需切身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基于教与学双向视角,从课前导学、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维角度谋求信息技术的智慧应用,探索多元创新路径,不断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高效性。

猜你喜欢
纹理美术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软件(2020年3期)2020-04-20 01:45:18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使用纹理叠加添加艺术画特效
TEXTURE ON TEXTURE质地上的纹理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15: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