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灿
(筑力(福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建 宁德 352100)
本文以宁德市蕉城区城澳九年一贯制学校新校区建筑工程为例,探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该工程位于蕉城区三都镇城澳枇杷岗规划路以北、201 省道以西,包括5 栋5 层建筑,总建筑面积达25 433.44m2,由福建省利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整体施工,工程总造价达7 503.549 9 万元。整体建筑工程采用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本文主要分析钢筋混凝土施工部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该工程从2020 年3 月14 日正式启动,目前完成的设计项目包括:第一,工程建筑主体建筑部分、基础建筑部分、建筑内外防水工程及装置工程部分。第二,工程安装项目有室内外消防、燃气管道、给排水和采暖、电气照明施工部分。第三,空调与通风工程部分、电扶梯、电梯安装施工部分和室外工程部分。合同部分已完成的有总包合同、分包合同及专业承包合同。技术档案、施工管理资料方面主要包括工程前期施工图纸、相关审查文件档案、施工技术与监理技术档案、管理资料等。
孔洞、麻面、蜂窝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施工问题。其中,孔洞问题是指建筑工程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成型后,建筑墙体表面存在大大小小的孔洞;麻面问题是指建筑工程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成型后,建筑墙体表面出现局部性凹坑;蜂窝问题是指建筑工程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成型后,表面产生蜂窝状病害和局部松动问题。如图1 所示。
图1 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表面蜂窝、孔洞问题
若蜂窝、麻面问题较轻,通常不会影响混凝土墙体结构质量,只需简单修补;若建筑墙体孔洞问题严重,则可能影响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整体建筑结构质量。通常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模板表面光滑程度不够,浇筑时表面产生裂缝,进而引起漏浆现象。第二,混凝土材料设计配合比问题。例如,配合比中水泥材料或用水量占比过大,可能引起水泥材料水化热量过高,导致局部离析而产生孔洞病害。第三,混凝土材料制作搅拌时,未合理控制落料或存在高差过大问题,造成局部离析,进而引发相关病害。第四,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未按照标准规范振捣混凝土,进而引起麻面和蜂窝问题。
漏筋问题是指建筑工程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成型后,建筑墙体结构中的钢筋材料出现外露现象,此类问题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大,必须采取合理的解决对策。墙体漏筋的主要因素有:第一,在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施工时,未根据工程要求采用适当厚度的钢筋垫块。第二,因外部水泥浆结构内部钢筋数量布设过多、排列过密,无法全面包裹。第三,混凝土材料制作时,各项材料使用比例不当,导致局部墙体严重离析。第四,振捣时,表面水分大量流失或振捣不到位导致墙体漏筋。
裂缝问题是指建筑工程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成型后,建筑墙体或建筑地面产生各种形状、深度的裂纹,如图2 所示。
图2 钢筋混凝土结构墙裂缝问题
建筑墙体局部裂缝的主要因素:第一,混凝土材料拌和制作时,粉砂材料中的含泥量不符合工程项目要求。第二,混凝土结构施工成型后,养护期间未严格按照工程项目要求进行水养、蒸养,导致出现表面干燥等现象。第三,振捣工作不到位,导致砂浆层的水泥比例严重失调。第四,成型混凝土结构脱模时振动力过大、吊装作业时吊装力度过大、砂石料未均匀摊铺等原因,均有可能导致裂缝问题。
基于上述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本案例工程管理人员充分做好质量问题应对措施和防护措施。首先开展施工前期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案例工程各个建筑区域施工设计图纸与相关资料较为齐全,因此,设计人员结合工程要求深入施工场地,与施工管理人员开展详细的技术交底工作,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照图纸内容,不断优化与改进施工建设方案,及时发现施工设计图纸与实际施工现场存在的差异,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而保证工程项目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点:第一,工程管理人员充分了解设计图纸中各个数据和图片内容,在正式施工前充分做好技术交底、人员技术培训、安全培训及施工方案,组织监理人员和甲方单位定期检查、监督混凝土搅拌区情况,仔细检查各个设备及电气系统是否正常,如保证泵送管设备架设安全牢固,进而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拆模等施工作业顺利实施。第二,严格控制各种原材料的使用性能和质量,保证混凝土材料制作加工时的性能与配合比科学、合理,并在各种材料入场后,安排单位内部质检人员进行各项材料的性能测试,一旦发现不符合工程项目要求的原材料直接返厂。
(1)本案例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在材料入场后,根据项目要求,实施抗弯、抗折、抗拉等性能测试,进而保证原材料质量与性能符合工程项目要求。
