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数字出版企业的发展路径探析

2023-11-04 11:25:11赵蓉涛
出版广角 2023年17期
关键词:数字企业发展

【摘要】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地方数字出版企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生存发展面临业务定位、人力资源、经营模式等方面的挑战。地方数字出版企业应从明确发展方向、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多体系的产品线和发展引擎、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政策资金支持、加强人才建设、协同融合谋共赢等方面主动出击,切实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关  键  词】地方数字出版企业;文化数字化;媒体融合

【作者单位】赵蓉涛,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17.009

當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出版传播格局不断变革,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消费方式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地方数字出版企业(主要指隶属于地方出版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承担着国家文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以及传统出版转型、融合出版创新组织者和实施者的重任。本文拟分析考察地方数字出版企业在数字经济形势下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路径,探索其如何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一、地方数字出版企业面临的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作为数字经济的一部分,地方数字出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机制体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创新传播方式、增强文化自信、构建数字时代新型传播体系的重要途径。在万物互联的全媒体时代,数字出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先锋角色,地方数字出版企业当前在业务定位、人力资源、经营模式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1.企业身份处境较为尴尬,复合型优质人才紧缺

大多数地方数字出版企业成立于2012年前后,有的是近两年成立的,且其仅为出版集团(上市公司)的一级子公司,整合内外部资源的能力有限,基础较为薄弱,加之其与各地的电子音像类出版企业以及相关的科技公司、研究机构等在业务上有重合和交叉,资源积累相对较少。不同于拥有特定行业资源的中央部委和相关行业的出版单位,地方数字出版企业缺乏核心资源、技术研发优势、内容生产能力、市场营销渠道,很难较快涉足关键业务领域。

数字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力和管理能力,提升这些能力的关键是拥有稳定的高科技人才。虽然当前地方数字出版企业人员数量不少,但能攻坚克难的高科技人才匮乏,人才流动频繁。总的来看,地方数字出版企业现在缺少的是能够把数字出版项目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营有效结合的人才,以及把新媒体内容资源转化为流量和用户认可度的人才。

2.企业发展定位和规划模糊,产业边界欠清晰

地方数字出版企业是新媒体企业,技术发展瞬息万变,导致很多地方数字出版企业对自身发展定位不清晰,缺乏整体规划、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有些地方数字出版企业想方设法做大项目以争取各类资金支持,有的忙于数字化转化和制作加工,有的从事那些能立竿见影的技术服务工作……总的来看,目前大多数企业将产业的数字化作为发展重点,但很少关注如何将数字化做成产业化。

当下,地方数字出版企业面临路径选择、产品线繁杂的困扰,厘清数字出版的产业边界任重道远。为了生存发展,一些地方数字出版企业绞尽脑汁,开展文创产品、合作出版、数字加工、出版中介、信息维护等多元化业务,有的地方数字出版企业更加泛化,涉足其他游离于出版之外的产业。地方数字出版企业的主业、路径和产品线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到主路径。正因为数字出版是一个新生产业,没有可资借鉴的模式可以参照,因此大多地方数字出版企业都在黑暗中摸索发展道路。

3.出版资源转化率低,盈利模式不清晰

在出版融合发展不断深入、转型升级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数字出版是重要的着力点,因此,从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到地方党委、政府,以及行业协会、各地出版集团,均设置了各类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计划。借助各类国有资金的支持和资本的推动作用,地方数字出版企业纷纷探索新媒体传播盈利模式。但数字出版作为新兴媒体产业,各类生产制作成本较高,业务链条广,生产经营投入较大。目前一些地方数字出版企业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导致其可利用的资金较少。一是漫长的产业链使得盈利空间较小。一些传统付费的数字出版项目,如听书、电子出版物等基于低廉的商业定价模式,粥少僧多,作者、信息服务商、出版者等都想分一杯羹,数字出版企业从中获取的利润寥寥无几。二是产业链拓展路径长。随着短视频、中长视频、微短剧等传播方式的兴起,各类信息的获取渠道越来越多,用户对数字产品的付费意愿本身不高,知识付费更显得“门前冷落鞍马稀”。

