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技术“课堂革命”实践与案例剖析

2023-11-05 11:55:20王千慧郑剑玲
辽宁高职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课堂革命菌种医学

王千慧,齐 贺,郑剑玲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涉及很多方面,但课堂作为教学的前沿阵地,直接决定教学效果是否得到实质性提高,因此推进课堂革命需坚持不懈。课堂革命不仅是教学改革的深化,更是人才培养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与变革要求的反映,其根本目的是完善人才培养规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2]。自2011 年我院(辽宁医药职业学院)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获批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起,医学微生物技术作为高职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核心专业课程一直是本专业重点打造对象,并衔接、引领和带动其他核心专业课程的深入改革。

在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革命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了如下问题:一是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匹配,“为谁培养人?为谁培养什么样的人?”不明确;二是产教融合深度不够,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不兼容;三是思政元素“强插硬入”,工匠精神传承受阻;四是生源信息、学情分析应进一步加强,学生潜力有待全面激发;五是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不准确,多元化考核系统需进一步完善。

针对以上医学微生物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本文拟从课程改革实施策略、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案例与课堂革命成效三方面阐释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课堂革命”的实践过程,以期对其他课程教学改革有所助益。

一、校企融合,在源头上开启医学微生物技术的“课堂革命”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传统微生物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为主的“微生物学”,而生物技术企业需要的是“微生物技术”操作人员,这直接导致传统微生物技术课程的知识体系、构架与产业行业的需求严重脱节,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3]。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对医学生物技术领域企业、专家、毕业生等进行深入调研,梳理行业产业链与技术链,整理归纳企业所需的人才链,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微生物控制与菌种鉴定、保藏等岗位专项技能;具备生物科技公司生物研究服务岗位和医疗科研机构微生物相关的生产、检测等岗位操作技能;具备利用菌种发酵生产、测定生物活性等微生物综合应用技术能力——能胜任生物医学等微生物相关技术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4]。在充分明晰行业产业链对应的技术链与人才链后,我们采用了以下具体解决策略。

(一)请专家

聘请行业企业与教育的“双能”专家来指导“课堂革命”。我们引入了具有人才培养经验的全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东北地区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沈阳恒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担任本专业企业带头人,为微生物技术课程把脉问诊,与校内专家共同梳理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标准,参与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具体教学项目的实施以及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等全过程,实现对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的全面指导。

(二)引企业

优选国内综合实力强、行业地位高、企业培训机制完善的龙头企业并开展合作。根据对生物企业生产流程及检测岗位、生物科技公司研究服务岗位、医疗机构微生物实验室检测项目等调研结果,我们对生物企业菌种制备、鉴定、发酵生产及活性测定、生物制品生产及检验、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等微生物技术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分解,构建了微生物技术课程学习领域内容。将生物技术企业岗位需求与实际工作内容设计成一套完整的学习项目,并开展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实现对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全面升级。依据企业典型工作岗位任务,精心设计每个具体的教学项目,使每个项目都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紧密联系。在学生完成一连串清晰且具体的工作任务时,真正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融合,并获得最终具体的产品成果,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未来岗位工作的内容。

综上,通过“请专家、引企业”,让行业、企业、教育专家、技术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依据企业典型工作岗位任务设计教学项目,编写“活页式”理实一体化实训项目单,录制课程视频资源,实施人才培养与教学效果评价,从源头上解决课程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二、“产学研赛创”育人模式让学生在医学微生物技术“岗课赛证”中活跃起来

生物技术领域发展日新月异,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已逐渐从基层生产人员过渡至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目前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产教分家”“专创教育不兼容”是我们职业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的改革为例,阐述医学微生物技术“课堂革命”实践措施。

2019 年,我们与沈阳恒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莱因哈特生物工程实验室共同申报了“蛹虫草精油生物活性因子作用机制研究”产学研课题并开展研究。课题立项后,各年级学生自愿加入项目研究。学生在校内教师、校外专家指导下参与完成了10 余项指标、近500 个实验数据的测定,实验内容涉及蛹虫草菌种制备、栽培种植、动物病理模型制备、生化指标检测、数据统计分析等,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科研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校企共同开发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相关的“产学研”教学项目(见表1)。同时,依据岗位工作任务、科研内容和“菌类园艺工”资格评定中的具体要求重新设计开发了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模块三“蛹虫草制种技术”,并细化了蛹虫草固体菌种制备、液体菌种制备等多个具体实训任务。