(2)在材料正式投入使用前,必须全面清理钢筋材料表面铁锈、漆污、油渍等,且保证钢筋材料整体平直、无区域性弯折。
(3)材料加工必须满足工程项目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布设安装,确保支撑系统完好,保证钢筋材料浇筑时不会发生位置偏移。
(4)除了原始设计图纸中的特殊要求外,任何区域的钢筋材料布设不允许出现弯曲现象,并根据图纸要求实施整体绑扎作业。
(5)对于部分防雷焊接、钢筋接头焊接等隐蔽性施工工序,必须由建设单位内部质检人员全面检查后,联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隐蔽工序质量验收。
(6)混凝土浇筑施工阶段,若钢筋受到浇筑压力产生移位,必须及时处理、调整,必要时暂停浇筑作业。
(7)钢筋接头及截面质量检查标准如下:骨架结构区域钢筋绑扎前,必须仔细核对钢筋焊接接头数量,若数量过多或过少,必须及时调整。
(8)混凝土浇筑阶段的钢筋绑扎,必须保证钢筋材料无松扎、生锈、泥土、残留混凝土、油漆、凹坑等不良现象。
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对整体建筑结构质量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材料配合比设计与材料选择,不仅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的耐久性,还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施工材料浪费。粗骨料选择方面,应综合考虑材料最大粒径、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比例及区域地质要求。细骨料选择方面,应基于工程要求,重点分析材料中污染物含量、含泥量、细度模数等。外加剂选择方面,同样应根据工程项目要求进行选择,如减水剂、早强剂等外加剂。除此之外,严禁将含酸量超标的工业废水投入施工中。确定混凝土加工材料后,设计人员必须根据工程原始配合比工艺参数调整各项材料用量比例,并比对、评估不同厂家同类型原材料价格,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材料。
本案例工程质检人员重点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包括温度变化导致的建筑墙体裂缝、墙面平整度等。主要控制措施包括强化养护管理、合理控制施工温差及标高点平整度等,具体如下:第一,混凝土加工制作时,尽量选择低水热化类型的水泥材料,并加入适量缓凝剂和粉煤灰材料,以降低水灰比和水泥材料用量,进而最大限度地控制水热化峰值。第二,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必须严格遵循原始工程设计方案实施,混凝土制作加工时长、浇筑作业时长及运输时长必须符合相关要求规定,在下层混凝土结构完成初凝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结构,并根据相关要求规范实施振捣作业,上层混凝土结构振捣时,应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结构内50mm,使两层混凝土之间紧密连接。对部分区域实施反复振捣,进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均匀性和密实性,避免混凝土成型后出现蜂窝、麻面等不良现象。第三,经案例工程相关人员研究、分析后,决定采用分块、分层浇筑方法,经相关部门审批允许后,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区域布设部分后浇带和施工缝隙,提高混凝土结构间的紧密性。第四,相关人员采取科学的方法减少混凝土结构内部热量,在第一时间散发水化热反应产生的热量,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内部应力超过项目标准,导致混凝土表面结构开裂。第五,严格控制骨料材料的含泥量,保证振捣质量。进一步增强混凝土结构区域的极限拉伸度,避免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产生收缩变形等不良现象。第六,混凝土结构浇筑、振捣阶段,施工单位内部质量检测人员必须基于工程要求,严格控制原材料和施工作业质量,并在每道施工工序结束后进行验收和检查,进而保证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后,相关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外部保护层厚度及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测工作。本案例工程项目质检人员联合监理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细致测试、检查每个施工工序关键点的混凝土建筑结构质量与稳定性。检测建筑模板和梁体时,每段区域检测数量不低于5 个。同时,浇筑完成后,及时采取养护措施,保持结构表面的湿度,保证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压强度符合工程项目要求。本案例工程主要采用自然养护方式,使用麻布和无纺布覆盖混凝土面板表面,并以人工方式进行洒水养护,保证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湿润度,最后达到指定养护天数后,取样进行抗压强度测试。除此之外,针对混凝土柱结构,可采用带模养护作业,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混凝土柱结构的带模养护龄期,进而保证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蜂窝、孔洞、漏筋、裂缝等问题,应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与质量控制方案,并安排专门人员仔细监督、验收每道施工工序的施工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整体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符合工程规范要求,为使用者提供优质建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