2023年9月20日,甘肃敦煌第十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发布的《勇毅前行的中国数字出版——2022—2023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指出,2022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为13586.99亿元,比2021年增加6.46%。其中,互联网广告和游戏占了很大比重,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互联网期刊、电子书、数字报纸)份额为104.91亿元,仅占总量的0.78%,且增幅仅为3.7%。可见,地方数字出版企业拓展新业务、探索新路径、拓展新模式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

二、地方数字出版企业的发展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数字出版作为新兴产业,在前行的道路上“雄关漫道真如铁”。但毋庸置疑的是,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并且将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这是不可阻挡和逆转的历史潮流。在出版业深刻变革的紧要关头和历史时刻,地方数字出版企业要有转变思维的决心,注重把握大势,锚定大势作为,与大势同向,与现实对路,与行业合拍。

1.明确自身定位,规划发展方向

业界当前逐渐形成共识:为传统出版赋能加持,为融合创新转型提供技术支撑,为优势内容资源传播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这应该成为地方数字出版企业的发展定位和方向。地方数字出版企业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背景下,我国出版转型升级的重要探索者,是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介从事信息技术服务和融合出版、文化传播的单位。因此,这种定位和业务边界正逐步被大部分地方出版集团予以厘清和强化。

近年来,山东出版集团制定了融合发展“三三

一”战略,即强化“三个支撑”(抢占优质内容资源、积极拥抱互联网、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锚定“三个创新”(探索新的产品形态、打造新的营销场景、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一个根本性转变”(从单纯的图书出版单位向综合文化服务平台转变)。围绕“三三一”战略,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提出了“四者”发展定位,即新形态的实践者、新场景的搭建者、新模式的探索者、融合创新的组织者。地方数字出版企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致力于打造时代数字精品,专注于知识服务,着眼于技术创新,归根于价值实现。简言之,地方数字出版企业应更多地充当新媒体时代融合创新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2.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

一是发挥和展现体制优势。出版企业是国家政策扶持型企业,当前国家有关文化产业数字化的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利好明显。因此,地方数字出版企业要深入研读政策、把握政策、运用好政策。国有出版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国企背景和身份决定了其具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等整合各类资源的能力。基于此,在盯紧集团内部服务的同时,地方数字出版企业要大胆积极地走出去,争取各类社会外部资源的哺育和滋养,尤其加强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文旅、教育、影视等行业的合作。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势必进一步加强对新媒体传播领域内容和传播的管理。地方数字出版企业肩负传承优秀文化、传播文明、守正创新的重任,自当勇立潮头,当仁不让,做好内容审核与意识形态把关工作,充分展现和发挥好制度优势和体制优势。

二是发挥和展现技术优势。出版的职责是传播与传承优质的内容,从而吸引读者、服务社会。但好的内容必须配合好的传播方式。地方数字出版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创新和大数据应用方面的支撑优势,充分挖掘现有技术人员和编辑人员的潜力,利用好自身成体系的技术团队和技术优势,为融合出版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三是合理避短与补短。一方面,实力不强的地方数字出版企业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对那些投资金额过大且不适合自身的项目,应暂时采取战略性放弃措施,同行踩过的“坑”、走过的弯路更是没必要重蹈覆辙。另一方面,地方数字出版企业应尽快将思路和眼光转向自身,练好基本功,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重技术积累,创新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拓宽市场营销渠道。

3.集中利用好有限资源,打造多体系的产品线和发展引擎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范畴广泛,电子书、互联网期刊、数字报纸、网络游戏、移动出版、网络动漫、在线教育、在线音乐、互联网广告、博客类应用等都属于数字出版产业,单个数字出版企业想全面涉足这些领域显然是不现实的。在我国数字出版领域中,狭义的数字出版占比过低,分量不足,这恰恰也预示该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地方数字出版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寻找和选取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集中有限的人、财、物资源,在某些点上取得突破,实现“专、精、特、新”。

