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嘉莹
【摘要】艺术歌曲是西方一种代表性的音乐样式,自20世纪初进入我国以来,得到了广大中国音乐创作者的高度关注和研究,同时结合中国古典诗词文化谱写了一首首优秀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对促进古典诗词文化的创新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此,本文就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内涵及演唱入手,简要分析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并对其“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的表现进行了探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脉络;审美特征;演唱要点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7-0045-04
一、引言
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基于古典诗词文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与西方艺术歌曲相比,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内涵与美学追求。为了促进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长久发展,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古典诗词文化对艺术歌曲发展具有的重要性,而这就要从分析其审美特征入手,掌握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以此为今后的创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内涵及演唱
古诗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古代中国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它在中华传统古典艺术中有着较高的历史地位。而艺术歌曲指的是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音乐体裁,最早是由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家舒伯特所确立,作为相对独立的歌曲类型,艺术歌曲有着其他歌曲类型很难比拟的观赏性与表现力。虽然艺术歌曲源于西方,但从20世纪初进入中国之后,由于受到许多音乐家、文人、诗人的关注和研究,使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青主《我住长江头》、黄自三部曲《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李叔同《送别》等。这些传世佳作不仅融入了中国传统审美情绪、民族音律及语言习惯,还充分展现了文人墨客对时事的忧思和希望。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涌现了《我爱你,中国》《打起手鼓唱起歌》《我像雪花天上來》等,而相比之前的中国艺术歌曲,更具地域性和民族性,如在实际创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以民族五、六、七声音阶为基础,同时还有许多地方性小调、号子等创作的艺术歌曲[1]。
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要分支,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很早之前就已产生,主要是以古诗词为蓝本,或者对原诗稍作修改形成新的歌词,然后在作曲上配合民间小调、传统戏曲或民族调式调性等进行创作,由此形成了既有创新又有古韵的中国艺术歌曲。由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相比其他艺术歌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演唱过程中有着较高的要求,具体表现为技术与情感两个方面:首先,关于技术上的要求,不能只是保证乐句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还要注意对旋律中音强弱关系的处理,对此可以简单概括为需要在演唱中确保灵活的转换和气息的平稳,只有这样,才能将演唱者自己和听者带入相应的意境之中,深刻感受古诗词艺术歌曲之美。其次,在情感方面需要演唱者把握好“诗眼”的主体思想感情,同时在情感处理上要更加细腻,如对情感细微变化的把控要得当,当然这需要演唱者能够洞悉作品的精神内容和音乐内涵,并通过运用合适的演唱技巧进行情感的合理表现。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
在传统古典文化中,古诗词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地位,而基于古诗词创作的一系列歌曲更是推动了古典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使之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虽然古诗词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质、美学精神等都源于传统古典美学,但相比而言后者更胜一筹。
(一)古诗词与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审美特征上的关系
基于对古诗词的分析可知,其创作之初就被要求赋予歌唱、吟咏的特质,所以其展现出来的美学特征与音乐中的美学思想和审美特征有着较高的相似度。而这些融于古诗词每一句、每一段或每一个字眼中的审美特征,主要是对研究对象审美功能、审美特质与审美表现等的展现。古诗词艺术歌曲就是通过“音韵美”使人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同时也能让人惊奇地发现传统古典美学与现代音乐文化的完美融合,使之深刻体验其具有的创新美,而这比较符合传统古典美学的基本特征。由此可见,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后者展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美学价值。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
其一,抑扬顿挫中的“音韵美”。中国古诗词除了有着深厚、丰富的思想内涵及文化,在形式上也是独具一格。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