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琪
广州作为岭南的饮食之都,素有“食在广州”的美誉,餐饮服务经营户数量已经超过15万户,庞大的餐饮经营群体在充分释放产业红利的同时,也给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破解餐饮场所污染带来的环境污染难题,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广州从“小切口”入手,创新餐饮场所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打造餐饮场所污染防治的“广州样本”。2023年8月15日,在第一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日,《广州市餐饮场所污染防治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为促进广州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小切口、有特色”立法
《规定》共三十二条,属于典型的“小切口”立法,强调一事一法,直击生态环境保护中餐饮污染防治这一重点问题,对部门职责、餐饮场所选址和污染防治的宣传指引、餐饮场所污染防治措施以及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目标明确、易于理解,能够提供精准化的制度方案。此外,在借鉴省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规定》充分结合广州实际、展现广州特色,对餐饮场所污染防治标准要求和具体措施作了创新规定:
推广应用绿色低碳燃料。要求餐饮场所按照规定使用燃气、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规范安装污染防治设施。要求餐饮场所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地方有关技术规范,安装油烟、异味、污水处理及隔声降噪减振等专用污染防治设施。
明确污染物排放要求。餐饮场所应当安装与其经营规模、烹制工艺相匹配的油烟净化设施或者采取其他油烟净化措施,使油烟达标排放;产生的污水应当进行预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产生噪声排放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等。
动员全社会共参与
为了切实提高法规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保证法规各项制度有效落地、见行见效,让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到餐饮场所污染防治这项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当中,《规定》作了以下制度设计:
加强行业自律。要求餐饮等相关行业组织督促会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污染。
要求相关联产业经营主体履行必要的提示和监督义务。房产企业、房屋产权人等主体在出售、出租、出借场地用于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时,应当按要求提醒餐饮经营者依法选址经营。
建立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要求生态环境、水务等部门公开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等网络举报途径,受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违法行为的举报,核实后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奖励。
提供经营行为指引
为了给餐饮经营者提供一个更加安全、透明、可预测的经营环境,引导餐饮经营者依法依规、安全有序地开展经营活动,《规定》着重强调政府对餐饮经营行为的科学引导和前端服务:
不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甜品、炖品、糕点、包点、冷热饮品、凉茶、食品复热等餐饮服务项目不受上述规定限制。此外,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区域,从其规定。如经营者无法判断经营行为是否符合餐饮场所选址等要求的,还可以向市生態环境主管部门咨询。