表1 目前校企共同开发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相关的“产学研”教学项目汇总表

为参加各级各项竞赛,邀请了校内外指导专家从项目的市场分析、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预测、风险分析、协议签订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指导,使团队成员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能力进一步锻炼和提升,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兼容,融入学生实践的每个环节当中。经此大赛,学生信息化技术使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抗压能力等方面均明显增强,显著提升了职业综合素质。该创赛项目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肝蛹康”项目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和第十六届全国高职院校“发明杯”专利创新大赛专利创新类一等奖。在备赛、参赛过程中,学生参与撰写科研论文2篇,学生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 项;校、企、生三方共同申报“一种实验用大、小鼠解剖台”实用新型专利1 项,该专利得到企业支持,目前已投资并批量生产。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开发的省市级赛项及获奖情况见表2。

表2 以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为基础开发培育省市级赛项表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国家大政方针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

我院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以行动为导向开展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打造了“教学做”一体化课堂;再凭借校企共建的微生物实训基地、校企合编的“活页式”实训项目单、校企共同录制的线上课程资源等,配合线上学习平台、虚拟仿真实训软件来弱化职业院校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等劣势,并进一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等优势。下面以“点滴菌种,大有作为——蛹虫草液体菌种制备技术”具体教学案例阐释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案例简介

在食用菌生产中,菌种相当于种子,其品质直接影响食用菌产品质量与产量。在生物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种子资源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关系国家自主知识产权与生物安全。辽宁既是北虫草发源地也是主产区,栽培总量达7 300 万盆,生产蛹虫草干品近8 000 吨,产值达4.2 亿元。20 世纪80年代开始,前后有多位专家在野生蛹虫草驯化、选育、栽培工艺改革及推广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北虫草作为辽宁特色地标产品,开发其高端商品、提升附加值,为振兴东北虫草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菌种园艺工岗位工作任务,我院教师开发了“北虫草栽培管理技术”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项目。在“坚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项目引入了菌类园艺工岗位具体工作内容,同时将科学家精神、技术兴辽等思政内涵与岗位工作任务、技术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通过详细讲解培养基配制、接种、培养三大环节,结合校内科研实训、农户栽培自种、企业规模生产,进一步促进学生自我价值与专业认同感的提升,树立扎实肯干、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以及坚定服务社会、回报大众的信念。此外,该教学项目源自教师主持的“产学研”项目,进而将科研项目、技能大赛与“双创" 培养有机融合,充分培养学生“产学研赛创”综合素质能力技能。

本案例内容是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模块三“蛹虫草制种技术”中第二个任务“液体菌种制备技术”中的内容。课程中对前期所需内容,如益生菌和条件致病菌接种、分离、纯化、培养等内容进行了拓展,同时为后期抑菌活力测定模块的学习提供实验原料与铺垫。

1.学情分析

对我院医学生物技术专业2021 级114 名学生进行了调研,统计结果如下:

一是积极引导“立志向”。调研显示,大部分学生仍希望通过专业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实现个人价值,“好工作、敬父母”是主流选项,但“报效祖国、奉献社会”选项相对较少。

二是选对方式“促学习”。52.14%的学生更偏爱通过短视频形式进行课前预习,认为其“生动形象、易激发兴趣”;26.5%的学生希望课堂上通过“讨论、情景演练、竞赛”等课堂活动形式学习重点内容。

三是实操案例“增本领”。88.9%的学生认为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和案例更易激发学习兴趣并加深记忆理解;69.23%的学生更希望课堂“动起来”,认为实践操作比理论学习更易掌握,体现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等优势。