地方数字出版企业普遍起步晚,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积累少,而数字出版产业链包括搭建平台、探索技术应用、数字化加工、流量营销,每一项都需要资金支撑。地方数字出版企业要想获得强大的发展动力,必须打造多条产品线,建立多个有力的发展引擎,方能使数字出版这条大船行稳致远。近年来,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打造了数字出版发行、信息服务与系统集成、教育信息化产品代理与经营、数字化解决方案、IP文创与多元业务等产品线和发展引擎,这些产品线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适应不同的业态,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具备多个火力点,能最大限度确保企业经营良性开展。

4.彻底转变观念,借助各级各类政策资金支持逐鹿新赛道

数字出版的本质是突破传统商业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优势资源,进军互联网商业新赛道。当下,世界经济和社会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地方数字出版企业肯定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改变打法,转移战场,开辟新赛道。

近年来,国家陆续开展数字出版精品遴选计划、数字出版领军人物培养、数字出版优秀平台评选以及融合出版示范旗舰与特色单位评选等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及数字出版项目,对地方出版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当前的资金支持申请成功率比以前低,“优而强”的项目才能得到资助项目的青睞。为此,地方数字出版企业不仅要善于利用国家政策,以自主创新为目标,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打造精品项目,积极申报各类资金、政策扶持,还要加强与国家级出版智库——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沟通与联系,获取政策指导和支持。这些都是地方数字出版企业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此基础上,地方数字出版企业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回应企业呼声和期待,积极为数字出版企业争取和创设政策环境、规划布局、地位作用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在数字出版物的社会价值认定体系、数字出版物的评奖条件和获奖比例等方面有所建树。

5.加强人才建设,打造强劲人才团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指出,数字出版具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巨大潜力,高质量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建设。地方数字出版加强人才建设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内部挖潜,大力培养现有创新型青年人才;加强从业人员在职培训教育;建立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培养激励政策,聚天下贤才以用之;加大人才保障体系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人员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加强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数字出版专业的沟通联系,建立长期人才交流机制,确保有源头活水。除此之外,地方数字出版企业还应整合优质人才资源,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组建能打胜仗、能征善战、作风过硬的攻坚团队、研发团队、策划团队、营销团队。没有坚实的团队作为支撑,地方数字出版企业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6.为合作伙伴赋能,协同融合谋共赢

一个企业要想长远获得长期的价值,就必须懂得分享与合作,懂得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在这个价值创造的过程中,自身的价值会得到联动式的体现。

一是加强与传统出版企业的协同合作。地方数字出版企业要充分发挥技术赋能优势,着眼于出版产业难点、痛点,在呈现形式、传播手段、技术应用、流量变现、后期运营等各方面下大功夫,与传统出版企业紧密合作,主动作为,紧紧围绕内容资源利用,狠抓出版资源的二次开发,坚持效果导向,着力解决传统出版单位的急、难、愁、盼问题,帮助传统出版实现圈层突破,获取新价值。如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与山东美术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深度合作、并肩战斗,深挖优质内容资源,合作打造了“逸品仓——中国艺术名家资源平台”项目和“老照片融合发展项目”,旨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贯彻集团内部融合、技术融合、资源融合的科学理念,实现集团和股份公司经营集约化、资源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二是建立集成性平台,注重集聚资源。地方数字出版企业应注重现有资源的集聚和集成开发,建立系列资源检索和点单模式的平台,让现有优质资源发挥最大效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选择空间,为合作企业创造更多市场机会。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山东数字出版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就是一个有益尝试,目前已有多家合作单位积极配合。

三是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实现合作共赢。地方数字出版企业应建立多维度、多场景的品牌营销矩阵,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企业影响力,进而在行业内树立标杆,引发“蝴蝶效应”,取得合作企业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实现共赢,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我国数字经济和产业链的一分子,地方数字出版企业应立足世界变局,把握发展大势,胸怀“国之大者”,甘做开拓者、先锋者。地方数字出版企业要注重传播能力和传播水平提升,主动融入出版融合创新大局,破解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理念性桎梏,奋力开创数字出版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宋紫倩. 以数字经济塑造城市竞争新优势[N]. 南京日报,2022-11-10.

[2] 孟妮. 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之路如何拓展?[N]. 国际商报,2022-01-17.

[3] 魏靜. 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挑战与发展对策[J]. 经营与管理,2017(12):7-10.

猜你喜欢
数字企业发展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答数字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