四是知识储备“筑基础”。学生已有无菌操作技能及益生菌接种、分离、培养等基础知识与技能。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在深度剖析项目重点、难点基础上,将思政教育根植于“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同时以学生录制的短视频、讨论、情景演练、双创活动等来启发、引导学生转变成课堂的主体,促使学生由“旁观”到“参与”,由“理论”到“实操”,由“学会”到“会学”;鼓励学生录制视频素材,成为教学环节的设计者,从而提升学生信息化技术、“双创”素养、职业技能;引导学生树立甘于奉献、勇于实践的职业精神。

2.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了解液体菌种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及特点;掌握液体菌种生产流程及注意事项。

技能训练:熟练运用相应仪器设备,能独立、标准地完成液体菌种制备,了解注意事项。

素质提升:对接菌类园艺工岗位工作内容,规范职业行为,提升药食用菌菌种保藏、培养等职业技能;激发创新创业思维,以现代科技为蛹虫草种质资源发展赋能。

思政目标:树立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3.教学设计与实施

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模块三“蛹虫草制种技术”中的任务二“点滴菌种,大有作为——蛹虫草液体菌种制备技术”教学设计(见图1)。

图1 液体菌种制备技术项目教学设计

4.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会贯通

在医学微生物技术课堂革命过程中,我们采用“三结合、三融入”的方式,让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会贯通,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明确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7]高职教育课程思政历经多年的实践和发展,课程思政内在机理、理论框架、方法论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课程思政制度建设、教师发展、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学资源构建趋于体系化,部分实践教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仍存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不兼容等明显的问题[8-10]。

在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授课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学情调研。以我院2021 级医学生物技术专业114 名学生为例:本专业97%的学生来自辽宁,54%来自辽宁省内农村地区;虽然学生入学成绩较低,但大部分学生仍希望通过专业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并实现个人价值;“干好工作、孝敬父母”是主流选项,但选择“立志报效祖国、奉献社会”这一选项的较少。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根植到学生思想中。

针对以上实际情况,采用“三结合、三融入”的方式,让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会贯通,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一是结合学生未来菌种生产岗位工作内容进行挖掘,融入岗位技术技能与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助学生明方向、树理想。

二是结合国际国内种子资源竞争与安全的时事进行挖掘,融入爱国主义思想和以技术解决国家种子资源“卡脖子”问题的民族精神,助学生知重担、敢担当。

三是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挖掘,课堂融入思政,老师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实践、调研,践行根植大地、服务乡村、技术兴辽。

5.采用多元化考核

采用多元化、注重实践绩效的考核方式,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评价+实践绩效加分”的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学实施情况。课程评价标准见表3。

表3 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评价标准

6.改革成效

我院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历经10 余年改革,取得良好的阶段性成果:以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改革实践为核心代表的成果获得2022 年辽宁省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微生物技术“学习情境”项目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一文发表于国内核心期刊,并获得2021 年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开展医学微生物技术课程相关的产学研课题6 项;开发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项目9 项;孵育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项目20 余项,其中获得省市级及以上奖项9 项;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参与发表国内论文3 篇。学生技术技能、职业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等得到更全面的培养和提升,企业对学生岗位适应性、技术技能水平给予高度认可,并提供本专业学生“免考上岗、优先录用、特殊岗位破格聘用”的良好政策。此外,在专业建设方面,我院医学微生物技术作为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起到了重要引领示范作用。本专业作为辽宁省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和“兴辽卓越A 级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已连续三年位居中国科教评价网高职院校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排行第一名,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建设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综上,经过以医学微生物技术课堂革命实践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培养,本专业学生素质显著提升,专业发展稳步向前,行业企业获得了真正所需创新型综合性技术技能人才,三方互利共赢、螺旋上升。我院医学微生物技术的课堂革命应伴随技术发展、行业产业用人需求变化而持续进行。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教学改革内涵与途径,持续为行业、企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课堂革命菌种医学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04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 15:04:20
从细微处做实小语“课堂革命”
师道·教研(2018年4期)2018-06-12 10:26:58
浅析如何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中推行“课堂革命”
浅谈APP学习软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为明天的课堂做准备
医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9:01
手外伤感染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食用菌液体菌种栽培技术的探讨
山西农经(2015年7期)2015-07-10 15: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